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盛夏1981

第三十章 心酸

盛夏1981 東院的棗樹 2125 2022-02-07 16:55:33

  “誰還有問題嗎?”看沒有人舉手,陸明再次喊了一聲。

  “老師,我有問題?!毙鞕幫蝗慌e手。

  一旁的曾軍跟李杰驚訝的看著他。

  “說吧?!标懨鼽c點頭。

  徐檸站起來,道:“聽說陸老師是美國回來的,那么我想問,國內(nèi)計算機產(chǎn)業(yè)跟國外先進水平比,差距在哪里?”

  陸明嘖了一聲,道:“這位同學提的這個問題很大啊。不過,我可以簡單說一說。”

  他轉(zhuǎn)過身,在黑板上開始列舉。

  “計算機行業(yè)是新興行業(yè),國內(nèi)起步早,所以我們跟國外先進技術(shù)水平差距并不大,甚至有些方面是領先的。比如計算機的核心,微處理器,或者叫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叫CPU,美國英特爾公司三年前推出了16位微處理器,而我們,比他們提前一年就研發(fā)了出來?!?p>  話落,教室里突然響起了掌聲。

  因為講座是面向計算機專業(yè)以外的學生,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聽不懂說的什么意思,但總之是國際先進水平就對了,那當然要熱烈鼓掌。

  唯獨徐檸卻怔在那,慢了一拍才跟著鼓掌。CPU,領先英特爾?

  陸明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笑道:“除了微處理器,我們的計算機科研事業(yè)還有別的進展。比如前幾年新研發(fā)的制造微處理器用的光刻機,雖然跟先進水平有差距,但總算趕上來了。又比如去年,我們研究出了晶體管模型參數(shù)計算機自動提取技術(shù),也是世界領先水平?!?p>  話落,又是熱烈的掌聲。還是聽不懂說的什么,但鼓掌就是了。

  陸明說了一大堆,教室里掌聲不斷,徐檸卻幾乎沒聽清說的什么,坐在那,目光有些茫然。

  “好了好了。時間不早了,誰還有別的問題嗎?”陸明不得不再次維持課堂秩序。

  這堂講座,一共講了兩個多小時,氣氛一直很熱烈。

  旁邊的曾軍跟李杰聽的津津有味,徐檸卻一聲不吭的坐在那,有些心不在焉。

  到講座結(jié)束,這堂講座的策劃老師走上講臺,做總結(jié)發(fā)言。不外乎勉勵幾句,再展望一下未來什么的。

  講完這些,講座就算結(jié)束了,兩個老師提著包離開,學生們也議論紛紛的往外走。

  徐檸撇下曾軍他們,也趕緊出了教室,看到前邊的兩位老師,連忙追了過去。

  “老師!”

  聽到有人喊,前邊的陸明兩人下意識的回頭看去。

  “有事嗎?”陸明奇怪道。

  “是這樣?!毙鞕幷f道:“我是圖書館系的大一學生,名叫徐檸,想跟您談一個事情?!?p>  旁邊的策劃老師想起了什么,說道:“你就是徐檸啊。之前幫仰望雜志收稿那個?”

  “對。”徐檸點點頭:“老師怎么稱呼?”

  “我姓劉,計算機軟件系的老師。”

  “劉老師好?!?p>  劉老師點點頭,跟一旁的陸明解釋道:“這學生在我們學校可是名人了,之前有個新雜志,就是他幫著做起來的,發(fā)行量好像挺高?!?p>  “老師過獎了。我在那家雜志社里有熟人,幫幫忙而已?!毙鞕幹t虛道。

  看走廊里人來人往的,他就往拐角指了指?!皟晌焕蠋?,借用您幾分鐘,咱們?nèi)ツ沁呎f吧?”

  “好?!?p>  陸明他們也不急著走,爽快的答應下來。

  等幾人在那邊站定,徐檸也不拐彎抹角,直說道:“陸老師,您剛才也聽到了,我?guī)碗s志社那邊收稿,其實也負責一些內(nèi)容的選定。聽了您的課,我覺得大受啟發(fā),想著能不能開辟一個新版塊,專門介紹一些計算機或者其它科技行業(yè)的最新進展?最好是國外的最新資料?!?p>  陸明跟劉老師對視一眼,都有些意外,原來是約稿的?

  “你們那是什么雜志?”陸明問道。

  “仰望雜志。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文藝生活類,有小說也有詩歌,也有科普,題材很豐富的?!?p>  “仰望雜志?”陸明有些皺眉。他這兩年不在國內(nèi),沒聽說過啊。

  “我們雜志雖然是新雜志,但現(xiàn)在月發(fā)行量已經(jīng)有六十多萬冊了?!毙鞕幷f道。

  “六十多萬冊?哎呦,那可不少了?!?p>  這發(fā)行量,在全國也能數(shù)得上了。

  陸明想了想,點頭道:“國內(nèi)現(xiàn)在正在普及計算機知識,寫幾篇文章當然沒問題。那,有什么要求嗎?”

  “盡量通俗易懂,可以用新聞簡報的方式,也可以詳細介紹,寫什么方向隨意。五千字以下,您看怎么樣?”

  “可以?!标懨鼽c頭。“這必須我自己寫,還是……”

  “您同事也可以。那,您能留個聯(lián)系方式嗎?”

  “好。我現(xiàn)在在計算機研究所工作,你可以打電話,或者去找我?!标懨鲝目诖锬贸鲣摴P,又撕了半片紙,寫上詳細地址。

  徐檸接過紙看了眼,收到兜里。

  看到徐檸這就要走,陸明突然說道:“哎,小徐,能問個事嗎?”

  “您說?!?p>  “稿酬的事,一篇的稿酬多少?”

  “哎呦?!毙鞕幟偷匾慌氖?,道:“您看我這腦子,差點忘了。千字二十五塊,您看成嗎?”

  “這么高?我記得,稿酬最高不是千字十塊嗎?”

  “那是一般文章,您這樣的專家寫的當然不一樣。您放心,錄稿這事我還說得上話,您要是答應就差不多定了?!?p>  “哎,那謝謝你了啊。”陸明倒有些不好意思了。這么算的話,這一篇文章稿酬怕是得頂他倆月工資了。他家還好,有的同事家用錢緊張,這也許就能幫不少忙。

  “以后如果還有這樣的約稿機會,也可以找我。”

  “您放心,一定?!?p>  陸明他們走了,徐檸轉(zhuǎn)身一看,走廊空空蕩蕩,學生也走的差不多了。

  倚著墻,他看著門口透來的清冷月光,長長的嘆了口氣。

  他原本只是想了解一下國外科技產(chǎn)業(yè)的最新進展,看有沒有什么賺錢機會,哪想到卻聽了一肚子心酸。

  八九十年代國內(nèi)經(jīng)濟困難,科技行業(yè)投入銳減,科技人員待遇自然跟著下滑。有個很有名的順口溜,造daodan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他又想起了剛才講座上聽的那些內(nèi)容,不管是CPU,還是光刻機,都是后來再熟悉不過的詞匯了。但誰又能想到,這些技術(shù)在八十年代竟然是能跟世界先進水平比較甚至持平的?

  可惜了,他現(xiàn)在家底還是太薄。不然能做多少事情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