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榮州刺史為無為,府衙輕松,幾乎沒有必做的公務;刺史公關心來往客商,關注西域局勢。泉州離洛陽、長安太遠,得到的都是很久以前的舊聞。雖然不好明講,包括刺史在內(nèi),從官吏到商賈再到普通百姓,都清楚一個事實,西域倒霉,南安的生意才會好。
商賈多,找刺史辦事的也多。刺史開明,能幫盡量幫,不惜利用《垂拱格》的漏洞。無為嗎,當然是規(guī)矩越少越好;朝廷法度,必須遵守,卻不妨使用另一套,似是而非的解釋。商賈送禮物感謝,刺史拒收,失望之際,一幕僚私自代為收下,兩人會心一笑。商賈以為刺史裝模作樣,實際上,刺史確實不想與商賈交往,這是官場大忌,寧可與田舍夫交往。
刺史不解,問幕僚:
“為什么?”
幕僚笑咪咪地回答道:
“商賈眼里全是生意,包括官府幫他們辦分內(nèi)之事。既然是生意,必須付錢,不付錢,他們不放心,認為沒成交,你的心白費。”
刺史明了其中的道理,反問道:
“禮物怎么處理?”
幕僚明白什么意思,回答道:
“作為捐贈吧,修路、修渠、修堤堰,用錢的地方太多。”
刺史無奈,只好如此。幕僚不會胡來,將無數(shù)商賈的禮物轉(zhuǎn)為民間捐贈,用于改善南安環(huán)境。幕僚明白,到了這個份上,已經(jīng)形成事實上的賄賂。官場上的事,可大可小,全靠刺史公自己的底蘊;有了政爭,而且勢弱,收禮之事必定引來攻擊,誰在乎禮物去向?做工程時,官府出面、出錢,外加民間捐贈;幕僚運用各種方式,讓一部分錢流出,由幾個幕僚、刺史家人分潤。刺史真糊涂還是假清高,清不清楚私下的小動作,幕僚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建什么呢?”
刺史公問,幕僚回答道:
“先建寺廟?!?p> “為什么?”
刺史公不解,幕僚解釋道:
“寺廟免稅,又有田產(chǎn),可以收留那些人丁不旺的百姓。遇到災荒,還可以幫官府賑濟。這才是藏富于民,和上敢?guī)еX財跑路?”
于是,南安四處建寺廟,有釋家、摩尼、經(jīng)教寺廟,還有大食法廟。刺史、縣令齊動手,大片田產(chǎn)歸于寺廟;反正不交稅,多多益善。
一批商賈攜家眷、財貨到南安。西出函谷的商道傷了他們的心,找不到機會不說,整天擔心,來自于官兵、盜匪、蠻夷的無妄之災,決心到南安安家落戶,發(fā)誓再也不走西域。他們帶來消息,久視元年(七零零)秋七月,西突厥圍攻碎葉城,直到九月才平定;這意味著,商道至少中斷三、四個月。商賈也沒辦法,走商西域就是這樣,處處艱難,大量的時間、金錢,花費在無效的等待。又有傳聞,東突厥掠隴右諸監(jiān)馬萬余匹。總之,西域不太平,吐蕃、西突厥、東突厥,都不安生,都想啃大唐這塊肥肉。
中國的人口就那么多,糧食之外的產(chǎn)出有限。西域生意好,其它地方凋零,天之道。刺史公如此無為,以至于權(quán)力極限;此后的一切,看商賈搏命,聽天由命。
大足元年(七零一)初,南安的商賈見頂,很難再有增長。刺史及官吏明白,官府的立足點終究以人為本;沒有丁口,州也罷、縣也罷,都會裁撤合并。
洛陽南北市繁華,除了香行,少有人關心武榮州,都把注意力放在西域。西域興,則長安、洛陽興;才會有南北市的繁華。追根溯源,洛陽會為西域守軍喝彩,大罵吐蕃、西突厥、東突厥,恨不得自己持刀上陣,保商道昌順。西域戰(zhàn)起,影響商旅,那些懷揣金銀,準備購貨的行商,聽到消息必定暫停;等戰(zhàn)亂平息,誰知道他們會光顧哪家店鋪。
二掌柜李始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得伙計認同。無它,自走馬上任,店鋪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水漲船高,伙計收入高,自然佩服掌柜;大掌柜及背后的股東,收益頗豐,同樣另眼看待。香料不同彩帛,原料來自四夷,經(jīng)過加工,銷往中國各地。西域通,長安乃至關內(nèi)重新興旺,大量的洛陽香西出函谷,運往關內(nèi)。
新一代掌柜都是讀書人,按鄭家的說法,這些普普通通的學子,比他家老祖宗學問好。時代如此,依舊沒有機會及第。學識淵博的商賈,沾染的文氣更多,對衣食住行的看法,完全不同于老一輩,這也是非要用年輕人的緣故。老一輩不理解、不清楚,現(xiàn)在的讀書人喜歡什么,年輕能花錢的一代喜歡什么,只能讓位給懂客戶的人。
李始生意好,并非全靠運氣,眼光更重要?;镉嫴粫匍e心,想掌柜之所想;做了掌柜,不由自主,天天想、夜夜思,怎么將貨賣出去,怎么做才能賣的更多、更好。現(xiàn)實與理想比較,原來貨物有那么多缺陷,以前怎么沒注意?牽涉到作坊,李始還是忐忑,下了幾次決心,才鼓足勇氣,弱弱地告知掌柜王元翼,自己的想法。
王元翼心想,等你說句話真難,這都多久了?架子還要端,威嚴不能丟,很嚴肅地與李始探討,提出的每個問題。嚴厲訓斥后,無奈之下,選中其中幾款,告訴李始:
“咱家實力有限,不是無窮無盡;有想法是好事,但先要想清楚,再選擇性嘗試。”
十出一總是有,花了大筆錢,推出大量新貨,其中某款不錯,其它平平。盡管如此,還是受到夸獎、訓斥,花錢太多,效果不顯著。改的多了,效果自出。那些自以為是的讀書人,毛病一直沒變,窮講究;從南市的高檔貨,到北市的大路貨,同樣的眼界高。有了新鮮貨,這批人先試。李始發(fā)現(xiàn),別的店鋪也一樣,不斷推出新貨;店鋪之間,又互相借鑒、偷師。其結(jié)果,爭雄態(tài)勢不變,本應慘烈廝殺的情景卻未出現(xiàn),反而東西越來越貴。想不通,這是什么道理?也許,這不是掌柜應該想的事,漲價不好嗎?
安僧達老了,安生讀了幾年書,覺得實在無聊。經(jīng)過不懈努力,那些進士及第要讀的書,每個字都學會,總是不理解。有人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有些書,為了記住那些比香料還復雜的字,讀了不止百遍,也沒現(xiàn)其意。不讀了,還是向往搗騰香料的日子。
幾年不到作坊,底子還在,卻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問二老婆,同樣不清楚。康惠澄離開前,定了一套新規(guī)矩,初衷為了少賺錢,讓別人包括伙計多拿些,分散自己錢多的壓力。誰知道,貨變的更好,價錢變的更低,伙計收入更高,自己賺的錢不但沒少,簡直超出想象。安僧達不明白,不想賺那么多,為什么非要送錢來?帶著疑問,走了一趟南市,看各行各業(yè);自己呆家里幾年,什么都沒變,客人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