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飲鴆止渴的無奈

飲鴆止渴的無奈

爆炒瘦肉丁兒 著

  • 短篇

    類型
  • 2022-02-14上架
  • 3215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飲鴆止渴的無奈----淺論諸葛亮六出祁山

飲鴆止渴的無奈 爆炒瘦肉丁兒 3215 2022-02-14 09:28:21

  諸葛孔明,想必對于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來說是個太熟悉不過的人物:南陽臥龍崗人士,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玄德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從此為蜀漢披肝瀝膽,屢施奇謀,文治武功蜀漢無人能稱其右,最后受劉備重托,繼承先帝遺志,起兵伐魏,然而天命不濟,殞命五丈原,后人皆尊其為一代名相。

  諸葛亮的事跡無需多言,劉備白帝托孤后,蜀國全仰仗著這位丞相,繼續(xù)著劉備恢復漢室的夢想。其中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率軍伐魏成為了蜀漢后期主要的軍事行動,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場面為人津津樂道。筆者就是其中的一個,不過在反復讀過幾次三國之后,腦中逐漸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諸葛亮為什么要六出祁山?

  表面上看,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了完成先帝劉備的愿望,攻滅魏國,重修漢室基業(yè),但真是如此嗎?荊州失陷,夷陵慘敗,蜀漢經(jīng)歷一系列慘痛的變故之后國力直線下降,原本就在國力上處于劣勢的蜀國現(xiàn)在幾乎可以說是和曹魏不在一個檔次,這種情況下仍然要堅持伐魏之舉,豈非以卵擊石?而那位在演義中幾乎成神的諸葛丞相難道沒有發(fā)現(xiàn)?難道孔明真的如《出師表》中所言為報先帝之恩而強為之?

  要弄清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先讀懂兩篇文章,縱觀《三國演義》,筆者認為有兩篇文章最為重要,一篇即《出師表》,另一篇即《隆中對》。而且尤以《隆中對》最為重要。它完整地闡述了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制的戰(zhàn)略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整個戰(zhàn)略的基礎便是以荊州益州為根本,發(fā)展國力。國力達到成熟之后,東聯(lián)孫權(quán),派一大將出益州,聯(lián)軍攻合肥而向陳留、許昌;劉備自引一軍出荊州,占天水而向宛城、洛陽。換句話說,就是采取“雙頭蛇”戰(zhàn)術(shù),讓曹軍首尾不能相顧,從而一舉滅魏,天下二分。之后就簡單多了,《隆中對》中說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天時,孫權(quán)據(jù)守長江以東,占地利,而劉備占的是人和,滅魏之后,劉備是漢室宗親,天時自然在他這一邊,此時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占天時和人和兩大優(yōu)勢,估計不久就會出現(xiàn)“百萬雄師過大江”般的第二次赤壁之戰(zhàn),最終滅掉孫吳,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恢復漢室基業(yè)。而之后果如諸葛亮所言,在他的謀劃下,借荊州,占益州,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拒曹操,劉備幾乎就要成功了。

  然而,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劉備怒而伐吳,招致夷陵大敗,被陸遜火燒連營七十余里,蜀軍精銳盡失,劉備白帝城殞命,蜀國國勢急轉(zhuǎn)直下。此時剛剛接受了劉備托孤重任的諸葛亮想必已經(jīng)非常清楚:蜀國實際上已經(jīng)基本失去了爭霸天下的機會,漢室復興已經(jīng)徹底無望了。不但如此,現(xiàn)在的蜀國岌岌可危,曹丕聞聽蜀國夷陵大敗立刻動了伐蜀之心,好在諸葛亮憑借一些列的計謀“安居平五路”,化解了眼前的危機。但是如果不趕緊想出對策,下一次或許就平不下來了。于是,諸葛亮迅速的做出了應對方案——與東吳重修兩國之好。

  《出師表》中,我們看得出,劉備之于孔明,乃是知遇之恩,諸葛亮對劉備是萬死不辭,兩人關系甚至比關張二人更近。荊州是東吳偷襲得手的,劉備又是因為伐吳而死,這樣的大仇,一般人絕對是“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態(tài)度,然而諸葛亮卻忍了,反而派出使節(jié)去游說孫權(quán)重修孫劉兩家之好。為何?因為他明白得很:蜀國危矣!只有重新聯(lián)吳才能保住蜀國,牽制魏國使之不敢來攻。聯(lián)吳成功的諸葛亮本來想喘口氣,好好想想今后的路,不料后院失了火,于是趕緊率軍七擒孟獲平定南蠻,把后院安定了。終于,他有時間去思考,他的蜀漢,劉備留下的蜀漢究竟還有什么道路可以走。想必這段時間的諸葛亮日夜難眠,殫精竭慮的思考著、計算著、謀劃著、選擇著。最終,他寫下了《出師表》,站到了劉禪的面前——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諸葛亮的決定是——出兵伐魏。

  這是一個悲壯的抉擇,也是一個萬般無奈的抉擇。單看《出師表》一文,陳詞慷慨激昂,好似一個繼承了先帝遺志的丞相要接過旗幟,繼續(xù)著那未竟的事業(yè)。然而,只要把這篇文章放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中就會發(fā)現(xiàn)這豈不是癡人說夢嗎!以目前蜀國的實力,別說是伐魏了,就是自保都顯得捉襟見肘,難道孔明真的無視種種不利局面執(zhí)意繼續(xù)劉備的事業(yè)?筆者認為大大的不然,諸葛亮的北伐并不是要滅魏,而是要保蜀。

  失去了荊州,夷陵的大敗又損失了幾十萬精銳,加上原本就不多的名將接連去世,讓這位大權(quán)在握的丞相看到的是滿眼的凄涼和危險。與曹魏國力的不對等讓他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機,如何應對魏國可能的攻勢?如何能讓吳蜀聯(lián)盟更加牢靠?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一個看似自取滅亡的方法——主動出擊,把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里,與其等著你魏國的大軍來攻,倒不如我先攻你。眾所周知,戰(zhàn)爭中進攻一方會占據(jù)更加主動的位置,換句話說,諸葛亮希望自己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戰(zhàn)場以最大化的抵消魏軍兵力上的優(yōu)勢。伐魏有兩點好處,一個就是牽制住魏國的精力、兵力、國力,讓魏國疲于防守,根本心思想著如何滅蜀,另一個好處就是讓吳國不敢輕視自己,或者說體現(xiàn)出可以作為吳國盟友的價值,從而讓吳國認為蜀漢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而非累贅。

  這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也是一條飲鴆止渴的計謀??v觀六出祁山,包括后來姜維的九伐中原,對魏國造成多少實質(zhì)性的傷害?答案是幾乎沒有,魏國無非是丟了天水漢中,后來又打回來了,其整體國力和核心地區(qū)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反觀蜀國,連年遠征打的蜀國國力盡喪,民生凋敝,青壯年勞力匱乏至極,最終被魏國輕而易舉的滅掉了。這就是諸葛亮這條伐魏計謀的最大缺陷,筆者相信孔明在下決心寫《出師表》之時已經(jīng)預見到了最后的結(jié)局會是這樣,然而在這樣的形勢下,他只能盡一個丞相的職責,盡量保證蜀國能夠在他去世之前不被魏國所滅,以求九泉之下無愧于先帝劉備,至于身后之事已非他能力所及。他最終做到了,他成功的拖延了蜀國滅亡的時間,而他的繼任者姜維也忠實地執(zhí)行著這個戰(zhàn)略,直到最后。

  說到諸葛亮六出祁山,就不得不說說他的主要對手——魏國主將司馬懿,就戰(zhàn)略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司馬懿更勝一籌,因為他完全看穿了諸葛亮“拖”的戰(zhàn)略,而將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也定為了一個“拖”字。

  筆者原來在讀三國時頗為看不上司馬懿,認為他總是避戰(zhàn),手握數(shù)倍于敵軍的兵力卻不出戰(zhàn),和諸葛亮干耗著,實在太慫,有辱軍人的精神。后來才逐漸發(fā)現(xiàn)他的這一手“拖”玩兒的漂亮,玩兒的高明,玩兒的諸葛亮沒脾氣。魏國眾多名將之中唯有他看穿了諸葛亮伐魏的真正意圖。所以,手握幾倍于諸葛亮的兵力,又是在本土作戰(zhàn),種種優(yōu)勢比起“廖化充先鋒”的蜀軍不知道強出多少倍,然而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竟然選擇不戰(zhàn),這正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兩個國家的戰(zhàn)爭說到底是國力的比拼,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魏國國力之盛,蜀國國力之衰不言而喻,蜀國主動來打而司馬懿選擇避戰(zhàn)來應對的目的就是為了拖住蜀軍,讓諸葛亮求戰(zhàn)不得,又不甘心就這么罷兵,陷入兩難境地,白白的耗著國力,加速蜀國的崩潰。司馬懿這一招果然靈驗,諸葛亮如鯁在喉,今天送女人衣服,明天陣前踢頭盔的羞辱,魏國眾將都忿忿不平,唯有司馬懿本人氣定神閑,還下令“諸將敢出戰(zhàn)者斬”,弄得孔明幾乎無計可施。蜀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運輸極為困難,要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哪,李白乃是唐人尚且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數(shù)百年前的蜀國人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保證諸葛亮的軍隊供給?即便是有什么“木牛流馬”這也幾乎是個無法想象的巨大消耗,諸葛亮清楚這一點,司馬懿也深知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強大的魏軍不戰(zhàn)而贏弱的蜀軍卻急于求戰(zhàn)。

  綜上所述,蜀漢丞相諸葛亮和魏國大都督司馬懿,兩個人的戰(zhàn)略核心都是一個“拖”字,然而意義卻是截然相反,一個是為了掌握戰(zhàn)略的主動而主動出擊推延蜀漢亡國的時間,另一個則是拖住蜀軍,為了消耗蜀國的國力,導致其加速崩潰從而用更小的代價獲勝。最終,在孔明這種飲鴆止渴的戰(zhàn)略下,蜀國國力耗盡被魏國輕而易舉的滅國,然而,這悲劇卻是諸葛身后之事。

  五丈原彌留之際,諸葛丞相的內(nèi)心一定是釋然的,他的確做到了,盡了一個丞相,一個忠臣最大的努力,可以在九泉之下面對先帝劉備和他那些并肩為之奮斗的戰(zhàn)友們了。

  想必在那九泉之下,奈何橋邊,前來迎接他的劉備也會上前來對他深深一拜,道一聲:辛苦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 <rp id="97tp9"></rp>
  • <rp id="97tp9"><input id="97tp9"></input></rp>
    <rt id="97tp9"><wbr id="97tp9"><output id="97tp9"></output></wbr></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