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先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是因為在國內由于滿清*而長期失傳。在1920年代才從日本傳回來。后來在浙江寧波發(fā)現了初刻本。
民國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發(fā)現里面說冶煉銅礦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書,于是他想看到這本書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個大圖書館去搜尋這本書,結果一本都沒有找到,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
也就是說在經過清朝將近三百年的統(tǒng)治之后,這本書已經徹底從中國消失,連知道這本書的人幾乎都沒有,后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fā)現這本書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圖書館去查,這一查不要緊,發(fā)現這本書居然英國,俄國,德國,日本,法國都有翻譯本,而且法國的還有全譯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惟獨中國沒有這本書,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本都沒有,后來他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找到《天工開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這個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然后按照這個原刻本,天工開物才在中國又廣為印行,重見天日。
中國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強烈的“華夷之辯”意識,滿清入關后,為鞏固作為異族的統(tǒng)治,消滅漢族主體意識,對中國古籍進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檢查、修改和銷毀,即是通稱的對“四庫全書”的整理。其中凡被認為對滿清不利的,進行修改或毀滅?!短旃ら_物》因被認為存在“反滿”思想而被銷毀。后來《天工開物》由藏于日本的明朝原版重印刊行中國?!短旃ら_物》在《古今圖書集成》略有摘取,在修訂《四庫全書》由于發(fā)現反清思想被壓制國內失傳。
在浙江寧波天一閣一直藏有其初刻本。.但在清朝并未公開發(fā)行,廣為流傳。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著作,其特點是圖文并茂,注重實際,重視實踐。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業(yè)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如:此書在世界上第一次記載煉鋅方法;“物種發(fā)展變異理論”比德國卡弗·沃爾弗的“種源說”早一百多年;“動物雜交培育良種”比法國比爾慈比斯雅的理論早兩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學變化的質量守恒規(guī)律等,也都比當時國外的科學先進許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種性隨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農業(yè)史上的重大突破。
《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初版發(fā)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學術界和刻書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較早地引用了《天工開物》的有關論述。還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準備刊行。
大約17世紀末年,它就傳到了日本,日本學術界對它的引用一直沒有間斷過,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個漢籍和刻本,之后又刻印了多種版本。
19世紀30年代,有人把它摘譯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譯本便在歐洲流行開來,對歐洲的社會生產和科學研究都產生過許多重要的影響。如1837年時,法國漢學家儒蓮把《授時通考》的“蠶桑篇”,《天工開物·乃服》的蠶桑部分譯成了法文,并以《蠶桑輯要》的書名刊載出去,馬上就轟動了整個歐洲,當年就譯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別在都靈、斯圖加特和杜賓根出版,第二年又轉譯成了英文和俄文。當時歐洲的蠶桑技術已有了一定發(fā)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經驗不足等而引起了生絲之大量減產?!短旃ら_物》和《授時通考》則為之提供了一整套關于養(yǎng)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業(y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亦閱讀了儒蓮的譯著,并稱之為權威性著作。他還把中國養(yǎng)蠶技術中的有關內容作為人工選擇、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例證。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989年止,《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發(fā)行了16個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國內(包括大陸和臺灣)發(fā)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發(fā)行了4版,印刷20次;歐美發(fā)行1版,印刷1次。這些國外的版本包括兩個漢籍和刻本,兩個日文全譯本,以及兩個英文本。
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譯本尚未統(tǒng)計入內?!短旃ら_物》一書在一些地方長時期暢銷不滯,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經??吹降?。
《天工開物》出版后,很快便在福建由書商楊素卿于清初刊行第二版。
公元1725年,進士陳夢雷受命組織編撰,蔣廷錫等人續(xù)編的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圖書集成》在食貨、考工等典中有很多地方取自《天工開物》,在引用時對《天工開物》中的“北虜”等反清字樣改為“北邊”。
公元1742年,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廷玉(1672―1755)任總裁的大型官修農書《授時通考》,在第20、23、26等卷中,都引用了《天工開物》中《乃?!贰ⅰ洞饩返日?。
18世紀后半葉,乾隆設四庫館修《四庫全書》時,在江西進獻書籍中,發(fā)現宋應星的哥哥宋應升的《方玉堂全集》、宋應星友人陳弘緒等人的一些著作有反清思想,因此《四庫全書》沒有收入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乾隆以后,也再沒有人刊刻此書,因此《天工開物》在清代沒有進一步流通。
公元1840年,著名學者吳其浚在《滇南礦廠圖略》關于采礦冶金方面的敘述中,參考了《天工開物》。公元1848年,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谷類等部分有很多地方引用了《天工開物》的《乃?!氛?。
公元1870年,劉岳云(1849―1919)的《格物中法》中,幾乎把《天工開物》中的所有主要內容都逐條摘出,還進行了評論和注釋,他是中國第一個用近代科學眼光研究《天工開物》的人。
公元1877年,岑毓英(1829―1889)撰修的《云南通志》的食貨礦政部分也詳細引用了《天工開物·五金》章關于銅、銀等金屬冶煉技術的敘述。
公元1899年,直隸候補道衛(wèi)杰寫的《蠶桑萃編》有不少部分引用了《天工開物》中的《乃服》、《彰施》等章。
公元17世紀末,《天工開物》傳入日本。
公元1694年,日本著名本草學家見原益軒(1630―1714)在《花譜》和公元1704年成書的《菜譜》二書的參考書目中列舉了《天工開物》,這是日本提到《天工開物》的最早文字記載。
公元1771年,日本書商柏原屋佐兵衛(wèi)(即菅王堂主人,發(fā)行了刻本《天工開物》,這是《天工開物》在日本的第一個翻刻本,也是第一個外國刻本。從此,《天工開物》成為日本江戶時代(1608―1868)各界廣為重視的讀物,刺激了18世紀時日本哲學界和經濟界,興起了“開物之學”。
公元1952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中國科技史研究班的學者們將《天工開物》全文譯成現代日本語,并加譯注、校注及標點,至今暢銷。
18世紀,《天工開物》傳到朝鮮。
《天工開物》中的腰機圖
《天工開物》中的腰機圖
1783年,朝鮮李朝(1392―1910)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樸趾源(1737―1805)完成的游記《熱河日記》中向朝鮮讀者推薦了《天工開物》。
1830年,法國著名漢學教授儒蓮(1797―1873)首次把《天工開物·丹青》章關于銀朱的部分譯成法文,題為《論中國的銀朱》。譯自中文并摘自名為的技術百科全書,發(fā)表于《新亞洲報》第5卷中。
1832年,儒蓮的法文譯本又轉譯為英文,刊發(fā)于《孟加拉亞洲文會報》卷一中。1847年,儒蓮的另一篇法文譯文《銅合金.白銅.鑼鉦》(譯自《天工開物·五金》章),在譯成英文后又被譯成德文刊于德國《應用化學雜志》卷41。1837年―1840年,儒蓮在《桑蠶輯要》一書中引用的《天工開物》論桑蠶部分被摘譯為意、德、英、俄等歐洲語。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在讀了儒蓮翻譯的《天工開物》中論桑蠶部分的譯本后,把它稱之為“權威著作”。達爾文在他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1868)卷一談到養(yǎng)蠶時寫道:“關于中國古代養(yǎng)蠶的情況,見于儒蓮的權威著作”。他把中國古代養(yǎng)蠶技術措施作為論證人工選擇和人工變異的例證之一。
1869年,儒蓮和法國化學家商畢昂把《天工開物》有關工業(yè)各章的法文摘譯,集中收入在《中華帝國工業(yè)之今昔》一書中,在巴黎出版。
1964年,德國學者蒂路,把《天工開物》前4章《乃?!?、《乃服》、《彰施》及《粹精》譯成德文并加了注釋,題目是:《宋應星著前四章》。
196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任以都博士將《天工開物》全文譯成了英文,并加了譯注,題為《宋應星著,17世紀中國的技術書》,在倫敦和賓夕法尼亞兩地同時出版。這是《天工開物》的第一個歐洲文全譯本。
目前,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已經成為世界科學經典著作在各國流傳,并受到高度評價。如法國的儒蓮把《天工開物》稱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的達爾文稱之為“權威著作”。本世紀以來,日本學者三枝博音稱此書是“中國有代表性的技術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把《天工開物》稱為“中國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國的狄德羅――宋應星寫作的17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yè)技術著作”。
宋應星刊印《天工開物》后,還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亳州知府(1643)。1644年明亡,他掛冠回鄉(xiāng)隱居。由于他的反清思想,《四庫全書》沒有收入他的《天工開物》,但卻在日本、歐洲廣泛傳播,被譯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來國內外也發(fā)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關于制墨、制銅、養(yǎng)蠶、用竹造紙、冶鋅、農藝加工等等方法,都對西方產生了影響,代表了中國明代的技術水平。
上篇:
乃粒:關于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
乃服:衣服原料的來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過程
作咸:介紹鹽的生產方法
甘嗜:種植甘蔗及制糖、養(yǎng)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磚、瓦、陶瓷的制作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
舟車:船舶、車輛的結構、制作和用途
錘鍛:用錘鍛方法制作鐵器和銅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屬礦的生產技術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殺青:造紙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屬的開采和冶煉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顏料的制作
麹蘗: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寶玉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