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37章 喜人豐收

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紫菜蝦條 2342 2022-07-19 00:01:00

  田野的莊稼呈現(xiàn)豐收的景象,那黃橙橙的玉米、金燦燦的麥子、大片大片的黃豆...

  玄鳥族還趕在秋收前,建了兩個半地穴式的糧倉。

  “以后就用這個單位作為一斤!”

  在新糧倉的門口,王明拿起兩塊石頭,用繩子綁起,掛在木棍的兩端,使其平衡。

  這是他精心打磨出來的石頭。

  他又取下其中一塊石頭,掛上一個獸皮袋子并倒入黃豆進行測量。

  這份黃豆夠一個人吃半日,也就是一斤,平均一個族人一天吃兩斤食物。

  “有了度量衡,我就能計算出莊稼的產量、族人需要的口糧?!?p>  他對這個重量單位十分滿意。

  因為接下來要進入農耕時代,多少人種多少地,產出多少,能不能維持整個部落的運作,這些都是需要統(tǒng)籌好的。

  在以前,部落人會把所有的食物集中堆放在倉庫里,全憑老人的經驗去判斷是不是夠吃。

  但很多時候只能算出個大概,若是吃到冬季不夠吃,附近的資源采集完了,就得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尋找食物,要是還找不到食物還會餓死人。

  五個差不多大小的藤籃,在里面裝了三十斤黃豆,再畫上刻度。

  這樣在收獲黃豆的時候,往里面一倒,就能快速算出大概的重量與容積,同理也可以計算出麥子、玉米等糧食的量,方便入統(tǒng)。

  他還燒制了有刻度的陶杯、陶尺、陶錠等度量衡工具。

  相對應的容積單位、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全部確認下來。

  度量衡可是礎科學發(fā)展的基礎呢。

  今年是玄鳥族真正意義上的秋收,部落擁有一千多畝耕地,在確定黃豆成熟的時候,他們便開始秋收。

  除去五歲以下的嬰孩,整個部落有兩百多個勞動力,去做采收的工作。

  首先收獲的是一畝大蒜,竟達四百多斤。

  而一畝花生也有五百多斤,兩畝土豆竟收獲了一千多斤。

  在后世這兩種作物的產量可是能達到兩三千斤的,可能在原始時代沒有化肥,再加上今年沒怎么施農家肥,部落人種田技術差等原因,才導致產量不太樂觀。。

  雖然產量差了很多,但也很不錯了。

  而種植的辣椒是一種開花與結果交替的作物,它的結果期有兩三個月,它們現(xiàn)在還有花開,所以暫時就不用管辣椒。

  總的來說這幾種作物的畝產還行,王明很算滿意。

  尤其是土豆,實際上它們現(xiàn)在是今年種的第二茬了。

  它們的生長周期只有八十來天。

  算上前一茬的產量,兩季土豆的總量加起來有兩千斤,也就是畝產五六百斤。

  如果再加強管理和施肥,單季土豆畝產突破千斤完全不是問題,畢竟后世的土豆單季畝產四五千斤是常態(tài),日后要是缺食物種土豆就行了。

  但土豆不太好保存,放在地窖里只能保存三四個月,若保存得好興許能保存?zhèn)€一年半載,土豆顯然不能作為備用糧食。

  而王明最看重的便是五畝麥子,收割麥子也是各種莊稼里工作量最大的一個。

  王明拿著骨鐮與兩百多個族人割了一整天才把五畝麥子全部收割上來,累得人都要散架了,收割得慢主要還是骨鐮只有三十來把。

  而且這些麥子暫時沒有脫粒,他們打算先將麥子捆綁起來曬干再進行脫粒。

  麥子作為谷物,其加工處理遠比土豆花生大豆要麻煩得多。

  麥子不但要脫粒,還得脫殼,甚至要磨成面粉才好吃。

  而且五畝麥子才收獲一千來斤,以目前的技術來種植,它的畝產只有兩百斤左右,遠比不上土豆。

  但是麥子能作為世界性的主糧,卻有非常優(yōu)秀的優(yōu)點,那就是儲存時間遠比土豆長,常溫下保存三五年完全沒有問題,若是處理妥當保存八到十年都不是問題。

  儲存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它的抗風險能力越強。

  所以,麥子也被王明列入今后的主糧之一。

  收割完麥子,他們又去收割玉米。

  玉米耐旱,照料起來并不需要太費心,收割起來也只需把玉米掰下來放進籃子里,也就是把曬干的玉米脫粒較麻煩,玉米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高產作物。

  這一次他們種植了一百畝玉米。

  他估算了一下,一畝玉米大概有七百來斤左右,也就是說,今年應該有七萬斤玉米進賬,而玉米如果保存得當,能保存?zhèn)€三到五年不是問題。

  要知道當初族人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植了四五平方公里...大約七千多畝地的黃豆,總產量才七萬來斤,現(xiàn)在一百畝玉米的產量就等于以前的數(shù)量,這是何等的差距???

  難怪當部落人看到部落里堆滿玉米的時候,都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

  耕地上就剩下一千多畝黃豆了。

  這是用部落人傳承下來的黃豆種植的,并不是高產作物種子。

  今年人們也算是比較用心地種植這些黃豆,可他一看到這些黃豆的長勢就非常不滿意了。

  它們雖然長得比刀耕火種時期要好不少,但整體上黃豆長得矮小,豆莢不飽滿,而且豆粒少。

  經過粗略的估算,今年使用精耕細作的方法種植,這一畝地的黃豆的產量也就五十斤的樣子。

  雖然已是刀耕火種的五倍,但對比起土豆玉米,甚至是麥子,這種原始作物種子的產量實在讓人倍感流淚。

  就好比辛辛苦苦種了十畝地的黃豆,別人隨便種半畝土豆就完爆你,而且別人還不用怎么去照料,你卻累成狗。

  今年這一千多畝黃豆的產量,王明估算在五萬斤左右。

  也就是說,部落今年的糧食產量有十多萬斤,足夠部落三百多人吃大半年有余。

  將地里主要的莊稼全部采收上來之后,王明馬上發(fā)動族人進行秋耕。

  他本打算種植九百畝冬小麥,可掐指一算又放棄了!

  種植一畝小麥需要二十斤種子,換算下來種九百畝地就需要一萬八千斤麥子,現(xiàn)在擁有的麥子總量才一千斤。

  于是他們把所有的麥子下種,可也只種了五十畝麥子,這實在太難了。

  “以部落現(xiàn)在的食物可以吃到明年夏天左右,夏天到秋天這段時間難道要去采集?”

  “我記得這個高產土豆可以四季種植,一年收四次?!?p>  “現(xiàn)在我有兩千斤土豆,而種植土豆,一畝地的種子需要兩百斤,種兩千斤土豆大概可以種植十畝,每畝產量有六百斤左右,也就是說到了冬季我就擁有六千斤土豆?!?p>  “再在冬季下種,到了春季就能得到一萬八千斤土豆”

  “而春季再種植這一萬多斤土豆,到了夏天就能收獲五萬多斤土豆。”

  “想實現(xiàn)土豆自由,還得等到明年!”

  王明發(fā)愁了,雖然他現(xiàn)在擁有高產的作物種子,但數(shù)量實在太少了。

  尤其是土豆和小麥這種作物,要進行大規(guī)模種植,只能多種幾次,才能存到足夠多的種子。

  而種植玉米雖然需要的種子較少,產量較高,但是玉米只能在春季種秋天收,一年只能種一次。

紫菜蝦條

感覺還是寫現(xiàn)實一些,考慮化肥種植技術等因素,然后后面發(fā)明化肥就有意義了,原始社會就算有高產作物種子也得考慮農業(yè)技術與沒有化肥等因素,產量不能太夸張,不然寫幾百斤土豆種子種下去,就能養(yǎng)活幾百人實在太假。現(xiàn)代種植的土豆畝產幾千斤,每畝可是需要幾百斤土豆種的。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