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借趙國兵
趙國身處南方之地,全國多為丘陵山地,領土面積遠不如大齊,位于大陸東南偏安一隅。
但東南沿海天然良港不少,使得趙國商業(yè)發(fā)達,船舶業(yè)同樣發(fā)展迅速,與東海各國常有貿(mào)易往來,作為大陸貿(mào)易的最前沿,給其他三國輸送海外的商品。
趙國主要稅源便是商業(yè)稅,因此受制于地形,農(nóng)業(yè)之發(fā)展落后,常常要從西邊周國購買糧食,倘若遇到個天災,又或是與鄰國發(fā)生戰(zhàn)爭,糧食供給常常受制于人。
但較為發(fā)達的工商業(yè),使得趙國可以用利益捆綁鄰國,友好發(fā)展。
而充當齊國與趙國之間的“使者”,便是身處大齊南方的越王李瓚。
這一次,李瓚要與趙國達成的交易,堪稱史無前例。
銘山八郡換取趙國五萬精兵越境,抵御流寇進犯。
趙國號稱擁有五十萬大軍,但真正能夠上陣打仗的兵力,只有二十余萬。
其中有將近十萬兵力,部署在與周國的邊境上。畢竟周趙兩國關系時好時壞,發(fā)生摩擦也是時有發(fā)生。
而最為精銳的禁軍主力,八萬兵馬部署在京城。
其余各地的防御,皆由地方官兵或是藩王親兵組成。
而在趙國與齊軍邊境上,有趙國軍隊五萬人。
由于趙國與齊國關系尚好,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可能性很小。
正確來說,應該是趙國與李瓚的關系不錯,雙方有利益綁定,卻沒有世仇或沖突。
此番交易,趙國朝廷一收到李瓚的親筆信,朝中大臣無一反對。
畢竟這銘山八郡對于趙國而言,戰(zhàn)略位置之重要,遠超其他地方。
倘若讓趙國拿下銘山八郡,到時候要面臨威脅的,就是齊國的南部。
五萬大軍,換取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地帶,怎么算也是值得的。
趙國皇帝立即調(diào)遣兵馬,同時增派五萬大軍,即可北上,增援齊國越王李瓚。
加上趙國這五萬兵馬,李瓚便擁有了與起義軍同等的兵力。
雖然趙國軍隊多年未經(jīng)歷大規(guī)模戰(zhàn)事,但畢竟這五萬兵馬是精銳主力,與農(nóng)民軍相比自然占據(jù)上風。
五萬趙國兵馬,浩浩蕩蕩地北上,前往齊國禹州。
在此之前,銘山八郡,仍是由越王李瓚所控制。
這一場交易中,李瓚提出的要求是,等到趙國軍幫助他擊退流寇,才愿意將銘山所有領土想讓。
等到趙國軍隊進入銘山時,李瓚的部隊會與其共同防衛(wèi)此八城,這是防止李瓚反悔,趙國提出的要求。
如今在齊國邊境的重要地帶,卻駐扎著兩國的軍隊。
李瓚密謀趙國之事,只與自己的心腹提起,其余謀臣并未得知。
但等到趙國進入銘山八郡,向著禹州而來時,秘密再也守不住。
趙國軍并未打著旗號,只是以援軍身份抵達。
趙國的回信,送到了安州府內(nèi)。
“作為關系最為堅固的盟友,大趙兵馬愿增援越王軍……”
當?shù)谝粋€趙國士兵踏入禹州,消息已經(jīng)不脛而走,迅速傳回了凌陽城。
“稟報陛下,趙國軍隊進入我大齊銘山八郡,越王軍并未阻攔?!?p> “趙國?”
李衡一直身處北方,對這個南邊鄰國沒有太多的了解。
但從這些日子的奏章知曉,齊軍并未與趙國有什么沖突。
因為整個齊國南部,幾乎都是由藩王守備。
這一條趙國入境的消息,還是朝廷安插在禹州的細作傳回來的。
之所以如此肯定是趙國軍隊,是從其身著的黑紅鎖得知。
李衡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難道李瓚是求援趙國,向利用趙軍擊退黃巢的農(nóng)民軍?
如果讓趙國插足進來,整個占據(jù)將變得復雜起來。
他還是低估了李瓚的野心,同時也高估了他的尊嚴。
事不宜遲,李衡立即調(diào)遣兵馬,立即發(fā)兵拿下,隨時入主禹州,對李瓚以及趙國施加壓力。
目前整個江州三州仍是風平浪靜,但如果確定趙國軍進入齊國境內(nèi),矛盾也將立即爆發(fā)。
再多番的情報確認下,李衡已經(jīng)得知,趙國軍隊確實已經(jīng)進入了禹州,甚至是安州。
那么問題就來了,李瓚到底提出了什么樣的條件,才讓趙國答應出兵……
李瓚手中還剩下什么?
答案躍然紙上。
李衡愈發(fā)不安,棋盤里突然多出一顆突兀的棋子,使得整個局面變得混亂不堪。
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安州府。
七日之后。
安州府內(nèi)。
李瓚正與部下親信,一同接見著來自凌陽的使者。
來者不善。
“越王何故任由趙軍進犯,而不作阻擋?”
皇上派來的使者質(zhì)問道。
面對朝廷使者的逼問,李瓚淡然自若道:“我大齊兵馬鎮(zhèn)守銘山,未曾發(fā)現(xiàn)有趙國軍隊蹤影,或許是我軍剛征召的數(shù)萬新兵,而并非趙軍?!?p> 他的狡辯如此無力,使者并不會相信。
畢竟一支精銳軍隊憑空出現(xiàn),又怎么可能是新兵。
“越王疏忽,我軍斥候已經(jīng)探明,趙國軍隊確實進入了禹州?;噬嫌忻?,迅速驅(qū)逐趙國軍隊,朝廷大軍可以南下支援越王,抵擋流寇西進,收復江州。”
使者帶著皇帝手諭,向著越王麾下眾人宣讀。
所有人都下跪聽詔,但無一人認真理會。
“臣知罪,即刻便派大軍守備南境,絕不會讓任何敵軍進入大齊?!痹酵醍吂М吘吹馈?p> 在使者面前,他還不敢流露出反意。
目前整個局勢,對于李瓚而言極為不利,倘若讓朝廷軍隊有借口南下,必然會對他的領地造成威脅。
“皇上有命,應固守禹州,不可丟失半寸領土,否則我大齊京城禁軍,將代替各路兵馬,收復失地。”
皇帝的命令中,帶著幾分威脅。
“微臣領命?!?p> 所有人俯身,接過圣旨。
驅(qū)逐趙國軍隊是不可能的,李瓚目前指望著這些兵力,幫助他講流寇勢力擋在禹州外。
就這幾日的戰(zhàn)況來看,情況顯然有所好轉(zhuǎn)。
李瓚陽奉陰違,送走使者后,頗為不屑道:“皇帝想看著本王被流寇消滅,見死不救,那本王也不愿坐以待斃,安州禹州是本王多年領地,與趙國的交易只是你情我愿,何罪之有。”
藩王大軍與流寇在禹州激戰(zhàn)時,青州的朝廷軍,卻不知在做什么,沒有半點動靜。
“皇帝有意讓本王死,本王只能求援趙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