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能用單個原子存儲數(shù)據(jù),這些原子被有規(guī)律地排列在硅芯片上。
制造“原子存儲器”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1)怎樣讓原子按預先設計的方式整整齊齊、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列在芯片上;(2)如何讀出在芯片上存儲的信息。
據(jù)最新報道,第一個問題顯然已經(jīng)解決。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方法,當金原子分散穿過硅片表層時,下面的硅原子會自動重新排列組合,正好集成為5個原子寬的“磁道”,令人驚訝地組成與傳統(tǒng)CD一樣的布局。上述制作過程無需費時費力,原子能自動“排列”自己,這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至于存儲技術(shù)中的讀寫存儲部分,那是最復雜的問題。正是由于讀寫存儲技術(shù)尚不成熟,“原子存儲器”才遲遲不能走出實驗室進入市場。不過,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預言,“原子存儲器”的讀寫頭可能來自電子掃描顯微鏡的一種進化版本。
或許過不了多久,“原子存儲器”這項集中人類高深智慧、耗資數(shù)百萬美元、動用無數(shù)精密儀器的先進技術(shù)就會集成到我們?nèi)粘J褂玫挠嬎銠C中。
“原子存儲器”是怎樣工作的呢?這項技術(shù)的關(guān)鍵是要放棄半導體技術(shù)中“移動原子”這一老觀念。如果在整齊排列的硅“磁道”中加入額外的硅原子代表“1”,那么,沒有在“磁道”中加入額外的硅原子就代表“0”,這樣就能輕松地進入存儲世界。
?。常澳昵?,理查德•;費恩曼(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他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就科學地預言,能用單個原子存儲數(shù)據(jù)?,F(xiàn)在,他的理論正在逐漸得到證實,他本人也被尊奉為原子存儲理論的奠基人。
“原子存儲器”是一個巨大的“小東西”——存儲1比特信息大約需要20個原子。但是,20個原子存儲1比特信息的說法很難在人們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概念,舉個例子吧,“原子存儲器”每平方英寸可存儲250萬億比特信息,這是同樣尺寸的標準硬盤的250倍,或者說,這相當于3萬張DVD光碟存儲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