首頁 仙俠

修行偶書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癡妄、覺悟(上)

修行偶書 躺在樹上的魚 2010 2021-11-26 00:56:16

  雪果僧所念佛偈出自毗婆尸佛之口,這尊佛陀圣號義曰:“觀”,以其如月圓智滿,則云遍見,魄盡惑亡,則云凈觀,既圓且凈,則云勝觀、勝見,是為過去七佛之首也。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觀佛三昧海經(jīng)》中有言:“過去久遠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顯長六十由旬,其佛圓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萬四千相,相中八萬四千好,好中無數(shù)金光,光中有恒沙化佛,化佛有恒沙色光,光中有無數(shù)諸天、聲聞、比丘、菩薩、大眾以為侍者”。

  “人人各持一大寶華,華上皆有百千億摩尼網(wǎng)艷,網(wǎng)艷相次高百千丈以為佛光,是時佛身益更明顯,如千百億日照紫金山,光明艷起化佛無數(shù),化佛猶如百億日俱出。”

  雪果僧念此佛偈之緣由,是他感應(yīng)到了這朵素白曇華中有四朵形態(tài)各異的曼陀羅,聚攏如布袋,覆蓋十方。

  布袋之中拘攝了一段念想,正是招提僧向他言明香積山一事的前因后果,并且在這段留言的最后,招提僧請求他出面了斷一番因果。

  因此,他才以未來佛之身,催動真言陀羅尼法門念誦古佛佛偈,以無上佛法斷滅了困鎖于這段念想所開辟的“永劫之間”當中的那道網(wǎng)羅萬千無辜的因果惡障。

  真言無量,佛法無邊,經(jīng)文寶輪生就宏大愿力,于夢幻泡影中鑄成一口懺業(yè)戒刀,彌勒金身舉刀笑對因果,刀落似開屏孔雀遮食因果。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可是雪果僧面對香積山一事的龐大因果,心無掛礙,沒有絲毫遲疑、恐懼的情緒,刀起刀落間斷滅因果,而后靜待從斷滅之刀下解脫的無數(shù)命痕臨身。

  因果可以看做是由無數(shù)絲線糾纏而成,這些絲線就是命痕,也可以說是命運的軌跡,承接因果,就要背負其中的一切,開解因果,就要將這些糾纏在一起的命痕一一捋順,使得眾生解脫。

  但若是這般龐大的因果,一一解決每一條命痕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而在解決這些因果的過程當中,眾生依舊在,不知又會新生多少命痕。

  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算真是羅漢駕臨,恐怕也要焦頭爛額,沉陷此番因果當中,此外還可以尋找諸因之始,堪破諸果之末,因果也會自行瓦解。

  可此事之因,乃是天魔,已然超脫的存在,雖說其被講經(jīng)僧打入虛無,彌初界又無繼承其象征的存在,此番因果已經(jīng)是無因,既然無因,就不該生果。

  不過,這幕后之人使用了和佛門相同的因果嫁接之法,使這無頭之因,徹底爛到根里,因果一處,形成死結(jié),雪果僧只好以這種“野蠻”方式直接崩滅因果。

  只是這么做的結(jié)果,就是要他直接承受所有命痕的反噬,這般數(shù)量的命痕足以將他的彌勒金身銷蝕,使得天人之軀有缺,但他心中唯有安然。

  “韋馱天將,菩薩化身,擁護佛法誓弘深。寶杵鎮(zhèn)魔軍,功德難倫,祈禱副群心。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圣號聲聞,雪果僧周身焰光繚繞,那些即將臨身的命痕悉數(shù)消散在焰光當中,焰光散作火雨,掠過眾僧,混入漫天風雪當中。

  眾僧只覺身形一輕,靈臺清明,皆是明了發(fā)生了何事,俱是雙掌合十,念誦韋馱圣號。

  這是招提僧對于承接了他的天命的雪果僧的考驗,如果雪果僧因愛惜羽毛未接受他的請求,他也留下了充足的后手解決此番因果。

  當然如果是他的后手解決因果,就不會有此番饋贈,焰光覆澤萬千眾,負業(yè)諸塵渡賢劫,善緣廣結(jié),潤生福祉,使得未來有法渡脫。

  在白西陸收回全部心神的那一刻,招提僧就有了自主意識,他可以選擇離開,但他還是完成了身為僧者的使命,這最后的焰光,就是他短暫一生的最后光芒。

  摩云寺內(nèi),位于寺院中央的混沌光球停止了它無休無止地運動,在世尊顯化的那一刻,曼陀羅有了諸佛菩薩正法的加持,很快就壓制了已經(jīng)是無根漂萍的模糊意志。

  當四朵曼陀羅破開光球,綻放人間的那一刻,從天魔之力中誕生的意志就徹底消散,而這座血肉搭建的廟宇也一同化作塵埃。

  唯有寺中的那口漆黑的缸龕還沐浴在陽光下,而且表面的顏色越發(fā)妖異,從原來暗淡的黑變成了五彩斑斕的黑。

  所謂座缸是指佛門中的僧人圓寂后舉行的一種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如果幾年后開缸,缸內(nèi)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

  “坐缸”,是一個集合名詞,即“坐化”與“缸葬”的合稱。所謂“坐化”,是指一個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夠于臨終之時,端然坐直而至命終,故又稱“坐亡”或“坐逝”。

  “坐化”之所以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境界不同于凡俗,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就是臨終時的姿勢是坐著,而一般人都是躺著的。

  其二,就是表明無疾而終,臨終時沒有痛苦。所以,在很多佛教史傳中,對于坐化之人的臨終狀態(tài),多有“奄然”、“恬然”、“怡然”、“無疾”等描述,但并無坐化之后將尸體安放于何種容器中之記述,且對于坐化后之遺體一般予以火化。

  僧人選擇“坐缸”,主要目的是成就所謂的“肉身不壞”。是為了追求正法,接近佛陀所創(chuàng)造的修行之法。

  在壽元即將枯竭之前,以秘法封存自身靈識,置于特制的缸龕,讓肉身自然走向衰亡。

  待到肉身徹底死亡,靈識會自動解封,借助榨干肉身精華所形成的最后一點靈光與瞞天欺地所得的逆天之數(shù)相合,既可修成虹化圣相,又可如“精怪道般”成就不壞肉身,生就種種神通,彷如佛陀行走人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