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講解
“所以,精英學校只收精英中的精英?高手中的高手?”
“是的,也可以這么理解?!?p> “所以,你們就要考核各個項目?”
“正確?!?p> 班長點頭說。
“那么,靜音呢?”
“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得著問嗎?”
“就是安靜的意思嗎?”
建準不多思考,就回答。
“只說了一半?!?p> “另外一半呢?”
“這所學校,是以遠距離,遠程射擊為主,距離遠,又要快,又要準。動力大了,動能就會隨之提升,其中包括慣性,反彈,幾何,摩擦力,空氣動力學,流體學,還要繞開各種障礙物,聽音辨位,動能大了,聲音就會很大,能量就大,會產生沖擊波,威力大了,破壞性也大。”
班長停了一下說道:“但是,遇到特殊環(huán)境,比如說,解救人質,就不能驚動周圍的敵人。就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和靜音的器材。”
“要做到快準狠,又要聲音小,這是矛盾的事。如果是靜音的材料,那么,事情就簡單多了??梢郧臒o聲息的擊殺敵人,又能安全的救出人質?!?p> 建準問。
“是的。”
“想法雖好,但是,什么材料才能靜音?或者隔音呢?”
顧田問道。
“要想隔音好,前提條件是吸收動能,吸收沖擊力?!?p> 付兵說。
“金屬的威力,殺傷性最大,靜音效果最差,幾乎沒有效果。石頭的威力也很大,靜音效果只是比金屬略好,雖然脆弱,容易折損。塑料、硅膠兩種材質,靜音的效果是最好,耐用,韌性好,又不容易折損,重量輕,易攜帶?!?p> 建準說。
“建準分析的很好,靜音的材質,塑料和硅膠能吸收一切動能,沖擊,靜音效果是三種材料最好的。當然了,付兵說得也很對。”
班長同意了建準的觀點,又贊揚了付兵的話。
“但是,塑料沒有殺傷性呀?”
“笨蛋,打磨出刃口,做的尖銳一點不就行了?!?p> 付兵說。
“對呀,我沒想到。”
顧田笑嘻嘻的說。
======
“那么,耐性呢?”
顧田問。
看來,要把所有項目一個個都介紹一遍。
班長也可以不說。
但是看到建準就是學校需要的那種精英級別的人才,這里的人不多,多說幾句也無妨。再說了,學生們遲早要考核這些項目。
“耐性呀?這個主要提現(xiàn)在長時間的運動之后,對人體耐力的測試。”
“比如呢?”
“打個比方吧,……你們一口氣能走多遠?”
班長問。
“按照時間計算?還是按照路程的長短計算?”
付兵問。
“耐性主要考驗路程長短?!?p> 班長說。
“我一口氣能走三公里到五公里不等?!?p> 顧田先回答。
“我大概能走十公里。”
付兵說。
“建準,你呢?”
建準遲遲沒有回答,付兵便問道。
建準回憶了一下他們剛才討論的話題,和班長說的主題:“我大概能走二十到三十公里之間,這個嘛,我看的不是時間,而是我的體質?!?p> “不都一樣嗎?”
“對我來說,兩者有區(qū)別的。如果按照時間來計算,我可以不吃不喝,走個兩天兩夜。當然,要看天氣,如果是晴天,空氣濕潤的話,我至少能走個15小時以上。下雨天比較短,但是也能有個12小時。有太陽的天氣,而且比較熱的話,我只能走個8、9個小時。如果是夏天,特別悶熱,那就更短了,我只能走3個小時?!?p> 聽了建準的話。
別說班長風玉堂,學生顧田。
就是付兵也不敢相信:“什么,不吃不喝,走兩天兩夜,開玩笑吧?”
“是呀,不吃飯,不喝水,哪來的力氣?”
“小時候,父親對我嚴格訓練,不對,應該是地獄式的訓練,把我的潛能全部開發(fā)出來了。我不到九歲的那年,在11個小時之內,徒步翻越了12座山?!?p> “11小時?哈哈哈,12座山,哈哈哈!別開玩笑了,吹牛,也要打草稿?!?p> “你能吹牛,我叫你一聲大哥。”
“不用叫大哥,叫爺。那么,一座山有多高?10米,20米?”
“以前不知道「海拔」這個詞,現(xiàn)在知道了,我回憶一下,九歲那年,爬的第一座山大概在800米以上。其余的11座山,平均高度也在一千米,到一千三百米之間?!?p> “哈哈哈,你可真會吹,你知道,爬上八百米高的山需要多久嗎?”
“如果你的雙腳如同龜速,或者蝸牛,那么,你爬個幾年幾月也翻不過去一座山?!?p> 建準用這句話輕松的懟了回去。
付兵,顧田都找不到反駁的詞了。
自己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
自己爬不上去,不代表別人爬不上去。
自己體力差,不代表別人和你一樣,體力差,耐力差。
“好吧,不管你幾歲爬了幾座山,我們暫時不討論這事了?!?p> “你看不到,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呀。”
“對對對。”
“這么說來,你的耐力很強?”
“別的方面我不敢說,但是,耐力這方面,我猜,這所精英學校也找不到一個對手?!?p> 建準瞧了瞧槍械射擊場的前后左右。
“你說的翻越一座山,是指,從起點到對面嗎?”
“是呀,有什么不對的嗎?”
“也就是……”
班長思考起來。
“對稱線?!?p> 建準補充。
“對對對,是對稱線。”班長說:“山上有障礙物吧?比如樹木,石頭,坑,洞?!?p> “當然有呀,我可以繞過去呀?!?p> “如果面積比較大,又很長呢?”
“我當年爬的那些山,障礙物矮的,直接跨越,或者跳過去。直徑大一點的坑洞,或者土坡,最大的也才十三米。所以,我繞過去很簡單的,沒有多大的困難。”
建準說。
“你繞過去的坑洞,土坡,需要多久?”
班長問。
“一般不超過一分鐘。”
建準說。
“那么,你繞行的路上不好走吧?”
“山上的路一般都沒有正式的路,都是腳踩的,而不是工具修的。對于一個訓練有素,耐力好,腳步快的射擊手來說,壓根就不是難事?!?p> 建準說。
這么說起來,無疑是建準的耐性是最好的。
只待驗證。
一旦驗證通過了,所有人都看了,才能算得上是心服口服。
“那么,班長,你說的耐力是指哪方面呢?”
“我說的耐力呀,主要有兩方面。心里,和體力方面的耐力?!?p> “那么,你能解釋一下嗎?”
“普通情況下,都是身體累對吧?”
“是?!?p> “對?!?p> 付兵,顧田,建準同時回答。
“那么,你們知道,身體累,是怎么回事嗎??!?p> “累就是累了,身體還能是怎么回事?”
顧田說。
聽他這話,就知道顧田知道的不多。
“身體累,就是長時間大量運動之后,體力消耗過大,導致雙手,雙腳,全身的皮膚,肌肉酸疼。直接體現(xiàn)就是出汗,皮膚通紅,發(fā)脹,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不知道對不對?錯了請指正?!?p> 建準謙虛的說。
“沒錯,完全正確?!卑嚅L拍了拍手,說道:“那你知道,心累是怎么回事?”
“心累?這個不好解釋?!?p> “說說你的看法?”
“這個嘛,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方面,精力不集中,頭暈腦脹,兩眼昏花,看不清東西,而且………”
建準答不出最后那句話。
“而且什么?”
班長問。
“而且,短時間休息也無法緩解,需要躺下,閉上眼睛,進入睡眠狀態(tài)好幾個小時。也就是睡覺?!?p> 建準回答。
“答得挺不錯的嘛?!?p> “我答對了?”
“基本上符合心累的答案。”
班長沒有直接回答。
“建準說對了?”
顧田問。
“是呀,如果不對,我會糾正?!?p> “班長要考核哪種耐力呢?是身體累?還是心累呢?”
顧田問。
“兩種都要考核。”
“先考核哪一種?”
“知道太早了,對你們不好,到時候,我會告訴你們的?!?p> ======
“學校還要考核水下?”
顧田又問。
“是呀?!?p> “水下怎么考核些什么?要做些什么?”
“你們玩過水嗎?”
“玩過呀,打水槍,打水仗?!?p> “下過水嗎?”
“下過,在農村里,有很多水田,夏季的時候,就會下去插秧,收割的時候,下去割秧苗?!?p> 建準說。
聽了他的話,想必他干過農活。
“我去過河里,捉魚,抓螃蟹。”
顧田說。
“那么,你們潛入到水里嗎?”
“沒有?!?p> “一次都沒有嗎?”
“沒有?!?p> “難道還要考核潛水?”
顧田問。
“當然了,我們會在水下設置很多障礙物,和標靶。再要求學生潛入水里,穿過障礙物,用弓箭,飛鏢射擊標靶。”
班長說。
“水有多深?”
“與游泳池里面的深度差不多?!?p> “聽起來,不是很深?!?p> 付兵問。
“你們能接受的程度?!?p> “每個人能接受的程度都不一樣?!?p> “是按照最淺和最深,綜合起來的平均值?!?p> “聽起來,也不是很難?”
“游泳池的深度,你說呢?!?p> “要不要戴上呼吸機,和潛水設備?”
建準問。
“不需要?!?p> “不懂水性怎么辦?”
“放心吧,這是有氧水,不懂水性也沒多大關系,頂多有點難受,喝幾口水,適應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無法適應,那就………”
“學校不予錄取?!?p> “就算你能適應,八成也過不了這關?!?p> 建準說了班長要說的話。
“為什么?”
顧田不懂。
“水下比起陸地的難度更大,難以預料的因素更多?!?p> 建準說。
“建準說的沒錯。如果你們是弓箭手,精英射擊手,以前的經驗將會在這一關無效,你們就要加倍小心。”
班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