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楊毅離開烏雞國以后,女總理的處境并沒有變好多少。
雖然女總理上位是民心所向,可官方內(nèi)部卻有另一個黨派,一直不支持女總理執(zhí)政。
相反的,自從女總理上位以來,他們還總是各種挑起事端,刁難對方,想要將女總理從這個位置上給拉下來,扶持新的總理上去。
同樣的,對于女總理所發(fā)布的那些命令,敵對黨派的官員也總是敷衍了事,打心底的不待見她。
對于這一切,女總理心里也十分的清楚明白。
畢竟,這些人和她的主張不同,其治國的理念也不一樣。
這些人比起國家利益,更加看重的還是他們個人的利益。
因此,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這些人更多的精力,也都是放在一些他們的私人企業(yè)之上。
就算有的官員本人旗下并沒有產(chǎn)業(yè),可他也和一些資本家、富豪私交甚密。
可以說,就連留在烏雞國官方機構(gòu)做官員,這些人也都只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多賺一些錢罷了。
雖然這樣的想法也不為過,所有人也都將自己的官員身份看作是一份工作,而非是責(zé)任。
然而,女總理在這些人之中顯得,則更像是個異類。
她不曾想著靠著自己的地位和職能為自己大開方便之門,以此來斂財。
也從未想過要以權(quán)謀私,就連自己的親人朋友做了什么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事情,她也只會選擇大義滅親,沒有絲毫的猶豫可言。
無論平日里和你關(guān)系有多好,一旦讓女總理發(fā)現(xiàn)你在背地里做的那點事,那么會第一個把你親手送進去的,便是她。
所以,女總理哪怕再盡職盡責(zé),做好了作為烏雞國總理的本職工作。
可也因此,女總理更是成了許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直接將其從總理的位置上給拉下來。
哪怕女總理明白這一點,但一直以來,她也在不斷的堅持著,沒有絲毫的退讓,與敵對黨派之間也是明爭暗斗不斷。
盡管很多時間,女總理也都是被算計著的。
可也因為她一直行事光明磊落,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去思考。
女總理也深受烏雞國民眾的擁護,那些與之?dāng)硨Φ墓賳T是想直接把她給趕下臺都不行。
所以,這才只得在背地里動用各種手段,想讓女總理的工作因此出現(xiàn)差池,他們也可以因此找到足夠的理由,聯(lián)合其他官員一起出手將她趕下場。
包括烏雞國糧食價格暴跌,引起恐慌,讓農(nóng)民不得不暴亂的事情。
實際上,也都是與女總理不搭調(diào)的敵對勢力所做的手筆。
也正是因為那些地主財閥等有他們這些官員的授意,沙利等人這才有膽量去這樣做。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把價格降下來,農(nóng)民哪怕會心懷不滿發(fā)生暴亂,這事也有上邊的官員在頂著。
所以,沙利等人行動起來,才會如此的明目張膽,不顧及后果。
只是很可惜,哪怕有背后官員的支持和指導(dǎo),沙利等人在用盡全身解數(shù)的情況下,最終也還是沒能將價格壓到足以讓農(nóng)民入不敷出發(fā)生暴亂的程度。
他們沒想到,他們的計劃會被半路殺出來的一個鼠國餐飲企業(yè)的人給攪黃了。
連帶著,連他們原本安排起來一直在背地里鼓舞挑唆農(nóng)民,好讓他們集體聚集起來暴亂鬧事的那一部分人,也完全沒有了用武之地,沒發(fā)揮過半點作用。
這可讓女總理的那些敵對官員們心生不爽,眼見著用農(nóng)民鬧事不成,又接一招,向著女總理進行施壓。
他們開始散布各類消息,瘋狂拉踩女總理。
要知道,烏雞國雖然也被戲稱為模特國,崇尚女權(quán),可也并不代表烏雞國的男性沒有相應(yīng)的地位。
相反的,因為男性的體力和頭腦等優(yōu)勢,實際上,從事絕大多數(shù)高層工作的,還是男性居多。
但因為烏雞國的民風(fēng),讓這個國家的民眾更加偏袒女性。
女性從事各項職業(yè)受到的待遇要比男性要好也就算了,就連面向女性的各項政策也更為完善。
也是因此,烏雞國民的男女觀念也相對畸形。
比起男孩,他們更加希望自己的后代是一個漂亮的女孩。
也正是因為烏雞國民眾的固有觀念,這也讓烏雞國男性多少有些心理不平衡。
而女總理敵對黨派的官員,也正是利用了這些男性心里的不滿,對女總理進行了瘋狂的詆毀和污蔑。
他們開始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布了一些女總理瞧不起男性的引戰(zhàn)言論,又讓人在各個小網(wǎng)站匿名發(fā)表了不少有關(guān)女總理的謠言。
盡管一開始,烏雞國的民眾還對此并沒有太過相信,依舊堅信女總理的為人。
可隨著這些言論的逐漸變多,聽說了這些謠言的民眾也越來越多。
也有太多的民眾開始對此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也開始懷疑起女總理來。
這么多有關(guān)女總理的負(fù)面評價,就算有一些是人刻意編造的,可也不可能這些全都是假的吧?
如果真是假的,那到現(xiàn)在為止為什么沒有知情人站出來為女總理說話?就任由這些言論不斷的被散布開來,受眾人所知?
同樣的,如果這些言論都是假的,那些當(dāng)事人和知情人不站出來也就算了,為什么就連女總理本人,也沒有站出來進行澄清?
這難道不是女總理她心虛了,怕被人戳破真相這才故意裝死不予理睬嗎?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相信這些謠言,對女總理的印象也越來越差。
同時,這些民眾也開始恐慌,女總理本人都是這樣,那她在烏雞國總理的位置上,豈不是會讓烏雞國也跟著走向滅亡嘛。
因此,逐漸的,民眾開始抵制起了女總理,反倒擁護起了另外一位男性,想讓他接替女總理的位置,成為烏雞國新一任的總理。
可作為輿論中心的女總理本人,看著這樣的局面也同樣苦不堪言。
她哪里是不愿意對這些事情澄清,她根本就是無從開口啊。
一則,這些針對自己的負(fù)面輿論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根據(jù),她就算是想要解釋,也拿不出來證據(jù)。
如果拿不出來證據(jù),那女總理也終究是百口莫辯,反倒會讓這些輿論攻勢變得越發(fā)的激烈。
二則,便是這一切也都有作為幕后主使的敵對黨派全程進行參與和主導(dǎo)。
打從一開始,女總理便完全處于劣勢。
就連那些能夠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jù),也盡數(shù)被這些人給把握在手中,讓她沒有一點翻盤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她能夠找到媒體進行澄清。
可最終主導(dǎo)輿論,讓那些媒體怎么寫的,卻也還是他們。
面對這樣的情勢,女總理實在是沒有半點主意。
她知道,除了楊毅,眼下能夠解決這件事的,也再沒有別人。
迫于無奈,她也只能聯(lián)系楊毅,求助于他,希望他能再力挽狂瀾,改變?nèi)缃竦木置妗?p> 當(dāng)然,想讓楊毅幫忙,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上次楊毅會同意幫忙,也還是因為女總理付出了令楊毅滿意的酬勞和代價。
而這一次,女總理再此有求于自己,楊毅也定然不會就此心軟,白白幫忙。
所以,這一次,楊毅雖然答應(yīng)了女總理,幫助她走出困境。
可同時,女總理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是一般的大。
一旦這次楊毅幫她解決了這件事,那么,她便需要完完全全的和楊毅綁在一起,達成絕對的合作關(guān)系。
無論之后發(fā)生什么事情,女總理都必須堅決站在楊毅這一邊,和楊毅共患難。
并且,還需要成為楊毅在烏雞國內(nèi)絕對的權(quán)利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