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容易、那么簡單啊,單單就只有學(xué)校的煩惱嘛?18歲的我們,面對的不再是學(xué)校里的小打小鬧,會面對社會,會面對家庭的種種……
你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有人疼哭鬧才有用;你說任性跋扈是個貶義詞,但我感受得到的只有這詞背后滿滿的偏愛;你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但所有不能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經(jīng)歷不了他人的苦處,那一切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網(wǎng)絡(luò)圣人都不能這么扯皮。
家庭的問題會隨著成長,在我們面前暴露得徹底,直至十八歲之后更甚。家庭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倒不會讓我們頭疼,因為父母會成為我們的第一道防線。但我并沒有感覺到輕松,因為關(guān)于錢的事情最好解決,只管掙錢就好,真正讓人厭煩的是所謂的家長里短。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是孩子接觸世界的眼睛。但家庭組成卻分三種,一種父母恩愛,一種單親撫養(yǎng),最后一種是父母爭吵不斷。第一種環(huán)境走出來的公主王子,有傲氣有所倚;第二者像極了“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磨練,會堅強會明事;那第三種呢,要怎樣?要怎樣在壓抑下度過自己的童年、迎來自己的十八歲,要怎樣在十八歲后處理父母關(guān)系,要怎樣為人處世才算不出錯,要怎樣調(diào)整自己為未來打call???可能無從可知。
拿例子來說,為后者的人,沒錯,就是在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中長大,帶著對世界的畏懼,對別人好意的懷疑,對自己的貶低…成了年,步入了大學(xué)。當(dāng)別人拿起手機跟父母分享事情的時候,聽著他們嘻嘻鬧鬧的歡笑聲,自己卻只能看著空白的對話框沉默,甚至次數(shù)不多的視頻通話得到的只有來自媽媽“好好學(xué)習(xí)”“我的希望就在你身上”的一遍遍囑托跟爸爸常年不變的批評找錯。光想想那畫面就讓人感到心絞痛,那也就會有人為了緩解這份落差帶來的心酸而忙于其它,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注意力轉(zhuǎn)移法,很好地逃避了現(xiàn)實。
逃避有時候不是壞事,主要看逃避的路子對不對。當(dāng)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得跟自己和解,得堅定不移地站自己。家庭的雞毛再多,煩心事再多,我們都得向上爬,必須向上爬,也只有向上爬了。當(dāng)爬到喜馬拉雅山頂?shù)臅r候,我們還能看到山腳嘛?山腰都夠嗆。所以,這看似逃避實在直面的以退為進,我很佩服。
人生不過就一回,好好的做自己,不必瞻前顧后,勇敢牛牛,就要不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