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的青春期還是蠻短暫的,因為你需要和各種各樣的人去打交道,然后還要去考慮每個人話里涵蓋的意思。要是搞不明白,那就直接把你賣了。這其實是這個圈子里最大的特殊性,也是一種潛規(guī)則?!?p> 所以,保護好自己還是相當重要的,郭城對于他所經歷過的這些事情,做了這樣的一個總結。
他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人拿著一本書叫做《出名要趁早》。不過對于這一點,他不做品評,哪怕是張愛玲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非議的。不過,她的才華確實是無與倫比。
同樣,這其中還是有些別的東西存在,他有時候會在宿舍里把各個圈子里發(fā)生的一些本來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當成笑話說給同學聽。而在本質上所發(fā)生的就是,現在的文化行業(yè)風氣確實有問題。簡單地說,往前20年,或者說往前15年,大眾對于追星這個方向根本沒有現在火熱,也沒有現在的種種問題。為什么?
郭城覺得,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們本身的價值觀被社會風氣沖撞了!
他本身覺得,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那么娛樂圈的標準應該是什么呢?這是改變大眾認知方向的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很多文娛圈的朋友們說,過去在微博里就像是一個自己獨特的小天地,不管是誰,似乎什么都能發(fā),什么也都想去分享,但現在不敢了。就連互相加著微信,除了關系比較好的小圈子以外,就連朋友圈都是各種轉載,很少有去共享內容的時候。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行業(yè)亂象的起源?;ヂ摼W的普及,就像是《荀子·勸學》里的那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雖然這句名言用在這里有些不合時宜,但卻未嘗不是代表著一種亂象。那么要想避免這種亂象的發(fā)生,管控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蕓蕓眾生之中的一個小人物,有人曾問過,他這樣的身份準備做什么?
對于他來說,其實很多時候不得不受制于這樣的規(guī)則,而能夠管控這些規(guī)則的也只有更高的部分。
換句話說,那就是演員就是演員、作家就是作家、學者就是學者,不要越俎代庖的去“有機結合”。否則結果就像是現在的中西醫(yī)結合一樣,中醫(yī)科室掛滿了吊瓶,復方藥中的西藥負責治病、中藥負責賺錢。
或許他也想試試這樣的方式,不過他所接觸的卻是文化,出手的也是文化。他希望在未來的禮儀教化之中,能夠讓人彼此懂得什么是尊重。在他所認為的,最需要去學習的并不是所有人,而是在未來的種子。而他的經歷卻恰巧說明了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正因為年輕,他還能做很多不同的東西,也不怕蹉跎。而他所期待的是在社會進程的一段時間之后,文化藝術需要在新的社會下找到一個側重點和平衡點,使文化藝術的傳承得以延續(xù)。這就是未來作為文化傳承者和藝術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于他來說,青春正當年,保守現在,展望未來!而決定未來的道路如何走,卻也是他所要去追尋的,不得不去重新認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