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瑩想著自己在哪里見到過這樣的眼神時,葉無雙已經(jīng)跪下來,說道:“民女葉無雙見過永佳郡主?!?p> 張瑩再一看她時,發(fā)現(xiàn)她的目光平和,絲毫沒有什么戾氣。
“難道是我剛才看錯了?”張瑩腦子里冒出這個問號后,急忙說道:“快快免禮!”
“謝郡主!”葉無雙站了起來。她朝張瑩一笑。這笑容也算溫柔婉約了。但在張瑩看來她的笑容里面似乎缺少了什么。
拋開心中這突如其來又莫明奇妙的思緒,張瑩說道:“葉無雙,我和你都是玉如的朋友,所以在我面前,你不必多禮的?!?p> 張瑩是個很有親和力的人,沒一會兒葉無雙就和她熟識起來。她們的談話內(nèi)容很廣泛,從大乾的市井百態(tài),聊到沙陀的風(fēng)土人情。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了,張瑩還聊得意猶未盡,直到王婷派人前來尋她,她才起身告辭。
就在她轉(zhuǎn)身離去時,她背后傳來嬌媚的聲音:“無雙恭送永佳郡主!”
張瑩覺得這說話的語氣似曾相識,可一時又想不起在哪里聽過有人這樣說話。她急匆匆奔回自己的住處。
剛一趕回自己的住處,獨孤鳳華就派人宣張瑩覲見,她急忙趕到獨孤鳳華的大帳中。
行過標準的叩拜禮后,獨孤鳳華把張瑩從拉起來。
在大帳內(nèi)的紫檀雕龍案上放著一領(lǐng)五彩斗篷,在燭光的映照下,這領(lǐng)斗篷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瑩瑩,天冷,母后看你的斗篷有些單薄,特意讓人給你趕制一個,來穿上讓母后看看。”獨孤鳳華笑靨如花地說道。
“謝母后!”張瑩急忙謝恩。
宮娥說道:“請郡主隨奴婢去偏帳換衣?!?p> 張瑩隨宮娥到偏帳換好斗篷后,重新回到獨孤鳳華面前。獨孤鳳華一面端詳,一面說道:“嗯,很好,瑩瑩,這件斗篷很襯你??磥砟负蟮难酃獠诲e?!?p> “原來這斗篷的面料是母后挑選的?母后待瑩瑩實在太好了。”張瑩一高興不由得動情地說道。
獨孤鳳華說道:“你是母后的乖女兒,母后自然得對你好?!?p> 這時,搖籃里的永泰公主睡醒了,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大帳里的人。她張開嘴巴發(fā)出呵呵的聲音,似乎是在說著話。
張瑩又打量了永泰公主一眼。
此時的永泰公主長得白白胖胖、那粉嫩的小臉上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她的容貌和獨孤鳳華很相像。
“看看,月兒(永泰公主名叫東方月)也在夸姐姐漂亮呢?!豹毠馒P華走過去把她的小女兒抱在懷里,
她懷里的永泰公主很配合地朝張瑩露出笑容。
看著面前的永泰公主張瑩心想:“誰能想到狠辣無比的永泰公主曾經(jīng)也有如此可愛的一面。原來,皇義母有了自己的女兒之后,還真的沒有忘了我這個義女?!?p> 看著獨孤鳳華母女倆,張瑩心中有些感動,感動之余她的話也很動聽:“母后才漂亮呢。五日前母后設(shè)御宴款待朝廷命婦和番邦王妃時,瑩瑩覺得母后的美簡直是風(fēng)華絕代呢。還有皇妹長得很象母后,她長大后一定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p> 張瑩這樣稱贊獨孤鳳華倒也不是違心,雖然獨孤鳳華年過四旬,可是因為她駐顏有術(shù),保養(yǎng)得當,時間在她那張艷光四射的臉上停滯了。此時的她如同二十多歲的女子。
被張瑩一贊,獨孤鳳華心花怒放,她嫵媚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她心里說道“瑩瑩一定是上天賜給本宮的女兒。否則她怎么能如此令本宮愉悅?”
在十二月初九這天,皇帝東方宸宇到了齊州,在那里逗留十天后,他率領(lǐng)文武百官和外國使節(jié)從靈巖頓出發(fā),到達泰山腳下。
東方宸宇派人在泰山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狀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叫做“封祀壇”;在山頂筑壇,寬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叫做“登封壇”;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壇,叫做“降禪壇”。
參加封禪的帝王夫婦,文武百官和外國使節(jié)云集在泰山腳下。
豪華的帳篷象巨大的花朵,一個接一個地一直綻放到天邊。
張瑩此時沒有機會登泰山,她只能夠遠遠望著泰山上的景色。
原來冬天的泰山也別有一番景象。泰山的山頂上覆蓋著一層白雪,蒼翠的松柏傲然屹立在山巔,挺拔的竹林給泰山平添了一縷縷翠綠。
張瑩常想:“如果可以的話,自己一定要登到泰山的頂峰,去領(lǐng)略“一覽縱山小”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p> 時間過得很快,熙勝元年即公元666年的正月初一終于來到,泰山封禪的序幕終于拉開了。
乾封元年正月初一這天,天剛蒙蒙亮,張瑩就開始整理儀容,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后,她把適合她品級的飾物帶在頭上,然后把參加封禪用的禮服穿在身上,再佩戴好佩綬。
穿戴整齊后,她有對著鏡子重上到下檢查了兩遍,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不妥后,才放心地靠在玉幾旁休息了一會兒。封禪的禮服里三層、外三層,穿在身上沉甸甸的,她花費了半天時間才有些適應(yīng)。
不多時,張瑩看到父母的寢帳中的燈光亮了,于是,急忙跑到父母的寢帳中,給父母拜年。
很快,小女孩的手里多了兩個紅包。
放好紅包后,侍從端來早飯,因為時間有些匆忙,這頓大年初一的早飯,張瑩吃得食不甘味。
卯時一過,參加封禪的人就紛紛走出各自的大帳,因為今天皇帝要在封祀壇上舉行祭天儀式,所以參加封禪的人要到泰山南方的圓丘狀祀壇觀禮。
吉時一到,皇帝東方宸宇穿著大裘冕①登上“封祀壇”祭天。此時,無論是“封祀壇”上的皇帝東方宸宇,還是“封祀壇”下的滿朝文武、朝廷命婦還是番邦使節(jié)的臉上都露出莊嚴、恭順、虔誠的表情。
日光的照射下,眾人身上的錦衣華服燦若天上的云霞。
“繁華盛世”這個名字是張瑩在后世的史書上讀到過的,她當時并沒有多在意。現(xiàn)在她覺得面前的此情此景,用“繁、盛”這兩個字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在文武百官中間,張瑩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此時張稹的臉上也是一派寧靜、祥和的表情。她心想:“這太平繁榮的景象后面有我爹爹付出的才智、辛勞和汗水,也有我娘的辛酸和落寞。”在一片肅穆、莊嚴、祥和的氛圍中祭天儀式完成。
到了正月初二這天,皇帝東方宸宇將封玉策于“登封壇”。
張瑩起得依舊很早,今天是她最高興的日子,因為今天她終于有機會登泰山了。
一路上,但見峰巒疊嶂、頂風(fēng)傲雪的松柏蒼翠欲滴,山石上還存有白色的積雪。一顆顆翠竹挺拔、修頎,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霧象是一條舞動的玉帶。
眼前的景致清新而寧靜,置身其中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張瑩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向上攀登。
因為玉靈心法已頗具根基,小女孩絲毫沒有覺得累,到了泰山之巔,她依然神采奕奕。
“這孩子走得怎么這么快?”母親的聲音從張瑩身后傳來。
此時,離皇帝封玉冊的吉時還有一段距離。
張瑩正好可以欣賞一下泰山的日出奇觀。只見一片云霧在自己腳下彌漫開來。云霧越來越多,越來越濃,天邊的云彩上忽然多了一道瑰麗的色彩,漸漸的,云霧變幻出赤、橙、黃、紫等不同的色彩。
忽然,一輪朝陽噴薄而出,它的顏色是那樣鮮紅明艷,它照亮了張瑩腳下那片浩瀚的云海。驚于眼前的美景,她幾乎忘了自己置身何方。
終于,皇帝東方宸宇登上登封壇封玉冊,上帝的玉冊放在玉匱里,配帝的玉冊放在金匱里,玉匱和金匱都纏上金繩子,封上金泥,加蓋玉璽,藏入封禪專用的石匣中。
張瑩又見證了這個莊重威嚴的歷史瞬間。
等到初三那天眾人又登上社首山。
因為這天皇帝東方宸宇要在社首山上祭祀地神。吉時一到,東方宸宇登上社首山“降禪壇”開始祭祀皇地祗。在進獻祭品時,他的臉上依舊帶著莊重虔誠的表情。
這時,宮廷樂師奏起了悠揚的樂曲聲,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宮女唱起來動聽的歌曲。映著山谷的回音,宮女們的歌聲顯得飄渺而空靈,仿佛是從九天之上傳下來的。
張瑩在一瞬間似乎真的看到了昊天上帝與諸天神仙駕著祥云落到泰山之巔,他們要賜給大乾人無限的幸福。
皇帝進獻祭品之后,宦官用手張起錦銹帷幔,皇后作為第二個進獻祭品的人登上“降禪壇”。
今天的獨孤鳳華穿著皇后祭祀時的禮服——褘衣②。
此時,日掛中天,獨孤鳳華的臉上浮現(xiàn)出虔誠、圣潔的光輝。
面對是泰山氣象萬千的景色,東方宸宇心中那久違的豪情也油然而生。他心想:“朕如今的‘文治武功’均勝過歷代帝王。朕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光耀千古的帝王?!?p> 太子?xùn)|方桓面對此情此景,他心中說道:“待吾繼位后,一定要把天下治理得比父皇還好?!?p> “你們以為本宮手中的權(quán)是好奪的嗎?”獨孤鳳華進獻完祭品后從“降禪壇”上下來,看見東方宸宇父子臉上的表情,輕而易舉第看透了他們的心思。
參加封禪的人個個精神抖擻、臉上洋溢著自信與豪邁的神情。
面對大乾的錦繡河山,張瑩的心中也涌起了激情。此時,她還不知道,迎接她的將是一條五光十色的人生之路。伴隨著她的成長,恢宏的大乾帝國會顯現(xiàn)出更加異彩紛呈的景象,而在獲得萬千榮寵后,她面前又開啟了另一扇命運之門。
正月初五,唐高宗登上朝覲壇,接受朝賀;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文武官員三品以上的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劉明德帶回了新羅、百濟、耽羅、三國的使者,張稹帶回了南洋諸島上的部落酋長與真臘和林邑兩國的使節(jié)為封禪活動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皇帝東方宸宇給他們二人分別加封了官職。提升劉明德為大司憲,后又兼任檢校太子左中護,封樂城縣男。張稹升為海軍大都督,弋陽縣公。
————————————————————————————
①大裘冕:皇帝祭祀時的禮服。為冕與中單、大裘、玄衣、纁裳配套。纁即黃赤色,玄即青黑色,玄與纁象征天與地的色彩,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繡,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
?、谘嬕拢夯屎蠹漓霑r穿的禮服?!吨芏Y?天官?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编嵭ⅲ骸皬耐跫老韧?,則服緯衣?!彼厣?,謂六服以素沙【紗】為里?!夺屆?釋衣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②,畫翬雉之文于衣上也?!甭E雉,五彩的野雞。
————————————————
到這里,張瑩童年的故事全部寫完。從明天開始,筆者會把張瑩青年時代的故事一一展現(xiàn)給大家。希望喜歡這個故事的朋友不要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