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的巫術一、什么是巫術:巫術是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
二、巫術的分類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于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是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于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于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在上古生產習俗中,稻花開始,男女相會于田,以促進稻谷結穗。人若生瘡,畫在植物葉或黃紙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術。白云觀里拴娃娃、民間的“偷瓜”等祈子習俗。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lián)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只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后丟在路上任人拾去,于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放碗、姜原履大人跡生周始祖棄都是接觸巫術。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頭發(fā)、胡須、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制于人。
在涼山彝族,奴隸主發(fā)現奴隸逃走,除派人尋找外,還要請巫師施行巫術,方法是把奴隸丟下的破衣片招來,放在石磨內磨,由于布片不易磨下來,便認為奴隸也必然在山間轉來轉去,找不到逃生的路;奴隸為能逃出虎口,也以巫術對抗,一般在逃走時,背一小扇石磨,頂在頭上,這樣奴隸主磨的布片就會很快掉下來,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三、巫術的應用
1、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漢族求雨,多拜龍王,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逼迫龍王下雨。如抬龍王游街,曝曬龍王,把井水掏干等等。
2、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靈魂招回來。它不僅限于人自身,也適用于動物、植物。如基諾族為谷神招魂,苗族為牛招魂,漢族小孩病了,往往以為是靈魂失落在村外,媽媽則要拿著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為其招魂。彝族也有為出走多年或客死異鄉(xiāng)的長輩招魂的習俗。由巫師主持,往往站在高山上,望著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喚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線佯占死者的靈魂回來。壯族、毛難族等民族還有為亡人、情人招魂的巫術。一般小伙子多請女巫,巫師頭蒙被單,請神附體,不久她即進入昏迷狀態(tài),宣布魂已附體,于是女巫便代表男子的情人,與男子對歌,傾吐衷情。
3、詛咒:它是借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常見的形式是面對面的詛咒,不得好死、千22刀萬剮等等。更多的是通過詛咒對方的名字達到巫術的目的。傣族有一種“放羅”巫術,目的是挑撥別人夫妻關系,自己好插足。做法是從夫妻家墳地的籬笆上取二片竹,刻上:“你兩胸上長刺,不能彼此擁抱,只能象隔河相望一樣”,然后放于對方竹樓下,認為三天內就會夫妻失和。在東北漢族和滿族地區(qū)過去有一種蒸貓詛咒,如失者發(fā)現某人偷了自己的財物又據不承認,失者就將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寫在紙上,與一只貓一起放在蒸籠內蒸煮,貓在籠中掙扎慘叫,失者便詛咒偷者也象貓一樣,不得好死。
4、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涼山彝族畢摩為病人治病時,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一個竹簸箕,畢摩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鍬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彝族另一種巫師蘇尼在驅鬼時,在火塘邊擺許多樹枝貢品,他繞火塘而行,一邊敲羊皮鼓,一面請各位山深神降臨,隨后突然把一個陶罐口打開,說:“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說完立即把口封住,并喊:“害人的鬼,我要燒死你!”說完,蘇尼把陶罐中鬼倒進火塘,并說:“鬼阿,你等著吧,到竹筐能盛水時,你再回來?!边€有:紙船明燭照天燒、婚禮上用箭射新娘、邁火盆等等,漢族的驅鬼巫術后來許多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于兇死者。黎族對兇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復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兇死者的靈魂謎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尸,或以木樁釘尸,目的是讓兇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5、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巫術。避邪物一般裝飾在建筑物上、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門或墻上印有許多石灰手印紋,據說這是一種打各鬼的姿勢,鬼會見而生畏。在門楣上掛刀、劍、鋸、羊角等也可避邪。鄂倫春族在“仙人柱上懸掛野豬牙、熊鼻;侗族在門上掛狗頭,以狗護家。苗族在門上掛有米篩和魚網,認為米篩象征眼睛多,能識破鬼的行蹤,魚網則是捉鬼的工具,鬼見了便會避而遠之。圖騰也是一種避邪物,彝族多在門上畫一只虎。我國西北和歐洲地區(qū)常常掛馬蹄鐵。漢族的護身符、門神鎮(zhèn)宅寶劍等都是避邪物。
四、放蠱巫術
1、什么是蠱:是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是一種較古老的神秘、恐怖的巫術,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數民族中。蠱,從字形上看,就是將許多蟲子放在一個容器里。孔穎達《十三經注疏》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薄侗静菥V目·蟲部四》中解為由人喂養(yǎng)的一種毒蟲,“取百蟲入翁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p> 2、蠱的制作和種類:蓄蠱者多為婦女,是婦女的專長。《滇南雜志》:“云南人家家蓄蠱…人家爭藏,小兒慮為所食,養(yǎng)蠱者別為密室,令婦人喂之,一見男子便敗,蓋純陰所聚也。周去非《嶺外代答》:蠱毒為“婦人倮形披發(fā)夜祭”,《滇南新語》:為夷女所悅。蠱的種類很多,通常有:金蠶蠱、疳蠱、癲蠱、腫蠱、泥鰍蠱、石頭蠱、篾片蠱、蛇蠱等等。其中金蠶蠱最兇惡。舊時在福建一些縣鄉(xiāng),養(yǎng)金蠶的迷信活動較盛。據說金蠶是一種無形的蟲靈,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衛(wèi)生,大凡室內很干凈的人家便認為是養(yǎng)金蠶的人家。金蠶的制作方法是:選用蛇、蜈蚣等12種毒蟲,埋于十字路口,經49日(或另一個神秘日數)取出存于香爐中,成為金蠶。在信仰金蠶的人心目中,金蠶是有靈性的,既能使飼養(yǎng)者發(fā)財致富,但富起來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蠶虧欠多少,否則金蠶要求花錢買人給它吃,不然則作祟。養(yǎng)金蠶家若不想再養(yǎng)它,可以將其轉嫁出去,曰“嫁金蠶”,方法是用包包銀兩、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蠶),放在路上,貪財者自然會拾取。金蠶可以致敵人死亡,通常是腹腫、七竅流血而死。疳蠱,又稱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廣東、廣西民間流行。制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螞蟻、毒蜂、蟬、蚯蚓等加頭發(fā),曬干后研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蠱,放飲食中可毒害人。癲轂在侗族中流行,多將蛇埋土中后生菌類,用以害人成癲;腫蠱則使人腹部腫大;泥鰍蠱,是用蠱粉與竹葉浸泥鰍與人吃,使之中毒;至于石頭蠱、篾片蠱均又蠱藥泡制而成,放于路中害人,據說可進入人身體作祟成惡疾。
3、施蠱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蠱女施蠱多是下在飯菜中,《赤雅》:“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塊食物上。下蠱有的是下蟲本身,優(yōu)點下蟲糞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時不經食物也可施蠱。劉南《苗荒小記》:“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p> 4、患蠱者的癥狀和驗證方法:劉錫蕃“中蠱者,或咽喉腫脹,不能吞飲;或面目青黃,日就羸瘠;或胸有積物,咳嗽時作;或胸腹脹鼓,肢體麻木;或數日死,或數月死”。驗證之法:可令其嚼生黃豆,無腥味則中蠱,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是在嘴里含一塊鴨蛋白,其上插一枚銀針,如果鴨蛋白和銀針變黑,則中蠱。預防和解蠱方法:凡是蛛網灰塵之家,疑為養(yǎng)蠱之家,忌往來;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后盛飯的,疑為施蠱,要特別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隨身攜帶大蒜,可防蠱,蠱入酒難治,出門不飲酒可防蠱。解蠱破蠱的方法:服雄黃、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瀉毒;又云金蠶最怕刺猬,可入藥治蠱。古舊醫(yī)書上多均有醫(yī)蠱偏方,五花八門。破蠱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婦女攜布袋賣刺梨于小孩吃,多中蠱者,久為群兒識破,買時先呼而問曰:中有蠱否?答曰:無,則不為害矣。然后可購買。另外,據說蠱怕謂,取謂入養(yǎng)蠱之家,其蠱立擒。放蠱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氣,有時也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如壯族中,有人怕別人偷食物,便放蠱,有盜者立斃,相反,“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蓄?!?p> 五、禁忌巫術禁忌,是關于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限制約束觀念和做法的總稱。它的通用名詞是tabu(塔布),是波利尼西亞土語,原意是指不能被普通人接觸的有超自然靈力的人、物、地。這些事物之所以不能被普通人接觸,有兩種原因,一是被看作是神圣物,一是被看作是不祥或不潔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迷信形式。禁忌巫術是一種消極性巫術,它要求人們不能接觸某物或不能做某事,否則會帶來不幸。禁忌的產生是多元的,有的是出于對某些自然力的畏懼,有的出于對老人兒童的愛護,有的則是出于對鬼神的崇拜心理,有的是出于對吉兇禍福的迷信。如雨后不能用手指虹,否則爛手指;對圖騰、圣地、祖宗牌位、巫師要敬重;孕婦忌吃生姜、兔肉;婚姻忌男女屬性相克,婚期忌單數,月蝕期間不能結婚,否則夫妻失和,等等。對動植物,也有禁忌,蒙古族見貓懷孕,不準往筷子桶里插筷子,否則貓就會流產,賣牲口,必剪下一撮毛留下,否則破財。
六、神判巫術又稱神裁、神斷、天罰等。他是祈求神靈裁判人間是非真?zhèn)魏拓敭a糾紛的一種巫術,神判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普遍實行的古老裁判方法。是民間習慣法的重要發(fā)展階段。在上古傳說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審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觸及的嫌疑犯,被認為有罪。后來,神羊演變成,成為剛正的法官的象征,后來的法官皆以獬豸為冠服。如對偷竊的裁判:景頗族有“斗田螺”,失物者先把一個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個田螺放入碗內,讓兩個田螺相斗,最后以田螺的勝敗裁判偷竊事件。阿昌族則是雙方各點一支蠟燭,以燃燒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雙方的是非。景頗族還有一種“蛋卜”,暗至眾嫌疑者家房頂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后請巫師念經,把一個雞蛋倒在碗中,稍加攪拌,被懷疑的人們也趕到現場,看雞蛋清先粘在誰家的茅草棍上,誰家就偷了東西?;鹋校篨Z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臨時燒的一堆炭火中燒一塊石頭,或者一塊鐵,令嫌疑者用手撿出,若手未燒破,就無罪,否則就有罪。壯族也應用踏火堆(事先作防火準備)的辦法,腳未傷則有理,否則無理。血判:瓦族失者于嫌疑犯在頭人巫師的監(jiān)督下,雙方各伸出一只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時間為止,若雙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則爭斗罷休,如一方出血則要照價賠償或賠理道歉。還有打頭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還有撈油鍋(里面放醋或蠟)、水鍋(放小米)、潛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