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陳氏子

第四章 京畿繁華地

陳氏子 冼青竹 2039 2021-12-24 20:00:00

  洛水之畔立城為陽。

  從光武帝定都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余載,洛陽城也經歷了十幾任皇帝當家做主。

  只不過這些當家的皇帝里面,有的顯明有的昏庸,有的幾歲便夭折,有的碌碌一生都沒掌握皇帝的半點實權。

  如今這一代的大漢皇帝劉宏,也跟自己的父輩們一樣住在皇宮禁內,也更加依仗宦官來為自己穩(wěn)固權柄。

  這樣一來,洛陽城便形成了一個奇怪的權力圖示。

  最高點便是大漢皇帝,其下則是他最信賴仰仗的宦官集團,接下來便是外戚,世家,士人等依次而下。

  只不過雖然劉宏是大漢名正言順的統(tǒng)治者,可他手中的權柄卻還要借著宦官的手才能夠發(fā)揮出作用,反而最應該幫助皇帝輔佐皇帝的外戚群臣,卻又跟宦官天然的對立,勢同水火一般。

  理論上講,不論是宦官亦或者外戚臣工百官們,都應該是效忠于皇帝,聽命于劉宏才對。

  可如今洛陽的局勢卻好似是劉宏在跟自己爭權奪利一般,左手打右手倒是打得不亦樂乎。

  導致如今情形的原因太多了,多到都不是從劉宏這一代開始,而是上溯好幾代帝王起的頭。

  劉宏沒本事解決這個問題,又想要享受帝王權柄帶來的便利和好處,那就讓局面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嘍。

  按照出身來算,陳啟和荀彧實際上都是黨人士大夫一系,也就是之前和宦官政治斗爭失敗的那一邊,天然的就跟宦官站在了對立面上。

  當然,若是不要面皮厚著臉去拍宦官的馬屁,那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只不過這條路并不是適合陳啟他們二人罷了。

  但士大夫一脈如今大多依附于外戚親貴之下,甚至若不是因為黃巾禍亂導致天下動蕩,黨錮之禁說不定如今猶在。

  似陳啟荀彧,別說是被舉孝廉了,倘若被劃到了五族之內,怕是連郡中為官都做不到……

  新孝廉入京報到宜早不宜遲。

  陳啟二人過了偃師之后便算是踏入了京畿腹地,沒幾日的光景洛陽城就已然清晰可見。

  內城高墻的雄偉,外城百姓群居的熱鬧。

  坐在馬車上順著窗戶向外張望,來往的行人過往的商隊,賣力叫賣的攤販,大聲吆喝的藝人,還有那隨處可見的潑皮懶漢。

  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匯集在外城郭,這邊是洛陽最大的人口基數(shù)所在。

  相比第一次見到洛陽的陳啟,荀彧倒是顯得鎮(zhèn)定了不少。

  少時他便隨父來過一次,雖然那時是為了定親,但也是見過世面的,洛陽二十四街各有各樣不盡相同,如今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洛陽之南為正,因而南門便是來往之人同行的大門。

  不論是官員使節(jié),還是來往的商旅,進出洛陽都要走正南四門。

  只是除開平城門以外的其他三門時有封閉,多數(shù)情況下之有平城這一門大開,卻也不知是為了安全著想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車架過橋橫渡洛水,擺在陳啟二人面前的便是三雍之地。

  也即靈臺,明堂與大名鼎鼎的太學!

  相較于觀測天象的靈臺,跟老天爺溝通祭祀祖先的明堂,這兩個玄學更重的地方。

  陳啟倒是對大漢第一學府的太學更為感興趣一些。

  “文若,你當年怎么沒進這太學?”

  聽到這話,荀彧翻了個白眼沒好氣道:“子庚莫不是忘了,黨錮之禁牽連甚廣,祖父荀爽都無可避免,更何況我?”

  “黨錮牽連太學?那外面這些來來往往的人難道不是太學生?”

  陳啟疑惑的指了指窗外那些士子模樣的路人。

  荀彧聞言望去,隨即嗤笑一聲:“這些人是太學生,可卻又算不得真正的太學生!”

  “哦?此話何解?”

  陳啟眉頭一挑頓時來了興趣。

  荀彧當即解釋道:“黨錮之禍起時,太學生中但凡有志氣者皆響應支持,自然也都受到了牽連,被剝奪了太學生的資格。剩下一部分膽小怕事甚至已經委身于宦官的家伙,便繼續(xù)做他們的太學生嘍……”

  言語之中盡顯對那些茍且的太學生以不屑,陳啟聽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看樣子太學雖然還在,可太學生卻已經不是當初那批猶有血性的士子們了。

  一念至此,陳啟放下車簾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可惜了……”

  “可惜什么?”

  荀彧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可惜那些立在太學門外的石碑……”

  “…………”

  荀彧默然,心中卻也有幾分贊同。

  熹平石經四十有六,立在太學門外供天下士子觀看學習。

  立石之處震動天下,全國各地往來車架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一時造成了太學門前的堵塞久久不平。

  可現(xiàn)在呢,黨錮之后太學變成了宦官的一言堂,石經也就只能留在這里變成了一堆無用之物。

  當然,若是不改變太學的現(xiàn)狀,石經恐怕會繼續(xù)無用下去。

  但只要讓太學恢復如初,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念及此處,陳啟眼睛一轉心中卻是已然有了主意,但卻并未言語只因當下力有未逮。

  縱使有了幾分打算,卻也需要合適的時候足夠的力量來用以發(fā)揮不是……

  過轘轅關的時候陳啟他們有所有待,但是在進洛陽城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一個平城門吞吐來往行人,就算陳啟一行是孝廉赴任,可這是洛陽,大漢的都城,扔塊石頭說不定都能砸到個六百石的官。

  似陳啟他們這種剛被舉孝廉的人,以前在郡中任何等官職已不重要,現(xiàn)在算起來就是白身一個,比他們有資格先進城的人多得是,他們倆自然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排隊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陳啟屁股都坐的有些發(fā)麻了,這才得以通過城門。

  入了內城應是往公府報道確認身份,隨后復試再行分配。

  只不過眼下天色已晚,想來公府也早早下了差,他們倆去了恐怕也是撲空一場白走一趟,倒不如找個歇腳的地方呆一晚,明日一早再去也不遲。

  二人稍作商量,便徑直去了驛館,打算在那里暫住一夜。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