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似曾相識
在與橘子相處的那些天,時不時就冒出來的熟悉感,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讓我想起小時候,四十年前,那遙遠(yuǎn)的八十年代初,我也曾是個月子里沒有奶吃,不會撒嬌的孩子呢。那些聽過很多遍的小時候的故事,常常生動的浮現(xiàn)在眼前。與我的笨嘴拙舌不同,媽媽總能把當(dāng)時的情景再現(xiàn),家長里短間,繪聲繪色的表達(dá)給不同的人,聽完以后大家總是會一陣唏噓,或沉默或安慰或共鳴或嘆息……那個襁褓中的小嬰兒,醒了就餓的哇哇直哭,沒有吃的,就只能自己找被邊兒啃,后來媽媽試著喂點加水碾碎的蛋黃,嘬的很起勁,卻因為太小,消化不了,再吐出來,那個只能哭或者病的小可憐兒,是眼看著就要餓死的小時候的我,當(dāng)媽媽再一次說起的時候,喝著粥的我靈機(jī)一動:就算喂點從粥里撇出來的米油也比喂蛋黃好吸收吧,媽媽無奈的說,是啊,可是當(dāng)時不知道??!媽媽的不懈努力和我的求生本能,讓我在邊吃邊吐的一個月里,最終活了下來,如同小奶貓橘子,而我也同當(dāng)時的媽媽一樣,給橘子喂了并不最適合它的食物,終于還是把粥的執(zhí)念強(qiáng)加給了它,慶幸的是,它的胃比同是月子里的我要好了太多。
父母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兩家同鎮(zhèn)不同村,他們的村子中間就只隔著一條河,不過他們從經(jīng)人介紹認(rèn)識到結(jié)婚生我,基本都是兩地分居的狀態(tài),我降生的時候爸爸還遠(yuǎn)在兩千里之外,秦嶺山脈尾端的一個小山溝里。媽媽說我沒有奶吃,是月子里奶奶給她吃了黏米的過,當(dāng)時又在人生地不熟的夫家,一個能說上話的人都沒有,可能也是生了個女孩的緣故,媽媽也曾多次轉(zhuǎn)述過二大娘說的話:要是有生男孩的命,第一胎不就是個男孩了!直到出了月子,才找到熟識的人捎信給大舅,終于有了麥乳精魚肝油煉乳什么的,我也可以不用因為饑餓而掙扎在死亡線上。
媽媽是老大,姊們5個,兩男三女。本來上頭還有一個姐姐,可惜長到兩歲生病夭折了,正是小嘴兒巴巴的,能哄人開心,惹人疼愛的年紀(jì),突然的離去,讓家里的大人們都心疼不已,尤其媽媽的爺爺奶奶和太爺爺,后來有了媽媽,自然是格外上心,在老一輩那里,更是被寶貝的不得了。
在媽媽十幾歲的時候,四十多歲的姥姥就生病故去了。上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太爺爺,下有年幼的大舅小舅,旁人有不看好的憐憫,也有等著看笑話的冷漠,作為老大的媽媽倔強(qiáng)的用她尚還稚嫩的肩膀抗起了半個家,為這個家日夜操勞著,日子倒過的比姥姥在的時候還紅火。直到她的太爺爺八十八歲無疾而終,直到大舅小舅長大成人,媽媽這時已經(jīng)是村里的老姑娘了,也是出了名的好姑娘,二十九歲結(jié)婚,三十有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