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張家莊子(下)
太陽升了一桿子高了,大人下了地,草尖上的露水閃著熠熠的光,老牛一邊拉著犁走,一邊偷著吃草。孩子們吃過飯,背著書包,嘰嘰喳喳的約在一起,蹦蹦跳跳地去上學。
村子里所有住戶房子驚人的相似。這里的房屋不是青瓦,沒有木門雕窗,更無籬笆庭院,土圍墻,土院子,土坯墻,土房頂,整個一個涂色,他想起中衛(wèi)十八怪中的一“怪”房頂平坦能賽跑,房頂真是平的,是土蓋著的。
再往北來到北沙窩子,那片荒地,我永遠都記得。印象中北沙窩有一片沙棗林,所以從山腳下往上看,沙中有樹,樹林有沙,沙灘被樹木裹了個嚴嚴實實。
村子閉塞而又貧窮,交通不發(fā)達,村里人活動的場所就是村中的老井,聊天娛樂的地方就是生產隊的飼養(yǎng)場,村里沒有祠堂,更沒有戲臺,一年到頭,在水井旁的空地上看上幾場露天電影,無非是地道戰(zhàn)和樣板戲,我記得有一次放映《孫悟空大鬧天宮》電影,拄著拐杖的小腳老人,叼著旱煙袋的老漢,小媳婦抱著吃奶的的嬰兒,全村人幾乎五一缺席,感受了神話的魅魅力,半年內人們的話題都離不開這次電影,津津樂道。
古井旁邊的空地,夏日的中午這兒便是最熱鬧的了,男人在這里抽煙聊天,女人在這里洗衣服,上了年齡的人來納涼,小孩到這里玩耍,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這里活動。
村里人大小事都相互幫襯,相互幫助,鄰里互助。小時候,村子里人口集中,都沾親帶故的,趕上哪家有個結婚生子和蓋房的喜事,整個村子幾天都洋溢著喜慶,鄰里鄉(xiāng)親會早早趕去幫忙,有力的出力,有匠人手藝的干技術活,即使幫不上什么忙,殺豬宰羊,切菜做飯搭把手也行,小孩子也跟著興奮不已,忙著挨家挨戶借桌凳,借餐具,整個村子有喜慶的氛圍,簡樸的農家小院顯得異常熱鬧。
村里人喜歡看熱鬧,聽大戲,看電影,鬧社火,都是鄉(xiāng)親們的最愛。因為農村的精神生活特別單調,一場電影或是演一場皮影戲聚攏些十里鄉(xiāng)親。為了能看場露天電影或聽一場戲,早早的互通消息,熱情呼朋喚友,不惜十多里的遙遠路程,成群結隊的男女老少早早趕場,耐心靜候在白色的影幕下或者戲臺下,不厭其煩的看那重復了多次老掉牙的片子,聽那千年不變的戲折子。
土色是小村子的主色調,曠野是土色,土坯造的土屋,土屋里有土炕,土炕拎著土灶,土炕上有自家種植的樹打的家具,如炕桌,炕桌下是用自家養(yǎng)的羊搟的毛氈。吃飯捧的是土瓷碗,唧水用的是土瓷瓦罐。土色土制土用是村子活色生香的主題。院里堆的麥草垛也是土黃色,和隨處堆放的柴火是炊煙延續(xù)的根,隨處可見老頭老太悠然的坐在土坯基子上曬著太陽,這些都與土有關,這些都是小村子當時真實的寫照。人們穿著自制的粗布衣,自己做的千層底布鞋,挑擔、推車、拉磨,村里人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蓋房種地吃飯一切都來自田地。莊稼人歷來視土地為金子,愛土地勝過熱愛生命,他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在黃河沖擊平原上挖渠,在沙漠邊緣挖沙造地,逢土必種,逢苗必栽,把那些閑置的荒地,雜亂的野地種上糜子和高粱,還有那些豆菽、南瓜等粗糧,他們日復一日在地里勞作,日出而作,一雙赤腳踏走在田埂,一手牽著牛,一肩扛著犁,滿是老繭的手操弄著農具,低著頭,弓著腰,使著勁,流著汗。春種的禾發(fā)芽看到過他們的身影,秋收的。碩果累累見證了他們的辛勞,塞上江南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農耕文明。
大集體時期,莊稼人依舊每天按部就班,為了讓日子越來越好而奮力拼搏。打工者計算著工分,一年下來掙了多少,還去多少,剩余多少。糧食余了多少。這就是莊稼人的生活。
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男女老少田間地頭除草,山坡上放羊人趕一群羊小羊叫喊聲全滿山語回音。
簡單的日子簡單的生活,晨炊暮靄、雞犬相聞,一把柴、一籠火,歡聲笑語,一日三餐,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黃河,水渠見證了一個村莊從過去走到現(xiàn)在的農耕歷史,那地,那水,那豬馬牛羊,那作物也看見了不知多少村莊的悲歡離合和多少笑語和淚水,作物一天天成長,村莊一年年變大。
日子就像黃河水一樣流過,日復一日,流水無痕,莊稼人的日子也沒有印跡,留下一圈一圈年輪,在莊稼人的腦門上刻下了一道道皺紋,傳下了一代又一代人。
小時候我們村落后很窮,人們靠耕田犁地換來一點薄糧度日,日子過得艱難困苦。但是這里的人們有一個開明的認識。“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好多人家的大門上貼著耕讀之家的字,讀書的確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比如我們四人。
人們再苦再窮也都會供孩子上學。中衛(wèi)從1921年就開始辦縣學,后來有了縣高中,甚至還有女子學校。中衛(wèi)的教育質量一直走在寧夏全省的前列。
古往今來,讀書都是最公平、也是最容易實現(xiàn)人生躍遷的途徑。我就是從一個農村孩子,通過上學進入大城市的。我是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后來的幾十年這個村莊,考出去了50多個人。讀書,不僅能讓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實現(xiàn)逆襲,滿屋的書香更能讓一個家族的傳承綿延不息。
自從出現(xiàn)“提速”這個詞,人們的生活也變成了快節(jié)奏。有的人走出村子去到城市謀生。在“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百年大計中,孩子們去了市里接受教育。前幾年燒柴燒煤,自從煤改氣煤改電,自從少了那一把火,也少了炊煙的彌漫,人們只有在慢慢接受和適應中。
說到底炊煙和熱氣騰騰才是農家最美的風景,也最能體現(xiàn)生活的細致和溫馨?,F(xiàn)在,村里準備接水安氣,又一股新風在小村子刮起。
小村子依舊固守在那一方熱土,經(jīng)歷著夏秋冬春……
如今,村莊還是那個村莊,路還是那條路,只是它不再是我的那個村莊、那條路了。不是我容易懷舊,只是所有的一切都變化太快,我跟不上趟,還停留在以前。仿佛他已經(jīng)與我沒有一點關系了,但我卻覺得難以割舍。我害怕在以后的某個日子里我會淡忘她,我更擔心她會慢慢地把我變得陌生,我想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無法阻擋!
張家莊子,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生活在這里,我的故鄉(xiāng),是一個土的掉渣的地方,也是令我終生懷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