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夢到鬼市
除了人間、地獄、天堂,還有一個你們所不了解的地方,那就是---鬼市!
在近些年的生活中,我想大家更多聽到的也應(yīng)該只是夜市這個名詞吧!但是殊不知在古代還有鬼市一詞。
一聽到鬼市肯定很多人就已經(jīng)嚇的不行了,更別說去玩了,那么這個鬼市在古代是指的什么意思?他們有著怎樣的傳說故事?我想帶一起了解一下關(guān)于鬼市的奇聞。
我為什么突然想到鬼市呢?
也就是在某一夜,因為這是回憶錄,我現(xiàn)在也確切記不起是哪一夜了。
因為那夜我入夢以后,靈魂又去了這么一個地方……
那夜我好不容易睡著了,然后又發(fā)覺自己迷迷糊糊走到一排排黑黝黝的城墻腳下,看到那里卻已亮起了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燈火,燈火閃爍處還聚了許許多多的人。
有的站、有的坐、有的手里掂著黃綠色的舊軍裝,有的袖口掩著泛出青光的金屬玩意。
窸窸窣窣,鬼鬼祟祟。
手指頭比劃著,嘴里面還嘟囔著。
于是第二天便從網(wǎng)上查出了我昨晚靈魂所到的就是鬼市!
在這世間,陰陽交界的地方,有一種集市,叫做“鬼市”。
尋常人等進(jìn)去,可就是小死一回!
可是我在里面,還玩的不亦樂乎!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森嚴(yán),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jié)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
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jié)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jīng)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游玩,他們有的游蕩于街頭巷尾觀燈看戲;
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
有的趁機(jī)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shù)的游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
少數(shù)游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
翌日,陽間一片哭聲。
我們就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jīng)畫符招魂。
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jīng)文符咒有時也能招回一些不貪玩的游魂讓他們活過來了,但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體要腐爛后,就長離人間了。
因此,農(nóng)歷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第二大鬼節(jié)”。?
不管人們?nèi)绾慰謶郑磕耆氯摹肮砉?jié)”還是照常光臨。
“鬼節(jié)”前夕,人們都擁到廟里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沖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
觀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原委。
一天晚上,她托夢給一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你們。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無恙。?
老奶奶做夢到凌晨一覺醒來,只見自己手里竟然還拿著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xì)一看,跟地里長的青蒿一樣。
她忙把觀音菩薩托夢贈草的事告訴鄉(xiāng)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jié)“關(guān)。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jié)隊到山間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
直到現(xiàn)在,霍山民間還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xí)俗呢?
我國自古就有人鬼互市的傳統(tǒng)。
只是儒家對鬼神敬而遠(yuǎn)之,把這種常見的民間現(xiàn)象一再打壓,很少見于書籍。
多流傳于不入流的古人散筆,連野史都難覓蹤跡。
其實鬼市在民間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最出名的就是BJ的琉璃廠和西安的城墻根。
聽早年混跡過鬼市的人說過,BJ的琉璃廠最兇,白天里就有不少陰間鬼類化作人樣做生意。
鬼市因為都是夜間開市,不少沒落的豪門貴族,也常拿著家里的祖?zhèn)魑锸聛硗低档馁u,可是拿出一些古物賣的人,并不見得就是人,鬼也喜歡從地底下帶東西到鬼市出售。
只是沒道行的人分不清而已,懂道行的人,就算知道,也不會追究。
鬼市過了子時開市,都只拿電筒(從前是燈籠)看交換或購買的物品,從不看對方的臉的,這個規(guī)矩,是個大忌諱。
我突然對這個鬼市很有點(diǎn)興趣了,今天查看了很多的資料,但很少見到正面記載鬼市的文字。只能從中的一些蛛絲馬跡中妄加推測。
《貨殖列傳》中,司馬遷寫到蜀中卓家,提道:
諸遷虜少有馀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民工于市,易賈?!蹦饲筮h(yuǎn)遷。
文中所說的汶山之下,就我認(rèn)為,是正史提到最早的鬼市所在。下有蹲鴟,就是鬼市的一個特征,汶山下是鬼市所在,陰世多用地下的富產(chǎn)的鐵石與汶山百姓交換。卓家就是能夠敏銳地發(fā)覺這點(diǎn),御鬼得鐵,終成蜀中巨富。
老卓在史上最出名的事跡是他有個更出名的女兒,還有個更更出名的女婿。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佳話,流傳至今,但卓家起家的根源,倒是反而無人得知。
當(dāng)年卓文君是個寡婦,就是卓家跟陰世的交往過密的原因。
《貨殖列傳》還提到巴地還有一個通過鬼市得鹽及朱丹的巨富,也是個寡婦,姓氏不詳,名字叫清,漢初老百姓還沒有正式的姓氏宗族的權(quán)利。
那個叫清的寡婦,到了2000多年后才出名,那是因為一個叫黃易的日白佬,寫了個《尋秦記》的小說,TVB又把這個小說拍成電視劇,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跟項少龍眉來眼去的大才女秦(琴)青。
其實秦(琴)青肯定不姓秦,而且她不是才女,而是個擅長和鬼做生意,死了男人的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