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guī)曹隨
漢惠帝二年七月,大漢開國第一侯兼大漢第一任國相的蕭何死了。漢惠帝為了表彰蕭何為大漢做出的貢獻,追封為文終侯。
蕭何的死,一個人很開心。這個人就是與蕭何相爭,誰是漢初開國第一侯的曹參。
曹參跟隨韓信東伐諸侯,攻破齊國。從此,他與齊國結(jié)下了很深的緣分。劉邦分封劉肥為齊王,曹參被任命為齊相。
在劉邦眼中,這兩個地方很重要:關中、齊國。
蕭何負責關中,曹參鎮(zhèn)守齊國,中原諸侯就不敢蠢蠢欲動,攪亂漢家天下。
曹參因為與蕭何爭第一,關系變得疏遠。為了證明自己才干,曹參用心輔佐齊王劉肥,治理齊國。
劉邦去世,劉盈繼位后做了一件事:廢除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
無論是劉邦,還是劉盈,曹參排在蕭何之后。
只要蕭何在,曹參就不能回到長安。
曹參回不去,就認真輔佐齊王劉肥。
劉肥年輕,不知道如何治理齊國。曹參把老年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如何治理齊國。這些人眾說紛紜,意見不一,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曹參也沒找到治理齊國的方法。就在這時,曹參聽說膠西郡有位讀書人很厲害,當?shù)厝朔Q呼他為蓋公。
蓋公有位老師,叫樂臣公。樂臣公獨好黃老之學,恬靜不仕。以《老子》顯名,齊人尊之,號稱賢師。
曹參根據(jù)樂氏在齊地的影響力,上報給劉邦。劉邦根據(jù)現(xiàn)實意義,封樂毅后裔樂叔為華陽君。
曹參請不來樂臣公,轉(zhuǎn)而求其次,請來樂臣公的弟子蓋公。此時,蓋公在齊地早有名氣,擅長黃老之學。曹參以厚幣請蓋公,并請教治理齊國的方法。
蓋公深得樂臣公黃老之學的精髓,他說了一句名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
曹參拜蓋公為師,還為他修房子,禮遇他。
蓋公的出現(xiàn),讓曹參找到了治國思想:黃老學說。
黃老學說的核心思想,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無為而治。
曹參在齊國,大展拳腳,推行黃老學說,無為而治。一呆,就是九年。當他聽說蕭何病重,不久于人世。曹參很高興,他終于有機會回到長安,回到大漢王朝權力中樞。
據(jù)史料記載,曹參聽說蕭何死了,有這樣的舉動:讓門客整理行囊。
還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要回長安當漢相。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兩個信息:
曹參過度肯定個人能力,認為漢相,非他莫屬。
曹參只是把齊國當成過渡,從沒想過活到老,干到老,在齊國過完一生。曹參想要的舞臺是長安,而不是臨淄。
過了不久,漢使來臨淄召曹參回長安。
曹參臨走前,下一任齊相問他如何治理齊國。曹參把自己治國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來八個字:獄市為寄,慎勿擾也。
新任齊相文化水平欠缺,不能理解這八個字的含義,也不贊同,反問:這樣就能治理好齊國?
曹參也是好脾氣,耐心地解釋這八個字的意思:獄市,善惡并容。如果嚴加干涉,壞人沒有容身之地,不能生存,就會加大犯罪?(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曹參治理齊國,把獄市放在首位。
這里有個問題,什么叫獄市。
這兩個字,應該拆分來解釋。
獄,指的是法律。
市,指的是商業(yè)。
古代,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帝以下,分為士、農(nóng)、工、商。商,被排在最后,是古人認為商人牟利,對社會發(fā)展沒有多大貢獻。然,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齊國背靠大海,商業(yè)發(fā)達。
在曹參眼里,可以適當放寬商業(yè)的發(fā)展,但,要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如果用法律嚴格限制商業(yè)的發(fā)展,就會加劇社會動蕩。
獄市是共存,不能管得太嚴,也不能放得太寬。這就是曹參治理齊國,得出的寶貴經(jīng)驗。
曹參交代完后事,啟程前往長安。曹參站在長安,睥睨天下,發(fā)出一聲吶喊:我,曹參回來了。
九年了,曹參回到了長安。他要在這里,證明自己的能力。
劉邦托孤時,點名蕭何之后有曹參。呂太后貫徹執(zhí)行劉邦臨終前遺囑,劉盈認可曹參的能力,蕭何臨終前舉薦,曹參的人事調(diào)動相當順利,被任命為大漢第二任漢相。
曹參開始了執(zhí)政生涯,結(jié)束了蕭何時代。他要在這里證明自己的治國能力,不弱蕭何。
來說說,蕭何和曹參的那些事。
曹參和蕭何都出自沛縣,蕭何是主吏,曹參是獄櫞。那個時候,他們關系很好。
陳勝大澤鄉(xiāng)起義,他們一起做通沛令思想工作,迎接劉邦回來組織反秦。沛令反悔,想要誅殺他們。他們一起逃出城,投奔劉邦。又一起攻破沛縣,推舉劉邦為沛公。曹參和蕭何不僅一起共事,還共患難,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
曹參善武,征戰(zhàn)諸侯。
蕭何善文,固守后方。
誰也沒想到,二人為了爭誰是西漢第一侯結(jié)怨。曹參治理齊國,蕭何治理關中。兩人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蕭何與曹參不和,這是公開的秘密。
蕭何走了,曹參成為大漢第二位漢相。這時,有很多人不安。尤其是蕭何安排的原班人馬。曹參成為漢相,就會有人事調(diào)動。按理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要進行改革,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班底。
據(jù)史料記載,曹參是這樣做的。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相,舉事無所變更,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按照劇情設定,曹參會推翻蕭何的勞動成果。事實證明,這些人看錯了曹參。
曹參與蕭何不和,這是私事。但,治國理念,他們還是相同。曹參見蕭何把關中治理得很好,遠勝于己。他也認可蕭何的個人能力。尤其是蕭何臨終前向劉盈舉薦曹參的事,更是讓他放下了成見。
蕭何待他如初,說他是賢臣。
他的格局,又怎么變小。
看著蕭何為大漢做的貢獻,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不謀私,為天下先的精神,他深感敬佩,自嘆不如。尤其是對黃老學說的學習,曹參甘居第二,也不在爭虛名。
曹參沒有更改蕭何制定的法度,但,他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也做了人事安排。曹參屬官有個特點:質(zhì)樸而不善文辭,重厚長者。對于言辭苛求細微末節(jié),一味追求聲譽的人,一概不用。
班底組建完成,曹參每天只做一件事:痛飲美酒。
曹參不理政事,每天嗜酒,遭到很多人勸諫。來勸諫的人,還沒說話,也被曹參拉來喝酒。勸諫的人,話沒說,卻喝得伶仃大醉。從此,眾人習以為常,不敢來勸諫。
其中,還發(fā)生了一個故事。
曹參隨從見很多官吏不干正事,醉酒高歌,他們看不下去,想要借用曹參去整頓這種亂象。怎知,曹參也加入,縱酒高歌不亦樂乎。
曹參不干事,只喝酒,任用的官吏也不作為,一團糟糕。
官吏前往勸諫,被拉去喝酒。
隨從想要整頓亂象,曹參也親自加入。
正所謂,上行下效,大漢王朝的官吏被曹參帶動。
每天沒事干,喝酒高歌。
對于犯小錯的人,曹參不追究,還替他們遮掩。其他官吏見了,加大了對曹參的抨擊。朝臣不能勸諫曹參,那就讓皇帝來。不久后,曹參做的那些事,傳到了漢惠帝劉盈的耳朵里。
劉盈聽后,也很頭疼,但,不知道如何勸說曹參。
劉邦、蕭何點名曹參,呂太后支持任用曹參,劉盈舉行隆重的儀式拜曹參為相???,曹參為漢相不干實事,只知道喝酒高歌。
劉盈不能以皇帝的身份去詢問,否則,容易傷了君臣和氣。稍微不注意,就會傳出君臣不和。所以,劉盈想了一個方法,以委婉的方式,去問曹參做的那些事,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時,一個人出現(xiàn)在劉盈的面前。這個人叫曹窋。
曹窋有個身份:曹參之子。
他還有個職業(yè):中大夫。
劉邦建立大漢后,以陪伴劉盈為由,將諸侯子弟扣留關中。曹窋也不例外,留在關中與劉盈一起長大,關系親密。劉盈和讓曹窋去問曹參,進而留下了一個故事:曹窋受笞。
曹參不作為,讓劉盈很生氣。劉盈認為是曹參仗著功勛卓著,以不作為的手段,傳遞出一個信號:看不起他。
劉盈不能直接面斥曹參,但,可以說曹窋。也可以這樣理解,劉盈是想通過曹窋給曹參傳遞出一個信號:你做的那些事,我很生氣。
劉盈對曹窋說了這樣一段話:你回家后,問問曹相,先帝剛?cè)?,陛下年幼。身為漢相,整天只會喝酒高歌,有事也不告訴陛下。你是如何治理天下?
言下之意,我拜你父親為相,他就是這樣輔佐我治理天下。你父親眼中還有沒有我這個少年天子。難道是因為我年輕,威德不夠,不把我當回事?
曹窋聽出了話中的意思,父親不作為,皇帝很生氣。曹窋帶著皇帝的疑惑,回到家中,想要與曹參好好談談。他把劉盈說的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曹參聽后,看了一眼兒子,很生氣。然后,說了一句話:你敢管我的事。
接著,曹參有個舉動,打了曹窋兩百板。打完之后,曹參還說了一句話:快回去侍奉皇帝,國家大事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曹窋被打,回到宮中。劉盈得知,很生氣。他本想通過曹窋勸諫曹參,輔佐他好好治理天下,少喝點酒。
怎知,曹參打了曹窋。
劉盈不打算忍了,他要親自問他曹參,也要替曹窋出氣。
第二天上朝,劉盈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斥責曹參:是我讓曹窋來問你,你為什么要打他?
劉盈看著曹參,想要對方給他一個理由。此話出口,沒有合理的解釋,曹參和劉盈就會產(chǎn)生間隙。曹參答得不好,也會殃及自身。怎知,曹參做出了一個反常的舉動:摘掉丞相的帽子。
曹參這種舉動,就是表明一個態(tài)度:你想要罷黜我,我自己來。
皇帝問話,曹參不能不答,來了兩個反問句:
陛下與先皇相比,誰更英明神武。
我與蕭何相比,誰更賢能。
劉盈壓著怒氣,做了兩個回答。
我不如先皇。
你不如蕭何。
按道理說,別人說你不如其他人,你聽后,會相當生氣。尤其是蕭何和曹參二人,誰敢說曹參比不過蕭何。
按照劇情發(fā)展,曹參會有這樣的舉動:丟掉官帽,揚長而去。
然,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曹參不按套路出牌,說了這樣一句話:陛下說的話很對。
誰也沒想到,曹參會承認不如蕭何。一場朝堂風波,就這樣被曹參輕易化解。
曹參又說了這樣的話:先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參告訴劉盈,我們不能瞎折騰。只要遵循先帝和蕭何制定的法度,就能治理天下。
劉盈聽后,也認可曹參的觀點。
進而,誕生一個詞:垂拱而治。
從劉盈問政曹參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在努力做個好皇帝。他和曹參達成共識,無為而治理天下,也說明劉盈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是個賢能的皇帝。這次問話,也成為明君賢臣的典范,被傳為佳話。
這里有個問題:曹參為什么無為而治?
有以下觀點:
黃老學說的影響。
曹參自認為治國比不過蕭何。
個人認為,還有一個觀點:自保。
如果曹參大張旗鼓改革,鞏固地位,收買人心,結(jié)黨營私。呂太后等人會將曹參當成一個有危險的人物。畢竟,曹參還有一個身份:功臣。
呂太后對功臣集團十分忌憚,尤其是對曹參這種擁有戰(zhàn)功。據(jù)太史公《曹相國世家》記載,曹參擁有這樣的戰(zhàn)功: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還有治理齊國九年的經(jīng)歷。
這樣的人物,自然會得到呂太后高度關注。
曹參無為而治,整天喝酒高歌,進一步表明自己沒有野心,讓呂太后安心。朝臣、曹窋、漢惠帝皆勸,唯獨不見呂太后發(fā)表意見。曹參這種行為才是呂太后想要看到的。
蕭何制定法度,曹參堅決執(zhí)行,無為而治。后世結(jié)合二人的姓氏,留下一個成語:蕭歸曹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