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九錫?
諸葛亮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李嚴的上書。
巴州刺史,萬萬不可能,李嚴也正是知道諸葛亮做事嚴謹,所以又緊隨其后送來了一封信,請求諸葛亮加九錫。
李嚴和諸葛亮的相爭,是從蜀漢的調(diào)整開始的。由于當時蜀漢內(nèi)憂外患嚴重,以至于連曹魏都認為,蜀漢將自行崩潰。所以曹丕做出了攻打東吳的決策。這一下子,所有壓力就全集中在了東吳身上。
諸葛亮則敏銳抓住了這個時機,啟動了跟東吳的和解和重新聯(lián)盟。
孫權也意識到了,想繼續(xù)玩下去,就必須跟蜀漢聯(lián)盟,也不敢再奢望吞掉蜀漢了。隨著蜀漢和東吳,重新取得聯(lián)盟關系,顯然李嚴鎮(zhèn)永安,就成了“雞肋”。
劉備托孤時說得非常清楚,讓李嚴統(tǒng)內(nèi)外軍事,這相當于“蜀漢總司令”的角色,作戰(zhàn)方向則是東吳。如今作戰(zhàn)敵人成了盟友,李嚴這位蜀漢總司令,還在永安玩?zhèn)€啥?可若回到成都,李嚴也就相當于交出了兵權。
因為如今朝堂之上,是諸葛亮說了算。連皇上劉禪都認可,表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李嚴以及背后的東洲派被打壓的死死的,至于益州派,更不用說了,多是些清貴、閑散之職。
同時諸葛亮也明白,輕易調(diào)動李嚴意味著啥。所以如何從新安排李嚴這事,就一直拖到曹丕去世,諸葛亮準備北伐之時才開始。即,如今北伐曹魏是國策,諸葛亮自然就需要獨攬大權。于是諸葛亮給李嚴寫信言明情況后,表示:想讓李嚴協(xié)防漢中。
諸葛亮的這個安排并不過分,因為潛臺詞就是:來當我的副手,畢竟諸葛亮北伐,就是從漢中出發(fā)。如今兩位托孤重臣齊聚漢中,諸葛亮是主政者,李嚴順理成章就是二把手了。
但李嚴并不滿足這個條件,以南中初定,東吳依舊需要防范為由拒絕交權。隨后李嚴突然就來了一波詭異操作。再一次寫信給諸葛亮,表示:您這么勞苦功高,堪為蜀漢頂梁柱,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我認為,你諸葛亮如今應該加九錫了!
首先要解釋一些,啥叫九錫!通俗來言,九錫就是皇上給臣子的最高規(guī)格待遇,完全可視為“二號皇上”。
所以就是權臣的一種象征,九錫也叫做九賜。九錫是皇帝給臣子的最高賞賜,包括車馬、衣服、虎賁、樂器、納陛、朱戶、弓矢、斧鉞、秬鬯。
秬鬯就是一種美酒,據(jù)說春秋時期,還沒有葡萄酒時,以秬鬯酒為最,尤其以楚國的秬鬯最為可口。
故而加九錫意味著啥,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兩漢和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加九錫,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王莽,他曾加過九錫,結(jié)果卻推倒了西漢。
第二次是曹操加九錫,直接導致了后來的曹丕推倒東漢——所謂漢朝亡于加九錫!
第三次是孫權,為了抵抗劉備東征,曾向曹丕稱臣。曹丕也給了孫權這個待遇,結(jié)果卻是肉包子打狗,孫權翻臉就不認賬。
第四次是司馬昭加九錫,成為了司馬氏篡奪曹魏大權的標志性事件。
明白了九錫意味著啥,咱再來看李嚴勸諸葛亮加九錫,是不是都感到了“此事必有蹊蹺”?其中所蘊藏的含義太豐富了,甚至是怎么理解怎么對,諸葛亮很難給出無懈可擊的回答。
其一:怒斥李嚴?憑啥!人家李嚴說了,是為了你好,你北伐不需要統(tǒng)一指揮,為此這才要調(diào)我入漢中了,而加九錫,便是最完美的結(jié)局辦法。
其二:解釋為什么不能加九錫?好,你諸葛亮就解釋吧,本來是北伐和調(diào)李嚴入漢中的國之大事,一下子歪樓,變成了諸葛亮加九錫與否的,全民狂歡大討論。
其三:不理睬?那更好辦了,不是我李嚴不配合,而是你諸葛亮太高傲,你都不理我了,我憑啥還動窩——至于這里的兵卒,對不起,你諸葛亮也調(diào)不動!
等于李嚴用一個“加九錫”,就把皮球踢還給了諸葛亮。且風險度異常高,若諸葛亮處理的稍有問題,李嚴必會撲過來,這是誰都能預見的。
東洲派的首領李嚴和孟達一定不會放過此次機會,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發(fā)生蜀漢的內(nèi)亂,若如此,諸葛亮也就不需要北伐了,回來守家吧!
……
“丞相,李嚴此計,狠毒不已,我聽說成都此時暗流涌動,李嚴和東洲派的官員,已經(jīng)隱隱約約將此時透露給百官及陛下,一不留神,就有滔天的禍患啊!這該如何是好?”
馬謖已經(jīng)在軍帳內(nèi),急得來回走動了。
諸葛亮看向馬謖,不由得輕輕搖動手中羽扇。
“幼常莫慌,李嚴此人,也就能耍些小手段了,且看某如何制之!”諸葛亮面帶微笑,似乎早已有解決辦法。
“丞相……”馬謖緊張道,“大局為重!”。
諸葛亮點了點頭,隨即在馬謖面前寫了一封給李嚴的書信,須臾,信成。
“幼常且觀之!”諸葛亮將信件交于馬謖。
馬謖接過信件,仔細的讀了起來。
“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于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
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邪!”
馬謖看完,深受震撼,長長的喘了口氣“丞相此情感天動地,如此也可以用此書信,堵住李嚴和百官的罪了!”
諸葛亮笑到“區(qū)區(qū)一封信,足以堵住袞袞公卿,不過還需要我再寫一封,親自上書陛下才是,此信交于李嚴,再將其子封為江州都督,如此李嚴才能來到漢中??!”諸葛亮感慨萬千。
“諾!”馬謖自然是將這封書信,送給李嚴。
此信,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答李嚴書”據(jù)推測也正是此信,間接導致了諸葛亮不得不做出“出師表”來向劉禪表明自己的心意。
此信的直白翻譯過來便是:我跟你李嚴也算是老哥們了,卻總感覺咱倆不能進一步交心,了解。匡扶漢室這個理想,不僅僅是皇上大哥的,也是你的,是我的,是蜀漢所有忠誠志士者的。因此啊,在這個理想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太放肆,太過自我!
隨后諸葛亮開始自謙,說啥自己的“東方下士”,由于跟著劉備,混成了如今的“祿賜百億”。這么厚的恩德,我若不報答先主,還叫人嗎?所以北伐,是不可更改的(潛臺詞,你李嚴必須聽話),若北伐實現(xiàn)了匡扶漢室這個目標,別說九錫了,加十錫都不是個事。到時候,所有人都一起享受這榮耀一刻!
不得不贊佩,諸葛亮的這個回答,堪稱太完美。
其一,直接表達出了對李嚴的失望,你可是托孤之臣,咋啥都想自己?
其二,闡述了為何北伐。這是我們的責任,咱哥倆是僅有的兩位托孤重臣,就更應扛起這么大旗來。
其三,把加九錫這種帶有謀權篡位的待遇,轉(zhuǎn)變?yōu)椤皹s耀一刻”。也就說,加九錫不再是實錘的好處,而是理想完成后的象征。故而“十命可受,況于九邪”。
白居易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p> 毛主義對于101的評價,也是用這首詩收尾的。
諸葛亮不是王莽,是周公,比周公還周公,既然如此,自然要對流言做出解釋。
……
江州,李嚴的都督府。
李嚴喜好奢華,府邸自然華麗,莊嚴大氣,不過此時李嚴的眉頭在接到諸葛亮的回信后就皺了起來。
“唉!丞相真乃神人也!我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