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收個皇帝做小弟

第五十七章 干巴爹!

收個皇帝做小弟 青玉獅子 2074 2022-04-10 11:52:06

  人有了,馬呢?

  從京津、河北地區(qū)向江、淮地區(qū)大規(guī)模海運馬匹,確實算異想天開,各位讀者老爺只要看看地圖就明白了:直線距離已經(jīng)夠長的了,關鍵是中間還有個山東半島橫空出世,狠狠的斜插了一杠子,此時代,長途海運,只能靠海岸線行船,整個海途,算下來,怕不由二三千里之遙?

  馬匹不比豬、羊,是很嬌脆的動物,易受驚、易暈船、易染病,吃得多、喝得多、拉的多,這一路上……嘿嘿。

  二三千里的路,不可能一直在海上漂著,沿途還需要幾個靠譜的補給點,這幾個補給點在哪里,目下還不曉得。

  不過,山東到底算忠義軍的勢力范圍,這方面,季先、蕭近山總有些故舊人情在,總有法子可想的。

  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海運本身。

  難歸難,海運馬匹,卻并非自吳浩始。

  古代的中國,正經(jīng)大陸國家,除了少數(shù)特殊情形,少有人干海運馬匹的事情,但古代的歐洲,海運馬匹,其實家常便飯。

  希波戰(zhàn)爭時期,希臘人重步兵、輕騎兵,雅典身為頭號城邦,騎兵堪堪過千,普通城邦,騎兵不過百來號人馬,因此,并沒有多少海運馬匹的需求;但波斯人重視騎兵,戰(zhàn)爭中攏共投入了三百多艘馬匹運輸艦,每艘一次可運載戰(zhàn)馬三十匹,也即是說,波斯人攏共海運了萬來匹戰(zhàn)馬。

  各位讀者老爺可以看看地圖:從小亞細亞到伯羅奔尼撒半島,橫渡整個愛琴海,不大容易呢。

  到了雅典海外擴張時期,希臘人也有了海運馬匹的需求了,陸戰(zhàn)、海戰(zhàn)全掛子本事的小西蒙,照貓畫虎,復刻了波斯人的馬匹運輸艦,試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從波斯人手中奪取埃及等地。

  從希臘到埃及,要從北到南橫渡整個地中海,難度較橫渡愛琴海,上了一個高高的臺階。

  到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時期,雅典對西西里島的敘拉古人用兵,覺得將馬匹運過整個愛奧尼亞海實在太特么啰嗦了,只派了一艘馬匹運輸艦,運了三十匹戰(zhàn)馬過去。

  結果,雅典人到達西西里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征服對象居然擁有一千六百名騎兵,自己那三十匹馬,只能拿來做偵察兵,根本上不得正經(jīng)的戰(zhàn)場。

  沒有正經(jīng)的騎兵,這個仗,沒法子打,現(xiàn)從雅典運已趕不及,只能臨急臨忙的向仆從國攤派了四百五十名名騎兵、六百五十匹戰(zhàn)馬。

  到了中世紀,維京人南下英國、法國,沒有專門的馬匹運輸艦,戰(zhàn)馬,都是隨船的。

  征服者威廉遠赴英國,騎兵兩千左右,考慮到備用馬匹的問題,其戰(zhàn)馬總數(shù),應該將近三千匹。不曉得威廉有沒有專門的馬匹運輸艦,反正,他找了七百多只船,才連人帶馬的盡數(shù)運過了英吉利海峽。

  再往后,荷蘭人經(jīng)營臺灣,騎的是荷蘭本土的大洋馬,看看地圖,將馬匹自荷蘭運到臺灣,在前蒸汽機時代,那真叫千辛萬苦啊。

  還不止——荷蘭人甚至將大洋馬運進了北京,獻于清朝皇帝陛下御前。

  事實上,就便是中國,也不是沒干過海運馬匹的事情,漢武帝征朝鮮,唐高宗征高麗,蒙元征日本,鄭和下西洋,不都跨海運送了大批的馬匹嗎?

  啰嗦了這樣一大篇兒,是替吳浩打氣:別人行,你也行,干爸爹!

  行不行,最關鍵點,在吳浩能不能設計、制造或改造出一種專門的馬匹運輸船?

  不,說“專門”還不夠,應說“專業(yè)”。

  這種專業(yè)的馬匹運輸船,必滿足以下要求:

  其一,運力。

  海運貿(mào)易,不是戰(zhàn)爭輜重運輸,不是武裝游船河,不可能數(shù)十乃至數(shù)百船浩浩蕩蕩,一次貿(mào)易,少一、二船,多三、四船,南北來回一趟幾個月,像波斯人那樣,一船運三十匹馬,是遠遠不敷所需的。

  其二,要充分考慮到馬匹的舒適度問題。

  馬匹不比豬、羊,它需要足夠的、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不可以為了多裝馬匹而造成密度過大,不然的話,馬匹之間會爭斗、搶食,一匹馬病了,也很容易傳染給其他馬匹,馬匹的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

  我要的是活蹦亂跳的馬兒,不是為了吃馬肉呀。

  另外,船艙的溫度和通風,馬匹的吃食和飲水,以及排泄物能否盡快清除,等等,都要分外留意。

  再有,馬匹易暈船,一暈船就不吃食,不吃食便導致抵抗力下降,影響健康,乃至病亡。這個專業(yè)馬匹運輸船,對于航速,基本沒有要求,重點在于穩(wěn)定性——如何盡可能的減低船只的橫搖角?嗯,這可是個技術活兒啊。

  其三,馬匹過河,一般直接趕到甲板上杵著;渡海,若時間不是太長,也可以這樣干,但時間一長,大海茫茫,馬兒便會心慌意亂,所以,專業(yè)的馬匹運輸船,必須為馬匹設計建造專門的艙室。

  前述的波斯人的馬匹運輸艦,可以做個參考。

  這種馬匹運輸艦,乃改造古典時代典型的三列槳船而來。

  這種三列槳船,長三十六米多,寬四米多,總重四十五噸左右,要容納包括槳手、戰(zhàn)士在內(nèi)差不多兩百人,既沒有多少儲物空間,也沒有專門的衛(wèi)生間,乘客的身份甭管多高,內(nèi)急起來,就算是凱撒,也要和普通士兵一樣,蹲在船尾,面朝……啊,不對,屁朝大海。

  波斯人去掉了下兩層槳手的位置和一百零八名槳手,只保留了最上一層槳手,然后把兩排槳手的空間封閉起來,形成兩個隔艙,運送馬匹。

  這種因陋就簡的改造,除了運力有限外,運輸時間也不能太長——船上儲物空間有限,不能替馬匹儲存太多的草料、食水。

  其四,吳浩還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

  他是見過早期馬匹運輸?shù)膱D片的,都是將馬匹一匹一匹往船上吊,既費時費力,也很折騰馬匹,吳浩要求,要設計專門的通道,聯(lián)通岸上,馬匹可以經(jīng)專門通道,用走的,直接上船,并進入船艙。

  下船的時候,亦然。

  要求不可謂不高,但最后,幾個要求,都被一個名叫莊安石的人完成了。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