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附近有一條小溪。
是我們這一片田垅的農業(yè)灌溉用渠,上游有兩座小水庫,沿途有許多蓮田、稻田和水塘,因而魚蝦資源比較豐富。很自然地,這條小溪成為了我那一片孩子們的天堂。抓魚抓蝦,找淡水蛤蜊,捕河蚌,要是能夠發(fā)現一條蛇的蹤跡,就能吸引一大片人過來看熱鬧。
記憶最深的是我家在溪旁有一片菜地,蜿蜒的小溪在這來了個直角轉彎,每年梅雨前后,老家的洪水總會如期而至。這段田埂受力面很大,很容易被沖毀,盡管經常在修補,也好像無濟于事。但大水直接沖入農田,形成一個喇叭形狀的口子,也讓被毀農田瞬間成了孩童抓魚的理想之地。三五成群,有的負責拿抄網,有的負責拿蔑斗,有的現在田埂上四處張望著,從渾濁的泥水中搜尋魚兒的身影。我一般是提著桶在埂上等魚的那一位,自己不會太累,還能最早接觸到魚獲。上游有幾戶人家,那時沒有集中收儲垃圾,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沒那么強,很多生活垃圾都是丟撒河里。啤酒瓶還能回收賣錢,白酒瓶和油鹽醬醋瓶則是一文不值,隨意丟棄,所以偶爾也會在河里發(fā)現酒瓶、玻璃渣就不足為奇了。貧寒的家境,能供我們讀書,能讓我們吃飽飯已經不容易,雨靴是不敢奢求的,光著腳丫抓魚導致腳底板見紅也是常有的事。我們被逼養(yǎng)成了收集并帶走碎玻璃的習慣。不過,并不會因為這一點點困難,阻礙我們抓魚的步伐,因為,抓到魚就能給家里加個餐,改善改善伙食。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抓到過一條2斤左右的大鯉魚,那個把我激動的,回家后,現在土灶旁看著媽媽殺魚、煎魚,魚香味鋪滿整個廚房……現在都還能想起。一條河一汪溪,就是我們那群孩子最大的玩具,從記事起一直陪伴著我們到求學生活、畢業(yè)工作、結婚生子。抓魚的樂趣,偷摘鄰居家的西紅柿、黃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里的一切,連同老房子全部被拆除征收了,鄰居都陸續(xù)搬走去了別的地方安家,兒時的玩伴都已步入中年。前兩天,遇到曾經的一位鄰居,她丈夫去年將近10年了,如今的她芳華已逝,兩鬢斑白,再也不是能拿著棍子在后面追趕我們的阿姨了……溪水尚能改道變遷,房屋也可拆舊建新,更何況是一粒塵埃的人,生老病去,緣去緣來,人世間的走一遭,最后還是要清清白白的走。
關于那時的一草一木,腦海里還是歷歷在目。有時候,自己迷茫、低落、喪失斗志的時候,總能想起那時的無憂無慮,想起那時的天真無邪,想起那時的山花爛漫,想著想著,又能給我無窮無盡的動力。
遺憾!我的愛人,我的孩子,他們不能體會那種樂趣,他們不能親臨那種場景,什么也看不到了。
夢里的小溪,多少代農民的命根子,多少代兒童的回憶……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0-08/2612258c6f291474313c204b3143299dmxnTL9xuLO0sd9Q.jpg)
一河琴江月
搬磚路上,看到了一條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