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
鐺!
鐺!
咚!
咚!
敲鑼打鼓之聲響徹朱雀街。
毗鄰禮部的朱雀街,是盛京的主干道。
從城南的長盛門,一直通向大周皇宮。
朱雀街左右,商鋪酒樓鱗次櫛比,這是盛京最為熱鬧和繁華之所在。
游街隊伍非常龐大,足足有五十多人。
光是敲鑼打鼓的差吏,都有八名。
還有哪些舉著牌子,拿著黃傘、烏扇之人,加起來也有十幾名。
其余人等,則是儀仗人員。
“狀元游街了,狀元游街了!”
百姓看到這游街隊伍出現(xiàn),頓時一陣歡呼,越來越多的人走上街頭,圍觀金科狀元。
還有不少父母,抱著孩子趕過來,想要沾一沾狀元郎的才氣。好讓自家兒子長大了也能有出息。
“中間那位便是狀元郎嗎?長的比探花還要俊朗啊?!?p> “這位狀元,可是我大周立國以來唯一一位寒門士子,實在是太難得了??梢娝冻隽硕嗌倥Σ庞薪裉彀 !?p> “是啊,沒想到我們平民也能高中狀元?!?p> “同樣是平民,狀元郎才十六歲就三元及第。我家那混小子,都二十多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厝タ次页椴凰浪?!”
“狀元郎胯下的馬太神俊了,我大周還有這等馬?”
“不識貨了吧?那是鎮(zhèn)北將軍從草原搶回來的龍鱗馬!后來獻給了陛下?!?p> 有個瘸腿的小老頭自豪的揚起了頭顱,當年他便是鎮(zhèn)北將軍麾下的一員小卒,也參與了那場大戰(zhàn)。
“什么,這就是陛下得龍鱗馬?”
“看來就連陛下都看重狀元郎,要重用他啊。我們寒門有希望了!”
圍觀百姓,一陣熱議。
無數(shù)寒門士子,更是雙眼火熱的看著李青。
同為寒門子弟,李青就是他們的榜樣。
梆!
隨著圍觀人群越來越多,都快擠到路中央了,差吏趕緊鳴鑼開道,提醒前方的人群避讓。
同時口中高喊:“狀元游街,閑人退避!”
州縣官出行,鳴鑼三響或者七響,也就是人們口中的三棒鑼,七棒鑼。意為軍民人等齊回避。
道府出行,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回避。
一些節(jié)制武官的大官出行,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回避。
更高級別的官員出行,比如丞相出行,則打十三棒鑼,意為文武百官官員軍民等人齊回避。
儀仗大小,鳴鑼多少下,能直接反映官員品級的大小。
棒鑼敲打了足足十三下,圍觀百姓也紛紛退散到了朱雀街兩旁,不敢擠在道路中央。
否則被差吏拿下,還要治罪。
朱雀街前方,一名勁裝少女騎馬揚鞭馳騁而來。
身旁,一個青衫老者相隨,正是淮信王府的管家。
聽到十三聲棒鑼敲響,管家趕緊說道:“郡主,十三響棒鑼,速速回避?!?p> 勁裝少女皺眉,“本郡主也要回避?”
管家回道:“大官出行,鳴鑼開道,除陛下、太子以及諸位王爺之外,便是六部官員,都得讓道回避?!?p> 勁裝少女一拉韁繩,聽從管家的意見,停下馬來,回避到道路兩旁。
“莫非是丞相司馬眕有大案要辦?”
在盛京能夠以棒鑼十三響開道,除了當朝丞相,她想不到其他人。
管家下意識的想點頭,可當他看到前方慢慢走來的游街隊伍,還有那身穿喜慶大紅袍,騎著高頭大馬的三人,頓時瞳孔驟然縮小。
驚訝道:“不對,不是丞相出行,這是狀元跨馬游街。狀元游街,怎么以十三響開道?”
等到游街隊伍更加接近了一些之后,淮信王府管家的眼睛都快要瞪出來了。
“李青被陛下點為狀元了!不敢置信,陛下還賜他龍鱗馬,金綏帶,通明玉!”
龍鱗馬,金綏帶,通明玉。
若有人得天符帝賜一樣,都是天恩浩蕩。
全部獲得,那簡直無法想象。
勁裝少女一聽李青二字,臉色頓時一變,盯著被眾星捧月的李青。
“吳老,他就是李青。”
“不錯,他就是李青?!?p> 管家苦澀的點頭。
拒絕了淮信王的幫助,李青依舊高中狀元。
更是得到天符帝的器重,賞賜了龍鱗馬,金綏帶,通明玉不說,竟然還以棒鑼十三響開道。
這分明是簡在帝心。
他低聲呢喃:“王爺?shù)闹\劃,完全被破壞了?!?p> ……
朱雀街,萬賓樓。
淮信王透過窗戶,看著下方的游街儀仗,臉色陰沉如水。
“好一個李長青!本王還是小覷了你。短短幾天時間,竟得皇兄如此器重?!?p> 李青繞過淮信王,憑借自身的才學成為大周立國以來的第一位寒門狀元。
這意味著淮信王拉攏李青的計劃破產(chǎn)。
也意味著淮信王想要將女兒許配給李青,從而讓天下寒門士子看到希望,蜂擁入他麾下的計劃無法實施下去。
“本王倒是想看看,你那推恩令究竟寫了什么!”
淮信王霍然起身,離開酒樓。
與此同時,各大世家門閥,在得知了李青游街的儀仗規(guī)模,還有天符帝賞賜禮物之后,齊齊色變。
這意味著,將來朝堂之上,將出現(xiàn)一位寒門出身的大官!
這對他們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
游街儀仗,緩慢前行。
沿途百姓,紛紛出門觀望。
不少女子都對李青心生仰慕,捧著鮮花而來,希望能被探花采摘贈與狀元郎。
甚至有一些膽子大的,直接將貼身手帕丟向李青示愛。
若非儀仗隊伍大聲呵斥警告,指不定會發(fā)生一些更加出格的事情。
“李兄,我舉著這紙筆手都快要舉酸了,要不你作一首詩?”
李青身旁,同樣騎著高頭大馬,卻比他還是矮了一大截的孔德祥說道。
榜眼為狀元執(zhí)筆攜紙,同樣還有催促狀元作詩的任務在身。
雖說狀元跨馬游街,并不要求一定要作詩。
但留下一首詩,終究能夠促進天下士子的勤學奮進之心。
“是啊李兄,作首詩吧。你看我也為你摘了不少鮮花,還都是采自那些長相秀美女子之手。”
探花王琰也提了下手中的花籃,跟著起哄。
“那我便作詩一首吧?!?p> 孔德祥和王琰盛情難卻,再加上此情此景李青的確心潮澎湃、意氣風發(fā)。
這是他人生中的轉(zhuǎn)折點,也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之一。
滿腔情緒,需要抒發(fā)。
一個念頭之后,前世華夏契合此情此景,又如雷貫耳的《登科后》浮現(xiàn)在他腦海當中。
見李青要作詩,孔德祥、王琰,包括游街隊伍,全都停了下來,目光齊刷刷的向他看去。
周邊圍觀的百姓得知,也全都屏住呼吸。
現(xiàn)場一片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