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饒有興趣地聽汪直說著,心中不解,問:“那巴圖孟克和滿都海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這個我也問了那個蒙古頭目,但他也不清楚,奴才猜想,他們這一趟至少有兩個目的:頭一個因為他們身邊有人叛變,留在草原已經(jīng)不安全了,他們悄無聲息地躲到大明來,一來出來避險,二來也正好清查內(nèi)奸;至于第二個目的,奴才以為,他們怕在這段日子里與他們發(fā)生戰(zhàn)事,到時候讓亦思馬因那個權臣得了漁翁之利,因此前來修和,當然,這第二個原因恐怕更為重要。后來奴才得知,他們跟咱們談的,也都是通商、通貢,足以證明奴才的猜測應該沒有差錯”
萬貴妃點點頭,覺得他所說很有道理,問:“皇上知道嗎?”
汪直搖搖頭說:“奴才覺得這件事不能讓皇上知道?!?p> 萬貴妃問:“為什么?”
汪直道:“奴才想到了一個主意,私底下跟亦思拜因做了一筆買賣?!?p> 萬貴妃驚訝地看著汪直,道:“汪直,你好大的膽子,你有什么資格跟蒙古有何私底下的交易,你這是通敵!”
而汪直卻坦然的說:“娘娘,您先別著急,奴才怎么敢通敵呢?您且聽我往下說。那亦思拜因要殺的是他們自己的可汗,這件事與我大明無關,但咱們的心頭大患在馬場行宮。于是奴才大膽地想,如果一股蒙古人從宣府和大同兩個防區(qū)空隙偷偷潛入到驛站,殺掉巴圖孟克和滿都海,而后誤打誤撞闖入到馬場行宮之內(nèi)…”汪直沒繼續(xù)往下說,而是以手做刀狀,做了個砍殺的動作。
萬貴妃明白他的意思,道:“你的意思此次驛站被殺的使臣就是這股蒙古軍人干的?但并沒聽說行宮出什么事情???”
汪直道:“貴妃娘娘英明,這次人算不如天算,那日我已經(jīng)知會大同守將陳鉞,讓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那股蒙古人走大同邊上的羊角夾道到驛站,但萬萬沒想到,迎面撞到了去大同押送糧草的官兵。陳鉞怕泄漏了機密,只能和那些官兵一道擊殺了大部的蒙古騎兵。只有十幾人跑進了大明境內(nèi),但想繼續(xù)執(zhí)行他們當初的計劃,卻也成不了什么氣候了。奴才無奈,只能派人協(xié)助那些蒙古人追殺巴圖孟克等人,但還是被他們逃脫了。為此,亦思馬因以為我們背信棄義,調(diào)動十萬大軍擺在大同邊上,引誘出城,殺了幾百名邊關將士。這也是王越大意,以為出城雙方意思一下對朝廷也算有個交代,沒先到亦思馬因這老賊動真格了。”
萬貴妃聽后,冷冷的盯著汪直道:“接下來你想怎么辦?”
汪直道:“這次亦思馬因以大明擊殺他們的使臣為借口起兵攻打大同,實則是逼迫咱們追捕巴圖孟克和滿都海等人。您想,他這一起兵,大明自然封鎖邊境,朝中那些窮酸腐儒不明情況,有不少人上書捉拿蒙古使臣,但也有不少明白人認為捉拿了使臣不僅于事無補,而且正好授亦思馬因以口實,因此皇上也沒有準許,但邊關卻封了。這下巴圖蒙克徹底成了甕中之鱉?!?p> 萬貴妃沒有任何態(tài)度,只是又問了一句:“你知道巴圖蒙克和滿都海的下落嗎?”
汪直道:“聽上次追殺他們的將士說,本來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那兩個人,但是中途被兩個小孩攪了局。聽將士們描述,其中有個孩子十來歲的樣子,另外一個當時躲在了樹上,看不清楚樣貌和年紀,奴才大膽猜想,樹上那孩子會不會就是紀氏生的那個?!?p> 萬貴妃聽后不以為然,道:“那孩子躲在行宮,懷恩派人保護著,出不了行宮的,怎么會是他?”
汪直點點頭道:“即便不是他,奴才也覺得這兩人和行宮八成也有關系。聽說樹上那孩子懂得咱們明軍的布陣之法。奴才查看了驛站周邊,巴圖蒙克等人極有可能就藏在行宮一帶。因此奴才休書給亦思馬因,解釋了當日計劃失敗的原因,告訴他,那兩人目前就藏在馬場行宮,我們明軍不便行動,請他們自己派兵過來解決?!?p> 萬貴妃冷笑一聲道:“那亦思馬因會相信你?”
汪直道:“本來他是不信,但奴才告訴他,行宮內(nèi)有大明皇上的兒子,到時一并幫我們解決,這就是我打開一道口子讓他們進來的條件。”
萬貴妃道:“如果到時候亦思馬因找不到那兩人,你如何處理?”
汪直道:“所以奴才必須盡快找到那兩人的下落,最好咱們先把那兩人找到,和亦思馬因做個交換?!?p> 聽后,萬貴妃突然暴怒,把茶杯摔在汪直面前,道:“汪直!你竟然里通外國,雖然那個孽種必須得死,但我也不用他一個蒙古人幫忙!你好大的狗膽,竟然不經(jīng)皇上允許就私自和蒙古韃子聯(lián)絡,而且把國家命脈當作賭注,你有沒有想過,你放開一條口子,如果亦思馬因大軍突進羊角夾道,直逼京師會是怎樣的后果!到時候你就是大明的罪人,你不要忘了,我是大明的貴妃,你是大明的奴才!”
汪直誠惶誠恐地跪在地上解釋道:“奴才絕沒有自外于大明之心,奴才還有下一步打算,請娘娘聽奴才說完?!?p> 萬貴妃冷哼一聲道:“我讓你說完,如果你不能給我一個合理地解釋,我這就稟奏皇上,殺了你這個賣國通敵的狗賊?!?p> 汪直連連磕頭道:“還請娘娘相信奴才,那羊角夾道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那個地方是個峽谷,兩面高山,外寬而內(nèi)窄,形同羊角,如果亦思馬因大軍敢大軍進入,咱們切他后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亦思馬因久征沙場,又屢屢進犯大同,對那一帶的地貌自然了如指掌,他不會這樣糊涂,自尋死路。那里明軍守備薄弱也是這個道理?!?p> 萬貴妃聽汪直解釋,臉色頗有憂懼之色,說:“不管怎么說,這件事于國家是無益的,咱們不能因私憤而毀社稷,還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