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午(亦稱邯鄲午)得到宗主趙鞅的命令后馬不停蹄的趕到晉陽。趙午是趙氏的小宗,按輩分應該是趙鞅的叔父輩。來到晉陽之后,趙鞅就將晉陽城新建,人氣太少,需要將原來寄存在邯鄲的五百戶遷至晉陽之事告知,邯鄲大夫趙午聽罷雖然有些不悅,但還是表示愿意遵從宗主之命回去后就著手遷民之事。
見趙午已經(jīng)答應,趙鞅也很是高興;當晚趙鞅等人在晉陽趙府宴請邯鄲午一行,叔侄之間敘舊暢談。
趙鞅舉樽對趙午道:“感謝叔父對趙氏的鼎力相助,在我們趙氏最需要的時候,您能夠出手相助?!?p> “哪里的話,這些奴隸本來就是你的,只不過是暫時寄養(yǎng)在我那里罷了,現(xiàn)在還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p> “叔父的話令趙鞅不勝感激,來來來,我們再飲幾樽!”
在大家不斷的勸酒中,不一會兒,邯鄲午就喝高了。
送趙午休息之后,意猶未盡的趙鞅對董安于說道:“看來叔父還是不錯的,我原本擔心他會不還我們的人口,沒想到竟然會這么爽快就答應了?!?p> “主公還是等人口到了再說吧!”
“也是。”在沒有成功之前,趙鞅還是不敢高興。
第二天一早,趙午又馬不停蹄地的趕回邯鄲。
坐定后,他對兒子趙籍說道:“這次宗主趙鞅請我去晉陽就是為了要回當年寄養(yǎng)在邯鄲的五百戶奴隸。這些奴隸本來就是人家的,現(xiàn)在人家要回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去準備一下,我們?nèi)旌缶徒o人家送過去?!?p> 聽完趙午的話,趙籍遲遲未動,“我就說嘛,這么多年趙鞅與我們不聯(lián)系,現(xiàn)在怎么就會突然對我們關注起來,原來是問我們要人?。 ?p> 趙午不悅,“怎么是要人,這些人原本就是人家趙鞅的,人家現(xiàn)在要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們不能失信于人。更何況為父已經(jīng)答應把這五百戶還給人家,怎能失信于人。”
“話雖這么說,但是這些人已經(jīng)在邯鄲寄養(yǎng)了十多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下五六千人,吃住用都是邯鄲供給,就這么隨便給趙鞅了?再說我們邯鄲距離齊國較近,一旦齊國打過來,我們一下子少這么多人,怎么對付?”
趙籍的話令趙午有些為難,“話說的是,但是當年人家把這些人寄養(yǎng)在這里的時候就有言在先,是臨時寄養(yǎng),等到有了地方就要還回去,我們不能不講信用?。 ?p> “那我們就還他老弱病殘的五百人行了。反正不能一下子將五六千人都給趙鞅?!?p> “這么做是不是有點不講道義,一旦把趙鞅惹惱了,咱們可就苦了。”
“父親不必擔心,我想趙鞅他也不敢把咱們怎么樣,你想想晉陽距離邯鄲近離絳都遠,在這里他得依靠咱們?!?p> 聽完兒子的話,趙午遲疑的說道:“要不先將此事放一放,等過一段時間再看。”
就這樣趙鞅遷人到晉陽的事情便被擱置了一個多月。
趙鞅在晉陽左等右等還等不到趙午交割人口,于是再次派人前往邯鄲傳喚趙午。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趙午帶著家臣涉賓決定前往晉陽一趟向趙鞅說明情況,說服趙鞅放棄邯鄲的五百戶。見面后雙方都沒有好氣。
“都過去一個月了,叔父為何遲遲不交割人口?”趙鞅質(zhì)問道。
“邯鄲距離齊國較近,突然流失這么多人口,齊國來犯,我們將如何應對?”
“但這些人都是當年衛(wèi)國祝賀我繼位時送給我的賀禮,當時絳都沒有地方,說好只是暫時寄養(yǎng)在邯鄲的,現(xiàn)在我問你要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你為何遲遲不與交割?”
趙午賭氣的說道:“那好,我就給你五百人?!?p> 趙鞅一聽也火了,“是五百戶,當年的五百戶到現(xiàn)在也該有五六千人了,你怎么能說只給我五百人呢?”
“這些人在邯鄲吃喝拉撒住用十多年,現(xiàn)在我給你五百人已經(jīng)是不錯了?!?p> 趙鞅大怒,拍著案幾怒道:“看來你是成心不給了?”
趙午仗著是趙鞅的長輩也不示弱,“不給又怎樣?”
趙鞅終于爆發(fā)了,“這還由了你,來人!”
“到!”
“將這個不講信義的老東西,捆起來,押入大牢。”
見趙鞅竟敢對長輩下手,趙午大罵,“趙鞅你個忤逆之徒,竟然敢對自己的叔父下手,你也不看看這在什么地方,你敢對我不敬,邯鄲兵馬頃刻就能打到晉陽,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趙鞅冷笑一聲,“那咱們就走著瞧?!?p> 左右隨即將趙午捆了起來。趙午破口大罵著被左右拉下趙府大廳。
將趙午下獄之后,趙鞅對趙午家臣涉賓命令道:“你現(xiàn)在就派人會邯鄲告訴趙籍,命他半個月內(nèi)將我的五百戶遷往晉陽,如若不然,就等著給趙午收尸?!闭f完趙鞅憤怒的離開了大廳。
涉賓不敢怠慢,立即派人把趙鞅的話送到了邯鄲趙籍那里。
接到涉賓的消息之后,趙籍并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趙鞅無非是將父親作為人質(zhì)逼他就范罷了。
“你趙鞅越是這樣,我偏偏就不聽?!壁w籍自言自語道,事情就這樣又被拖了半個月。
半個月過后,失去理智的趙鞅隨還是沒有等到他的五百戶奴隸,不顧眾人的反對,當即下令將趙午處死。
當家臣涉賓帶著趙午的人頭滿懷悲憤回到邯鄲后,整個邯鄲城沸騰了,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趙鞅竟然會因為此等事情殺死自己的叔父,趙籍更是哭得死去活來,他根本就不會想到自己的任性竟然換來了父親的死訊。
在眾人一片悲憤聲中,涉賓說道:“當此危難之際我們不是悲憤的時候,而是要想一想下一步怎么辦?”
“還要怎么辦,發(fā)兵攻打趙鞅,要他以命抵命,為主公報仇。”
“主公已不在人世,誰來當邯鄲大夫,誰來領兵?”
聽完涉賓的話,眾人這才安靜下來,這時涉賓說道:“主公不在,但是主公的兒子還在,我們一起擁立趙籍繼任邯鄲大夫如何?”
“我們同意擁立趙籍為新主公?!?p> “我們同意擁立趙籍為邯鄲大夫?!?p>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趙鞅殺死主公趙午,最心痛的還要數(shù)兒子趙籍了,沒有太大的反對,趙籍就繼任為邯鄲大夫。
隨后,趙籍與涉賓商議下一步的辦法。
“主公,各位大人,以我們的目前人馬根本不是趙鞅的對手,要想為老主公報仇還得聯(lián)合其他人才是?!?p> 眾人點頭。
“我們素來與主公的舅舅中行氏交好,而中行氏又是趙鞅的死對頭,當此危難之際,不找中行氏還能找誰?”
趙籍望了望涉賓,涉賓點頭。
“我這就給中行舅爺修書一封,請求舅爺和我們一起發(fā)兵攻打趙鞅?!?p> 隨后,趙籍即刻給中行寅寫了一封信,聲淚俱下,言辭懇切,請求中行寅發(fā)兵共同攻打趙鞅。
當一切準備好之后,趙籍發(fā)布文告,控訴趙鞅惡行,并號召各種力量加入討伐隊伍,正式走上反對趙鞅的道路,點燃了晉國內(nèi)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