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魏宮蓮

【029】垓下歌

魏宮蓮 紅豆八寶飯 2354 2021-11-10 23:34:02

  《垓下歌》

  【西楚】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馮太師五女馮媛,在二女馮潤和四女馮姍進宮后,便養(yǎng)在如夫人常氏跟前。

  青梅轉(zhuǎn)念一想,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

  “那么,四小姐和自家小姐是不是也能聽懂楚地的方言土話,甚至能說呢。”

  大概是七歲就跟著外任的馮太師去了洛陽官署的緣故,觀大川,登名山,覽塔寺。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青梅不知道自家小姐和四小姐會不會說楚地的方言土話,但她知道兩位小姐會說好些地方的土話。

  她們在洛陽集市和花農(nóng)討價還價,也常常被誤以為是洛陽本地人……又過了一年,青梅這才在太師府里聽到一些風(fēng)聲:

  就像是內(nèi)廷追查找上了如夫人常氏,說是在放著三皇子竹車的屋子里。

  馮太師怒發(fā)沖冠,目眥欲裂,看著一地的巫蠱人偶和跪在面前驚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的如夫人常氏。

  最要命的時候,在魏天子跟前行走的幾個少爺都回了太師府。

  四少爺閉門不出。

  戲臺上煙霧繚繞,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就像踏入前世的夢。

  帷幕后,似有老僧人伴著嗒嗒的木魚用沙啞的聲音來念經(jīng),又像是成千上萬條蠶在啃食桑葉,或者經(jīng)書。

  有善口技者。

  臨水樓上,一時都收了聲,看了過去。

  水面上起風(fēng)了,或者風(fēng)一直就沒有停,只是吹不散這象征夜深人靜的煙霧。

  后臺焚香。

  也只當(dāng)是在上祀端午的神明,或者還有楚地投江的大夫屈原。

  戲臺臨水,風(fēng)從水面來,便焚得多了些。還有人在后臺搖著蒲扇。

  所有人的倦怠似乎一下子就被刮走了。臨水樓上,水面上些微老僧念經(jīng)般的沙啞聲音,又像是老婦人祝禱,不辨所以,更像是從四面八方而來。

  午后陽光正好,也讓她一刻不寒而栗。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漢江以上,今南陽西峽、淅川一帶)。秦楚復(fù)合,與屈原謀劃相反,而奸人必有讒言害之。

  屈原避地漢北,當(dāng)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歸不得之意。

  青梅的眼神,和自家小姐一撞。

  此時,鑼鼓乒嚓一響。然后,她才瞧見,戲臺上的西楚霸王項羽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自一扇畫屏后轉(zhuǎn)了出來;駿馬名騅,常騎之。

  遙遙瞧見,就在那扇畫屏上。周圍煙霧繚繞,畫屏上面的字看不真切。

  就在這時,那個女子突然轉(zhuǎn)過身來。

  離得遠(yuǎn)了些,容貌看不真切,但也是一襲驕人戎裝。

  身披魚鱗軟甲,燭火下依稀反光,戲臺上一個亮相,臺下便有人拍手叫好。

  那個楚霸王項羽喚了一聲“美人?!?p>  來者當(dāng)是虞美人了。

  “大王?!?p>  然后,就聽楚霸王悲歌慷慨,自為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虞美人和之,乃至從畫屏一側(cè)垂下的劍鞘里拔出雙劍。

  虞美人歌以和之,以雌雄雙劍舞。

  霸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因此《垓下歌》,以及楚漢爭霸而來的歷史典故,多如過江之鯽: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飯千金、胯下之辱、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背水一戰(zhàn)、拔幟易幟、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解衣推食、漢中高對、蕭何月下追韓信、推陳出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楚河漢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獨當(dāng)一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原逐鹿、略不世出、居常鞅鞅、百戰(zhàn)百勝、作壁上觀……等等。

  就此略過秦朝末年亂世英雄名將,如花紅顏知己,不提。

  在歷代文學(xué)作品中,“垓下歌”和“四面楚歌”成為了的英雄末路的王者挽歌:

  楚漢相爭,已四載。

  從最初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jì)》中謀士范增對項羽叔父項梁所說的那一番話)一路高奏凱歌,勢如破竹,奪了秦朝大半的天下。

  到楚漢戰(zhàn)爭。

  即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西漢五年十二月(約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在亡秦、六國復(fù)辟的歷史大背景下,后戰(zhàn)國時代參戰(zhàn)方為楚(又稱西楚)、漢、雍、塞、翟、韓、西魏(魏)、常山(趙)、代、齊、河南、殷、九江(淮南)、閩越、建成侯彭越、陳余、韓信、臨江等。

  戰(zhàn)火由北而南,由逐鹿中原而燎原四方。一點也不遜色于南北朝,或者說,大開大闔,猶有過之——

  ——自古美人如名將。

  春到尾聲,花木都鮮妍得格外用力。綠樹蔥蘢,蒼山翠柏,染得天如洗,水賽碧?;ㄩ_一生,寂寞無主或轟轟烈烈,紅得如野火過境,摧枯拉朽。

  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是呀,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有奮六世余烈而一統(tǒng)的秦始皇;有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平民君王陳勝;有漢地貴族或者說布衣起兵七年一統(tǒng)神州的漢高祖;有憑借蓋世勇武就可定鼎天下的西楚霸王;有智謀無雙橫掃華夏的大將軍韓信;有奴隸稱王的傳奇;有盜賊封王的不可思議……總之,那一個群雄并起的時代,或者和南北朝一樣。

  注定是后世人眼里遍地名將,與天下群雄角逐的戰(zhàn)火時代,充滿傳說和不可思議。

  臺下的馮潤和“歌以和之”的虞美人一樣,產(chǎn)生了一種頓悟:

  這種頓悟,關(guān)于生如夏花絢爛的年華之于美人的意義,關(guān)于時間如一江春水永不停息的奔騰去向,關(guān)于蓋世霸王末路挽歌之于紅顏美人某種隱秘且具有吸引力的英雄主義的宿命。

  下一刻,誠如她所預(yù)見的一樣,歌以劍舞的虞美人橫劍自刎。

  美人如花,霸王蓋世,此生縱不能同生,同死總可以成全得圓滿。

  《垓下歌》中故事如下:

  【楚國貴族項羽是在秦末與叔父項梁一起舉兵反秦的。由于其輝煌的戰(zhàn)功、無雙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實際上成為反秦群雄的領(lǐng)袖,在推翻暴秦的統(tǒng)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但在秦亡以后,曾經(jīng)是項羽盟軍的另一支反秦部隊的首領(lǐng),漢地貴族(布衣)劉邦,與貴族項羽之間為了爭奪天下又展開了殘酷的戰(zhàn)爭。最后,以貴族項羽的英雄式王者挽歌的失敗而告終。

  作這首詩時,項羽被包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壁縣南沱河北岸),糧盡援絕,他自知敗局已定;作詩之后,他率部眾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被圍于江畔,拔劍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