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霍晞與她的《水晶謎》
我在黃巖擔任青年文學協(xié)會會長近10年。因為這個關系,我認識了霍晞。
作為一個才十五歲的少女,霍晞是在她溫暖的家庭搖籃里快樂地成長的,因為霍晞父母的勤勞,這個三口之家在浙江東部濱海的小城里已算得是過上了小康生活了。但渴望著與社會與更多的人交流,這位僅僅念到初二的中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筆來,她要畫出一幅繽紛燦爛的江湖傳奇圖。她說,古龍不行,梁羽生還好,金庸最好。就像夏天里的瓜果,她喜歡吃西瓜,而堅持說那最紅的一塊最好吃。她的審美就這么簡單。
我不能否認霍晞的欣賞水平,因此就默認了她。
霍晞的父母和我均做過同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拿出了一大撂霍晞的《水晶謎》①初稿,說他們的女兒迷上小說了,謙遜地說請我?guī)退更c指點。開頭考慮自己大約沒耐心去讀一個初中學生的長篇小說,當我隨便翻翻,才大吃了一驚:霍晞無疑是一個寫作的天才!且不說霍晞的文字生動、流利、準確,僅從她敘述方式的老到、句子的凝練、詞匯量的豐富、想象之詭譎、聯(lián)想之天真,我就自嘆不如,因此不敢再做老師,而老老實實地當了一回學生。通篇看過以后,即與她進行了探討,接著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行動推薦了她的文章。其中有黃巖文聯(lián)常務副主席沈雷先生、《黃巖報》總編王軍先生,以及著名小說家、TZ市文聯(lián)副主席錢國丹老師。
武俠小說源于民國初年,盛起八十年代初期,以金庸、梁羽生的作品為頂峰。這類小說常常以歷史事件為背景,以江湖義俠故事為題材,穿插了作者的政治觀、哲學觀、愛情觀。因為武俠小說的故事更放縱于虛擬、虛構,風聲鶴唳,驚心動魄,因此有更強的可讀性、消遣性。而對于作者,又有更多的馳騁疆場,表現(xiàn)機智、幽默、詼諧和嘲諷的舞臺。因此,從文學的角度來講,有嚴肅主題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
《水晶謎》基本上是寫得成功的。因為它已經(jīng)具備了一部較成功的武俠小說的基本要素:人物、故事、語言、結構、情感、格調,當然還有思想,《水晶謎》以她出神入化的武功,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故事情節(jié),風云變幻的武打場面,傳神而生動的心理描寫,緊緊抓住讀者。在《水晶謎》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刻劃都還比較準確。特別是藍水晶、楊取義和惡棍檀棄雄等幾個正反面人物的描寫,都很豐滿。作者突出了“玉女”的“玉”質外,還描述了介乎半正半邪之間的楊取義,檀棄雄等角色。這就是作者對于人物的人性、復雜性等角度的把握,讓人感覺到有血有肉,形象飽滿。而其間的地貌場景、風俗習慣等描述,也能見出作者的細致匠心。不過囿于作者的年齡和因為年齡局限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范圍,小說確實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特別是某些打斗場面的描述,還相對存在雷同,人物的性格還缺乏個性化,掌握的詞匯量相對較少,因此文章的總體感覺,還是較為稚嫩的,缺乏大氣,結構也有點平。
但瑕不掩瑜,作者至今還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相信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霍晞會一步步走向成熟。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志者事竟成”,也許,若干年后的霍晞真要與大俠金庸媲美呢!
霍晞寫《水晶謎》是寫得很輕松的,用她自己的話說:“平時愛看武俠片、武俠小說,獨自一人的時候,諸多人物就翩翩浮現(xiàn)在她的眼前。回味不夠癮,就思動手創(chuàng)作?!币驗殚_始懂得了愛與恨,所以在《水晶謎》里,少女的愛恨情結就像紫羅藤般地爬滿了整個字里行間:愛,像水晶般的透明剔亮;恨,像面對一盆臟水,恨不得一下潑了出去。少女的愛情朦朦朧朧在激烈的打斗中隱現(xiàn),就像一朵朵玫瑰花在荊棘叢中悄然綻放。
霍晞說:她的第二部作品將比第一部作品好十倍。她用了一個實數(shù),雖然稚態(tài)可掬,但也說明她對自己的寫作已經(jīng)充滿了信心。
霍晞的《水晶謎》在她的同學當中很吃香。第一本還沒有傳閱完,女性讀友們就都開始向她索要第二本了。想來霍晞的讀者面一定很廣。
面對執(zhí)著而又任性的嬌女,她的父母只好全心全意的“侍奉”著,誰叫他們身為父母呢?
霍晞是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她的處女作《水晶謎》的?;魰勥€有許多的功課需要她去一一完成,以后要在社會上立足,畢竟需要文憑,何況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哲學等知識對她的創(chuàng)作必不可少;當然,她還要增加閱歷,她必須進入復雜的社會,走進紛紜的生活。寫小說的霍晞是活在幻想中的,而生活是現(xiàn)實的,看生活就像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深入到山里去,要攀登山的頂峰,必須從山腳一步一步的走起,我想霍晞是懂得這個道理的。
注①:非出版時真實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