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帝王

第85章

大明帝王 慕容錦軒 3251 2014-05-12 18:59:41

  “崇禎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后開鑄當十錢。了解了情況就好辦了,明軒開始說:“眾愛卿,民間不喜歡用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個銅錢本身的價值并不高,但面額卻大,老百姓不信任引起的。這樣,朕有一個方法大家來議議。停鑄了這些地方的所有錢局,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這樣可不可以?”

  “回皇上,圣上的提議當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朝廷卻沒有這么多的白銀拿出來兌換啊,”顧炳生大倒著苦水,其他的文臣也紛紛的附和著。

  戶部尚書李起元站出來說:“回皇上,現在的戶部因為賑災的原因已經沒有多余的銀子了。”

  “顧愛卿、李愛卿那朕就不明白了,這些大錢均是戶部‘錢法堂’所造,那其中得到的利潤也應當是戶部得到了,怎么又不肯把錢拿回來了?那得利的銀子呢?”明軒當然知道發(fā)行貨幣是賺錢最快的方法了,既然百姓不愿意,那就再換回來就是,而流落在民間的哪里會更回來,基本上也落一下不賠不賺的局面。

  “都用在朝廷用度上了?!贝蠹一旧隙歼@么表示著,口徑不是一般的齊,連有一些跟著王承恩混的人也紛紛表示。明軒一看這里面就有問題存在。

  “那一共鑄了多少這種銅錢?”

  “大概有一百萬貫左右”顧炳生基本上是低著頭說的,因為這個數是大明朝鑄幣最多的,上幾任皇上都是一年造個幾萬貫的造,最多的就是十萬貫一年,但到了明軒這里,三年的時間就造了一百萬貫。老百姓不喜了還朝廷還舍不得拿錢出來兌換。

  “那這樣,既然朝廷沒錢,朕出資百萬兩銀子來兌,銀子不夠朕再追加,絕不能讓百姓吃了虧。但朕事前說明,從今之后,未經朕的許可,朝廷、還是地方上都不得造錢,否則等同謀反!”明軒不得不接過招來,虧本是一定的了,但這個問題的嚴重xìng,這些朝廷官員們看不出來,他可是看出來了,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意用大錢,這是對zhèngfǔ信用的不信任。從現在開始就要收拾這種信用,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銀本論,造多少拿出多少的準備金來隨時讓百姓們兌換,這樣無論大錢還是小錢就有了信用,老百姓還是商家就敢用了,現在挽回的辦法也簡單,只要不斷的給老百姓兌換那些大錢,那大錢就會很快的變得有價值起來,再次在市面上受歡迎。本來造點大面值的貨幣是個好主意,但如果cāo作不好,這個好主意立刻就會變成餿主意。就象元朝和明朝都發(fā)行紙幣,但收稅卻不要紙幣,那紙幣當然會變成廢紙。雖然這一百萬拿了出來讓明軒心疼,但有些錢是必需舍得的,再說了,一旦大家認可這種東西了,以后還是可以放大了倍數多造一點的嘛。當然前提是收回鑄幣權。

  一石激起千層浪,皇上這可是頭一次大方的拿出這么多錢來解決朝廷的問題,雖然朝廷的戶部這幾年基本上都是靠著皇上的內庫在補給,但是那還是大臣們跟皇上爭取來的,這一百萬可是皇上自己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的。而且大家想了一下,認為讓皇上收回鑄幣權似乎有些欠妥,但事到如今也沒什么好辦法,除非是朝廷能夠拿出錢來,但現在夏收還沒開始,去哪里拿銀子?就算是再想鑄一批來補大錢的窟窿也不一定有人認購,交頭接耳的商量了一下,也算是各取所需吧,大家紛紛的就同意了,“陛下圣明?!?p>  這下把鑄幣權收回了,明軒一陣的高興,雖然花了自己的一百萬有點心疼,但這一條太關鍵了,要知道發(fā)行貨幣對于一個政權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能夠發(fā)行貨幣,只要把信用掌握好了,不急功求利,那收益實在太大了,看看后世的老美就知道了,所以無論是歐洲共同體,還是亞太地區(qū)等等誰不想擺脫老美的貨幣政策?一百萬兩銀子是花了出去,以后還有可能可投入更多的銀子進去,但和未來的收益比起來,這個投資大值了。

  緊接著的一個事卻讓明軒緊張起來,因為是關于言論的五年平遼名人袁崇煥的?!把矒徇|東袁崇煥言,毛文龍宜rì近遼,不宜rì近鮮,但移文內駐,不若留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wèi),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師克在和聞不如見,yù文龍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與文龍從長□確擇,便移居寧近毋遠寧速毋遲?!?p>  聽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袁崇煥打毛文龍的小報告的,讓毛文龍向他靠攏。這個袁崇煥這個時候倒是知道和毛文龍互成牛角了,但什么叫‘師克在和’還真不理解,而后面的‘為用不足令其自用’這話卻是實實在在的挑撥離間了,這不是明擺著說毛文毛擁兵自重嗎?于是說:“各位愛卿,誰給朕說說袁愛卿說的‘師克在和聞不如見,’是什么意思?”

  群臣一聽這個皇上還真的不學無術,連如此典故都不知道,你不是口口聲聲智商不低嗎?你不對《本草綱目》記得很熟嗎?怎么今天還好意思不恥下問了,一時之間大臣們那個解氣啊。雖然不敢直視皇上,或者站出來嘲笑,但一臉的得意相互用目光示意。倒是顧炳生看準了機會站了出來。

  “回皇上,‘師克在和’的典故源于《左傳`魯桓公十一年》所記載的此次楚鄖蒲sāo之戰(zhàn)(蒲sāo,古地名,今應城市西北地區(qū))原文是:“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于蒲sāo,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斗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rì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于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于蒲sāo,卒盟而還。

  在這場戰(zhàn)爭開始時,楚將莫敖擔心兵力不足,建議向楚武王請求援兵,而斗廉說:‘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不一定單純靠兵員眾多,主要靠的是內部的團結、同仇敵愾。’他還援引了周武王在牧野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殷商軍隊的,靠的就是君主有道,上下同心的史實來加以證明。莫敖被說服了,后來,果然打敗了鄖國的軍隊。‘師克在和而不在眾’的思想,經過吳起、孟軻等思想家、軍事家的完善和發(fā)展,繼而發(fā)揮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學觀念’”顧炳生一通解釋,這解釋還不如不解釋呢,又是一大通的書,全是文言,好在有最后‘人和’的那段話明軒聽懂了。弄懂了意思就好辦了,原來是袁崇煥在說他和毛文龍不和呢,讓毛文龍不要想著往朝鮮那邊去,而是向他靠攏。想想在歷史上明軒上臺后,袁崇煥可是干掉了毛文龍的,原來這仇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就開始告狀了。讓群臣議議吧。

  “諸位愛卿,怎么看?”

  “回皇上,袁自如這是為大明的邊防盡的肺腑之言,已經表明了與毛文龍不和。這對遼東的戰(zhàn)事可是極為不利啊,況且毛文龍部屢屢不聽朝廷的調度,此風不可長啊?!秉S立極首先出場,接下來大多的官員都是說毛文龍的壞話的,什么擁兵自重、不臣之心、聽調不聽宣、國中之國,董卓、石敬瑭等等的言論恨不能置毛文龍于死地。

  明軒不由的大皺眉頭,怎么這么大的反應,大臣們這是要做什么,是要殺毛文龍還是逼反了他?明軒可以肯定如果要賜死毛文龍,那毛文龍肯定是要反的,他的xìng格雖然自己不知道,但在他被殺后,跟他手下混的那些人可是基本上都反了,投到了滿清的懷抱,比如說‘山東三礦徒’,把毛文龍逼反了,那遼東的戰(zhàn)事更麻煩,此風不可長啊?,F在袁崇煥一個勁的說毛文龍靠朝鮮近了離他遠了,你說你和毛文龍什么關系,大家都是為國守土的將官,你一巡撫老跟一個總兵過不去,你想做什么?袁崇煥的頭銜是‘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是個二品風憲官,雖然他這個官位不低,可按照《大明會典》里祖制之規(guī)定,你也無權殺毛文龍???大明會典里對于犯事的總兵之處置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凡調度軍馬、區(qū)畫邊務、風憲官皆無得干預。其相見相待之禮、尤須謙敬。如總兵鎮(zhèn)守官有犯違法重事,須用體復明白、指陳實跡、具奏請旨,不許擅自辱慢。其軍職有犯,具奏請旨、已有定例。風憲官巡歷去處、亦須以禮待之。’而即便你有“尚方寶劍”也沒有用,因為持有“尚方寶劍”并非意味著想殺誰就殺誰。那為什么袁崇煥就敢殺了毛文龍呢?這小子真不是個省油的燈,還是把他弄回來放心,至于毛文龍是好是壞,自己也沒法判斷,看著遼東那**的樣子也不是什么好貨。反正不和是肯定的了,先調一個回來,以后看情況再說吧。于是向下壓了壓手,讓群臣們安靜下來后問:“袁崇煥如此說,那毛文龍有奏折嗎?”明軒想反正兩人為了地盤吵架,不能只一個人罵啊,另一個應該還嘴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