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修仙從成為轉(zhuǎn)生者開始

第五十九章 邀請

  葛喬和王輿一論以后,深感受教。但是,他卻也并不完全認(rèn)同王輿。

  他覺得王輿的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但卻被“大同”給誤解了,世界上哪有可能真正形成大同?而且,他對“天地”的理解也和老者、王輿完全不一樣。

  其實,王輿本想收葛喬為徒的。

  因為在犬戎中,沒有一個像葛喬這么有悟性的。而且他口出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是很有蘊意的一句話。

  不過,葛喬卻不愿意。倒不是因為他已經(jīng)有老者這個師父了,而是葛喬覺得,所謂師徒什么的沒什么意義。

  何況他不認(rèn)可王輿的道!

  所以,他在這之后,只隱約透露出了自己已有師父了。之所以會對天地有著自己的理解,也是因為那位“師父”的緣故。

  這么一說,王輿也不再強求了。同時,王輿隱隱約約感覺,葛喬背后的“師父”非同尋常。

  說不定,就是自己想找的那個人。

  如果真的是那個人的話,那自己的確也沒必要再收葛喬為徒了,因為他已有自己的理念。

  但雖說如此,這次談?wù)撘院?。仲明、仲平、仲樂等人,卻對葛喬產(chǎn)生了很多好感。

  在此之后,王輿和葛喬的談?wù)摬⒉皇呛芏?,因為王輿還要處理犬戎的事情。

  而相比之下,他的弟子們,尤其是以仲明為首,多次和葛喬討論“大同治世”和“格位論”。

  葛喬竟然也沒有對仲明等人不屑一顧,而是闡述了自己“以人格維護(hù)天性”的觀點。而這一點,恰恰和仲明的理論極為類似!

  兩人都是基于格位論,覺得欲要提升人格,達(dá)到“平等”之境,必須得用正道規(guī)誡人格。這一點,兩人不謀而合。

  但是。兩個人卻不知道,他們雖然在方法上類似,根源上卻完全不同。

  受到王輿的影響,仲明的性格很是溫柔。同時,他在經(jīng)歷世事的時候,看到了王輿的一系列懷柔之舉。因此,他雖然也信仰“大同”和“平等”,但卻認(rèn)為天性至善。

  每個人都會有惻隱之心!

  就好像看到有人受苦受難,天性就會引發(fā)同情。

  只是,有的人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這是受到了后天之惡的影響。

  想要規(guī)誡人格,須得以正道引人向善,維護(hù)天性。這是仲明的理念。

  所以他和葛喬的根源還是不一樣的。最開始,兩人聊的也開心。但漸漸地回過味來,總覺得對方的說辭有些歧義。

  因此,再加上葛喬的性格,開始逐漸地和仲明等人在言語上有很多沖突的地方,往往鬧得很不愉快。

  不過這段時間,并沒有耽擱太久。

  大概五個月后,犬戎部族的生活已逐漸回歸正軌。這個時候,葛喬突然請辭。

  他找到王輿,說道:“夫子,我想要前往周朝,散播格位學(xué)說,印證一下我的理念?!?p>  葛喬對王輿很尊敬。雖然,他不贊同王輿的做法,但卻崇拜王輿的人格。

  因此他將王輿也當(dāng)做是半個師父。他如此做,也有幫王輿宣揚格位論的意思。

  王輿想了想,便同意了葛喬的請辭。他也將葛喬看做是自己的半個弟子。不過,他也沒有束縛葛喬的意思。于是甚至還親自修書一封,讓葛喬帶著竹簡去拜訪周天子。

  有這封書信,料想葛喬在周朝,也會如魚得水。

  葛喬拿了竹簡,也沒繼續(xù)表示感謝,很快便帶著一些干糧獨自離去了。犬戎的人要送他,也被他冷言拒絕。

  他一路向東而行,沒有多少時日,便徑自去到了周朝!

  不過,他卻沒有去鎬京拜見周天子。而是經(jīng)過一番打聽,選定了秦國。他手持王輿的竹簡,被人看作是王輿的弟子,在秦國受到了禮遇。

  秦王原本以為葛喬和王輿一樣,是來宣傳什么“大同”之世的,但卻沒想到,他卻提出了“峻法興國”的理論。

  顧名思義,便是根據(jù)法度,嚴(yán)格要求國人,從而達(dá)到集權(quán)以及維護(hù)國家穩(wěn)定。

  這個理論,深受秦王贊賞,當(dāng)即將他封為大夫。但秦王卻不知道,所謂“峻法興國”,只是葛喬第一個用于測試人格和天性的手段。

  是的,葛喬雖然從王輿那里領(lǐng)悟了“性惡”的理論。但也并沒有忘記在老者那里學(xué)到的知識,更加,聯(lián)想到了大師兄一直追求的“天地之道”。

  嚴(yán)刑峻法,所謂的“以法治國”,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的目的,是要通過歸正“格位”,追求“超越天地”。

  卻說,葛喬走后,王輿看著日益壯大的犬戎部族,心知也是時候了。

  經(jīng)過了半年的治災(zāi),如今的犬戎,吸引了周遭無數(shù)部落聚居,空前繁榮。

  而王輿,則是犬戎實質(zhì)的領(lǐng)袖。在大同論的宣揚下,人人皆活得充滿希望。

  不過,便在這個時候,王輿決定離開了。

  他提出要走的時候,犬戎首領(lǐng)愣了一下,旋即,毅然決然要辭去首領(lǐng)之位,跟隨王輿離開!

  不僅僅是犬戎首領(lǐng)。但凡平日里王輿教過的人,無論是農(nóng)夫還是工匠,亦或是獵人、領(lǐng)袖。都要追隨王輿。

  但是,王輿卻拒絕了。

  “汝等之所以跟隨我,乃是為我之人格所吸引。然而,我之格位,與眾生皆是平等。之所以會有如此人格,乃是因‘大同’帶來的希望。因此汝等不應(yīng)棄家追隨我,而是應(yīng)該遵從大同,追隨自己的本心。”

  王輿對選擇追隨他的人如是說道。

  雖然,他也有三千弟子。但是那三千弟子,大多都是“求索”之人,而且在塵世間,本就沒有什么職責(zé)。一生所為的,不過是追逐大同之理想。

  但犬戎首領(lǐng)和那些追隨者不同,他們還有著自己的本職。

  農(nóng)夫需要耕田,獵人需要打獵;領(lǐng)袖要維持秩序,工匠要建造設(shè)施。

  他們?nèi)舾约鹤吡耍侨值睦先鯆D孺要怎么辦?而且,舍棄一切追隨縹緲,其實乃是違背了“大同”的理念。因為大同之世,并不是說說就能建造的。宣揚固然重要,但務(wù)實才是基礎(chǔ)。

  于是,眾人都被說服了。但犬戎首領(lǐng)仍然希望能成為王輿的弟子,最后,在苦求之下,王輿給他取字“仲原”。原,即是草原之意。

  王輿走時,諸多部族哭送十里。直至臨至赤水,方才不舍歸去。

  他與三千弟子度過赤水,并沒有向西北國走去,而是繞過了西北國,朝遠(yuǎn)處的萬重大山走去。

  仲明見狀,奇怪地問道:“夫子,我等將欲去往何處?”

  王輿頓了頓,忽然指向遠(yuǎn)處的一只鳥。

  眾弟子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從離開赤水,王輿一直在跟隨著那只鳥前行,這也是為什么他沒有前往西北國的原因!

  但,為何夫子會跟隨一只鳥?

  難道說,是受到了那只鳥的邀請!?

  是的。

  那只鳥正是蘇葉引導(dǎo)而去的。

  這半年來,他并沒有去打擾王輿,而是仔細(xì)觀察王輿的日常作息。如今,已對王輿的一切了如指掌。

  如今,他終于正式發(fā)出了邀請,要見一見這位“夫子”了!

  當(dāng)然了。在此之前,蘇葉和老者,也談及了此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