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灑滿明村河(第五十三章)
明青蘿
明勇說,后來傳出來的消息顯示,爆炸的位置就是明勇座位的前排正中,是教務(wù)主任強拉他加班救了他一命。再后來,民間的謠言版也在私底下蔓延了開來。明勇告訴我,謠傳的故事是這樣的:這一天,盧縣冬季行動大會戰(zhàn)暨表彰大會在盧鎮(zhèn)隆重舉行,盧念作為盧鎮(zhèn)的最高負責(zé)人,滿臉笑意地迎來了盧縣最高負責(zé)人,連同全縣各級各部門的頭面人物,大家歡聚一團,共同交流總結(jié)一環(huán)、二扎、三打的一二三工作法,先進的登臺受表彰,落后的上臺表態(tài)承諾,起雄心立壯志,共同掀起冬季大行動高峰。按照原定議程,表彰結(jié)束后,盧鎮(zhèn)要宴請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晚宴之后是觀看最新上映的武打電影,盧鎮(zhèn)電影院最好的位置自然屬于這些參加表彰會的人員,其他人只能在邊邊角角里伸長脖子。那個年代電影的吸引力自然是后來人無法理喻的,參會人員或許心思根本不在會場,也不在宴席上,心早就飛到盧鎮(zhèn)電影院去了。或許是因為太激動了,連廚房下的廚師都手腳顫抖不已,鍋爐里的煤怎么燒也燒不著。宴席不能準點開始,盧念一邊高聲罵著廚師,要他們想辦法解決,一邊派人通知電影院,參會人員觀看第二場,第一場向社會放映,趕緊增加對外售票。正當這些人在宴席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杯來盞往鬧得不亦樂乎時,一聲巨響傳來,幾乎要掀翻擺滿美味佳肴的桌子,甚至有幾個喝得醉醺醺的漢子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出大事了,盧念不愧是盧鎮(zhèn)的最高負責(zé)人,第一時間就醒悟過來,組織一伙人就往爆炸的地方趕去。正式說法是當場十幾人死亡,送醫(yī)后又有幾人死亡,受傷近百人。民間謠傳,死亡一百多人,受傷三四百人。謠傳還信誓旦旦說,無人認領(lǐng)的那具殘缺尸體就是慘案制造者,一年前,在風(fēng)暴行動中,這個該死男人的妻子被捆在擔架上,像鄉(xiāng)下出賣的肥豬一樣被抬到醫(yī)院,眼看過十來天就要出生的嬰兒被提前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只是踢蹦了幾下腿腳就重新返回天國去了。手術(shù)后,不知道什么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女人產(chǎn)后感染,一個月不到竟追隨飛向天國的男嬰去了。這個該死的男人恨天恨地恨自己,覺得沒必要在這塵世間掙扎了,臨走前要報復(fù)一下那些把他們當豬捆綁宰割的人。沒想到的是,倒霉的全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無辜者。謠傳里,盡是迷信殘余和命定輪回,那些人的命就是硬,連黑乎乎的煤塊都燃燒不起來。謠傳還說,燒不著煤的鍋爐師傅跟隨盧縣最高負責(zé)人去了縣城,后來一直往上升,比盧念的職位還高。盧念因心中愧疚太盛竟然臥病在床一個多月,身體稍微恢復(fù)些就辭去了全部職務(wù),辦了辭職手續(xù)。
萬壽仙宮和佛光寺聯(lián)合做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亡靈超度法會和水陸道場,那些人自然不允許在電影院旁搞封建迷信,佛道兩家便在盧鎮(zhèn)河邊,大家心照不宣,不提與電影院相關(guān)的任何字眼,以不同的排場和儀式連續(xù)祭奠了七天七夜。前后數(shù)萬人在盧鎮(zhèn)河邊焚香祭拜,或祭奠亡去英靈,或祈禱菩薩神仙保佑。呢喃吟唱和裊裊青煙中,去者終已去,河水翻滾急;生者當自強,邁步向遠方。
盧鎮(zhèn)電影院的爆炸冥冥中成了明村走向衰敗的先聲。明姑結(jié)束盧鎮(zhèn)河邊的超度法會,帶著三十多歲依舊單身未嫁的盧念回到了明村。明姑在明村是活菩薩的存在,但盧念卻不受明村人待見。一來二去,那漠視和不屑的眼神讓盧念心煩意亂。雖然那項工作依然是懸在頭頂?shù)睦麆?,高壓難退,但卻有更多的人開始有了些許的改變,最大的變化就是有由先前的認人不認錢向認錢不認人轉(zhuǎn)變,以前交錢也得抓人宰割,后來則變成了交錢不抓人,人逃了也就聽之任之。大家沒想到的是,盧念竟然也成了逃離明村,奔向外鄉(xiāng)外省人群中的一員。明姑沒有勸阻,站在萬壽仙宮的山門前,盧念遠去的步伐映照在斜斜的陽光里,拉出一道長長的身影。
隨著盧念的悄然離開,明村的田野上,青壯年開始加速減少。這些以前只見過盧鎮(zhèn)的喧囂吵鬧的年輕人,一跨步就越過了縣城,去了外省的繁華世界里,既掙錢討生活,也當游擊隊員,只有到了年終歲尾,才拖兒帶女,大腹便便,腰包鼓鼓的回到明村。明村人的憨厚善良和包容大度,斷不會在家人團圓時節(jié)上門鬧事的。村主任家里來人絡(luò)繹不絕,這些來交罰款的人沒有一點不滿和怨氣,相反,他們一手提著禮物,一手拿著罰款,滿臉堆笑,低聲下氣地感謝村主任替他們抵擋了一年的壓力,甚至替他們墊交了罰款,成就了他們的兒女雙全,交再多錢心里也無怨無恨,只有歡喜和感激。
山下的田野逐漸稀疏,直至荒蕪,瘋長的野草在明村的土地上快速鋪展開來,明村河水早已變得渾濁呆滯,上游的采石場不分白天黑夜轟隆作響。站在萬壽仙宮的山崗上,一天下來也看不到田野里有幾個晃動的身影,一望無際的明村田野充滿死寂和吵鬧。死寂是因為熱鬧了千萬年的土地上,竟然沒有了人的彎腰勞作和莊稼的婆娑蹤影。吵鬧屬于野草和鳥兒,呼喇喇地拔節(jié)高升,呼喇喇地展翅鳴叫。在萬壽仙宮山門前,站著站著,明姑忽然間就滿頭白發(fā)了,原本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她已經(jīng)沉默少語了許多。明村已經(jīng)沒有一個孩子是真正的土生土長了,他們的第一聲啼哭,不是在盧縣縣城,也至少要在盧鎮(zhèn)醫(yī)院。明村人的身體,好像忽然間就脫離了明村這塊土地,衣食住行、務(wù)工上學(xué)就醫(yī),一切都與明村沒有了關(guān)聯(lián),只有哪里也去不了的老弱病殘,才繼續(xù)漂浮在明村的土地上空,除了從胸腔里出入的空氣還是來自明村的天空,其余的,連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來自與明村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南北。萬壽仙宮的香火還在閃著微弱的光,但來這里祈禱上香的人早就比山門前的飛過的白鶴還要稀少。明姑心里清楚,山風(fēng)陣陣,雖然輕微,一息拂過便會寂暗無邊。
一九九八年,佛光寺重建十五周年,迦葉和尚原本計劃在佛光寺重建開光日舉行一場隆重的法會,但接連下了一個月的大雨,終是熄滅了迦葉和尚的念想。這時的佛光寺依舊金碧輝煌,照見的卻只有迦葉和尚行如槁木的身影。佛主保佑迦葉和尚度過了一百零五個時序春秋,卻保佑不了他身體硬朗,腿腳方便。世代單傳的接班制度,到了迦葉和尚手上眼看就要青黃不接,甚至壽終正寢了。迦葉和尚前后共培養(yǎng)了三個接班人,卻沒有一個最終留在了佛光寺,一個向往名山古剎跑到更知名的佛寺去了,一個經(jīng)受不了滾滾紅塵誘惑還俗賺錢當老板去了,一個被疾行如飛車輪碾壓到佛主身邊聆聽佛偈圣音去了。大雨接連不斷下了十幾天,明村河水暴漲,不管是水泥鋼筋橋,還是木頭人行橋,一座座都被肆虐翻滾的洪水吞噬。佛光寺的煮飯阿姨空了兩天沒能渡過明村河,便沿著明村河逆行,一直繞行了十多里,才在隔壁鄉(xiāng)找到一座正常通行的水泥橋。當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到佛光寺時,前幾天蒸好的饅頭,還有水果、青菜、干糧等還在廚房里整齊地擺放著。迦葉和尚端坐在大雄寶殿上,法體僵硬,早已圓寂飛升,功德圓滿得證佛陀。迦葉和尚持握佛珠,還有一張紙條,寫著一行有些歪斜的字,說,迦葉脫因果離輪回,請火化后埋舍利于第一代主持舍利塔旁。接下來幾天,大雨依舊下個不停,明村人在盧鎮(zhèn)救援船的協(xié)助下,組織十幾個人將遺體送到盧鎮(zhèn)對面的火葬場,迦葉和尚化成了大大小小的舍利子,形如蓮花,潔白透明晶瑩如意。按照盧鎮(zhèn)負責(zé)人的意思,迦葉和尚的舍利子是寶貝,不應(yīng)該送回佛光寺的山崗上埋葬,應(yīng)該送到盧鎮(zhèn)縣城南山寺里供奉,那是全市最大的佛寺,善男信女多,游客無數(shù)。明村人拿著迦葉和尚圓寂前留下的紙條,以死人為大遵遺囑而行的千年古訓(xùn)據(jù)理力爭,最終在瓢潑大雨中將舍利子葬于佛光寺西側(cè)山崗上,那里是佛光寺歷代主持的安息之所。
大雨還在繼續(xù),明村河水一直在往上漲,佛光寺所在的山崗像是水中孤島,水已經(jīng)淹沒了山崗,開始涌進大雄寶殿了。佛光寺對面的明村河北岸,低處的泥墻房子已經(jīng)全部倒塌,連山崗高處的紅磚房也泡在了洪水中。千萬年來,明村河水從沒有爬上過南北兩岸的山崗,這一次恐怕要來一次全村被淹的滅頂之災(zāi)。留守在明村的老弱病殘轉(zhuǎn)移到了更高的山崗上,很多人甚至擠進了萬壽仙宮。萬壽仙宮是全村住房的最高點,明村人相信,淹了整個明村,也淹不了萬壽仙宮。這個時候,大家驚慌地看見,浸泡了許久的紅磚房再也抵御不了洪水的圍困,一棟又一棟轟然倒下,這時,萬壽仙宮的山門前竟然開始了一場法會。萬壽仙宮前面的小廣場上,中間放著一張香案,香燭早被瓢潑大雨澆滅,明姑身穿寬大道袍,圍著香案不停繞圈,手握寶劍直至天上烏云,口里不停地念著咒語,忽然間,掛在寶劍尖上的符紙迎風(fēng)自燃,碗口般大小的火球像是盛開的蓮花,層層花瓣伸展開來,竟然在大雨中越燒越旺。明姑大喝一聲,驚雷起,佑蒼生;山崗塌,佛光滅;開天眼,洪水退;浪花盡,明村寧。明姑繞行的速度越來越快,口中反復(fù)念著這幾句咒語,躲在萬壽仙宮大殿里的明村人,好奇而又莫名地看著在大雨中行如瘋魔的明姑,后來,他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天上的烏云越來越黑,并且聚成了一團,像是一個巨大的黑色蓮花寶座,一邊凝聚,一邊向西南方向移動。一道刺目的閃電過后,明村人還沒來得及睜開雙眼,就聽見了一道驚天動地的雷聲,像是把耳膜震碎了,又像是把人從中間劈成了兩半。明村人從驚愕中醒過來,摸摸自己的頭,人還是好好的,并沒有被劈成兩半,耳膜也沒有震碎,能聽見外面的雨聲更大更急了。這個時候,明姑停止了做法,一身是水的走進大殿,像是抽光了一身力氣似的,搖搖欲墜。幾個女人趕緊走上前來,攙扶著明姑到臥室去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