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匯合三路大軍直逼得李信負傷逃去,正要再次發(fā)起猛攻,忽見秦軍后方殺來一路人馬,手搖‘辛’字旗,殺喊震天。
秦軍一見是主帥辛勝率援兵趕到,頓時軍心大振,一起轉(zhuǎn)身反擊燕軍,但聽辛勝下令撤軍,秦軍只好且戰(zhàn)且退。
太子丹見辛勝大軍士氣高漲,卻要下令秦軍后退,只怕是敵軍的誘敵深入之計,遂不敢奮勇直追,也只得下令收兵。
眾人不解,問道:“秦軍已經(jīng)落敗,太子殿下此時何故要鳴金收兵?”
太子丹遙望遠去的秦兵,見他們在辛勝帶領(lǐng)下,頓時軍心大振,井然有序,唯有嘆道:“就算我們可以將秦軍盡數(shù)殲滅也是兩敗俱傷,秦國兵力遠勝于我大燕,我們保存實力更為重要。”
眾人都夸太子英明,眼見秦軍遠遠退去,柴哲喜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首戰(zhàn)告捷,直打得秦軍落荒而逃,真是大快人心,我等回到易城后定要大擺慶功宴,以犒勞三軍勇士?!?p> 太子丹向眾人抱拳以示慰問:“此番秦軍大敗,全靠三軍勇士奮勇殺敵,慶功宴是要擺的,但是設(shè)宴之處卻非易城,而是就在此百樹林慶功?!?p> 難道太子殿下之意燕軍仍然要原地扎營?眾將官不解,愕然相望。
不過他們都很快明白過來——此番秦軍雖然落敗,卻并沒有退回咸陽,秦軍扎兵在易水以西,依托易水之險,只等王翦大軍一到,他們必然會再次發(fā)起進攻。
只有柴哲依然不解:“秦將王翦領(lǐng)軍數(shù)十載,幾乎戰(zhàn)無不勝,如此我軍更應(yīng)該回兵易城,等到遼東大軍到來后,再做決定,殿下為何還要駐扎在此?”
太子丹解答道:“秦國兵多將廣,我們?nèi)糁皇撬朗爻情T,遲早還是會像列國一樣被秦軍攻下,為今之計我們只有兵行險著,出其不意方可致勝?!?p> 柴哲、薛義攜其部下齊夸太子決策英明,太子丹趁勢下令下都守將薛義再次領(lǐng)兵三萬兵扎臨水以北;柴哲率兵四萬兵扎荒古嶺,九連劍派盟主韓通立刻率他門下弟子前往代城,請代王嘉發(fā)兵臨水;長刀門主夏侯亭速回易城,著令蕭正楠交兵兩萬與夏侯亭直往臨水以北;蕭正楠領(lǐng)兵一萬依然駐守易城,下都,臨水三鎮(zhèn)。余下三萬與太子丹仍然扎駐百樹林
眾人得令下去,江海天見太子丹從蕭正楠處,調(diào)兵兩萬與駐扎臨水以北的夏侯亭,問道:“以殿下布軍看來,殿下何以見得秦軍下次定會繞道臨水以北向我易城進攻?”
太子丹見除了江海天,其他人也是大惑不解,只有詳加解釋,江海天等人這才明白過來——
秦軍此次兵敗百樹林,損兵折將三萬有余,雖然是秦將李信指揮不當(dāng),更因為林中樹木叢生,可為天然盾牌,致使秦軍的箭弩不能充分發(fā)揮。
荒古嶺更是居高臨下,不論秦軍的戰(zhàn)馬或是弓弩都難以施展,所以這次王翦大軍必走臨水以北。
太子丹述說到此忽然大聲道:“待到秦軍兵行臨水以北時,我大燕軍便與代國的援軍從四面包圍秦軍,定要叫秦軍全軍覆沒。”
江海天心中只怕代王嘉不肯發(fā)兵,而王翦還不知道帶來多少兵力,更不知遼東大軍現(xiàn)在兵行何處,能否及時援助臨水一戰(zhàn),想到此依然全無把握,卻不敢明言。
太子丹信心十足,見其他人依然愁眉深鎖,似乎已洞悉他們所慮之事,只有進一步解釋道:“秦將王翦先從南楚返回咸陽,再發(fā)兵我大燕易城,行程不下三千里,而遼東大軍可直接直入易城,行程不到王翦的一半?!?p> 眾人這時都在想遼東大軍離易城不過千里,定能在王翦未到之前兵過易水以西,全殲辛勝、李信的殘余部隊。江海天率先稱贊道:“殿下英明神武,連戰(zhàn)神王翦都不怕,又施連環(huán)巧計,可謂算無遺策,此番定能大敗秦軍。”
太子丹點頭微笑,似胸有成竹,接著傳令駐守百樹林的兵士改縱隊為橫隊,埋伏百樹林的外圍入口,這樣就不怕秦兵放火燒山了。
李信兵敗百樹林負傷而逃,幸得辛勝援兵相救,只見秦軍尸橫遍野,心中又氣又惱,一口氣不上口吐鮮血倒栽馬下,昏厥過去,其胞弟李爾迅速將他救起,直奔易水以西。
好在后面已無追兵,李爾放緩馬步,直到天明到了易水以西的秦軍帳中時,才喚來醫(yī)官。
李信悠悠醒來,忍著痛問道:“此是何地?”李爾見兄醒來,這才轉(zhuǎn)憂為喜:“這里已是百樹林百里以外,大哥大可以放心?!?p> 稍許李信已然完全清醒,便不斷的自責(zé)自己急功心切,過于驕傲,以至于出師不利,待氣息平緩下來,低聲問:“但不知此次損傷多少兵力人馬?”
李爾也想不到燕軍居然敢以守為攻,伏兵百樹林,嘆道:“這也不能怪哥哥,燕太子此舉實在出人意料,幸好我秦軍的弓弩鐵劍都遠勝燕人的竹弓,燕兵才不敢窮追猛打?!?p> 李信見其答非所問,怒道:“我只問你我軍已損傷多少?”
其時辛勝尚未歸來,戰(zhàn)事還未結(jié)束,李爾心中約莫估計,秦軍這次損失騎兵不下五千,弓箭手上萬,步兵更是難以計數(shù),戰(zhàn)馬八千,只有兩千回歸。
他怕兄長得此數(shù)據(jù)會氣的命不保夕,一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如何啟齒。
過了許久見李信依然睜著眼睛望著他,不得已才如實相告。
李信聽得辛勝留下援軍從后襲擊燕軍,秦軍才不致全軍覆沒,心中稍慰,支撐坐起來道:“都怪吳得勝探查軍情多有疏忽,待他傷好后便帶來見我?!?p> 李爾此時更是面露難色,過了許久才道:“吳將軍所受的箭傷本無大礙,但他卻自責(zé)探查軍情時疏忽大意,以致我軍潰敗,吳將軍自知有罪,已經(jīng)自戕身亡?!?p> 李信想到吳得勝已經(jīng)勸告他先放火燒山再攻城,若不是他不聽勸阻,硬要夜襲易城,也不至于中了燕軍的埋伏,此時聽到吳得勝含恨自盡,再也忍不住大哭道:“有罪的人應(yīng)該是我李信呀。”
李爾只有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哥又何須自責(zé),燕太子兵行險著,無非僥幸罷了,實則是犯了兵家大忌。”
李信一時沉思不語,早知道燕軍埋伏百樹林,就算他派騎兵三千,列一字橫隊用火箭射燒百樹林也可大獲全勝。想到此氣的不斷的拍打床沿,大聲道:“為什么不先燒了百樹林,為什么不先燒了百樹林?”
李爾驚道:“此計甚好,將軍何不給我三千騎兵,今晚我就去火燒百樹林,令燕軍失去鎮(zhèn)守之地?!?p> “莫說今晚,就算你現(xiàn)在去,太子丹也已把燕兵改縱隊為橫隊,太子丹以一字橫隊駐守百樹林?!毙羷俨恢螘r歸來,接著道:“西北有薛義兵扎臨水以北,西南有柴哲兵扎荒古嶺,勢成三角,無論我們攻擊哪一路,都會被燕兵包圍?!?p> 李信見辛勝無恙歸來,忙問道:“將軍之言是說太子丹首戰(zhàn)告捷之后,并沒有回兵易城,而是原地扎陣?”
“不錯”辛勝答道:“燕軍以攻為守,占盡天時地利,我軍若是再是出兵攻擊又會慘敗而歸。”
李信一時語頓,稍許才問及燕軍可全數(shù)安然撤退之事。
百樹林一戰(zhàn),秦軍損兵折將三萬有余,最為可恨的是那些先前收編的趙國降兵,都逆風(fēng)轉(zhuǎn)向投靠燕軍去了。
辛勝如實相告,長嘆一聲接著道:“如今我左右兩路大軍損兵過半,所剩兵力不足八萬,我等只好依托易水之險,靜待王翦大軍到來再做打算。”
李信沉思許久,也是無計可施,唯有聽從辛勝把軍扎駐易水以西,靜待王翦大軍到來。但想到所謂的王翦大軍,無非是他在咸陽留下的五萬守軍而已,又是愁眉不展。
辛勝見狀,暗想王翦的兵將駐守南楚,與楚國兵力抗衡對峙,秦王斷不會撤回南楚之兵?這才試探道:“將軍愁眉不展,莫非擔(dān)心王將軍帶的五萬咸陽守軍,仍然寡不敵眾?”
李信驚問:“辛將軍又是如何得知?”
“哼,你這一招借帥不借兵之計,真以為可以瞞住所有人嗎?莫說是我,就連燕太子也早已預(yù)知,不然他怎敢開城迎敵。”
李信驚聞辛勝這般所說,更知王翦帶來五萬援軍無濟于事,一時間忍不住長吁短嘆。
辛勝道:“王將軍行兵布陣豈是你我可比,只要王將軍一到,定叫燕軍潰不成軍,我軍定會以破竹之勢直攻易城,再取薊都。”
李信心中雖然仍然不服,卻不便張露只是道:“只怕等王將軍到此,燕國的遼東大軍早已會師易城,到時他們再加上代國的五萬精兵,攏兵三十萬再一起反攻我陣地,我們何以抵抗?”話說完,見辛勝不語,心中更是焦急害怕。
辛勝只笑不語,心想戰(zhàn)神王翦,神鬼莫測,他此刻雖然人在千里之外,早有伐燕之策略,你我又何必在此擔(dān)心受怕。
想到此安慰道:“將軍此時只管休息養(yǎng)傷,到時你再見識王大將軍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以少勝多,連攻易城和薊都?!?p> 李信側(cè)身躺在竹床上,用被褥遮面不語,想到王翦將軍又不是天神派遣,辛勝將軍卻對他敬若神明,不禁暗道:“未戰(zhàn)之前我李信何嘗不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只怕到時果真出戰(zhàn),寡不敵眾,我等都要埋骨異鄉(xiāng)?!?p> 思至此,心中但愿王翦大軍早日到來,就算他傷未痊愈,也要緊隨王翦將軍身側(cè),看他如何大破燕軍?!?p> 第三十一章(2)秦王親征
兩軍對壘,劍拔弩張,秦燕兩軍各自安營扎寨,誰也不敢拔兵先出,誰也不敢有絲毫松懈。
屈指一算,已過了一個多月,這日黃昏,朔風(fēng)忽起,塵沙滿天。
太子丹像往常一樣在巡視軍營,面對那些站立沙場的勇士大聲道:“雖然天氣惡劣,塵沙滿天,卻正是秦軍發(fā)動進攻的最好時機,眾等此刻更要加強防御,為了大燕國,我們一定要挺??!”
江海天一旁道:“殿下敬請放心,有末將親自巡守,就算天上的飛鳥都在我們的視線之中,只是……?”
太子丹見江海天吱唔不語,說道:“將軍但說無妨。”
江海天這才把城中糧草已所剩無幾,卻不見二公子如期到來的顧慮直言道來,說到此再次支支吾吾:“末將只怕二公子…”
“將軍放心,難得我父王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公子召怎敢貪享軍糧,只是在征收時需要費些時間周轉(zhuǎn)罷了,以本座看來,今晚也該到了?!碧拥ぴ捳f間,忽來探兵傳報,說遼東梁尚雄早已經(jīng)到達薊都,只等燕王號令,估計天一亮便可抵達易城。
眾人大喜,江海天道:“看來是末將多慮了,看這天少時便要下雨,就請殿下回至營帳中,巡守之事交給末將便是?!?p> 太子丹正要離去,見探將韓通神色慌張策馬奔來,原來秦軍已經(jīng)兵過易水,正要繞道臨水以北向易城攻來。
太子丹見韓通一聽秦軍到來就嚇得六神無主,怒斥道:“韓將軍,你身為趙國長刀門門主,當(dāng)年追隨李牧將軍,也曾久戰(zhàn)沙場,如今怎地這般膽小怕事?”
韓通被斥的羞愧滿面忙道:“太子教訓(xùn)的是,只是殿下可知秦軍此番親征的主帥是誰?”
太子丹想到李信借帥不借兵,自以為搬來了王翦將軍,就可以嚇倒他,心中已然不屑一顧。
更想到梁尚雄將軍即將到來,加上秦軍開道臨水以北,代王嘉定會發(fā)兵從北面與秦軍交戰(zhàn),更是信心十足,傲然道:“秦將王翦能縱橫沙場,戰(zhàn)無不勝,無非也是仗著兵多將廣而已。如今我大燕兵力遠勝秦軍,燕代四路大軍向臨水包抄,到時秦軍四面受敵,又有梁尚雄的援軍斷其后路,此戰(zhàn)定叫王翦大軍全軍覆沒,有來無回?!?p> 韓通急道:“殿下有所不知,那王翦雖是無敵戰(zhàn)神,但此次出征卻只是左軍副帥。”
戰(zhàn)神王翦,征戰(zhàn)列國所向無敵,其威名天下無人不曉,此番北征大燕卻居然只為副帥?
太子丹忍不住直問:“王翦若只擔(dān)當(dāng)副帥,試問秦軍之中誰又敢擔(dān)任中軍主帥?除非…”
“不錯,秦軍中軍主帥不是別人,正是秦王贏政御駕親征,秦王政親率三軍,士氣倍漲,眾軍高舉火杖,已與李信大軍會師易水以西,現(xiàn)在已在前往臨水以北的途中?!?p> 太子丹大驚失色,許久才緩過神來問道:“秦王親征,那高漸離他……”
“高漸離已經(jīng)殞命,還望殿下節(jié)哀?!?p> 太子丹見眾人愕然相望才道:“高漸離本是十三劍派中人,是本座派去的第二批刺秦死士,此番再次事敗,難怪會激起秦王御駕親征?!?p> 原來那日大將王翦奉命回至咸陽,在校場點兵出征時,秦王政在點將臺上為其備酒餞行。
校場上擂鼓震天,忽然隆隆響鼓中居然傳來陣陣筑琴之聲。
筑琴本是輕揚柔和之音,此時筑琴之音竟然能蓋過了隆隆戰(zhàn)鼓聲,秦王政心中驚奇,便傳來擊筑之人。
但見擊筑之人雙目已瞎,心中已無防范之心,便令擊筑之人上點將臺再擊一曲。
那擊筑之人正是高漸離,原來高漸離為了能接近秦王已自毀雙目,去了秦王防范之心。
高漸離剛一接近秦王政,便不容遐想向他摔筑猛砸。秦王政驚慌失措,只有向點將臺跳下,直摔得四腳朝天極其狼狽,但也唯有此法方能保得一命。
秦王政斥開前來攙扶他的護兵,忍痛自行站起,此時高漸離站在點將臺上早已身中數(shù)百箭,仍然抱著筑琴屹立不倒。
秦王政顧不得全身疼痛,重上點將臺拔劍高聲道:“姬丹小兒,你屢次派人暗刺孤王,孤王此番便要親征北燕,誓要蕩平北燕,取你姬丹狗賊的首級?!?p> 秦王政臨時決定親征,不僅挽回了墮臺的顏面,更使得三軍士氣倍加高漲,眾軍搖旗吶喊,事后點齊城中所有的護軍,浩浩蕩蕩向北燕進發(fā)。
秦軍向北燕進軍,一路馬不停息,日夜兼程,不過一個月已到達易水以西與辛勝會師。
李信見秦王政到來,顧不得傷未痊愈,連連磕頭請罪。
秦王政見李信雖然重傷在身,仍然責(zé)怪他行軍布陣多有疏忽,又不聽辛勝將軍勸解,乃至秦軍首戰(zhàn)告敗,就撤去李信右將軍之職,降為虎牙將追隨王翦將軍。李信雖然心有不甘,但王命難違,只得又轉(zhuǎn)向王翦跪拜。
王翦聽聞李信不過雙十年齡便已受封中郎將,擔(dān)當(dāng)咸陽十萬護軍統(tǒng)領(lǐng),先前只道他定有過人之處,沒想到他會立功心切,未等大軍到來便冒然進軍。
瞥眼下,見他年少氣盛,此次吃了敗仗仍然傲氣十足,便不叫他起身,只說道:“將軍兵敗百樹林。論軍法理當(dāng)處斬,幸有大王赦你死罪,降你為虎牙將,如今本座只能賜你精兵兩千,希望你能立功贖罪?!?p> 李信出師不利,兵敗百樹林,就算是降為普通士兵也是應(yīng)該。但秦王既然讓他仍然兵任虎牙將,就該擁兵五千,王翦此時只賜予他兩千士兵,他心中自是不服,問道:“末將雖然有罪,但身為虎牙將,大將軍怎么只分兵兩千于我?”
王翦并不回答李信的問話,只問道:“本座若令你領(lǐng)兵兩千對敵五千你可有必勝把握?”
李信道:“末將所領(lǐng)的軍隊不到敵人的一半,又如何殺敵致勝?”
王翦譏笑道:“素聞將軍勇敢無懼,想不到你也有怕的時候,但問將軍,目今我軍有多少兵馬,燕軍又有多少兵馬?”
李信不假思索,已然得知:百樹林一役,他的十五萬兵馬,只剩下八萬,王翦所率的士兵加上秦王親兵也只有七萬。稍經(jīng)算來便知秦軍總共不過十五萬左右。
而燕太子單是易城守軍就有十五萬,遼東梁尚雄尚有十萬援軍,再加上代國五萬盟軍,總共不下三十萬。
如果李信不能以兩千兵力對抗燕軍五千人馬,那王翦又如何以十五萬秦軍取勝燕太子三十萬大軍?
李信想到此仰首道:“素聞大將軍是無所不能的戰(zhàn)神,今日欲以十五之兵攻敵三十萬,將軍如何鬼遣神兵,殺敵取勝,末將拭目以待!”
王翦忽然拔劍高舉大聲道:“大將軍辛勝何在?”辛勝忙跪下領(lǐng)命。王翦又道:“本座立即令你率騎兵五百投此戰(zhàn)書于代王嘉,責(zé)令其開城投降?!毙羷匐m然有所不解滿臉愕然,卻仍然得令而去。
眾人大驚,秦燕交戰(zhàn),代王嘉不一定就會援助北燕,王翦卻先要向代國下戰(zhàn)書,這樣豈不是引火自焚?
此時不僅李信不解,就連秦王政也是問道:“將軍此策實在令人費解,將軍何不明示?!?p> 王翦道:“此乃以進為退之策,代王嘉若見我大秦戰(zhàn)書,又見我大軍兵發(fā)臨水以北,斷不敢開城迎戰(zhàn),唯有死守城門,這樣我軍便少了五萬勁敵。”
眾人聽罷,心中無不欽佩,王翦又道:“李爾將軍何在?”只見李爾跪下聽令,又大聲道:“本座命你把大王率兵六十萬親征之事散布燕軍之中,本座倒要看看燕王喜還敢不敢令遼東大軍援兵南下?!?p> 李信再次大驚,心中對王翦已佩服的五體投地,忙叩拜道:“大將軍果然用兵如神,直叫末將李信心悅誠服,將軍但有指使,末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p> 王翦直到這時才扶起李信,問其箭傷可否痊愈后,又道:“將軍年少好勇,正是我大軍之榜樣,三日后我軍繞道臨水以北,將軍可否敢為先鋒,率先領(lǐng)兵進軍臨水以北?”
李信想到燕太子兵分百樹林,臨水以北和荒古嶺,勢成三角,無論秦軍進攻哪一處,都會陷入燕軍包圍之中,一時遲疑,許久才道:“并非末將不敢前往,只是…”
王翦道:“將軍但有疑慮,但說無妨?”
李信又頓了一會,才問道:“大將軍兵發(fā)臨水以北,若是被燕軍三面包圍,我軍何以突圍致勝?”
王翦大笑道:“你若能領(lǐng)兵臨水以北,誘敵深入,我大軍再從后包抄燕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此計可行?”
李信大悟,向前躬身道:“將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此戰(zhàn)定叫燕軍兵敗臨水,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