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唐

第19章 白玉誰家郎(一)

回唐 召白 3392 2013-06-26 00:05:29

  已近酉時,畫舫上又陸陸續(xù)續(xù)的上來了很多人,李清是一個都不認識的。只是偶爾有同船的人相互打招呼:

  “張兄,最近可好?”

  “子旺兄,好久不見。”

  偶爾也有比較出名的人過來,惹的其他人紛紛議論:

  “看,韓知賢來了?!?p>  “高子玉到了?!?p>  “沒想到金鳳樓的楚三娘也被邀請了來。”

  “剛過去的是云良閣的李仙兒……”

  李清看時,這些人在三五丫鬟、仆役的擁簇下上了前面的幾條船。那韓知賢、高子玉估計二十幾歲模樣,頭戴幞頭,身穿淺色和青色圓領長袍衫,袍下施有一道橫襕,袍子前面的一層襟自然松垂,腰間掛著一、兩胭脂白玉佩,看上去頗為風流瀟灑,氣度翩翩。

  那楚三娘和李仙兒倒是沒有看清楚,都帶著一種寬檐的帽子,有長長的罩紗退下來,遮住了容顏??瓷先ザ忌聿鸟厚?、豐潤多姿。兩人剛一到就被接到前面的畫舫上去了。

  臨近開船的時候有幾位老者姍姍來遲。都是騎了馬的,身邊跟著幾位年輕人,周身眾多仆人、隨從跟著。早有組織詩社的鄭、王兩家的主人出來迎接,說笑幾句,上了前方最大的一艘畫舫。

  人應該是已經(jīng)到齊了。隨后不久,畫舫上的船工撐了船槳,點離洛水河岸,向著下游駛去。

  洛神詩會算是正式開始了。

  從洛河岸上望去,十二艘畫舫依次排開,燈籠高懸,人影閃動,每艘船上都有絲竹歌語,喝彩聲、鼓掌聲不斷響起。有的人在吟詩,有的在行令,總之,氣氛從畫舫離開的河岸的那一刻開始變得高漲起來。往岸上看去,卻是在通明的燈火中人頭攢動,往來交織。

  其實這些畫舫距離間隔都不是很遠,不時的有船只靠攏,有人從這艘船上去到另外一艘船上。水上還有跟著的小船,間或在這些畫舫之間傳些什物。

  雖說李瑞上了畫舫,但是在畫舫開的時候,李清再找時,李瑞已經(jīng)不知道那里去了。畫舫上人很多,三五成群圍著,行酒和詩,歡聲不斷,每群人都有一、兩歌姬、舞姬相陪,手持的樂器或琵琶、或箜篌,也有彈箏弄琴的,一起圍坐在一起笑語盈盈,暗香浮動。

  畫舫行走的并不快,只是任由其順流而下,偏離了航程才有船工糾正過來。洛神詩會在樂器撥弄的音樂聲中慢慢走向高潮。

  李清在靠窗的位置坐著,身邊除了花解語沒有其他人。也是,一個小孩子在船上頗為令人疑惑的,還以為是誰家大人帶著出來玩的,偶爾有人好奇的問旁邊的人這小孩是誰,但是上前跟李清說話的卻是沒有。

  其實,在這種場合,是很少有帶小孩子過來參加的。李瑞也是執(zhí)拗不過,才帶了李清過來。李清看著船上笑語攀談的男男女女,聽著悅耳的音樂聲,雖不參與,但是也頗為讓人感興趣,就當在看古裝唐朝的電視劇罷。

  花解語在李清身邊不停的說著話,估計是怕李清太悶了,見到新奇的東西都仔細的跟李清講解一番。其實,歌姬們彈奏的曲子李清是完全不認識的,不過沒關系,沒必要不懂裝懂,畢竟還是小孩子嘛,沒有接觸過,李清暗笑道。好在花解語倒是聽出不少的曲子,偶爾也會給李清解釋一下。

  所謂詩會,作詩自然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歌姬的淺語吟唱中一首首的詩作從不同的船上傳播開來。有專門的人把現(xiàn)作出來的詩用箋紙謄錄下來,傳到附近的船上去,請別人品評一番。作的好的自然引起一片喝彩,不好的也不會有人說什么,畢竟不是什么要打壓別人的比賽之類的活動。來參加詩會的人大都提前準備了一、兩首詩作,以便應付今晚的場景。固然,如果現(xiàn)場人品或者靈感爆發(fā),能作出一、兩首出來那就更好了。大家相互點評,吹捧一番,眾人抬轎,皆大歡喜。

  這次的洛神詩會正值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牡丹花自然是今天詩作的最大主題。其實,每年這時候的牡丹詩作都會很多,好的詩也不少。在洛陽出名的才子中間韓知賢就以牡丹詩出名,前些年的詩會上韓知賢的兩首詠牡丹的詩作現(xiàn)在在歌舞場中還會被傳唱。

  從今天畫舫的布置也能看出牡丹的主題。每艘船上都布置了不少的牡丹花,花色繁多,品種新奇。賞牡丹也是很多人的興趣之一,有時圍著幾株盛開的牡丹贊嘆不已。

  其實詩會的所有畫舫的布置,鄭、王兩家是花了不少的心思的,從洛陽各處買了不少比較名貴的牡丹放置在各個畫舫上供人欣賞。船上陳設華麗,裝飾精巧,雕廊畫棟,張燈結彩,盡顯洛神詩會的格調和隆重。

  這次詩會主人家費了不少的力氣,請動了幾乎整個洛陽城有名的才子,韓知賢、高子玉是在必請之列的,詩會的名聲或者說是影響力還要看詩會上能有什么好詩出現(xiàn),佳作頻出,名氣自然大些。如果請來那些知名的才子的話,詩會上出現(xiàn)好詩的幾率就會大些。有了佳作,才有名聲,有了名聲,才能吸引更多才子參加,好詩自然就多,這應該算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同時另外一個說明詩會檔次高的是看請動的作陪的歌舞姬們的知名度了。今天主人家請到的是名動洛陽的楚三娘和李仙兒。在每年的牡丹花會上有專門的花魁爭奪,同樣在這洛陽城的歌舞場上也流傳著花魁的說法。雖然每年會有不同的排名,但是楚三娘和李仙兒這幾年大約還是沒有出過前三,算是這一行最為頂尖的人物了。

  詩會上才子佳人都是受邀請而來,但另外的一部分就是想方設法上到船上來的,當然大都是有著不同的目的,李瑞應該說就是這類的罷。

  除此之外,鄭、王兩家還請來了這次詩會的重量級的人物。聽說是兩家的家主親自上門拜訪邀請過的。按理說,一般情況下這些人是很少出現(xiàn)在這種場合,能來看的更多的是鄭、王兩家家主的面子和這些年的交情了。

  這時候,行進在洛河上的十二艘畫舫上的人們在飲酒作詩、吹拉彈唱,喧囂熱鬧。而在前面的主船上氣氛就是另一種景象了。

  主船上人并不多,在畫舫的一層有數(shù)個仆人在忙碌,還有坐在一旁沉默飲酒的人,偶爾會低聲說幾句話,頗為安靜。整個畫舫上的聲音主要是從二樓上傳出來的,樂器彈奏的聲響,玉潤珠圓的歌姬歌喉,除此外便是三、五人談笑的聲音。

  二樓上大約十數(shù)人,并不像其他畫舫上人滿為患。鄭、王兩家的家主就在二樓就坐,陪著今晚的嘉賓。算起來真正的貴賓應該是坐在中間的三位,年紀大約都有五十多歲的樣子,正中間的那人面色白凈,三縷美髯,濃眉闊目,頗具威嚴之相。另外的兩人一眼望去也是德高望重之輩。鄭、王兩家家主在下首作陪。

  五人半圍在一張曲足案周圍,蜷坐在邊上的軟榻上。足案前面放著幾株正在盛開的牡丹花,并有其他幾盆盆景。曲足案上放著各種吃食及白瓷的酒杯、酒壺之類的器皿。

  在前面不小的寬闊場有一舞姬在翩然起舞,身段婀娜,輕盈優(yōu)美,舞姿妙曼、衣袂飄飄。仔細看,卻是李仙兒在場中舞蹈。身上穿的是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單絲紅地銀泥帔,衣衫隨舞而動,亦幻亦仙。邊上彈箏伴奏的是楚三娘并數(shù)位彈奏不同樂器的藝伎。楚三娘同樣是衣著華麗,盛裝端坐。眾位周圍被幾扇屏風圍住,鶯歌燕舞,場面十分歡慶。

  場中是正在演奏的歌舞,上首的幾人正在就手中的詩作討論著。

  “千紅萬紫吐芬芳,含香百態(tài)醉春裝。洛神河畔若為看,夜色月照一縷香?!瓘埾?,今晚到現(xiàn)在為之怕是這首詩是目前最好的了,就是詩作者卻是從沒有聽過?!蓖跫壹抑魍跫铱粗种械墓{紙對著正中間就坐的那人說道。

  坐在上首的人接過低聲的讀了一遍,點點頭:

  “這詩的確不錯。難得的是切題、應情應景。算是一首好詩。不知道那韓知賢、高子玉等人是否有詩作出來。到時候可以跟這首詩比較一下?!痹瓉硎切諒?。

  “子壽兄看來是頗為期待他們幾人的詩作了?!边吷弦蝗苏f道。中間坐著的人卻是張九齡,現(xiàn)在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實就是當時的丞相了,難怪剛才王建稱呼其張相。同時張九齡也是這時期最為有名的詩人了,才華橫溢,位高權重,能得他的夸獎確實不易。

  “之前幾人確實專門拜訪過我??闯鰜碚勍虏环?,確有些才華,如果機緣巧合,我是想提攜一二,畢竟人才難得?!?p>  “哦,那對今晚上的詩作點評,子壽兄可不要偏心,偏袒了這幾人?!蹦侨舜蛉さ?。其實另外的兩位也是身份尊貴的人,只是從朝堂退下來閑居在洛陽,但之前都是重部高官,才華自然是有。

  “哈哈,那里,今天我也不是什么評審,只是興趣所致,點評一下,何來偏袒一說。有好的詩作我等自然要大力推介?!睆埦琵g笑道。

  其實在各個畫舫上,新出爐的詩作都會被人點評一番,但是能拿到這艘主船上的詩基本上應該算是比較公認的好詩了。

  這時候的天還早,畫舫剛過新中橋,往下走過了浮橋才會拐進運渠,路程走了不到一半。一般有好的詩作也不會這時候拿出來。都是在近午夜的時候,詩會的氣氛進入到最高潮的時候,才施施然說出自己的詩作以求震懾群雄。韓知賢、高子玉等人估計這時候正在其他畫舫上與人閑談,并不著急。

  主船上的這些人邊飲邊聊,欣賞著歌舞,品評著詩作,氣氛融融。正待拿出其中一篇大家討論時,有喝彩的聲音從后方的船上傳過來:

  “好,好詩……”

  看來是有不錯的詩出爐了。

召白

求推薦、求收藏,求各種點擊、評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