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帝崛起

第43章 奇異夢境

漢帝崛起 白衣天子 3158 2022-01-08 08:08:00

  皇帝最欠缺和渴望的是什么?

  劉宏告訴你——是自由。

  古往今來那么多任皇帝,登基之后,幾乎都一直困守在皇宮,直到駕崩。

  至于偶爾出宮參加祭祀、射獵之類的政治活動什么的,那場面,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前呼后擁,也談不上什么自由。

  像后世電視劇中說的康麻子那樣,動不動就出宮尋花問柳,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不叫微服私訪,叫微服尋死還差不多。

  不信你問問那出巡途中掛掉的秦始皇、下江南掛掉的隋煬帝楊廣、出宮泡妞最終全家妞被人炮自己還掛掉的宋徽宗趙佶,還有上后山找歪脖子樹掛吊的崇禎……

  皇宮既是皇帝的庇護所,也是皇帝的囚籠。

  偏偏這些天劉宏還在想著怎么出宮一趟。

  不過他出宮既不是為了泡妞,也不是為了巡游,而是為了隱秘地打造自己的槍桿子。

  當然,微服是不可能的,不是不能,而是不可。

  劉宏對朝臣和宦黨都談不上放心,萬一他微服出宮而朝臣以為他還在宮中時,有人借機搞事,那會出大問題的。

  相反,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在宮中,反而出不了大亂子,除非有人膽子大到直接造反。

  這天,劉宏將所有中常侍都召集過來,開門見山與他們道:

  “朕近日感覺甚是憋悶,想去北郊上林苑打獵散心,汝等以為如何?”

  面對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話,宦官們一時都沉默不言。

  最終呂強搶先勸諫道:“臣聽聞,自陛下頒布求賢詔之后,各地前來雒陽之人絡繹不絕,除應詔者外,亦不乏湊熱鬧乃至心懷叵測之人。如此情形下,陛下出城游獵,易生變故,還請陛下詳查之?!?p>  劉宏看了眼呂強,默然不語。

  呂強是十二個中常侍里,唯一一個不屬于宦黨的人,自然不受宦黨待見,如果不是有劉宏撐著,呂強早就被其余中常侍給排擠出去了。

  由此呂強一開口,其余宦官立馬有了立場,既然你反對,那我們就贊成。

  其實即使沒有呂強,他們也會贊成的,因為他們一向的方針就是,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盡量附和天子。

  只是這一次附和得更加積極。

  封谞第一個站了出來。

  “呂常侍所言差矣,陛下只是前往上林苑,又非魚龍混雜之地,能有何變故,難不成還有歹人膽敢刺駕不成?”

  “是啊,如今天下雖有些許黨人圖謀不軌,可只要防衛(wèi)得當,斷然不會打擾到陛下?!庇忠粋€宦官附和道。

  一眾宦黨都點頭贊同。

  這時王甫出言道:“陛下病愈不久,近來又一直操勞國事,是該放松一番。臣以為前往上林苑游獵正合其宜。吾等為陛下左右臂膀,當為陛下排憂解難才是,而不應非議陛下所想該與不該?!?p>  “爾等——”呂強脖子一犟,便要繼續(xù)爭辯。

  劉宏卻截過話頭,“好了,朕不是問汝等該不該前往上林苑,而是與汝等商議如何安排相關事宜?!?p>  這一句話,直接讓呂強耷拉下了腦袋,安靜下來。

  相比于呂強的沮喪,王甫就神氣多了,天子不就是把他的話重復了一遍嗎?

  于是他深受鼓舞般答道:“陛下請放心,有臣等在,宮內(nèi)與朝廷皆不會出亂子。”

  劉宏有些詫異,什么時候王甫在宦黨中有這么大話語權了?

  大長秋曹節(jié)竟然一言不發(fā),全程都被王甫代表了。

  劉宏看了眼曹節(jié),這老家伙鎮(zhèn)定自若,似是一切都與他無關一樣。

  看不出來什么,劉宏也懶得去深究宦黨內(nèi)部的勾心斗角,反正宦黨在他心里已經(jīng)開始倒計時了。

  “宮內(nèi)有大長秋和黃門令坐鎮(zhèn),朕很安心。若非發(fā)生大事,不得打攪朕,些許小事,爾等請示太后處理即可?!?p>  “另張讓、趙忠以及——嗯,呂強,你三人隨侍,再著蹇碩領一百護衛(wèi)同行……”

  與宦官達成一致之后,劉宏又招來朝廷重臣,知會將往上林苑游獵之事,雖有些波折,但最終還是將事給定了下來。

  其實,朝臣們同意劉宏游獵的過程遠比劉宏預料中要容易,這倒是讓劉宏感到無比失落。

  劉宏原以為朝臣們會擔心他這個天子不在朝中而影響朝廷運轉,哪知道朝臣們關心的只是天子是否安全以及會不會因此給朝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至于政事方面,直接略過不提。

  劉宏這才知道,原來他這個天子對于整個朝廷運作來說,還真沒他想象的那么重要。

  想想也是,朝堂坐得滿滿當當,拿主意的有三公、有九卿,議政的有大夫、有議郎,做事的有尚書,天子能做個啥子?

  朝臣們巴不得天子不管事,不折騰,在他們心中,只有垂拱而坐,無為而治的天子才是好天子。

  ……

  光和元年四月廿日,晴,利出行。

  漢帝劉宏出巡上林苑。

  執(zhí)金吾宋酆引緹騎先行,儀仗隊隨后,虎賁中郎王越、董承各領四百虎賁衛(wèi)士護衛(wèi)天子車駕左右,另有羽林騎侍從警戒。

  整支隊伍超過三千人,遠遠望去,旌旗如林,部伍嚴整,姿容威儀,彰顯大漢巍峨氣象。

  這還是劉宏第一次出宮,他坐在天子車駕之上,看著隨行儀仗那恢宏龐大的陣容,不由得豪情頓生。

  不過更令他心情舒暢的是守護在車駕兩旁的那幾道雄壯英武的身影。

  呂布、關羽、典韋!

  趁著選拔隨行護衛(wèi)的機會,王越將三人安插進了虎賁衛(wèi)之中。

  不過因為時間原因,劉宏還未來得及與三人詳談,只是打個招呼,令三人于車駕兩旁騎馬隨行。

  加上王越,四人剛好一邊兩個。

  其實僅僅是這個安排就足以安三人之心了,要知道這是離天子車駕最近的位置,只有天子真正信賴的心腹才能待的位置。

  哪怕他們現(xiàn)在只是最普通的虎賁郎,也不是任何人敢小覷的,這從周圍其他人不時投來的羨慕嫉妒恨的眼光就可知一二。

  事實上,三人還是小瞧了天子對他們的信重。

  到上林苑天子行營之后,劉宏第一時間就召見了三人。

  “臣參見陛下,恭問陛下安!”

  呂布、關羽、典韋三人按照臨時惡補的禮節(jié)參見劉宏。

  他們之前已經(jīng)被授予虎賁侍郎之職,所以可以稱臣。

  “朕安?!眲⒑曛钢媲暗淖?,道,“免禮,坐?!?p>  “謝陛下!”三人老老實實地坐下,略顯拘束。

  劉宏笑了笑,“大概汝等還在疑惑,為何朕會特詔汝等吧?”

  三人都看向劉宏,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們曾聽王越提起過,是天子令王越找到他們幾人,并征召入京的。

  令他們驚異的是,據(jù)說并無人舉薦他們,至于天子是如何知道他們這些無名小卒的,王越也不知曉。

  他們一度對此很懷疑,卻也不好深究,這時見天子主動提起此事,當然非常感興趣。

  “在回答此問之前,朕先給汝等講一個略顯荒誕之故事。

  在朕講完之前,無論汝等是否相信,都姑且聽之,如何?”

  諸人自然應喏。

  劉宏整理一番思路,說道:

  “或許汝等聽說過,去年朝廷興兵討伐鮮卑,不幸大敗虧輸,朕由此怒急攻心,昏厥大病。

  朕于病榻之上,日夜煎熬嘆息,既恨胡族猖獗,又憂心我大漢前程。

  幸運的是,竟因此而得到祖靈眷顧。

  有一晚,朕做了一個極為奇特之夢。

  朕夢到了世祖光武皇帝。

  世祖在夢境之中,以神通推衍未來,讓朕看到了我大漢未來兩千年之更替變遷。

  世祖告訴朕,若朕不尋求改變,朕所見到的演變即會成為現(xiàn)實。

  朕甚是驚奇,由此凝神觀看并記住了這一切。

  在夢中,朕看到,我大漢朝往后數(shù)年一直天災頻繁。

  天災之外,更兼人禍。

  各地世家豪強兼并土地愈發(fā)激烈,導致無數(shù)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淪為流民。

  有一野心賊子,其趁機利用流民聚眾叛亂,叛亂者皆頭纏黃巾,自號為黃巾軍。

  黃巾軍聚眾數(shù)百萬,席卷天下大半州郡,尤其關東之地,處處烽煙。

  黃巾軍最終雖被朝廷大軍剿滅,可此次動亂卻使得朝廷元氣大傷,對各地郡縣控制減弱,不少世家及地方豪強借機擴充勢力,圖謀不軌,再加上邊郡羌胡作亂,大漢社稷竟成風雨飄搖之態(tài)。

  為應對亂局,征討賊寇,朕被迫建立新軍,東征西討,如此倒也勉強維持了十數(shù)年安穩(wěn)局面。

  可惜朕未能在死前完全消弭隱患,撥亂反正,實現(xiàn)中興之望。

  朕亡之后,繼任皇帝年幼,被權臣架空脅迫,淪為傀儡,而天下豪強趁機并起,割據(jù)州郡,天下自此進入群雄爭霸之局,我大漢社稷名存實亡。

  由于群雄勢力過多,相互征伐不斷,戰(zhàn)亂竟然持續(xù)了上百年,最終中原才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建立起一個名為‘晉’的新王朝。

  不過那時我大漢社稷早已被世家篡奪,且政權已更迭數(shù)回。

  如此倒也罷了,可悲的是,百年戰(zhàn)亂之下,民不聊生,存活下來的漢民竟只有十之二三,整個中原大地僅剩人口數(shù)百萬。

  晉朝先天不足,大肆分封諸王,且只看重門第,寒門及平民無出頭之機,中央朝廷完全被世族豪門所把控。

  此后,晉朝國勢日漸衰落,最終不到百年,引發(fā)八王之亂,天下再次進入戰(zhàn)亂之局。

  而此時,北方草原胡族已失去中原壓制百余年,早已發(fā)展壯大為龐大勢力,他們趁虛而入,大舉入侵中原,竟一舉滅亡了晉朝,占據(jù)了中原之地。

  漢民自此進入黑暗時期,少數(shù)漢人在江南之地擁立新王朝,據(jù)江而守,只能偏安于揚州一地;

  而淪陷于江北之地的漢民卻淪為胡族的血食,謂之兩腳羊,朝不保夕,日漸凋亡。

  往后,偏安漢廷雖偶有雄主出現(xiàn),朝代更迭,與胡族展開拉鋸戰(zhàn),卻再也不復我漢家氣象,更難以完全收復失地,光復中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