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仁者無相

第一百九十八回 軍備司中制甲坊 武丙建言制棉甲 下

仁者無相 一技宅 2160 2022-06-17 22:12:52

  制甲工坊內(nèi),霍濟以及一眾騎兵將領(lǐng)的議論引起了劉徹的注意。

  “嗯~”劉徹聞言眉頭不由得皺了下,稍作思量便轉(zhuǎn)身看向身側(cè)的徐承恩言道:“文博,對此疑惑可有解決的方案?!?p>  這也不怪劉徹心憂,畢竟漠北之地就是強大的草原游牧部落,未來豫州軍極有可能會與這些草原人發(fā)生戰(zhàn)爭,若是這類扎甲不適合漠北的極寒天氣的話,那現(xiàn)在就必須想辦法盡量解決或者減少扎甲不能御寒的問題,否則必然會拖累未來可能的戰(zhàn)事,這是劉徹不能容忍的,他習(xí)慣凡事早做準備,若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必須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額~~這個,回主公,具體的制甲一事下官不甚明了,”徐承恩也沒料到這些年輕將領(lǐng)會提出這個問題,思量片刻回道:“不過,既然霍將軍提出這個問題,我會讓制甲坊盡快拿出一個辦法?!?p>  就在這時,一直陪在外圍的一名制甲坊的匠工忙朗聲道:“主公,徐大人。小人到時有個辦法。”

  正在議論的眾人聞聲,都停了下來,轉(zhuǎn)頭看向說完的匠人。

  “哦!請近前說話,”劉徹點了點頭吩咐道:“不知這位匠工如何稱呼?”

  狼衛(wèi)謹慎又不著痕跡地護在劉徹身側(cè),才讓那匠人近前幾步答話。

  “回主公,小的姓武,家中排行老三,便取了丙字為名?!蹦墙橙酥斏骰氐?。

  “武丙!嗯~~”劉徹輕聲念叨了一下,說道:“你就說說你的辦法吧?”

  “回稟主公,小人老家原本就在靈州北部的風(fēng)都城,那里地處西北天氣極寒,而且常有草原人在冬季南下劫掠,為了探查草原人的動向,守軍就需要在冬季也不斷派出斥候去探查,為了這些斥候的體力抵御寒冬,官家曾讓小的父輩所在的制甲工坊,來制作適合冬季的奇特戰(zhàn)甲,所以小人也對此甲有有所探究,而且聽聞此甲效果極佳,深的那些斥候喜愛?!?p>  頓了頓,武丙繼續(xù)說道:“這種鎧甲名為棉甲,此甲是以棉、麻、織布等材料制成了雙層或多層的甲底,甲底之間裝有甲片,再通過鉚釘將甲片與甲底前后釘住,因綿甲用材都比較輕軟,甲衣形似罩袍寬大保暖,非常適合騎兵的乘騎作戰(zhàn),行動自如且防護力也不弱?!?p>  一聽這種棉甲十分適合騎兵使用,霍濟忍不住道:“那太好了,那這種棉甲就是在騎軍之中推行了?!?p>  “回將軍,這種棉甲~~”武丙面露難色道:“在全軍推行恐怕不行?!?p>  “嗯?”劉徹見武丙的神色便知其中還有難處,便說道:“武丙你有任何難處盡管說出來?!?p>  武丙聽見主公劉徹的話,忙回道:“回稟主公,這種棉甲之所以能適合極寒的天氣,正是因為制作時使用了一種名為棉花的東西,且制作一件棉甲就需要十余斤的棉花,而棉花此物我們中原之地極少有地方有,當(dāng)年為了制造那數(shù)十件棉甲,聽說是官家花了高價從西域商隊手中買來的,后來就是價格太高,才沒有在軍中推行這種甲胄?!?p>  “棉花??”眾將都疑惑起來,這群軍中糙漢子哪里會注意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

  但博覽群書的劉徹對棉花倒是略知一二。

  現(xiàn)在中原盛行的布料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麻布,一類是絲綢。

  百姓使用的布匹以麻布為主,因為制造麻布的材料比較容易獲取,主要是亞麻、苧麻、黃麻、劍麻、蕉麻等各種植物,其制作流程也較為簡單,就將這類麻科植物砍倒后,丟入水池漚麻,使麻皮發(fā)散疏松,待其中的麻纖散開來,在等十幾天后,取出撕散開的麻纖在紡紗織布,便可以制成麻布。麻衣質(zhì)地粗糙且不耐寒,不被門閥豪族所喜。

  所以就有了另一類權(quán)貴們喜歡的布料----絲綢。

  自從上古伏羲化蠶桑為帛,再到黃帝養(yǎng)蠶制絲,絲綢在中原之地已經(jīng)流傳數(shù)千年了,其是以桑蠶絲為主體織造的織物,相比麻衣的粗糙,絲綢穿著極為舒適,也更透氣,特別適合夏季穿著,讓人倍感清涼,同時絲綢的保暖性也極好,是除了裘袍外最好的保暖衣服,但因為其制造工序繁瑣,對于工藝的要求也極高,就無法全面推廣,也就只有家財萬貫的達官貴們才穿得起,而且歷代王朝賦稅主要是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糧食為主,也明令限制百姓穿戴絲綢制品,畢竟蠶桑會占據(jù)大量的良田,進而威脅糧食生產(chǎn),所以絲綢也就成了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棉花出現(xiàn)在中原的緣由則極為諷刺,其最初被引入的最大用處并非用于織布,而是因其開花如雪,被一些豪族引入花園作為觀賞植物,甚至留有素?勝似雪,萬朵壓海棠的詩句來贊頌棉花盛開的美景,直到后來才開始用來制作棉衣等織物,但因為本地棉花產(chǎn)量小造成棉織品的價格偏高,在沒有官府的扶持的情況下,棉花沒辦法大面積地推廣種植,所以只在極少地區(qū)有零星的種植。

  現(xiàn)在中原使用的棉花,大多都是通過胡商從西域運來,棉花因為其色澤如雪,進入中原后的價值也較高,甚至被部分商賈稱之為“白金”,傳聞在巍峨雄偉的天山以西,在哪廣袤的西域之地,有一國因盛產(chǎn)棉花,而被譽為“白金之國”。

  “棉花之事我會安排人去解決。”劉徹看著武丙道,“武丙你盡快將棉甲制造的流程梳理出來,然后盡快制作一批送入軍中試用,此事若成自有重賞?!?p>  “小的謝過主公!”武丙忙跪地謝道,主公對于有功匠人重賞的事跡,早已在匠人中傳開,也正因如此武丙才壯著膽子說出了棉甲之事,現(xiàn)在他自然欣喜不已,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將棉甲之事辦好。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劉徹自然也有了大致的解決辦法,先期完全可以通過胡商采辦一批棉花試制棉甲看看成果如何,若極好,這棉花只要是地里長的便不是問題,論種田這天下誰能比得過漢人百姓,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想在中原推廣種植非一日之功。

  而關(guān)于棉甲一事最后的進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yù)料,甚至包括劉徹自己都不會想到,這種棉甲會在未來數(shù)年逐步取代此時盛行的扎甲,成為中原漢軍將士們最為看重的防御鎧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