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瑪曲縣是全國唯一以黃河命名的縣
游覽完尕海湖,已是下午3點(diǎn),藍(lán)天白云悄然隱去,取而代之的是翻卷滾動的濃云,狂風(fēng)大作,風(fēng)聲如同草原的嘶吼,催著人離開這神圣的地方。。
離開尕海湖,有些戀戀不舍,好在下一站就是馬律師推薦的郎木寺,也便釋然。不同的風(fēng)景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用無形的力量吸引著你走向她!
尕海湖到瑪曲,天氣不好,老黃開車急于擺脫這陰沉的天氣,一路狂奔,我們其他幾個人,在湖濱走的路多,奔波拍照,再加上天氣不有點(diǎn)冷,顯得頗為疲憊,都在車上昏昏欲睡。
但是當(dāng)我睜開眼的時候,透著車窗外向外一看,睡意取消。瞬間被濃郁的藏族特有的氣息吸引,群山被綠草覆蓋,被山花點(diǎn)綴,在進(jìn)入縣城的公路兩側(cè),草原、濕地,五色的經(jīng)幡,散落在山遍的牦牛和羊群……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甘南的瑪曲,六月的甘南草原正是一年中水草最為豐美的季節(jié)。
瑪曲”這個美麗的名字,在藏語中就是黃河的意思,是全國唯一以黃河命名的縣。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這條自青藏高原發(fā)育一路蜿蜒向東的圣水,涓涓流水匯成浩蕩大河,在這美麗的大草原上,是最有生機(jī),最有綠色,最美麗的一段。所以瑪曲以黃河命名。正是由于黃河的灌溉,形成了良好的濕地生態(tài),吸引了大量的珍禽異獸,各種珍稀動植物在這里和睦共處,湖水環(huán)繞著草原,草原又擁抱著湖水,孕育了最美麗的草原。
初到這個草原腹地的城市,頭頂上熱辣的陽光,這一刻,正毫不吝惜把溫暖潑灑向草原的每個山崗,朵朵白云浮在天邊,黑色的牦?;蛘邼嵃椎木d羊散落在綠油油的草原上,還有無數(shù)競相綻放的野花,點(diǎn)綴在綠草地間,青草的清香伴著花香。道路盡頭有一大片麥田,應(yīng)當(dāng)是牧民種的青稞,麥田邊建著石砌的民居,山墻上用白色涂抹著一個大牛頭,牛頭左邊的彎月與右邊的太陽。太陽是一個畫得相當(dāng)笨拙有力的圓圈,如向日葵一樣,周圍散發(fā)著光芒的線條。這里的藏族風(fēng)情非常特殊,雖然現(xiàn)在尚沒看到有“廣袤無垠”和“萬馬奔騰”這樣恢弘的場面,這畫境確也能夠令其心潮澎湃,。
作為文學(xué)和攝影愛好者,我當(dāng)然不會錯過眼前的這一切,架起了照相機(jī),快速的按下快門,極力的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隨著夕陽余輝的遠(yuǎn)去,大自然并沒有吝嗇的將美景封存。
還不時有土撥鼠出現(xiàn)在視野里,可惜身材小巧、行動迅速,很難拍下來。
瑪曲縣城道路寬敞,沿著道路兩側(cè)是清一色的藏式建筑,涂著濃重的顏色,還有藏族風(fēng)情的裝飾,與他們穿的衣服顏色非常搭配。處處顯示著這是一個多彩的民族,多彩的世界。
游覽了縣城,又來到了城外的草原上,尋覓古老的黃河,河水緩緩地從城外流過,“黃河第一橋”橫跨在大河之上,與內(nèi)地比起來,這樣的黃河橋很多,這的橋也不大,但是在平整的草原上,在沒有高層建筑的縣城,這座橋就突兀,顯的巍峨。
我們漫步其中,看著濤濤的黃河水,從腳下靜靜地流向遠(yuǎn)方,黃河兩岸夏季里綠草如茵,草原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
站在大橋之上向南看,蜿蜒的水走向遠(yuǎn)處的山,掩于山間。
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向東來到了河岸邊的“瑪麥哲木道”,木道邊的草地上,潔白的藏房里,牧民在制奶酪,熬奶茶……
流經(jīng)瑪曲大草原的河流眾多,除了黃河還有白龍江、洮河、黑河等等,正是因?yàn)樾橇_棋布的大小湖泊和河流濕地,才使得這里的水草格外豐美。而蜿蜒曲折的河流,也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增添了更多動人的景觀。
這山,這河,這草,讓人流連忘返,忘了時間。不知不覺太陽西斜。天邊突然就刮起了大風(fēng),斜陽掩去,烏云密布,接著下起了雨,河面上泛起了層層的漣漪,可是不到一支煙的功夫,天突然有晴了,西邊的天際掛著彩虹,兩頭接在草地,出去了又一座彩虹橋,這突如其來的景致,美的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