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南鄭,丞相府中。
黃承彥在院中搬演奇車怪械,闔府人無不驚奇萬分,馬均站在那里,只是微笑不語。
孔明已呆在庭院之中,半晌動彈不得。唐妃見狀,知道夫君已經(jīng)入神,遂使兒子連叫三聲爹爹,孔明這才神魂歸竅,撫掌大笑,連聲稱妙。
因大喜過望,即命兄弟仍依馬均本名,不再改回諸葛舊姓,恐被魏國細作得知,使曹真及司馬懿等提前有備。并任命馬均為長水校尉,專管制造轉(zhuǎn)運機械,及各種攻戰(zhàn)之具。
馬均亦不愿令眾官知道己是丞相胞弟,恐引物議,當(dāng)即走馬上任,人皆不知其來歷。
孔明得三弟歸蜀,自覺如虎添翼,遂令馬均畫出器械圖樣尺寸,并做監(jiān)工,教軍中和民間巧匠批量制作,準(zhǔn)備再出祁山伐魏。
這日與岳父黃承彥閑談,忽問:徐元直和石廣元現(xiàn)今如何?
黃承彥:徐庶現(xiàn)為弘農(nóng)郡守,石韜為典農(nóng)校尉。
孔明嘆道:莫非是魏國謀士太多不成?如此治國大才,因何棄而不用?
黃承彥:其二人官職苦不甚高,應(yīng)皆因賢契之故也。
諸葛亮嘆惋良久。因要備戰(zhàn)北征,于是以都江堰為農(nóng)業(yè)根本,征集兵丁一千二百人加以守護,并設(shè)專職堰官,管理維護都江堰。
魏國有細作在漢中,探知諸葛亮大造軍械預(yù)備北伐,報入洛陽。
魏主曹睿聞知,即召司馬懿商議:與其蜀來伐我,不若我去伐他。卿可有收川妙策?
司馬懿:臣謂天道亢炎,蜀兵必不輕出;若我軍深入其地,彼守其險要,急切難下。
曹睿:細作來報,諸葛亮又欲兵出漢中。倘蜀兵再來入寇,如之奈何?
司馬懿: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郝昭鎮(zhèn)守陳倉,可保萬無一失。
曹睿見其奏對慎重,以為司馬懿乃深思熟慮之言,于是信以為然,不慮西蜀。
字幕:魏明帝太和二年九月,護烏桓校尉田豫出塞,被鮮卑王軻比能圍于馬邑城。
雁門太守牽招帶兵援救,大敗鮮卑軍,解除田豫之困。典農(nóng)校尉魏臻將成國渠由郿縣向西伸展至陳倉,延長渠道一百余多里,可灌溉萬頃良田。
由此,關(guān)中國力大盛,蜀兵再出漢中攻魏,較之初出祁山時倍加艱難。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西蜀,復(fù)說東吳。
魏太和二年五月,揚州司馬大都督曹休上表魏明帝:東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下書于臣,欲舉全郡棄吳降魏。如此東吳可破,臣請派兵取之。
曹睿覽奏,又召司馬懿問計:曹休說東吳可破,卿謂如何?
司馬懿見說伐吳,當(dāng)即奏道:吳當(dāng)滅矣!臣愿引軍往助曹休。
魏主大喜,遂下詔令:起三路大軍,南下伐吳。曹休引十萬大軍徑取皖城,接應(yīng)周魴;賈逵引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zhì),徑取陽城,直向東關(guān);司馬懿引本部軍,徑取江陵。
消息傳至建業(yè),孫權(quán)聞早知周魴是用詐降之計,引誘曹魏三路大軍而來,遂急親率軍進駐皖口,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總統(tǒng)舉國之兵拒敵。
陸遜統(tǒng)領(lǐng)六師及吳王禁軍,攝行王事,孫權(quán)執(zhí)鞭為陸遜在前開路。陸遜遂以朱桓為左都督,全琮為右都督,三路進兵襲擊曹休;又令諸葛瑾拒守江陵,以敵司馬懿。
曹休兵臨皖城,周魴只帶親軍出城來迎,徑到帳中下拜,獻上璽綬。
曹休還不放心,詐語說道:有人言足下多謀,誠恐所言不實。
周魴大哭,急掣從人佩劍欲自刎。曹休離座止之,周魴割發(fā)擲地立誓。曹休乃深信之,設(shè)宴相待。席罷,周魴辭去,遣人密到皖城,報知大都督。
陸遜得到密報,遂令徐盛為先鋒,引兵前進,止于石亭。
曹休知道中計,但自恃兵多,遂令張普為先鋒,引二萬軍伏于石亭之南,又令薛喬引二萬軍伏于石亭之北。自領(lǐng)中軍,以待吳兵。
陸遜已算著曹休定會設(shè)伏,遂喚朱桓、全琮:命你二人各引三萬軍,從石亭山路抄到曹休寨后,破其伏兵,放火為號。本督自率大軍從中路而進,三面夾擊,必獲大勝。
二將受計,引兵而進。當(dāng)夜,朱桓引軍抄到魏寨之后,斬殺張普,令軍放火。
全琮抄到薛喬陣里,大殺一陣,薛喬敗走。曹休慌上馬,望夾石道奔走,徐盛引大隊軍馬從正路殺來。曹休大驚,在夾石道中奮力奔走,幸得賈逵引兵來救。
賈逵斷后,于林木盛茂處多設(shè)旌旗,以為疑兵。徐盛不敢追趕,收兵而回。
日將酉時,徐盛、朱桓、全琮皆來夾石大營報功:斬擒魏軍一萬余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shù)。
陸遜大喜,即同周魴并諸將班師,還于武昌。
吳主孫權(quán)領(lǐng)文武出城迎接,即封周魴為關(guān)內(nèi)侯,諸將皆賞;大設(shè)筵會,勞軍慶賀。
司馬懿引兵來取江陵,中途聽知曹休大敗,順勢引兵退去,心中暗喜。
曹休經(jīng)此大敗,不久便因氣憤發(fā)病而死。
魏主曹睿聞知,敕令厚葬,因問責(zé)于司馬懿:征東大將軍曹休兵敗,即卿之干系,因何不去接應(yīng),反急急回兵耶?
司馬懿回奏:臣料有賈逵接應(yīng)大將軍,某去無益于事。西蜀諸葛亮若聞知我兵敗于吳,必乘虛來取長安。倘隴西緊急,何人救之?臣故此回軍。
明帝無言以對,只得說:將軍休矣!且歸宛城,以待孔明來也。
司馬懿假癡不顛,拜辭出殿?;剀娡婉v宛城,獎勸農(nóng)桑,南方吏民心悅誠服。不久,蜀將姚靜、鄭佗等率部屬七千余人來降,司馬懿皆收為私人部曲。
曹魏三路攻吳大敗,折損股肱大將曹休,東吳舉國歡慶,孫權(quán)揚眉吐氣。于是加封陸遜為上大將軍,拜右都護,在武昌輔佐太子,主持東吳軍國大事。
陸遜正直嚴厲,為太子孫登所贊,面見父王孫權(quán)之時,力言陸遜忠誠勤勞。
孫權(quán)遣使致書蜀主,言大破曹休之事,請諸葛丞相出兵伐魏,并敘兩國通和之好。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東吳,復(fù)說西蜀。
蜀漢后主得到吳主書信,令人持至漢中,報知相父。當(dāng)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聽知此信,即設(shè)宴大會諸將,計議發(fā)兵。
正飲酒間,忽報鎮(zhèn)南將軍趙云長子趙統(tǒng)、次子趙廣,來見丞相??酌鞔篌@,擲杯于地。二子入見拜哭: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臨終之時,猶大呼北伐不已。
孔明跌足哭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
后主在成都聞聽趙云死訊,亦放聲大哭,敕令厚葬于成都錦屏山之東;又因當(dāng)年有救駕之功,命為建立廟堂,四時享祭。封趙統(tǒng)為虎賁中郎,趙廣為牙門將,就令守墳。
安葬趙云已罷,諸葛丞相上《后出師表》,令楊儀赍表至成都,奏請二次伐魏。
后主覽表,無話可說,即敕令相父孔明出師??酌魇苊鹗f精兵,令魏延總督前部先鋒,徑奔陳倉道口而來。
蜀漢二次北伐,早有細作報入洛陽。
魏主大會文武,親點大將軍曹真出馬,撥予精兵十五萬,前去抵敵諸葛孔明。
曹真奏道:臣舉新得大將王雙,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征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fā)百中,直有當(dāng)年萬人敵關(guān)云長之勇,可為先鋒。
曹睿聞奏,便召王雙上殿,視其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笑道:朕得此大將,諸葛孔明又有何慮哉!
遂賜錦袍金甲,封為虎威將軍、前部大先鋒。曹真與王雙謝恩出朝,遂引十五萬精兵,西出長安,臨于渭水,會合郭淮、張郃諸將,命分道守把隘口。
蜀兵哨至陳倉,回報丞相:陳倉口筑起一城,大將郝昭守把,深溝高壘,十分謹嚴。
孔明暗贊曹真有先見之明,搶先在此要道筑城,遂對眾將說道:韓信當(dāng)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乃下長安。今彼有備,只有強攻。陳倉正北便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進兵。
便命魏延引兵到城下,四面攻打。郝昭設(shè)計布防,陳倉穩(wěn)如磐石,蜀兵折損不少。
孔明聞報大怒,即喚馬均,命于軍中造起百乘云梯,使軍士一齊上城。
郝昭見蜀兵裝起云梯,即令三千軍各執(zhí)火箭射之。云梯盡著,梯上軍士多被燒死。
馬均連夜安排沖車,四面鼓嗓吶喊而進。郝昭命用葛繩穿石飛打,沖車皆被打折。
孔明又令人運土填平城壕,教廖化引三千鍬軍,從夜間掘地道暗入城去。郝昭早已料到,又于城中掘重壕橫截之。
如此晝夜相攻,二十余日,無計可破??酌髡跔I中憂悶,忽哨馬入報:魏國救兵已到,為首者乃是先鋒大將王雙。
孔明聞報,恐被夾擊,急命退離陳倉二十里下寨,令裨將謝雄、龔起引軍去迎王雙。
只聽外面戰(zhàn)鼓緊催,急如爆豆。不到片刻蜀兵敗回報說:謝、龔二將,被王雙斬了。
孔明大驚,忙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出迎。
兩陣對圓,張嶷出馬,未出十合,便被王雙使流星錘正中其背,伏鞍吐血而回。廖化、王平大驚失色,保護張嶷回營,不敢再戰(zhàn)。
孔明見陳倉不通,只得令王平守住街亭小路,魏延守陳倉口,自率大軍再出祁山。乃以馬岱為先鋒,關(guān)興、張苞為前后救應(yīng)使,從小徑西出斜谷,望祁山進發(fā)。
魏中護軍大將費曜奉大將軍曹真委托,權(quán)攝前部總督,引五萬精兵,直望斜谷而進。
當(dāng)日申時,聞報斜谷道中有蜀兵前來,費曜忙催兵進谷來戰(zhàn)。蜀兵且戰(zhàn)且退且撓,如此者三,魏軍一日一夜不曾敢歇,只恐蜀兵攻擊。
這日清晨,費曜方令屯軍造飯,忽然四面喊聲大震,鼓角齊鳴,蜀兵漫山遍野而來。左有馬岱,右有張嶷,兩路兵沖出。
魏兵急退,行不到三十里,山路中鼓角喧天、喊聲震地,兩軍殺出:左有關(guān)興,右有張苞,各引生力軍趕來,魏兵自相踐踏。費曜遂棄盔甲,上山穿林而逃,余眾盡降。
孔明連夜驅(qū)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馬,重賞諸將。
魏國敗兵奔回,哭報大都督曹真:前軍盡沒,幾乎片甲未歸。
曹真以為費曜已死,心中大痛,遂與郭淮商議對敵之策。
正在此時,門軍報說:駙馬都尉夏侯楙前來,正在營門外求見。
曹真大奇,遂引郭淮迎出,將駙馬爺接至帳中,問其何來。
夏侯楙:某自上次兵敗,與天水太守馬遵逃入羌胡,便在異邦過了一段寄居生活。后聞張郃將軍收復(fù)天水各郡,這才辭了羌胡親王,帶領(lǐng)殘部而回。今欲東返長安,正遇將軍。
曹真對這位妹夫哭笑不得,無可奈何,便令其回朝求援,又派二百名衛(wèi)軍護送。
夏侯楙本有親兵隨行,此時又有曹大將軍親兵護衛(wèi),即重拾威勢而回。進入京師,又扮可憐之相,上殿拜見天子,哭倒于地。
魏明帝安慰一番,任命其為尚書,留在京城,從此不敢再使其領(lǐng)兵。
夏侯楙在關(guān)中任職之時,由于生性放蕩多養(yǎng)伎妾,便與妻清河公主曹氏不和。此次兵敗回京,自然把紈绔作風(fēng)一概收拾,變得謹小慎微。
無奈其諸位宗弟不遵禮度,依舊胡為。夏侯楙作為長兄,免不得多次斥責(zé),令其改過。諸弟難忍其喝斥,于是聯(lián)合起來,冒清河公主之名上奏皇帝,誣陷夏侯楙誹謗先王。
曹睿聽其妄奏,新惱加上舊恨,便欲殺姑父夏侯楙,即問長水校尉段默。
段默奏道:夏侯駙馬犯下失機兵敗重罪,便是殺他全家也不為過。既蒙陛下不殺,他又怎敢誹謗先王?此定是諸弟不服,又知清河公主與駙馬不睦,合謀羅織誣告。況其過繼之父夏侯惇,向有平定天下大功,今殺其子,曹氏及夏侯宗族必然震怖,陛下應(yīng)三思而后行。
曹睿聞言大悟,即下詔書,推究是誰以清河公主之名所上表奏。一查之下,發(fā)現(xiàn)果是夏侯楙之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所為,于是重責(zé)。由此夏侯楙冤情大白,后來官至鎮(zhèn)東將軍,無疾而終。夏侯楙雖無治國領(lǐng)兵之能,但貴有悔改之心,浪子回頭,金不換也。
處置駙馬諸弟已畢,曹睿因見曹真告急,因思朝中再無良將,即召司馬懿入京問計。
司馬懿應(yīng)召入京,進宮奏道:老臣早已料著諸葛亮二番再出漢中,必走陳倉道口。今幸有郝昭、王雙二將智勇兼?zhèn)?,共同守把關(guān)隘,孔明便絕不敢從此路運糧。臣算定蜀兵行軍米糧止有一月,利在急戰(zhàn)。陛下可詔令曹真堅守關(guān)隘,不要出戰(zhàn)。不須一月,蜀兵自走。那時乘虛而擊之,諸葛亮便可擒也。
嘴里雖這樣說,心中卻道:曹真向來處處跟某作對,聞我獻此計,必反其道而行之。若果如此,我史侯兄長即又有機會矣。
曹睿哪知其心中所想?聞計大悅,欣然道:卿既有先見之明,何不自引一軍襲之?
司馬懿老調(diào)重彈:臣非惜命,實欲存此兵以防東吳陸遜。臣已料定,孫權(quán)既勝曹休,不久必將僭號稱尊;如稱尊號,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臣故此以兵待之。
曹睿認為言之有理,即時下詔:任命曹真為大司馬,司馬懿為大將軍。遣太常卿韓暨持節(jié)到河西大營,告戒曹真切不可戰(zhàn),務(wù)在謹守;只待蜀兵退去,方才擊之。
韓暨領(lǐng)旨,持節(jié)出京。司馬懿親送城外,又一再囑咐:我不出兵,以此功讓與子丹;公今去見大司馬時,休言堅守不戰(zhàn)是我奏陳,只說是天子之意,免得他多想。若蜀兵退時,追趕必要仔細,勿遣性急氣躁者追之。
韓暨感覺好笑,口中應(yīng)諾不迭,拱手辭去。
明帝遣走韓暨,因見司馬懿不愿出征西蜀,又以為先鋒大將費曜已死,曹真手下正缺戰(zhàn)將,遂不放心。于是再下一通手詔,遣使速往襄陽,調(diào)張郃來京。
不過三日,張郃便率本部軍到至洛陽,前來見駕。
曹睿大喜,加封張郃為征西車騎將軍,命其往助曹真,親到南門設(shè)宴送行。酒席宴前,因問張郃:若等將軍到了隴右,諸葛亮?xí)粫颜碱I(lǐng)陳倉,陷我大軍于被動?
張郃答道:陛下勿憂??植坏任冶胶游鳎T葛亮即糧盡撤兵矣。臣屈指計算路程,以及蜀兵數(shù)量,若郝昭與王雙二位將軍能支撐十日,則蜀兵必然糧盡而退。
曹睿見他所說,竟與司馬懿同出一轍,不由笑道:英雄所見略同,朕今日見之矣。
因送張郃出兵,放心回宮。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國都洛陽,復(fù)說河西大營。
太常卿韓暨持節(jié)至營,曹真接入,受詔已畢,厚待天使。
酒罷韓暨辭歸,又再三叮囑曹真,休違天子之旨。曹真口中唯唯,待送走天使,還歸大帳,便與郭淮、孫禮計議:天子不發(fā)援兵,卻遣使來勸我休戰(zhàn),卻是何意?
郭淮笑道:此非天子之意,實乃司馬懿之謀耳。既今圣旨嚴命固守不戰(zhàn),大都督可密令王雙引兵巡哨,諸葛亮自然不敢由此路運糧。待其糧盡兵退,乘勢追擊,可獲全勝。
正說話間,卻見一人衣裳破碎,狼狽進帳拜見,仔細看時,卻是先鋒大將費曜。
曹真意外之喜,令其回帳休養(yǎng),即遣人分頭傳下將令:教王雙于蜀軍運糧上巡哨,郭淮引兵提調(diào)箕谷、街亭,令諸路軍馬守把險要。各司其責(zé),不可主動出擊。
孔明在祁山寨中,因思虎威將軍趙云已死,陳到率白毦兵又遠在永安,即于大軍中揀選精銳軍士三千人,加以特殊強化訓(xùn)練,名為無當(dāng)飛軍,使討寇將軍王平統(tǒng)領(lǐng)。
王平即率無當(dāng)飛軍,每日到曹營挑戰(zhàn),魏兵堅守不出。
孔明暗道:魏兵堅守不出,是欲待我糧盡退軍,其自后追襲。今陳倉轉(zhuǎn)運不通,其余小路盤涉艱難,我隨軍糧草,不敷十日用度。曹真只不出戰(zhàn),如其奈何?
正憂悶之間,忽細作來報:魏主使張郃率軍三萬,前來助戰(zhàn)曹真。
諸葛亮聞報大驚,于是召集諸將,計議退兵。長史楊儀問道:今我大勝,盡滅曹真先鋒之軍,又挫盡魏兵銳氣,丞相何故只聽張郃名字,便欲收軍而回?
孔明:我兵無糧,利在急戰(zhàn)。曹真堅守不出,郝昭斷我運糧要道,張郃又引大軍而來;若其與曹真合兵,必以輕騎襲我糧道,那時我十萬大軍欲歸不能。今乘魏兵新敗,不敢正視我兵之際,便可出其不意,乘機退去。可命后隊先行,前軍緩緩而退,是為上計。
一面分付趁夜退軍,一面卻派人授密計與魏延,令其伏斬來追敵將。魏延領(lǐng)命,照計行事,親率本部軍埋伏去了。
大軍撤退當(dāng)夜,孔明又使馬均置備十部自動擊鼓傳更車,放在各寨之中。車上木人自動打更,若有人嚴守之狀。于是全軍皆起,次日清晨兵已盡退,只落空營。
曹真正在寨中,忽聞張郃領(lǐng)軍到來,于是大喜,親迎入帳。
略作寒暄,張郃便問:都督曾往哨探蜀兵消息否?若近日未來挑戰(zhàn),必已退兵。
曹真急令人前往蜀寨探之,回報果是虛營。于是懊悔無及,急要下令去追。
張郃勸道:不必追擊,諸葛亮必有伏兵在后。
曹真知道張郃智計過人,于是乃止發(fā)兵。卻因粗心,忘記派人通知王雙休追。
魏延受了密計,傳令當(dāng)夜二更拔寨急回,又命吹號鳴金,故意使魏國探馬得知。
果有魏國細作探知蜀軍將退,還報主將王雙,請令是否追擊。王雙乃是一勇之夫,欲建大功,不及向主帥曹真請令,急忙大驅(qū)軍馬,在后并力追趕。
追到二十余里,看看趕上,已見魏延旗號在前。王雙叫道:魏延休走!
撇了眾軍,單騎追來。行到山坡左側(cè),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道:魏延在此!
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馬下。魏兵見死了主將,四散逃走。魏延其實手下止有三十騎人馬,依丞相妙計殺了王雙,飛馬趕上本部大軍,望漢中緩緩而行。
孔明兵退漢中,聞?wù)f斬了魏國大將王雙,遂于南鄭設(shè)宴大會眾將,并與魏延賀功。
陳倉城郝昭聞?wù)f王雙追敵被殺,差人申報大都督。
曹真聞知,傷感不已。因見蜀兵已退,遂回師洛陽;命郭淮、孫禮、張郃共守長安。
魏主見曹真回京,雖知兵敗,但念其兩次退敵有功,遂設(shè)大宴,朝中重臣輪番敬酒。曹真酒罷回至府中,聞?wù)f同宗曹遵、同鄉(xiāng)朱贊皆都亡故。于是大為悲痛,一病不起。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曹魏,復(fù)說東吳。
吳王孫權(quán)在建業(yè)設(shè)朝,細作入報:蜀漢諸葛丞相出兵兩次,魏都督曹真兵損將亡,尤其大將王雙,有漢壽亭侯之勇,亦被魏延斬殺。
群臣大為振奮,皆勸興師伐魏,以圖中原。
張昭出班奏道:近聞武昌東山鳳凰來儀;大江之中黃龍屢現(xiàn)。主公德配唐、虞,明并文、武,可先即皇帝大位,然后興兵。
群臣聽了張昭此議,無不響應(yīng),聲震殿瓦。
孫權(quán)聞奏大喜,也不推讓,遂選定夏四月丙寅日,筑壇于武昌南郊,登壇即皇帝位。
因下詔命: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謚先父孫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命顧雍為丞相,諸葛瑾長子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昭次子張休為太子右弼。
孫權(quán)稱帝之后,遂與群臣共議伐魏之策。
張昭卻又奏道: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shè)學(xué)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與蜀同盟共分天下,緩緩圖之。
孫權(quán)只得聽從其言,即修國書,令使者星夜入川,報以稱帝之事。
后主聞知,遣使急到漢中,請問相父對策。
孔明聞報孫權(quán)稱帝,嘆道:三國鼎立,興復(fù)漢室之業(yè),愈加難矣。
于是奏請后主:陛下可使人赍禮入?yún)亲髻R,乞遣陸遜興師伐魏。司馬懿駐兵宛城,專拒東吳,若借此滅吳,那倒是好了;我再兵出祁山,則長安可圖。
后主無不依從,遂修國書,令太尉陳震將名馬、玉帶、金珠、寶貝為禮,入?yún)亲髻R。
孫權(quán)大喜,厚禮回贈,打發(fā)陳震回蜀。即召陸遜,告以西蜀約會興兵伐魏之事。
陸遜奏道:我既與蜀漢同盟,不得不從其請。卻虛作起兵之勢,令西蜀先出祁山。待孔明攻魏急迫,魏抽調(diào)南陽兵西向之時,我方可乘虛北取中原。
孫權(quán)大喜,照準(zhǔn)施行。陸遜即令荊襄各處訓(xùn)練人馬,擇日興師。
陳震回到漢中,報知丞相:吳國上大將軍陸遜已提調(diào)荊州兵馬,準(zhǔn)備出兵。
孔明冷笑道:自東吳建國以來,三攻合肥、五出濡須,除攻拔皖城之役,未曾一次建功。彼也只能在長江之上耀武揚威,欺上門之?dāng)?,焉能指望夾擊北魏?但能虛張聲勢,拖住司馬懿,休使他來援張郃,則足矣!
于是寫表請求三次北伐,差陳震將表章帶回成都。
后主覽表,大書“準(zhǔn)予施行”,遣使送回漢中,自回內(nèi)苑,找夏侯皇后說話去了。
孔明拜領(lǐng)天子之詔,散會回府,面無喜色,心懷重憂。
黃承彥見此,踱到中堂,來見女婿道:賢契三伐中原,面有憂色,卻是為何?
孔明:惟憂郝昭據(jù)險而守,陳倉不可輕進。則糧道不通,如奈其何!
黃承彥:我已知郝昭來歷。待我去說他降蜀,助你一路東進,直入關(guān)中便了。
孔明:老大人向在襄陽,怎樣得識郝昭?
黃承彥:其曾于我門下習(xí)機巧之學(xué)多年,豈不認識?
孔明恍然大悟:陳倉之戰(zhàn),我弟子玉屢造攻城之械,郝昭必有奇術(shù)破之,至于數(shù)攻不下。我見其怪招迭出,便知古怪。原來是岳父匠門子弟,怪不得如此難敵!
字幕:郝昭,字伯道,太原人。
鏡頭閃回,敘述郝昭來歷。
郝昭幼時,因遭黃巾之亂,隨父母舉家逃難到襄陽,行乞為生,艱難度日。
其后未久,父母皆都病死,郝昭餓倒在街上,被黃承彥救回隆中黃家灣,令其識字,并教以機械之術(shù)。郝昭聰明至極,一學(xué)便會,永不忘懷,后被劉表征聘,屢立戰(zhàn)功。
曹操下荊州時,郝昭即隨劉琮歸降曹營,并常有信與恩師黃承彥相通。
西平麴演勾結(jié)武威郡三胡叛魏,護羌校尉蘇則招集郝昭平叛。太和元年,郝昭又斬殺麴英,戰(zhàn)功赫赫。之所以屢戰(zhàn)屢勝,大半是因善用攻守器具,皆為黃承彥所授。
閃回結(jié)束??酌髀勗栏刚f明郝昭來歷,不由愁容頓掃,便請岳父前往陳倉。
黃承彥欣然領(lǐng)命,兩三日便至陳倉,呈遞名帖叫門。
郝昭聞報恩師來到,喜從天降,大開城門親迎,伏地大哭。
黃承彥扶起,并馬進城。郝昭設(shè)宴以待,訴離別疏闊之情,深謝救命再造之恩。黃承彥也不隱瞞,直接說明來意:緊契不知,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乃是為師女婿。今存恤漢統(tǒng),扶保后主劉禪,欲復(fù)興漢室江山。賢契而今做的雖是曹家之官,但先在劉表部下之時,亦食漢家之俸。只因你在陳倉阻住,我婿十萬大軍苦不得過。你道孔明真的戰(zhàn)不過你,攻不下此城否?休說他盡得水鏡先生、史子眇仙長、左慈道長等高明之士親傳,兵法通神謀略蓋世,便是為師若助他一臂之力,你自思此城能擋住老夫否?言不盡意,望賢契思之。
郝昭聽了恩師此一番話,沉吟半晌,展顏笑道:休說恩師當(dāng)年救了孩兒一命,又恩養(yǎng)十載,便是這二十年榮華富貴,亦全拜恩師所賜。前番不知孔明乃恩師嬌客,多有得罪,今已知之,豈能再逆天行事?恩師即請回告孔明,再領(lǐng)兵來時,某既不降,亦必不再相抗。
黃承彥料他不敢說謊,得了此番答復(fù),大喜而別,自回漢中,說與孔明。
郝昭待恩師走后,遂致遺書給好友中書令孫資,說某病篤,有違軍國重托;又寫奏章給魏主明帝:臣蒙陛下厚恩提拔重用,本應(yīng)傾力報效。奈征戰(zhàn)一生,身具多疾,前番又殫精竭慮以敵孔明,心智即竭,病亦轉(zhuǎn)危,恐不久于人世。朝中若有能將,即請遣來接臣之任,勿使此城為孔明所得,以為進攻我大魏存糧基地也。
令人將奏章送去洛陽,又告誡其子郝凱:你父為將一生,方知人之不能為將。我掘人冢墓,取其木材以做攻戰(zhàn)器械,又知厚葬無益。為父死后,斂葬勿效奢侈。
郝凱不明所指,含糊答應(yīng),再拜而出。當(dāng)夜郝昭服毒而亡,終年四十五歲。
黃承彥回到漢中,將陳倉之行始末說與孔明,又道:雖陳倉可過,但荊州即被關(guān)公大意喪失,終不得遂賢契隆中對策之志。這興復(fù)漢室之路,何其艱難也!
孔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當(dāng)年詐死埋名,隨恩師蔡中郎倉惶出京,諸葛全族毀家以抒國難,我其能知難而止乎?老大人為我漢室江山計,佐以六師,又置四龍五令,再以一鳳三友、八將輔之。今大事不成,良輔凋零將盡,可不令人痛哉!(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