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求收藏?。?/h1>
2月10日,天氣晴,溫度-4℃到6℃,空氣干燥。
這是元宵節(jié)后的第一個星期一,大多數(shù)人都回到了工作崗位或是學校,高三的學生們更是已經(jīng)上了一個星期的課程了。
這一天,易銘起了個大早,好好打理了一下自己,畢竟馬上就要上鏡了,要帥氣一些才是,但翻遍了衣柜,才找見一件正式點的衣服——一身西裝,那是多年前面試研究生的時候穿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不合身了。
在家宅了這么長時間,很難不發(fā)福。
無奈,易銘只能給自己套上一件衛(wèi)衣,搭配條牛仔褲,再穿上一雙帆布鞋,勉強算是休閑風了。
當然了,一件厚厚臃腫的羽絨服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外面雖已經(jīng)不是天寒地凍,但不穿厚一些,也有些受不住。
一切準備就緒,易銘拿上這兩天收拾好的雙肩背包,在七點四十出了門。
在院子里的車棚下推出自己花了大價錢淘來的小綿羊踏板摩托車,把背包放進車座下面,戴好小侄女給自己選的,上面有兩根長頸鹿觸角的黃色頭盔,拉下防風護目鏡。
“嘟嘟嘟嘟嘟~”
小摩托靈活地在舊城區(qū)的狹窄街巷中穿梭,不多時,眼前豁然開朗,上了寬敞的主路。
在這碩大的城市中,騎著小摩托出行,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一箱油甚至難以繞城環(huán)行一圈,錯綜復雜的高架橋更是對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很不友好。
如果沒有汽車,公交或者地鐵是比騎摩托更好的選擇。
但節(jié)目組發(fā)來的地址顯示,錄制節(jié)目的地方也在城東的五環(huán)開外,離著易銘的家并不遠,導航上顯示,也就二十分鐘的車程。
小摩托在柏油馬路上“飛馳”,寒風順著易銘的衣服縫拼命往里面鉆,但這并沒有影響到易銘的好心情。
事實證明,經(jīng)常出去走走確實能夠讓人性情愉悅;而且從一排排被堵在路上的車輛旁駛過,很難不產(chǎn)生幸災(zāi)樂禍的心理。
易銘抖動著踩在踏板上的雙腿,嘴里下意識哼唱: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
它永遠不會堵車...”
哪來的這么一段歌曲?
剛唱了兩句,易銘就停了下來,剛才唱出的旋律好熟悉,但怎么也想不起來是什么歌,也不記得自己什么時候聽過,但自己就那么自然而然哼唱了出來,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嗨!想那么多干啥,沒準是哪一次在大街上聽見過?!?p> 僅僅困惑了幾秒鐘,易銘便不再糾結(jié),繼續(xù)搖頭晃腦地哼唱: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
它永遠不會堵車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
我馬上就到家了
他讓我遠離煩惱和憂傷
他帶我重新回到自由天堂
來吧來吧和我一起上路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這個旋律有些洗腦,讓易銘忍不住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導航里傳來:“您已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就在您的右手邊?!?p> 趕緊捏了一把剎車,小摩托停在了路邊,朝著右手邊看過去。
視線越過人行道,里面是頗為空曠的園區(qū),園區(qū)的中間,一個高大的錄影棚孤零零地待在那兒,周圍只有一些綠植。
看上去應(yīng)該是新建的,上面掛著幾幅巨大的海報,是這個錄影棚僅有的裝飾了。
現(xiàn)在時間剛過八點,距離節(jié)目組通知的八點半,還有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但在易銘的印象中,提前到個半小時,是一種社交慣例。
于是,騎著小摩托緩緩來到園區(qū)的門口。
園區(qū)門口的保安亭里,保安正拿著一個熱包子吃著,見有人騎著小摩托湊近過來,熟稔地從窗戶里探出頭:
“這兒不是公園,也不讓參觀。”說著還擺擺手,以示驅(qū)趕。
“師傅,我是來錄制節(jié)目的?!?p> 易銘將小摩托停在保安亭旁邊,走到窗戶旁:
“這是節(jié)目組發(fā)的短信,這是我得身份證?!?p> 保安見易銘把身份證都遞過來了,意識到這位可能真的是來錄制節(jié)目的,雖然比上面通知的時間早了小半個小時,但這也不是他該關(guān)心的事情。
將吃了一半的包子裝回塑料袋,然后接過身份證,看了看上面的名字:“易銘...”
然后在桌子上的冊子上尋找片刻,便在上面找到了易銘的信息,確實是今天的錄制嘉賓。
“易老師,不好意思,我這就給您開門?!?p> 將身份證遞回去,保安按了下遙控,大門緩緩打開:
“進去以后順著靠右的路過去就行?!?p> 待到易銘騎著小摩托駛過大門,保安拿起對講機,呼叫著:“這里是門衛(wèi),易銘老師剛剛進入園區(qū),易銘老師剛剛進入園區(qū)?!?p> 片刻,對講機里傳來:“收到收到!”還有一陣叮叮咣咣的嘈雜聲。
-------------------------------------
園區(qū)里面的路有些彎彎繞,像是卡丁車跑道一樣,易銘扭了半天才來到錄影棚前,而遠遠地,他便看見門口已經(jīng)有人在迎接自己了。
大小攝像機像是長槍短炮一樣對著自己的來方向。
路邊更有一個年輕的攝影師,小跑著跟著自己拍攝。
讓易銘很是窘迫,放慢了車速,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后對那位攝影師說:“哥們兒,捎你一段?”
攝影小哥顯然是被逗樂了,但身為攝影師的專業(yè)性讓他強忍下來,沒有發(fā)出聲音,只是搖搖頭,鏡頭也跟著左右搖了搖。
見勸不動,易銘便下了車,推著車和攝影小哥一起走路,走向攝影棚門口的大陣仗。
門口的導演組,此時也不平靜。
晨會開了半截,結(jié)果嘉賓提前到了,趕忙組織人來到門口,卻見來的嘉賓竟是一個人騎著小摩托來的,而且還戴著卡通頭盔,這畫風讓他們一時有些沒反應(yīng)過來。
這些年,他們也負責過大大小小十多檔綜藝了,各樣的藝人都見識過。
前來錄制節(jié)目,有帶著安保團隊的,有帶著化妝美術(shù)團隊的,有帶來整支配樂團隊的,最少也會帶著助理和經(jīng)紀人;
而為了凸顯身份地位,往往有豪車接送,誰也不想讓媒體拍到自己太過寒酸的樣子。
但眼前這位雖然沒什么名氣,但好歹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娛樂公司派來的,怎么如此...
但驚疑只是一瞬,嘉賓們越是特立獨行,節(jié)目就越有話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