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二年夏末
南陽治所宛城
豫州居于九州腹地能以最小的地域,擁有媲美云、楊等諸州的實力。
關鍵就在于豫州強郡——南陽郡。
南陽古城稱宛,至大周開國已有一千多年的建城歷史,因其位于秦嶺支脈疊龍山以南,
荊州漢水以北,三面環(huán)山,環(huán)抱其中的南陽盆地形似大碗而得名。
南陽位居神州腹地,上承天時之澤潤,下秉山川之恩惠,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古人曾言:“南陽,有高山峻嶺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
西鄰長安東南門戶關峽可以招將士;東達江淮平原,可運谷粟;
南通荊襄益州可取財貨;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真乃龍興之地也!”
宛城是南陽治所,豫州五座人口超過三十萬的大城之一,
鼎盛時人口甚至一度超過豫州治府洛陽城。
此時宛城東門外,一隊馬車在百余騎兵的護衛(wèi)下緩緩駛來。
城門守衛(wèi)在查驗通關文牒無誤后放劉徹一行人入了宛城。
一入宛城只見街道寬敞整齊,兩邊商鋪酒肆林立,往來行人摩肩接踵,熱鬧非法。
南陽作為商圣范蠡的故鄉(xiāng),自古以來商業(yè)發(fā)展就很好的社會基礎。
現(xiàn)在宛城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各種商行,不同于普通的商鋪。
商行的出現(xiàn)極大了推進了宛城商業(yè)的發(fā)展,所以才有宛城如此繁榮的城市現(xiàn)狀。
行了約半個時辰,劉徹等人穿過東城來了南陽太守府。
南陽太守府坐落在宛城東北角,分為前后兩院,前院為官署辦公之地,后院為太守家屬安居之所,占地頗大,太守府周邊也算是宛城的豪族大戶聚集之處。
前任太守已經(jīng)被調往洛陽城,劉徹讓鄭炎林跟留下了交接的官員前去辦理交接事務。
自己帶著鐵牛等親衛(wèi)前往后院。
前任太守一家居住在此,但因為劉徹現(xiàn)在只身一人,所以并沒有完全啟用。
只是整理出了東廂房八九間房舍作為劉徹等人居住辦公的地方。
劉徹的行李不多,主要都是各類書籍。
待劉徹安頓好后,鐵牛帶著親衛(wèi)探查了后院各處,既熟悉一下周邊的環(huán)境,同時確保沒有什么有隱患的點。
到達宛城后的數(shù)日,劉徹都在太守府中都沒有出門。
鄭炎林替劉徹擋了數(shù)波前來拜訪新太守的官吏及富商,劉徹要趁著這幾日先了解下南陽郡的大體情況。
通過太守府的相關郡府民政文書,劉徹大體上對南陽郡有個初步的了解。
南陽郡作為豫州最大的一郡,其人口一百萬三十余萬(滿十八歲的人丁),其中宛城有人口三十一萬人。其他周邊城中居民合計約二十萬,下轄十二縣農(nóng)戶人口八十余萬。
作為豫州糧倉的南陽郡占豫州三分之二的耕地共計有三千六百多萬畝。
景福元年南陽郡的賦稅收入是三百三十六萬貫,其中人丁稅三百零六萬貫,商稅三十萬貫。
劉徹看著這些南郡的賦稅情況就知道,南陽郡的情況比魏縣棘手得多。
南陽郡承平百年,云青二州旱災那幾年百萬百姓四處逃難,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進了豫州的南陽郡,因為只有南陽郡的千萬畝良田才能養(yǎng)活這些難民。
而從現(xiàn)在郡府文書資料來看,南陽的人丁近十年來不但沒有多少增長反而下降了一些。
顯然大量的人口都被隱瞞了,這些人口創(chuàng)造的財富也被鯨吞蠶食,喂飽了南陽郡的豪族門閥。
劉徹想來第一步還是要摸排出南陽郡真實的人口及田畝情況,才能對癥施策造福百姓。
但擺在劉徹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可信的人手不夠,現(xiàn)在身邊能用的人只有鄭炎林一人,
而南陽郡下轄一十二縣排查下來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
就在劉徹感覺有心無力之時,一群人的到來解了劉徹的燃眉之急。
成韜在得到師命后帶二十二名師弟出山的,出山門前老師特別交代到了宛城住上幾日,
需等新任太守上任滿十天后,才可以登門持薦帖拜訪。
今日算來十日已過,便囑咐師弟們在客棧稍候,自己帶著推薦信來到太守府。
成韜帶來的這群師弟們除了他自己側重治政外,其余二十二位人皆是精于九章算術及統(tǒng)計才學的專業(yè)性人才,是夫子挑選對于算術比較感興趣的學子再精心教導出來的。
大周朝建國以來,這些喜歡算術的學子并不登大雅之堂,多數(shù)只能作為商行或者豪族的賬房先生,并不為門閥豪族的權貴所喜,故而社會地位不高,真正的門閥弟子也不屑學習這些,只有寒門子弟因為家境所迫愿意學習這些知識,畢竟寒門子弟很難步入仕途又需要生存。
這二十二人也是夫子精心挑選培養(yǎng)的數(shù)算人才,相信在整個荊南也是個中翹楚。
當成韜來到太守府外將拜帖交給門房后,便在門外不停來回踱步,畢竟他一個寒門學子求見的是一郡主官,所以心中依舊有些惴惴不安。
要不是出于對老師的信任,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敢來這太守府外遞送拜帖。
不多時只見一名身穿便袍的年輕人快步來到門外,后面跟著一胖一瘦的兩名隨從。
成韜看著來人以為來傳話的門吏忙拱手道:
“學生成韜,特奉師命拜見太守劉大人,煩請上官通稟?!?p> 劉徹看著眼前的三十有余的成韜笑道:“我們算來也算同門師兄弟。不必多禮!”
成韜聞言大喜:“原來是師弟啊,那就好了,那太守劉大人今日當能見到了?!?p> 鄭炎林偷偷笑道:“成兄,這位就是太守劉徹,劉大人??!”
成韜看著笑呵呵的劉徹,瞪大眼睛道:“啊???”
隨后劉徹拉著成韜的手就問道:“師兄,那些師兄弟們人在哪里?”
成韜手足無措道:“師弟們都在悅來客棧。”
劉徹聞言就要讓人備馬前往,卻被鄭炎林攔住道:
“大人不必親去,下官跑一趟把人接來即可。”
劉徹點了點頭道:“也好!那就麻煩炎林跑一趟了,我與師兄在正廳等候。”
鄭炎林拱手告辭就準備馬車前去悅來客棧。
成韜忙攔住將貼身玉佩交給鄭炎林道:“那些師弟如若不信,可以給他們看此玉佩。”
送走鄭炎林,劉徹拉著成韜的手回到府衙正廳閑聊起來。
問及老師與夫子近況如何,以及岳麓書院現(xiàn)狀怎樣。
成韜都一一回答。
翟夫子除了在岳麓書院教授九州學子的學業(yè)外,也自設荊南文館讓其弟子董欽(字昭定)免費教授寒門子弟一些天文地理、九章精算、河湖水利等等,這些在門閥豪族學子看來有些旁門左道的學科。
但又因為這些學科對于百姓生計息息相關所以求學的寒門子弟甚多。
這次成韜帶出來的二十二人都是荊南文館的學成弟子。
劉徹看到拜帖是翟夫子的推薦信,心中大喜。
當年在岳麓求學,劉徹與翟夫子志趣相投,得夫子贈予書經(jīng)傳道解惑,
在心底劉徹已經(jīng)把翟夫子當作自己的老師了。
現(xiàn)如今自己正愁著無人可用,這些學子的算術專業(yè)正好是劉徹最急需的人才。
別的門閥豪族也許看不上這些人,但對劉徹來說這些人千金不換,豈能不喜。
約過了一個時辰,鄭炎林帶著二十二名學子回到了太守府。
劉徹趕忙迎接,雖然這些學子從沒見過太守這么大官,
但劉徹為人謙和有禮,大家又同為一門很快學子們便放松開來,
鄭炎林看著興奮不已的劉徹,悄悄囑咐下人趕緊準備今晚的接風宴。
傍晚在宛城太守府的正廳,劉徹與眾位學子痛飲暢言,眾人間的師兄感情急速提升。
有了這些專業(yè)才學的學子幫助,劉徹清查田畝的事情就順利多了,
即便如此經(jīng)過二個多月也只是弄清南陽郡的一些基本情況。
后面經(jīng)過眾人的統(tǒng)計核算將一份新的郡府田畝人口詳情交到了劉徹的手上。
劉徹看著新核查的田畝數(shù),面色凝重。
按照大周制,地方郡府需要三年核算一次人口及田畝數(shù),造冊登記,重新核算朝廷賦稅。
但根據(jù)原記載近三年來的南郡人口相比六年前人口沒有增長反而從一百四十余萬降了十余萬。
而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及田畝,即便這些只是估算,
南陽郡也有近一百六十萬人口,四千二百多萬畝的耕田。
兩相比較差額巨大,光人口這塊朝廷就少收賦稅近百萬貫,真是觸目驚心。
可見南陽郡那些豪族大戶兼并土地瞞報人口的情況多么無法無天、肆無忌憚。
現(xiàn)在看來治理南陽郡,首先要面對的最大障礙,就是如何讓那些豪族門閥吐出他們兼并的土地及瞞報的人口。
隨后劉徹放下文書出了書房,在鐵牛的陪伴下緩步來到前院的西廳,
這里現(xiàn)在騰空作為成韜帶著二十二名師弟的辦公場所。
劉徹來到偏間喊來成韜與鄭炎林三人商議起來。
劉徹問道:“目前匯總的各縣人丁田畝情形與之前所記錄的相差極大,二位有何想法?”
鄭炎林略一思量道:“大人,南陽郡與魏縣之情相差無幾皆因豪強門閥,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p> 成韜屬于典型的技術型官僚,對于最近匯總的相關信息多次參與計算匯總,與之前記錄的差額也了然于心。
聞聽劉徹的問話拱手道:“通過查訪核實,大多數(shù)的田畝及人丁都被南陽門閥朱家和崔家及所屬親屬家族所吞并,所以這兩家是大人治理南陽繞不開的門閥大族?!?p> 劉徹聞言沉默無語,閉目思量所收集到的官員這兩大門閥的信息。
南陽朱家曾經(jīng)是南陽最為顯貴的門閥家族,家族四世出了一名宰相、二名侍郎。
可謂是風頭無二,現(xiàn)任家主是人稱朱老太爺?shù)闹煺?,字文合?p> 光宗朝時曾為吏部侍郎,掌管吏部二十一載,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雖然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十余載,但平時朱家樂善好施在南陽郡百姓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家中有二子一女,長子朱彥,次子朱守晨,長女朱氏早年就嫁給了洛陽曹家。
而南陽崔家是近二十年南陽郡新崛起的豪族門閥,崔家跟朱家這種官宦世家不同,崔家發(fā)家于南陽郡葉縣,本是葉縣豪族,因為家族所擁有的山中開采出了鹽礦而暴富發(fā)家。
要知道在三種常用鹽里,相比海鹽與井鹽礦鹽被稱之為精鹽,最得權貴所喜。
崔家又善于經(jīng)營關系網(wǎng),獲得了朝廷給予的葉縣礦鹽專采之權,
更是把家族的鹽礦生意做到了整個豫州及長安等地。
特別是最近幾年,南陽崔家不斷擴展了商路。
不但經(jīng)營精鹽也開始涉及錦緞、酒樓、客棧等等行業(yè),家族發(fā)展可謂是蒸蒸日上。
隱隱力壓南陽朱家一頭,有成為南陽第一門閥家族的勢頭。
崔家顯然家主崔顥正值壯年,此人頗有經(jīng)商頭腦,育有一子二女。
獨子崔懷,長女嫁到了崔家商場上的多年合作伙伴揚州門閥林家,二女兒不詳。
但真正讓劉徹顧忌崔家的并不是崔顥,而是崔顥的長兄崔振。
崔振的另一個身份是豫州南陽大營大都督。
這位執(zhí)掌豫州近三分之一兵馬的實權將領這才是崔家真正的底氣。
劉徹閉目開始思考如何處理朱崔兩家,但僅憑現(xiàn)在自己手上的信息,劉徹無法做出最好的處理方法,心道看來自己需要擇機拜訪兩大門閥,親自探探虛實了。
正當劉徹思慮如何處理南陽朱崔兩大門閥家族時,洛陽的劉裕也在看著劉徹的下一步動作。
燒掉下面送來的密報,劉裕望著窗外自語道:“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p> 正所謂:
一重山來一重關,破開重關見重山,重關重重重山險,開關重山莫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