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從寒門新郎開始

第五十五章 書鋪

從寒門新郎開始 武陵島主 2157 2021-12-24 19:31:35

  桃灣,張家小院的正廳。

  老叔爺張漢林坐了上首,作為主人的張哲坐了左下首,旁邊坐著他的老堂哥張臺張修堪,對面坐了對父子,正是那是聽說孟家出事后逃走的堂叔父張許和一個小大人一樣的十六歲少年,這是他叔爺?shù)膶O子,他的遠方堂弟張啟,表字儀哉。

  老叔爺正在破口大罵兒子是個混賬。

  逼著做堂叔的張許給張哲道歉,他那日不告而走,算是戳中了老叔爺?shù)膫帯?p>  不過也沒有長輩給晚輩道歉的道理,還是懂事的張啟站了出來,給堂兄張哲拜了一拜,誠懇的告了罪。

  “我看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張漢林總覺得自己的兒子一點都不像自己,他一點都沒把張哲和張臺當外人,什么要命的話都往他兒子身上扔,“一房三家打斷骨頭連著筋,你看人臺哥兒都懂這個道理。我怎么當年就沒把臺哥兒接到城里去,換你在桃灣種地!”

  堂叔父張許是怕極了自己的父親,性子里都透著小心,只要父親一發(fā)火他就往地上跪,然后他兒子張啟也跟著跪,張哲和張臺就不得不也站起來。

  老頭不心疼兒子,卻很心疼孫子,看他孫子跟著他爹跪了幾次,索性就不看他兒子了。

  他笑瞇瞇的就指著他孫子問張哲。

  “二郎啊,你看看我們家的啟哥兒,進學也有七年了。我原本想著讓他明年開春也去考一回,你但凡得空,就幫叔爺指點指點這個小子。我可告誡過他,以你二郎如今的名頭,如果他沒把握,是斷不會放他進考場的。若是考不中,豈不是壞了整個張家的名頭?!?p>  聽到爺爺提到自己,張啟就起身再次與張哲見禮。

  張哲隨意回了一禮,卻心道:這小子的老師不知是誰,教出的徒弟好生古板,沒什么意思。

  孟小婉正好領(lǐng)著白鷺奉了茶湯上來,見張哲有些無禮,便輕輕的看了他一眼。

  張哲秒懂,就把表情變得嚴肅了一些。

  孟小婉心里又好笑又好氣,這人變臉也忒快了,一點過渡都不帶的。

  不過她房里還有張啟的妹子在做客,也沒在客廳多留,與兩位長輩見過禮就領(lǐng)著白鷺下去了。

  “我原本也是不耐煩來爭這勞子族長的,”張漢林這才開始與張哲、張臺說正事,“可如今二郎的名頭已經(jīng)起來了,說不得就這一兩年又是一個秀才到手。國朝求賢若渴,但有三代中試的,三代人積累下的免征祭田,免征年月再延二十年!”

  “這就是八十畝地,免征到二十年后,我還能讓那一支占這個便宜?”老頭接著把眼睛一瞇,“還有這些個貪心不足的東西,忘恩負義的孽障,居然還把主意打到了哲哥兒的水田上了!真當我這一支人都死光了不成?!?p>  張哲詫異了。

  “不知叔爺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老頭略帶得意的指著張啟道:“啟哥兒在郡城嚴夫子的塾中進學,前幾日本縣的李夫子帶了幾個弟子去拜訪嚴夫子。啟哥兒正好負責接待李夫子塾中的學子,里面居然有個小子是本村黃家的,把那一支在你成婚那日做的事說的明明白白的。正好,那老家伙遭了報應。我便回來與他家爭上一爭,讓他們也知道我長房的厲害。”

  這時,張修堪在一邊終于找到機會插了嘴。

  “叔公,方才在祠堂里,那祭田六十畝,讓我一家種二十畝,怕是太過費力。不若還了十畝與山哥兒家繼續(xù)種。都是......?!?p>  “呸!”老頭恨鐵不成鋼的指著張臺就罵,“你兒子不過往他田里扔了一塊土,他便逼著你幫他家耕了三天地!那時,他有當你是哥哥?還有這話,你敢回去說與你那口子林氏聽!”

  張臺想到他媳婦的潑辣勁,也縮了縮脖子不說話了。

  又閑聊了一陣,就聽叔父張許聊起了他的生意經(jīng)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張哲才知道原來叔爺一家在郡城開了家小書鋪,平日都是叔父和叔母兩人照應生意。

  “哎,如今的生意委實難做!”張許說著說著就忍不住倒起了苦水來,“那些印坊欺負我店小,不見現(xiàn)銀都不肯發(fā)書。書若是進差了,便全部砸在自己手里?!?p>  張漢林聽了就又罵他。

  “與你說了多少次,要進就進些文筆好的閑書來,偏進什么三論。那東西哪家讀書人不會自己抄一本在家的?年前進的貨,到如今還有一大半沒動。要是差了啟哥兒的蒙金,我須要你好看!”

  “父親,那趙掌柜與我家是多年的情分了,也只有他家肯賒書與我們賣。那批三論是他們家印的多了,虧了不知多少。我一時不忍,便幫襯了一回。”

  張哲正暗中笑話他這叔父怕是又要跪一回,卻突然腦子里閃過了一個念頭。

  話說其實他手中現(xiàn)在也缺錢,比如他想把房子擴建成一進,現(xiàn)在手頭就有點不夠。而他從現(xiàn)代帶來的東西,打死他都不會放一點流出去的。

  那么,書?

  這邊張許誠惶誠恐的又要跪下給他爹道歉,卻被張哲起身攔住了。

  “叔父,認得印坊的人?”

  “二郎,莫要攔我,讓我先給父親磕頭?!?p>  老頭被兒子氣得臉紅。

  “跪個逑,還不說與二郎聽,你與那趙掌柜如何?”

  張許這才奇怪的問張哲:“二郎可是短了書本?便來我家拿便好了,問那書房作甚?”

  “叔父,不知現(xiàn)在印一冊書要多少本錢?”

  提到行內(nèi)的事,張許的反應就快了許多。

  “難,首先那開模的用度就高得嚇人,沒有上千本根本無法開印。就算按五十張一本,成本都要六十文。沒有六十吊,怕是趙掌柜再給叔面子,也不敢開印的?!?p>  張哲想了想孟小婉那些藏書的印刷質(zhì)量,心里有些明白。怕是這六十吊還是制作很粗糙的印版和墨水、紙張。

  “侄兒自己寫了一個話本,頭十回大約需一百頁,刻板、印墨、紙張都要上好的,不知一本一百文可夠?”

  張許搖頭勸他:“一百文哪里夠,雕版須有余費,不然雕工一刀錯了便能傾家蕩產(chǎn)。你說的那種書,只有少數(shù)流傳,每本制價怕不是要四百文!”

  “四百文,一千本起印,那便是四百兩銀子!”張哲心中估算了一下,他手頭還有四兩私房,已經(jīng)交給霍炳成帶去郡城壓注了,最多能得到十兩。

  這條路子似乎有些不通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