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傳媒大時代1995

傳媒大時代1995

秋茄子 著

  • 都市

    類型
  • 2022-06-26上架
  • 94736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第001章 報社

傳媒大時代1995 秋茄子 2234 2022-06-26 00:14:31

  上午不到9點,錦陽市中心汽車站外,公交站臺。

  打望街對面的火車站廣場,馬小飛腦海里,是20多年后的樣子。

  陌生的距離感,撲面而來。

  現(xiàn)在不是2022,是1995年的5月中旬。

  幾天前,馬小飛在龍安鎮(zhèn)政府宿舍樓醒來后,也是這種感覺。

  重生1995年,他還是第一次來錦陽城。

  這個年代,錦陽火車站才建成五六年。

  火車站東側進城方向,街道兩邊一些建筑也挺新的,只是沒一棟樓超過7層。

  廣場西側,一片新建筑已經封頂,正在貼外墻磚,安裝窗戶。

  這是錦陽的西苑批發(fā)市場。

  全城第一家大型批發(fā)市場,未來的蜀西北小商品集散地。

  馬小飛猜想,2萬塊錢,在西苑批發(fā)市場,應該能買下30平米左右的商鋪。

  現(xiàn)在,也只是想想罷了。

  還差兩天,他才滿21歲,參加工作快滿兩年了,每月工資330多塊錢。

  工作單位是安河縣龍安鎮(zhèn)政府,距離錦陽城區(qū)35公里。

  馬小飛也知道,未來20多年的記憶,滿腦子的見識,在這個年代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其實也沒什么鳥用。

  所以,今天他來到了錦陽。

  此刻,公交站臺候著不少人了,都等著坐1路車進城。

  馬小飛個子高,接近180公分,顯得鶴立雞群。

  天氣有些熱了,正是亂穿衣的季節(jié)。

  人群中間,老年人還穿著夾衣,幾個像是大學生的女孩,身上已換成了裙裝。

  還有兩個時髦女郎,十七八歲的少女模樣,踩著高跟鞋,穿著過膝短裙和吊帶背心,臉上濃妝艷抹,長腿白花花的晃眼。

  馬小飛掃過一眼,猜這倆姑娘多半在卡拉OK廳上班。

  這個年代其實挺開放,滿街的卡拉OK廳,藏著無數風景……

  一輛夏利出租車靠近,馬小飛抬手一招,拉開車門,鉆進副駕位:

  “師傅,到紅星街,錦陽日報?!?p>  站臺上,幾個女生悄聲議論起來:

  “剛才那個男生好帥呀?!?p>  “人家?guī)е陌?,上班的吧?!?p>  “他皮膚好白啊,好多女生都沒那么白。發(fā)型也好看,像郭富城?!?p>  “你們都沒發(fā)現(xiàn)嗎,他長得有點像張國榮喔?!?p>  “對呀,是有點像張國榮呢,個子肯定比張國榮還高,感覺都有180了……”

  很多人都說過,馬小飛跟張國榮有七八分掛相。

  馬小飛挺反感的,他覺得自己是陽剛型的。

  街頭車流稀少,幾分鐘之后,市中心的紅星街到了。

  “新菜籽油,三塊九……”

  “磨剪刀喔,磨菜刀……”

  “收廢品,紙箱,舊書舊報,啤酒瓶……”

  街道兩側,梧桐樹枝繁葉茂,樹蔭下,幾個走街竄巷的小販,一路吆喝而過。

  馬小飛在紅星街中段的錦陽日報社門口下車,付了五塊錢車費。

  又去一家副食店找到公用電話,call了一個傳呼。

  對方很快回了電話,馬小飛道:“好的,文老師,我就在報社門口……”

  付了一塊錢電話費,馬小飛走去報社大門一側,看看閱報欄,打發(fā)時間。

  報欄上最新一期的錦陽日報,出版日期是1995年5月13日,星期六。

  這是昨天的報紙。

  現(xiàn)在的錦陽日報,星期天是不出報的。

  今年五一后,全國剛實行周末雙休制,今天,正是第二個雙休的周日。

  這個年代沒有互聯(lián)網,要了解外界信息,主要是看報紙,然后是電視和廣播。

  身在鄉(xiāng)鎮(zhèn),馬小飛第一時間能看到的報紙,還是三五天之前出版的。

  龍安鎮(zhèn)的郵電所,每星期只去縣城跑兩次。

  報欄上,張貼著最近三天出版的錦陽日報。

  錦陽日報是對開大報,周一到周五,每天出刊8個版,周六出刊4個版。

  現(xiàn)在的錦陽日報,還不是彩印,報頭都是黑色字體,圖片也是黑白的。

  馬小飛知道,國產激光照排系統(tǒng)已經誕生六七年了,上市之后,價格還不到進口設備的十分之一。

  歐美日等國際大公司,一夜之間敗退華夏市場。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被稱為“當代畢昇”的王選教授。

  國產彩色激光照排系統(tǒng),現(xiàn)在也問世三四年了,錦陽日報這樣的地級市報紙,應該還沒有引進。

  馬小飛看著這個年代的報紙版式,想象著,編輯們每天如何埋頭在版紙上辛苦畫版:

  他們手里拿著鉛筆,和一把二指寬的透明塑料尺。

  要將每一篇稿件,還有圖片,在版面上的布局畫出來。

  甚至要精確到每一個字……

  這樣的對開大報,普遍都用5號字排版,一個版的容量在1.2萬字左右,通常會刊登十幾篇稿子。

  編輯除了改稿和畫版,還得計算字數,工作量其實挺大的。

  跟這個年代的很多報紙一樣,錦陽日報的頭版頭條很少用通欄標題,標題字體以大標宋為主。

  報紙分為6欄,標題有橫排和豎排兩種方式,稿件和版塊之間,用實線、點線和框線作區(qū)隔。

  橫排標題旁邊,如果也是標題區(qū),必用豎排標題。

  這叫不撞題。

  部分版塊布局,編輯畫版,還會像俄羅斯方塊一樣,故意留一截尾巴,再用其它稿件拼起來。

  這叫錯落有致。

  這個年代,組版風格以這種傳統(tǒng)模式為主。

  碼磚塊似的模塊式組版,也有報紙開始嘗試了。

  是大城市的部分都市類報紙……

  “小飛!”馬小飛正細看著錦陽日報的版式,身后有人招呼。

  “文老師!”

  馬小飛轉過身來,滿臉帶笑,趕緊掏出煙盒,遞上一根煙。

  來人名叫文光煜,32歲,錦陽日報副刊部的主編。

  他也是馬小飛進入媒體行業(yè)的領路人。

  文光煜有170公分出頭,戴副眼鏡,總是笑呵呵的樣子。

  他喜歡打乒乓球,身材保持的很好。

  這一身的umbro運動裝,短袖T恤、衛(wèi)褲和運動鞋,讓他看上去不到30歲的樣子。

  在馬小飛眼里,文光煜一直都是報社業(yè)務能力最強,事業(yè)心也最強的編輯。

  只是,文光煜現(xiàn)在不會想到,主編職務,會是他在報社的天花板……

  今天,馬小飛穿著比較正式,短袖襯衫,長褲和皮鞋。

  馬小飛有179.6公分高,大眼睛,高鼻梁,五官端正,皮膚很白,一副陽光標致的帥小伙形象。

  放在20年后,這種形象叫小鮮肉。

  現(xiàn)在的馬小飛,也是錦陽日報的通訊員,跟文光煜很投緣,經常給他投稿,文光煜也很欣賞馬小飛的才華。

  還是在1998年,錦陽日報社為創(chuàng)辦錦陽都市報,推出試刊,馬小飛才到報社來正式應聘做記者。

  從那一年開始,馬小飛在錦陽、省城和京城,一路干過近20年媒體。

  接過馬小飛遞來的一根塔山煙,文光煜笑瞇瞇招呼道:“走吧,到辦公室坐?!?p>  馬小飛跟著文光煜進了報社內院,上了四樓……

秋茄子

已經內投,請收藏支持,可以放心投資。繼續(xù)寫媒體,從1995都市類報業(yè)黃金時代開始,年代基礎上,求真實感、日常和爽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