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貓的我,養(yǎng)過許多貓貓。都不是什么名品啦,記得還在上小學三年級時養(yǎng)了第一只貓貓,是只三花貓,姑娘。她媽媽是隔壁家的大白貓。因為我媽媽會用油渣拌飯喂她,比起隔壁家總是冷鍋冷灶的,只喂沒有油腥的冷飯,大白貓更愿意來我家蹭飯。最后干脆和我做了朋友,我還給她起了名字叫“大白”,算是落戶我們李家了。大白把我家里有靠背的小椅子當做了她的床,有事出去溜溜,無事就在小椅子上“呼嗚呼嗚”睡大覺。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大白是在床上度過的。
等我放學回家,大白就陪著我一起做作業(yè),一起做家務。她總是在你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安靜的蹲坐著,尾巴輕輕的左右擺動,眼睛骨碌碌轉,跟隨你手上的動作,頭也擺來擺去。
大白又來“督學”了!只要我坐在寫字臺前,大白就端坐在桌子上。眼睛有一搭沒一搭的瞟著你。意思是讀書就好好讀書唄!
有情況!只見大白支愣起耳朵,像雷達一樣掃射,捕捉我故意抖動書本發(fā)出的“嘶嘶”聲,剛才還直立的兩只前足慢慢的降了下來,上身幾乎是貼著桌面,四只小爪子,輪番在桌面上劃,整個身子流線型的蠕動,尾巴繃直,只在尾端往回勾成個鉤子,那尾巴鉤子還一張一合的。隨著身子的擺動頻率越來越快,大白眼睛發(fā)亮,胡須張開。此刻的大白像極了神情專注運動員。只見她一躍而起,跳進了我設好的埋伏圈。大白的前爪準確碰到了剛才發(fā)出聲音的地方----躲在書本下面的左手指。我伸出右手一把抓住了大白。哈哈!大白你擅自離守,該當何罪?只聽見大白喵的一聲,就滾進了我的懷里。
大白以前是有主人的,鏟屎官對她是很好的,大白的毛色發(fā)亮,體態(tài)優(yōu)美,應該吃的很好;大白全身雪白,黃色的眼睛亮亮的,是只成貓了,不怎么愛叫;大白還特別愛干凈,隨時見她都是白白的;大白愛蹲在墻頭看風景,對誰都不搭理。不知什么原因,鏟屎官把大白送給了我們家鄰居,也許是工作調動吧。我家鄰居才沒那么多時間管教大白,大白每天都在外面瘋跑!不像以前的主人,只會把大白關在屋子里。
軍區(qū)大院不算太大,有花園,有樹,還有隨處可見的草地。辦公區(qū)是由兩米多高的鏤空磚圍墻隔出來的辦公區(qū)域,有戰(zhàn)士站崗,老百姓不能上那去。還有個小廣場。白天是戰(zhàn)士們的訓練操場。每天早上整齊的喊著“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口令。練跑步,正步走,稍息,立正。戰(zhàn)士們個個精神抖擻,聲音洪亮,步伐整齊。有時會有不懂事的小孩在旁邊玩耍、嬉笑。別看他們現(xiàn)在玩的開心,等到晚上,回到家的老爸一準揪著小家伙的耳朵,立馬被提溜起來,緊接著屁股上一定會挨踹上幾腳的。沒有那個小孩不哭爹喊娘求饒的啦。
大白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算是只家貓吧!
以前我們住的是平房,房子只有一層,有好多排。一排房子幾家人住,鄰居都喜歡串門子。一到吃飯,端著小碗到鄰居家蹭飯是常有的事。要是那家阿姨和藹可親,家又有好吃的,就特別招小朋友去啦!
那時家里養(yǎng)個貓啊,養(yǎng)個狗的少。一是沒有專門貓糧狗糧買。二呢人吃的食物都是定量供應的,還真沒有多余的來喂貓喂狗的。但貓也愛串門子!保不準那天那家吃魚了,大白去了,也能有魚吃。大不了院子里見到大白的主人,說道說道起大白來吃魚的事,大白主人氣急敗壞的回家把大白關上幾天禁閉了事。
住在大觀河附近的農(nóng)民會用小網(wǎng)子去撈河里的小魚兒。小魚兒只比火柴棍長那么一丁點兒,也就只有兩根火柴棍那么粗,魚鱗細細小小,眼睛就像印在課本上的小數(shù)點。就那么小的小魚兒,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小貓魚”。
大白飯量小,但要有油腥。大白獨愛小貓魚。小貓魚也不是隨時都能買到,每次買也就能買到一小捧兒。買來的小貓魚用清水洗凈,瀝干水,放在鐵鍋里,要用小火慢慢焙黃,直到魚骨魚刺變得酥酥脆脆,用手一捏就碎,就算是焙好了。媽媽說要放一點點鹽,大白才愛吃。找一個帶蓋的瓶子,把焙好的小貓魚捏碎,全部到進瓶子里蓋好。也就只裝了半瓶左右,夠大白吃半月啦。鍋里還剩了點,拿冷飯順鍋邊抹一抹,米飯就裹上些魚末末,取出盛在大白吃飯的小碗里,美得大白喵喵叫個不停。你瞧!從魚買回來,大白就一直跟著,在腳邊蹭來蹭去。終于吃到她最愛的小貓魚拌飯啦!大白小口小口的吃,斯斯文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