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終許李綱辭去禮部尚書職務,仍舊使為太子少保。
鏡頭閃回,便說李淵及李綱君臣二人所言何潘仁來歷。
字幕:何番仁,西域胡商,曾擁兵為盜,后被平陽公主家奴馬三寶勸降歸唐。馬三寶秉性機敏狡黠,乃是柴紹家僮。柴紹娶李淵三女平陽公主為妻,是為高祖女婿。
平陽公主乃是唐高祖李淵嫡妻竇氏所生,嫁給千牛衛(wèi)備身柴紹,與夫定居長安。李淵起兵前,曾派遣使者前往長安,欲秘密將其夫婦二人召回太原。
柴紹接到岳父密書,對平陽昭公主道:你父將要起兵掃平亂世,寄書來喚我夫婦前往。但隋人監(jiān)察甚嚴,難以一起離開長安。我若獨自前往,又恐夫人遭遇危險,如其奈何?
平陽公主道:夫君宜速去。我系婦人,容易躲藏,到時自有辦法。
于是柴紹直奔太原,平陽公主則回到鄠縣李氏莊園。由是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產業(yè)變賣賑災募兵,得精壯數(shù)百人。
很快李淵起兵消息傳來,平陽公主于是到處聯(lián)絡反隋義軍,以響應父親,助其奪取關中。
胡商何潘仁當時擁眾數(shù)萬,家僮馬三寶自請前往游說何潘仁歸降,至于所下言辭,史書未載。亦不知其使用何等手段,收服此股悍匪,便為千古之迷。
平陽公主收編何潘仁后,又連續(xù)收編李仲文、向善志、丘利等軍,勢力大增。
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前來攻打。平陽公主率領各部義軍,不但打敗隋軍每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威勢大振。
平陽公主雖是率領一幫盜匪隊伍,但令出必行,全體將士都對其肅然起敬。當時雖是亂兵蜂起,但此軍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廣泛擁護。
世人皆呼平陽公主為“李娘子”,將其軍隊稱為“娘子軍”。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來投,迅速超過七萬人,轉戰(zhàn)關中,戰(zhàn)無不勝。
劉文靜遏阻隋將屈突通大軍于潼關,三柵已失二柵,劉文靜身受箭傷。便在此時,平陽公主派出娘子軍數(shù)百騎,自南山猛擊隋軍之后,使劉文靜反敗為勝。
李淵渡過黃河進入關中,聞說三女已在關中打下大片地盤,不由又驚又喜。乃派駙馬柴紹帶數(shù)百騎兵,去迎接其妻來見。
平陽公主卻選萬余精兵,與二哥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遂與平陽公主夫妻各領一軍,各有幕府。其后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長安。
穩(wěn)定長安之后,李淵西征隴西薛舉及涼州李軌,柴紹與平陽公主參與征戰(zhàn),并立大功。彼時二哥李世民率軍西征,平陽公主則負責防守大本營山西,駐兵今山西平定縣東北綿山之上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其數(shù)萬“娘子軍”駐守于此,其后便更葦澤關名為娘子關。
漢東王劉黑闥聞說唐朝舉全國之兵西征薛舉,料定關中空虛,于是率領大軍進攻長安,需先自娘子關攻入。
平陽公主因見敵我兵力懸殊,乃唱空城之計。先命人將關外田里麥谷收割凈盡,堅壁清野;復用新米熬制無數(shù)米湯,卻不令軍民食用,反命眾軍趁著夜色,全部倒進護城河中。
將士諫道:敵兵若入困不去,此些糧食足可支三軍十日之用,如何這樣作踐!
平陽公主正色道:山人自有妙計,非你等凡俗之人所能知也。若再羅噪,立斬不赦!
于是諸將閉口。次日清晨,劉黑闥率軍來到,見護城河中皆為黃色,便問:池中何物?
平陽公主使左右答道:你個毛蛋,征戰(zhàn)一生,連馬尿也不識得?
劉黑送見娘子關上旌旗飄動,喊聲雷動,戰(zhàn)鼓喧天,忽然變色,叫道:速退!
傳令官聞之,急令軍司鳴金,三軍扭頭便跑,瞬間便奔出二十余里。諸將心中不解,急上前攏住元帥轡頭,問道:三軍千里而來,一矢未發(fā),因何便即速退耶?
劉黑闥氣喘吁吁道:你等隨某征戰(zhàn)半生,皆是毛蛋乎?那城池水色皆黃,城上人又不慎說出實話,道是馬尿。則需要多少戰(zhàn)馬撒尿,方能將護城河水染黃耶?顯是長安援兵已到,皆都埋伏于城池左近也。我等若不速撤,皆入其網羅中矣!
諸將聽罷,半信半疑。正說至此,忽聽兩側林中喊聲大起,號角長鳴,群山回聲如雷。
劉黑闥臉上變色道:如何?
諸將道:還能如何?速退可也!
于是沒命狂奔,再也不敢回頭。
劉黑闥一直奔出百里之遙,回頭不見兵馬追至,不由復又狐疑。于是扎下營柵,命三軍休息兩日,一面派出探馬斥候,往來路上查探實情。
兩日過后,探馬來報:前日那娘子關上只有三千人馬,便似空城。護城河中,乃是平陽公主命割關外新谷,熬成米湯,皆命倒入河中之故也。至若林中號角吶喊,卻是提前埋伏關內老弱百姓在此,奉命為之。因四面皆是群山,故回聲嘹亮,便如藏有千軍萬馬一般。
劉黑闥怒道:賊娘皮,竟敢戲耍于我。立即回兵,搶關以入,擒此賤婢,剖腹挖心!
于是下令拔營起寨,復還娘子關前。
未料此時太原援軍已到,未待劉黑闥列陣扎營,關門大開,唐兵齊出。東漢王遠來疲憊,未防有此,稍觸即潰,只得返身再逃,灰頭土臉,折兵數(shù)千而回。
歷史真相:平陽公主一介弱女,生長豪門大戶,卻用兵如神,奇詭難測,是何緣故?其實另有一重身份,實乃驪山派傳人,李靖夫人紅拂女之徒。那紅拂女自嫁三原李藥師,便身兼鬼谷門與驪山門兩派道家絕學。三公主今日所用兵法,只是將當年諸葛武侯空城計稍加變化,現(xiàn)成賣弄而已,又有何難?只是以米湯充作馬尿,卻是公主獨創(chuàng)。
畫外音: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直到六年之后,即唐高祖武德六年二月初,史書忽記其死訊。史載唐高祖命以軍禮下葬愛女,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當時禮官說女人下葬,若用鼓吹與古禮不合,高祖李淵道:“鼓吹就是軍樂,平陽公主親臨戰(zhàn)場,身先士卒,擂鼓鳴金,參謀軍務,從古到今,何嘗有過這樣女子?以軍禮來葬公主,有何不可?”于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且依謚法,謚平陽公主為“昭”。后世稱其“平陽昭公主”,由來于此。
鏡頭轉換,按下平陽公主,復說天下時局。
武德二年九月,夏王竇建德發(fā)兵伐唐,攻陷趙州,俘虜張志昂、張道源及邢州刺史陳君賓。國子祭酒凌敬認為三人乃是忠貞之土,勸夏王赦免,竇建德從之。
與此同時,梁師都勾結突厥,率騎兵進攻延州(今陜西延安)。
唐行軍總管段德操堅閉城池,以逸待勞,俟機破敵。梁師都久攻不下,人馬懈怠,段德操派副總管梁禮帶兵出擊,自統(tǒng)精騎繞從敵后攻擊。
梁師都倉皇潰逃,段德操逐北二百余里,攻克魏州,俘獲男女兩千余人。梁師都不甘失敗,次月收拾軍馬,再次進攻延州。
段德操毫不客氣,再次以前番同樣計策敗之,又殺敵兩千余人。
梁師都帶百余騎兵逃走,在途中向部將大發(fā)脾氣:前番攻城,中其內外夾攻之計;今番再攻,彼復以此計敗我。你等須不是死人,因何不知變通,以應其計耶!
諸將皆道:自古及今,豈有如此用計者乎?來日再戰(zhàn),我等必定加倍小心!
梁師都聞言,欲哭無淚。遂派遣尚書陸季覽為使,前往游說處羅可汗:隋亡之后,中原裂為四五小國,勢均力弱,全都爭先依附突厥。如今唐滅劉武周,國勢益大,兵馬四出。師都不久將亡,但下次就輪到突厥矣。望可汗師效魏孝文帝,率兵南下,師都愿為向導。
處羅可汗采納其議,乃命發(fā)兵五路:莫賀咄設侵入五原,泥步設與梁師都前往延州,處羅可汗自攻太原,突利可汗往東以攻下奚、契丹、靺羯,竇建德從滏口進兵晉絳。
陸季覽回報突厥出兵計劃,梁師都聞說大喜,以為此番必能一雪前恥。未料天不從人愿,處羅可汗未及發(fā)兵,便忽然去世;梁師都單獨行動,又被段德操攻破。
武德六年,梁師都部將賀遂、索周見大勢已去,遂率所部十二州投降唐朝。
段德操盡起邊兵進擊梁師都,拔其東城。梁師都退保西城,再向突厥頡利可汗求救。頡利可汗率領精銳騎兵一萬赴援,就勢南下入寇唐邊,以致深入內地,兵臨渭橋。
起初稽胡大帥劉女匿成率眾依附梁師都,被梁師都聽信讒言殺害,其部下疑懼,便多叛歸唐朝,梁師都兵勢益衰。
段德操屢次擊敗梁師都軍,唐高祖大喜,拜其為上柱國,賜爵平原郡公。
武德二年十月,唐朝為免北面之憂,遂遣使先往涿郡,賜燕公羅藝幽州總管之職,進封燕郡公,增食邑至五千戶,勸其降唐。
羅藝本與夏王有隙,時相攻伐,由此接受唐高祖敕封,就此歸附唐朝。
鏡頭閃回,便說羅藝來由。
字幕:羅藝本名羅子延,字彥超,京兆郡云陽縣(今陜西涇陽)人,隋朝左監(jiān)門將軍羅榮之子。生性兇暴狡黠,剛愎固執(zhí),不講仁義;但勇于攻戰(zhàn),極善騎射,熟悉軍事。
隋大業(yè)年間,羅藝官拜虎賁中郎將,駐守涿郡,為隋朝屢立戰(zhàn)功。
隋煬帝發(fā)兵攻打高句麗之時,命羅藝督軍北平郡,治新昌縣(今河北遷安),受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景節(jié)度。羅藝任氣縱暴,但常為李景折辱。
自隋煬帝南巡江都,北方就此無主,羅藝便自領幽州總管。
當時軍閥割據(jù)四方,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惟涿郡物阜民豐,兵器精良,糧倉充盈,多據(jù)財寶。眾多叛賊反王,皆都爭相前來侵擾掠奪。
留守官員虎賁郎將趙十住、賀蘭宜、晉文衍等人不能抵抗,只有羅藝每次獨自出戰(zhàn),殺敵不可勝數(shù),威望越來越大。
趙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羅藝,密謀作亂,欲圖叛隋獨立。
羅藝得知,乃聚集部眾說道:我等迭經百戰(zhàn),討伐反賊屢建功勞。城中庫里物積如山,留守官員無心救濟貧困百姓。此豈慰問血戰(zhàn)將士,體恤黎民百姓,為民父母之心乎?
此言傳出,軍民皆都怨恨。不久羅藝再次擊賊獲勝,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
羅藝趁機命令擒拿郡丞,擺開攻城陣勢,趙十住等人恐懼,都出城前來聽命。于是羅藝分發(fā)府庫財物,賜給將士,又打開糧倉,賑濟窮困之人,境內軍民無不大悅。
羅藝借機自立,統(tǒng)轄幽、營二州,成為東北地區(qū)一大割據(jù)勢力。但因常受夏王竇建德威迫,故此李世民遣使來招,羅藝便即決心投唐。
閃回結束,書歸正文。
武德三年,羅藝奉表歸唐,唐高祖李淵詔封其為燕王,賜姓李氏。
畫外音:從此羅藝改名李藝,屏衛(wèi)北藩,屢為唐朝立下大功。至若羅藝之子,史籍未曾記載,羅成只是虛構;倒是羅通,確是其孫。
便在李世民招降羅藝之時,集州(今四川南江)獠人聚眾起事。唐高祖命左武候大將軍龐玉為梁州總管,率兵前去鎮(zhèn)壓。
獠人憑借有利地形據(jù)險死守,龐玉軍隊由此受阻,同時軍糧短缺。有郡縣熟獠都勸龐玉回師,訴說邊遠生獠不可進擊。
龐玉不從,便命熟獠對外揚言道:秋谷將熟,唐大將軍禁止獠人收割,說欲皆供軍需,不滅反叛,決不退兵。
獠人聞而大懼,恐在山中餓死,遂選派勇士潛入起事者兵營,刺殺獠人首領,向唐軍投降。余下獠人叛眾爭相潰逃,龐玉趁機發(fā)兵圍剿,獠人起事便被鎮(zhèn)壓下去。
唐武德二年四月,唐高祖派秘書監(jiān)夏侯端帶兵出離關中,前往東南,安撫淮左地區(qū)。
鏡頭閃回,敘述夏侯端來歷。
字幕:夏侯端,壽州壽春人,南梁尚書左仆射夏侯詳之孫。
唐高祖少時便與夏侯端交為好朋,大業(yè)中期到河東討賊,表奏任為自己副將。起兵太原之時,夏侯端在河東響應,被官府擒送長安。高祖進入京師,遂釋其囚,使為秘書監(jiān)。
夏侯端善相,對李淵說道:今玉床搖動,帝座不安,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誰乎!主上猜忍,尤忌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變通,必為之次矣。
李淵聞此深信不疑,因拜夏侯端為大將軍,任河南道招慰使,命率軍巡撫關東。
夏侯端到達黎陽,自澶淵渡河,傳文各處,二十余州歸附。行至譙州,值亳、汴兩州已降王世充,道路阻絕,便與二千部眾困于沼澤,糧草食盡。
夏侯端命殺戰(zhàn)馬為食,并對諸將說道:我奉君命,義不能屈,公等皆有妻子,徒死無益。今可持我首級獻賊,求取富貴。
說罷抽出肋下寶劍,便欲自殺。眾人爭阻,這才拋下寶劍,與諸將哭作一團。
復過五日,部眾餓死四成,復遇賊兵,眾人潰散,只剩三十余人。
夏侯端于是撿拾野豆充饑,手握符節(jié)嘆道:未料我之死地,竟在此耶!
揮命手下離去,不要一起枉死,眾人不聽。
王世充聞說此事,派人前往譙州大澤,尋到夏侯端,許以淮南郡公重爵,使降洛陽,又以自己所穿衣服相贈。
夏侯端凜然道:我是大唐使臣,豈能屈身事賊?除非以我首級,死亦不至洛陽。
于是焚燒詔書、衣服,便離大澤,取道宜陽還京。解下符節(jié)毛飾,揣在懷中,將短刀綁縛節(jié)竿,一路披荊斬棘而還。
回到都城,幸存二十余人,皆遍體污黑,蓬頭垢面。乃見高祖謝罪,絕口不提途中艱辛。
閃回結束。唐高祖憫之,仍拜夏侯端為秘書監(jiān),使其前往東南,安撫淮左。
武德二年十月,竇建德親率大軍南出邯鄲,進攻衛(wèi)州。
唐朝守將李世勣聞報,一面調兵拒守,一面派出部將丘孝剛,使率三百騎兵出境巡邊,執(zhí)行偵察任務。若遇敵情,隨時回報。
丘孝剛率三百騎兵正行之間,忽與竇建德前軍遭遇,于是奮起應戰(zhàn),將其打敗。正欲返回衛(wèi)州城中,竇建德右軍趕至,全部消滅丘孝剛三百騎兵,繼而進圍黎陽。
經過激烈攻戰(zhàn),黎陽被竇建德占領。李世勣父徐蓋與大臣魏徵、淮安王李神通、高祖李淵妹同安公主皆在城中,于是同時被俘。只有李世勣率領數(shù)百部眾,渡過黃河逃出。
竇建德久慕李世勣能征善戰(zhàn),便命其父修書寄子,勸其歸降。李世勣乃是孝子,為保父親不被殺害,只得率部投降。衛(wèi)州守將聞說黎陽被克,主將已降,也將衛(wèi)州城獻給夏王。
竇建德大獲全勝,遂以李世勣為左驍衛(wèi)將軍,命其仍守黎陽,但將其父徐蓋留在身邊以做人質;又命魏徵為起居舍人,將淮安王李神通安置在下博(今河北衡水),以禮相待。
其后未久,唐滑州刺史王軌家奴殺其家主來降,守將徐圓朗等人也便舉城以獻。于是不到一月之間,黎陽、衛(wèi)州、滑州皆歸夏王,河北大片土地淪陷。
竇建德班師回至洺州,修筑萬春宮,并將國都遷此。
當時關東之地,河北歸于竇建德,河南皆屬王世充,只有杞州刺史李公逸固守雍丘(今河南杞縣),不肯降賊。
王世充遣堂弟王世辯為將,帶領徐州、亳州兵馬圍攻雍丘,攻勢猛烈。
李公逸派人到長安求救,李淵議于群臣,皆都認為雍丘相距都城太遠,中間又有洛陽阻隔,無法派兵赴救。高祖聞奏,只得作罷。
李公逸久候救兵不至,便將防守雍丘重任交給部將李善行,自率輕騎出城,親至長安求救。行至襄城,便被王世充部將張殷截獲,押送洛陽。
王世充勸降,李公逸不肯,便被殺害。雍丘終于淪陷,李善行戰(zhàn)死。
李世勣雖然降了竇建德,但一直想尋機歸唐,又怕連累父親。
部將郭孝恪勸道:公何不效仿當年漢壽亭侯事曹,先為夏王立功,再設法逃離?
李世勣深以為然,便率本部軍攻破王世充所據(jù)獲嘉縣,然后派人向夏王告捷。
竇建德聞報大喜,因此逐漸信任李世勣,亦不再派人監(jiān)視其父徐蓋,任其自由行動。李世勣既取獲嘉,邊境便與新鄉(xiāng)相鄰,而新鄉(xiāng)守將,便是當年瓦崗山舊友劉黑闥。
劉黑闥乃是貝州漳南縣(今河北衡水)人,自幼狡詐蠻橫,嗜酒好賭博,不治產業(yè)。因家境貧困缺吃少穿,同鄉(xiāng)竇建德時常給以資助。
農民起義紛起,劉黑闥投奔郝孝德,后一同歸順李密,成為瓦崗軍偏將寨主。瓦崗軍潰敗,李密降唐,劉黑闥被王世充俘虜,便命其任騎將,守衛(wèi)新鄉(xiāng)。
劉黑闥獨守一城,便脫王世充掌握,又見獲嘉縣被徐茂功攻取,羞于見他,便率部逃回河北,投奔故友兼恩公竇建德。
竇建德當即任命為將軍,封漢東郡公,許以便宜行事。劉黑闥因不需上報,故常能突出奇兵,乘機發(fā)動猛攻,以至戰(zhàn)果豐碩。
此后不久,河北軍中皆傳劉黑闥大名,稱其為“神勇將軍”。
武德三年正月,李世勣自思既為夏王建功,遂效漢壽亭侯掛印封金,留書一封,率本部軍回歸長安。衛(wèi)州署官持其留書上報銘州,執(zhí)法官吏請殺徐蓋。
竇建德說道:李世勣本來便是唐朝臣子,被俘以后不叛其君,且來去明白,是忠臣也,其父又有何罪,我必殺之?
于是不殺,反與安長公主、李神通等皆待為上賓。其后唐高祖遣使結好,竇建德更釋同安長公主,使其隨唐使同回。竇建德為人寬容大度,深得河北人心,迥異于王世充。
其后未久,竇建德發(fā)兵攻陷趙州,生擒趙州刺史張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大使張道源等人。由于其三人前曾突襲夏國轄境,今日成擒,竇建德便欲殺之泄憤。
國子祭酒凌敬勸諫:桀犬吠堯,因非其主。今其固守其城,力盡被俘,是忠誠可靠之臣也。如果處死三將,則今后何以勉勵臣下,拼其全力以為陛下守城哉?
竇建德怒道:兵臨城下,其猶執(zhí)迷不肯投降,使我損折將士軍馬,死罪怎能赦免?
凌敬又道:陛下前日曾使大將軍高士興為帥,在易水抵御羅藝。則羅藝軍隊方至,高士興便降,陛下以為此將何如?
竇建德猛悟,遂令釋放三將。
同年九月,竇建德親自統(tǒng)帥部隊圍攻幽州。羅藝出兵迎戰(zhàn),大敗竇建德軍,斬殺一千二百人。羅藝輕易獲勝,便即驕傲輕敵,隨即進襲竇建德大營。
竇建德在營前擺好陣式,復埋伏精兵于戰(zhàn)壕。兩軍激戰(zhàn)半日,正當雙方疲倦之際,伏兵沖出,由此大敗羅藝。竇建德逼近幽州,攻城不勝,回師洺州。
夏王既敗勁敵羅藝,便即剛愎自用,喜聽阿諛奉承之語。
納言宋正本直言勸諫,竇建德不喜;繼而又聽信別人中傷,冤殺宋正本。眾官皆將此事作為教訓,由是漸漸無人再進忠言,刑賞教化更加衰微。
高士興帳前大將王伏寶有勇有謀,在同輩中功勞第一,諸將心懷妒忌,誣奏其要反叛,率眾投降故主。竇建德信以為真,便命將王伏寶擒至京都殺之。
王伏寶被押回銘州,聞說要殺,因而具疏辯解:故主高士興雖降幽州,但罪不及臣。陛下豈可聽信惡語中傷之言,自斷股肱手足耶?
竇建德不聽,下令開刀,冤殺王伏寶。由是將士心寒,此后戰(zhàn)常失利。
當時曹州孟海公聚集三萬精兵,占據(jù)周橋城,搜掠黃河以南。武德三年十一月,竇建德親自率軍出征,渡過黃河攻之。
當時秦王李世民在洛陽與王世充激戰(zhàn),中書舍人劉斌便對夏王說道:今唐據(jù)關中,鄭據(jù)河南,我據(jù)河北,鼎足三立,相互對峙。臣聞唐舉國以征洛陽,持續(xù)兩年之久,洛陽緊急,而唐攻不懈。若王世充敗,則我必有唇亡齒寒之憂。依臣之計,不如暫舍孟海公疥癬之疾,先除大唐心腹之患。不如轉而援救洛陽,與王世充內外夾擊,敗唐必也。如唐軍退入關中,則鼎足三分局面既成,此當年魯肅聯(lián)合劉備以保江東之策也。唐軍既敗,鄭國罷弊,我可乘機滅之;復集中夏、鄭之兵,直入關中,長安即可唾手而得,此上之上策也。
竇建德聞而大喜道:善哉,真乃安邦定國之策也!
恰好這時,王世充派遣使者來至,向夏主竇建德求救。
竇建德允從其請,派職方侍郎魏處繪,到長安朝見唐高祖,請求解除對東都洛陽包圍。然后自己卻不撤兵,全力攻擊孟海公軍。
武德四年二月,竇建德攻克周橋城,俘獲宋義王孟海公。
孟海公到此地步,不得不取消王號,甘愿稱臣,此一路隋末煙塵,至此亦告消散。
唐兗州總管徐圓朗聞說曹州已歸夏王,于是率眾叛唐,亦歸附夏王。竇建德大喜,乃留部將范愿守衛(wèi)曹州,親自帶領大軍,并孟海公及徐圓朗全部人馬,前來援救洛陽。
王世充聞之,感激涕零。
夏軍行至滑州,王世充行臺仆射韓洪早已接到東都命令,大開城門迎接。于是夏王兵過滑臺,進逼元州、梁州、管州,相繼攻克,大軍聚集于滎陽。
唐武德四年三月,秦王李世民率軍迎擊,與夏軍戰(zhàn)于武牢,初戰(zhàn)告捷,殺傷夏軍甚眾,并擒夏將殷秋、石瓚。
當時王世充弟王世辨就任徐州行臺,聞唐、夏大戰(zhàn)于虎牢關前,遂遣部將郭士衡帶數(shù)千精卒前往助戰(zhàn),聽從夏王竇建德統(tǒng)一調度。
竇建德遂集中人馬十余萬,號稱三十萬眾,駐扎于成皋,又在板渚修建營房,以示決戰(zhàn)。又派遣密使約請王世充,商定里外夾攻之策。
兩軍相持六十余日,夏軍雖然逼近武牢,但已是強弩之末,再也不能繼續(xù)前進。
秦王李世民見時機已至,遂效當年曹操官渡戰(zhàn)術,遣將軍王君廓帶領輕裝騎兵千余人,繞到竇建德背后,襲擊其運糧隊伍。
由此出其不意,一戰(zhàn)而勝,并生擒夏朝大將張青特,盡俘其眾。
竇建德多次失利,又糧草被劫,由是軍心驚恐不安。此時夏軍上至將帥,下到士卒,在打敗孟海公時都已收獲頗豐,此時便即厭戰(zhàn),皆欲想回洺州,軍無斗志。
國子祭酒凌敬見此,入見夏王道:今因方敗孟海公,三軍厭戰(zhàn)思歸,若于虎牢決戰(zhàn),其勢危矣。大王誠應全軍渡河北上,攻占懷州河陽,并以上將鎮(zhèn)守;再親率大隊人馬擊鼓舉旗,跨越太行山,開進上黨,虛張聲勢,不與敵戰(zhàn);急至壺口,驚擾蒲津,奪取河東,是為上策。若果如此,則河東無人防守,我軍萬無一失;又可擴地募兵,壯我聲勢;三是唐軍必隨后返軍自保關中,則洛陽之圍自解。此一舉三得,上上之策也。
竇建德聞言有理,準備采納其議。
王世充使者長孫安世聞說夏軍將欲北還,不知其中深意,生恐單憑鄭國無力抵擋唐軍,遂私下賄賂夏軍諸將,皆送給金銀珠寶,利誘其向夏王請戰(zhàn),擾其既成決策。
諸將各得重賄,乃齊至中軍大帳,向夏主進言:凌敬不過一介書生,舞筆弄墨則可,陛下焉可與其論及軍事哉?
竇建德經不住眾將慫恿,乃向凌敬道:今群臣振奮,諸將愿戰(zhàn),是蒼天助我也。憑此士氣決戰(zhàn),必大獲全勝。我已聽從眾將意見,不能聽從卿之妙策矣。
凌敬堅持爭辯,竇建德漸怒,拂袖入內。
夏王妃曹氏問明情況,因進言道:祭酒凌敬之言乃萬全之策,陛下亦知為妙計,何不采納?今唐兵盡集于此,河東之地空虛,陛下若集中兵力,沿滏口加速前進,以奪取山北,再借突厥力量向西包抄關中,唐廷必招回軍隊自保,則對王世充包圍自然解除。今我大軍滯留虎牢城外已近三月,將士厭戰(zhàn),白白勞苦自己,以助王世充保家衛(wèi)土,其事恐不能成。
若論曹妃此論大非尋常,實乃金石之言。然而竇建德先入為主,便不耐道:戰(zhàn)者兇事,非女子宜過問之。鄭國危在旦夕,我既答應援救,焉能遇難而退,失信于天下哉?
于是升帳傳令,命將全部人馬壓向武牢,限期攻破。
未過數(shù)日,竇建德將全部人馬聚攏,皆都會集汜水,預備決戰(zhàn)。
秦王李世民聞報,乃聚會諸將,說道:生死存亡,在此一決!
遂分兵派將,先遣裨將率騎兵五千,往汜水關前挑戰(zhàn)。竇建德發(fā)兵進攻,唐朝騎兵敗回,秦王復派竇抗抵擋。爭戰(zhàn)半日,夏軍漸疲,竇建德漸漸后退。
秦王李世民又遣騎兵五千,沖進敵陣,反復鏖戰(zhàn)四五次,夏軍終于大亂,陣角松潰。李世民下令擂鼓鳴號,發(fā)動總功,于是大敗竇建德軍。
混戰(zhàn)之中,竇建德腿上中槍,不能再戰(zhàn),遂在衛(wèi)兵保護下忍痛逃跑。前至河口,只見流水滾滾,濁浪滔天,縱目四望,無船可渡。
夏王便問左右:此地何名?
本地軍士答道:因此津狀若???,故名??阡尽?p> 夏王聞說,臉上變色,心甚惡之。忽聞背后喊聲大起:休要走了竇建德!
急回頭看時,只見背后塵頭大起,一彪人馬馳至,疾若狂風。為首兩員大將,識得乃是唐朝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竇建德見唐兵追至,只得背水一戰(zhàn),急命衛(wèi)兵上前迎敵。
唐朝鐵騎急沖而至,夏王左右不過百余從騎,如何抵擋?未過三合,便被砍殺一半,余者全都沖散,或縱身入河,溺于滾滾黃河之中。
白士讓、楊武威縱馬上前,雙斗竇建德,一邊勸其下馬受縛。(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