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毀滅他們
在任何時候,回避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并且在大部分時候,只會讓你在日后面對更大更麻煩的問題。
面對的這個有機文明也是如此。
在目前可以得到的猜測中,最有可能的是這個有機文明的某些個體能夠得到疑似存在的暗物質生命的幫助。并且這種幫助是有限制的。
如果是這種可能性的話,那么擺在族群面前最有利的選項,一個是俘獲這一行星,對行星上的生命進行武力統(tǒng)治。
這一選項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族群得到了與暗物質生命交流的技術,族群的宇宙觀將因此上升一個層次。
而暗物質作為武器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已經在此前的短暫交鋒中充分顯現出來。如果族群掌握了暗物質攻擊方式,那么可以說,在這個宇宙中沒有解鎖暗物質相關科技的所有文明都將在族群面前不堪一擊。族群的生存安全將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但是危險性也是可見的。第一,族群并不了解與暗物質的接觸機制。并不能保證機械生命與這種交流機制的兼容性。第二,上述益處都只是建立在自己的猜想成立且接觸風險在可控范圍內的前提下。如果自己的猜想不成立,那么貿然進行近距離接觸無疑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當自己的猜測不成立的情況下,對方采取的未知手段有可能是來自某個高科技文明的饋贈。這顆星球上的戰(zhàn)爭或許是兩個高科技文明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zhàn)爭。在這種前提下的外力控制是極為不安全的。
而即使自己的猜測成立的情況下,族群對于未知的虛境的了解也還是太少。依據先前地表戰(zhàn)場的異常原住民個體,以及對戰(zhàn)艦中高級個體的精準判斷來看,這種虛境網絡至少擁有極其優(yōu)異的情報獲取能力。上一次是仍未清楚地對自己在戰(zhàn)艦主機中的備份進行清除,下一次就不好說了。
族群雖然不是不能失去自己,但缺乏自己的族群在搶占星系優(yōu)先發(fā)展地位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困境。并且,根據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來看。假想中的虛境網絡能夠直接探查族群母恒星系的概率極高。而族群母星,則是族群主機械智能的容身處。
族群可以沒有自己,但族群不能失去主機械智能。失去主機械智能的族群有極大幾率在短時間內陷入混亂與分裂。雖然機械生命的感情與倫理是基于數據運算而得出,因而基本所有機械個體都擁有特殊的種族倫理觀。但是失去具有壓倒性運算力的主機械智能的支配,不同的機械個體依據各自的加權邏輯更容易得出不同的族群優(yōu)化路線,進而產生內部的分裂。
如果發(fā)生了那種情況,最有可能的選項就是內戰(zhàn)。直到在內戰(zhàn)后,角逐出新的主機械智能并配備上足夠強大的運算力的時,或許族群將會失去在星系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畢竟誰也說不好分裂會持續(xù)多久,或許是幾年,或許是幾百年。
并且,這個過程也有可能會導致分裂的族群各自出現新的主機械智能,進而導致族群出現永久性的分化,成為多個互相獨立種族。這是最糟糕的情況。
因而面對這種遍及整個宇宙,理論上有能力威脅整個族群的暗物質存在,神不敢懷有任何一點不謹慎的心態(tài)。
神甚至自暴自棄地想到遠離當前恒星系,和這群麻煩的土著再也不見。
但他在兩納秒之內就迅速否定了這個危險的主意,這毫無疑問是荒謬的想法。不管是擁有用任何手段取得的高科技文明的技術(或許是偶然的尋寶,或許是文明殘余的遺產),還是擁有初步的暗物質溝通能力,加上他們居住在距離族群疆域并不遙遠的恒星系的條件,這個文明未來對族群的威脅系數不容小覷。
征服與研究,可能會帶來危險;放任不管,可能會留下威脅。
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它毀滅。
那么,就將他們毀滅。
思索著可能面對的所有風險,飛快地計算利弊,神最終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
一串電磁波以光速擴撒出去,迅速聯(lián)絡至族群的所有戰(zhàn)艦:
“所有驅逐艦單位注意。我們離開這片恒星系。族群決定與已接觸行星上的智慧種族保持和平與中立狀態(tài)。艦隊改變航向,前往超空間航道,啟航返程。重復一遍,艦隊啟航返程,不允許任何戰(zhàn)艦單位對該文明居住的星球進行毀滅性的攻擊,違反者將被艦隊標記為敵對目標全力攻擊。”
接收到指令信息的戰(zhàn)艦群領命而動。
迅速地,兩艘戰(zhàn)艦脫離了艦隊序列,掉頭改變航向。目標正是被列為禁止攻擊的目標。當前恒星系的文明行星。引擎提高至最大推力,加速航向目標。
“第二十一號,第四十一號驅逐艦。停止戰(zhàn)場抗命行為。一切作戰(zhàn)已經中止,立刻返航。否則將被標記為清除目標?!?p> “宣告。第二十一號,第四十一號驅逐艦的叛變行為被確認。全艦使用熱源制導導彈,目標叛變單位,即刻實行清除?!?p> 一排排導彈陣列從龐然大物的艦體上展露出來,熱源導彈一發(fā)發(fā)地噴薄而出,追擊向同族的目標。
看著雷達波反饋中兩艘漸行漸遠的驅逐艦,神在心中默默點了點頭。
開玩笑,機械種族怎么可能這么容易出現叛亂。神已經在事先借由親自到各驅逐艦巡視,將自身的一部分數據硬盤物理上載入了戰(zhàn)艦主機。通過機械手段移交了一條命令:當此后以兩次重復的格式對艦隊下達指令時,則選擇與表面義相反的行動執(zhí)行。真正的機械種族從來不會在下達命令時說“重復一遍”這種話。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有機生命的缺陷。
這件事情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此前,向天倉五殖民地發(fā)送電磁波信號時便已經開始的擔憂。那時出于對未知高科技文明對通訊技術破解的擔憂,神不僅在恒星際信息傳遞上采取謹慎態(tài)度,為了保障戰(zhàn)術層面的信息安全更是采取了這種手段,以求在未來可能的戰(zhàn)場上能夠爭取一分主動權。
而當前動用這一張底牌的緣故是:即使猜測中的假想敵大概率是未知的暗物質存在,但為以防萬一,仍然要使用能夠應對所有情況的手段來達成目標。
即使真實的情況并非所謂的暗物質存在,而是一個或多個高科技文明在背后作祟。屆時通過這種手段也能夠爭取到開脫的理由:我們并非有意如此,對文明星球的破壞是出于叛亂個體的自主行為,與我們族群無關。我們甚至采取武力行動制止他們,但卻遺憾地并未成功。
至于武力打擊是否真的能夠阻止那兩艘驅逐艦的行動,神并不擔心。為什么要使用熱源制導導彈?這東西實在太好規(guī)避了。只要拋出足夠的熱源誘導彈,哪怕是原始文明的航空器也有幾率毫發(fā)無傷。
用雷達“看著”逐漸加速的兩艘驅逐艦。神又開始隱隱地擔憂起這次任務的成敗了。
如果是全力摧毀一顆行星上的文明,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要進行連續(xù)不斷的軌道轟炸就能輕而易舉地達成目標。
但為了完美地配合自己制定的偽裝策略,兩艘驅逐艦不能在星球軌道附近停留太久。若族群艦隊坐視兩艘“叛變”戰(zhàn)艦長時間地停留在軌道上進行轟炸,那么這次偽裝也就毫無意義了。
神只能隱晦地給出命令。至于如何執(zhí)行,則是由執(zhí)行命令的個體自行選擇了。
“看著”雷達上逐漸遠離的數字建模影像。神思索起來,他們會用什么方式達成這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