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ǜ兄x20180310135417724大佬的月票和一直以來的推薦票支持?。?p> 尚雄不是傻子,相反他十分聰明,他知道自己現(xiàn)在的快樂生活來源于哪里,作為一個合格的紈绔子弟,對家族特別是祖父的命令他只會言聽計從,從不違背。
當尚余囑咐完后又開始了日常的說教,讓尚雄不要到處鬼混,要好好讀書,學習什么治理之道,好在未來繼承郡守之位。
說實話,尚雄一聽到父親說這個他就十分的頭大,不同于祖父和父親,他對這郡守之位一點也不感興趣,相比于去處理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尋歡作樂豈不是更快活?
尚雄的父親說完正事開始說教后,尚雄的的母親也從書房后面走了出來,加入了進來,“你父親說的那些都是小事,我來說說你的終生大事,如今你也快二十了,也該娶妻生子了。這些時日,娘和你父親商量商量,看看給你找一樁合適的婚姻,爭取年前把事情辦了!”
“???娘,不可!”
聽到尚雄的拒絕,尚母不禁皺起了眉頭,“嗯?有何不可?莫非你已經(jīng)有了心儀的姑娘?”
“這……”
尚雄有些猶豫,他倒不是有了心儀的姑娘,而是大概料到了父親和母親將可能和哪幾家聯(lián)姻,那些人家的待嫁姑娘,尚雄早就摸得門清,一個個無甚胸懷,還都瘦得很,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
但尚雄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如果真得娶妻生子,然后讓父親教導自己的兒子,等父親老了之后直接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越過自己,豈不美哉?
想到這里,他便沒有拒絕母親的提議,“那便依母親的意思?!?p> 就在尚母為兒子考慮終身大事的時候,遙遠的咸陽宮內(nèi)也發(fā)生著相同的一幕,不過那里說話的人的身份卻遠遠高于尚余和他的夫人。
一開始,這里本是尋常的一次王族家宴,參會的也不過是華陽太后、趙太后、嬴政以及幾位王族宿老和留在咸陽的先王的兄弟寥寥數(shù)人。
眾人說著說著便提到了嬴政即將加冠親政的事情,這本來是一件已經(jīng)定下的事情,但仍舊引起了趙太后的不快。
之前她忙于別的事情,對權(quán)力也好,政事也罷是一點也不感興趣,但自從給心愛之人封侯取悅他之后,她才嘗到權(quán)力的滋味,是那么的令人迷醉,在呂不韋和嫪毐的暗中誘導下,說實話,她已經(jīng)有點不太想讓嬴政親政了。
所以她說,“哎,作為母親,我實在是不想政兒早日親政。”
此話一出,整個大廳瞬間靜了下來,嬴政端著酒杯的手只是一頓,然后便如常地繼續(xù)飲用起來,其他人卻不像他那般鎮(zhèn)定,華陽太后也是冷笑一聲,“怎么,你還想違背先王的遺詔?”
面對華陽太后的詰問,趙太后卻神色淡定,她笑著搖搖頭,“那自然不是,只是作為政兒的母親,有感而發(fā)?!?p> 說著,她一邊用疼惜地目光看向坐在她一旁的嬴政,一邊慢慢說道,
“先王在趙國為質(zhì)的時候,我就陪伴在他的左右,那個時候他還年輕便經(jīng)常操心國事,后來回到秦國被立為太子后,更是如此,以至于他早早就落下疾病,成為秦王不過數(shù)載,便勞累致使疾病復發(fā)而死,想來母后作為先王的母親當時也是極為痛心的?!?p> “而孝文王更是在年輕的時候便被立為太子,早早地參與朝政,嘔心瀝血,年歲不過半百,成為秦王不過數(shù)日便不幸離世。這兩位先王都是因為年紀輕輕就操勞國事,以至于傷及了身體,無法長壽,對此,相信母后更是難過至極?!?p> “與他們不同的是,昭襄王為秦王時,早期倚重他母親,由宣太后掌權(quán),沒有在年起的時候便操勞國事,因此才得以長壽。”
“如今我的兒子尚且年輕,我不想讓他像他父親一樣英年早逝,而是想讓他像昭襄王一樣長壽,這是我作為母親最簡單的期盼,相信母后一定能夠理解?!?p> “所以為了政兒的身體著想,我覺得雖然他明年就要加冠了,但政兒還是應以學習觀摩以及積累經(jīng)驗為主,國家大事就繼續(xù)交給我和呂不韋嫪毐這些忠心耿耿的良臣處理就可以了?!?p> “等什么時候政兒游刃有余了,再來親自主政也不遲,這樣就不會早早地就積勞成疾了,對吧,母后,您認為呢?諸位認為呢?”
“這……”
華陽太后瞇起了眼睛沒有說話,其余人紛紛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這趙太后所說的似乎還真有那么一絲道理。
不過無論是真的道理還是歪理都沒有人敢附和以及唱反調(diào),畢竟再怎么說,趙太后是監(jiān)國太后,她如果不讓權(quán),別人哪怕是華陽太后都不太好辦。
氣氛凝固著,趙太后嫣然一笑,“諸位板著臉,莫非以為我不想讓權(quán)嗎?這怎么可能,母后最了解我,我對這些國家政事是一點也不感興趣,我之前之所以說那么多只是純粹的關(guān)心政兒?!?p> 說著,她拉起了嬴政的手,“先王就是因為忙于政事,這才子嗣稀少,而現(xiàn)在政兒尚且年輕,連妻室都沒有,我怎么能夠放心把國家交給他,萬一累倒了,沒有子嗣繼承王位,秦國豈不是大亂。先王若是泉下有知,我該如何面對他!”
“說的不錯。”
聽到這段話,華陽太后終于是開了口,她點點頭,“趙氏說得對,沒有人比我更懂子嗣的重要性?!?p> 說著,她拍拍手,隨著清脆的掌聲,一個楚國打扮的美貌年輕女子從宮殿外走了進來,“小女羋婕見過華陽太后,見過大王?!?p> 華陽太后笑著叫她走進,拉到自己身邊坐下,然后這才向嬴政介紹,“這是楚國的公主,年方十六,楚王托我做個媒,將她許配與你,如何?”
嬴政撇了一眼臉色鐵青的母親趙太后,嘴角微微翹起,假裝沒有看到,起身向華陽太后行禮,“孫兒謹遵祖母之命?!?p> 華陽太后大喜,把嬴政扶起,將羋婕的手放到嬴政的手中,“既然這樣,那就擇良辰吉日,舉行秦王大婚,早日為我大秦王室延續(xù)血脈,然后執(zhí)行王權(quán)。”
雖然華陽太后這話是沖著嬴政說的,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一旁的趙太后。
————————
備注一下,我之所以稱呼華陽為華陽太后,是因為沒有找到戰(zhàn)國和秦朝時期對于王的祖母的特別稱呼,所以直接按照《史記》中記載,稱呼為華陽太后。
原文如下:《史記-秦始皇本紀》
七年,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夏太后是嬴政的親祖母)
十七年,地動,華陽太后卒。(華陽太后是嬴政嫡祖母)
十九年,始皇帝母太后崩。(母太后就是嬴政親母趙姬)
從這幾處記載可以看出,最起碼在秦國時代,無論是王的母親還是祖母都被稱作太后,并沒有太皇太后或者太王太后的稱呼。之前看有書友疑惑,這里特地解釋一下,如有不當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