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圣賢之血 碧血丹心(求收藏 求推薦)
雷開跌跌撞撞的退了幾步,差一點就撞擊到了門框上。
他的嘴角、眼眶都流出了鮮血,渾身也有些抽搐。
凝魂神雷就是如此恐怖,這么多人的神魂念力在一剎那之間爆炸,能活下來簡直就是一種奇跡,但雷開還沒有倒下。
一道靜幽幽的光從雷開袖口亮起,替他遮蔽住了不少傷害。
即使如此,這位威風凜凜的異物司校尉,河陽城中的頭面修士也灰頭土臉。
但大家對他的敬佩卻又多了一點,在李道仙這鬼神莫測的能力面前,能抗住已經(jīng)十分了得了。
“竟然沒事?”李道仙錯愕,他想要看到的畫面卻沒有發(fā)生。
沈誠聚精會神的看著眼前的爭斗,這種大場面,可是難得一見。
先天境以上的詭道修士,當真可怕。凝魂大手印的余波如海浪潮涌,若不是有雷開擋在前面,眾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還是需要再穩(wěn)一點啊,沈誠想。
他其實也想去吞噬《凝魂經(jīng)》和《死生二氣》,但是按照他現(xiàn)在的修為,區(qū)區(qū)第一境界,還是需要發(fā)育。即使運用《詭異圖錄》,也只能持重修行,暗戳戳的發(fā)大財。現(xiàn)在上,太危險了,而且也顯眼。
殿中,龍爭虎斗,風起云涌,沈誠有預(yù)感,爭斗便在這剎那之間又有一個定數(shù)。因為雷開的神態(tài),并沒有太多的慌亂,他一定還有后手。
“讓我吞噬了你們。”李道仙的偶身身體上的裂痕越來越多,可惜本體沒有到來,否則那有這么多的禍患。只是人難境界的修士,詭道法則凝結(jié)在識海,無時無刻都需要元氣海量,又怎么能夠遮掩。
“應(yīng)管營,韓捕頭、麻煩你再為我護法了。”雷開扭過頭來,苦笑著看著應(yīng)二。
“好!”應(yīng)二、韓鐵山想了想,沒有猶豫。
應(yīng)二一躍而來,手持混鐵棍,一絲絲的雷光在混鐵棍上流動。他的雙目銳利如鷹,他的身軀仿佛磐石,他這一棍掃來,排山倒海,硬生生擋在雷開面前。
雷開恭恭敬敬的從袖中摸出來一塊碧玉,四四方方,溫潤澄澈。
一股浩浩蕩蕩的正氣在雷開身上綿延,“是正氣經(jīng)??!鄙蛘\心中暗想,但他很快又否認了這種可能,因為這股正氣太充沛了,比大儒所書的正氣經(jīng)還要厲害。
“是圣人之血!是儒教圣人的。”
“浩然正氣,碧血丹心?!庇醒奂獾娜苏J了出來,大呼道。
石戰(zhàn)、韓鐵山等人都露出了羨慕的神色,難怪雷開剛才能躲避了凝魂神雷,原來是有這件寶物。
圣人遺留下的東西,那該有多寶貴。一滴血,也蘊藏了神韻。
儒、佛、道的文明非常久遠,在各個紀元都有流傳,是出產(chǎn)圣人最多的教派。詭道修行是當時演變最多的,但是良莠不齊,況且一路修行,一路獻祭代價,想要觸碰到圣人境界依舊無比困難。去探索“力”之道,“血”之道,這該需要多少天賦、多少奇遇。
大道難成,即使是儒門,也有偽學(xué)阿世、信口雌黃之輩,禍國殃民。所以能夠“碧血丹心”者,已經(jīng)窺到了大道的一縷精髓,比大儒境界還要高深一重。
儒道圣人的血雖然化為碧玉,卻依然存在著一絲圣人的精神,存有這圣人之血化成的碧玉,能夠凝固神魂,滋養(yǎng)正氣。
雷開的信念映襯在這碧玉上面,碧玉竟然真的動了起來,一尊高高大大的神魂從玉上浮現(xiàn),衣服高古,頭戴冠冕,那圣人的面孔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但即使是這道殘影,也蘊藏了無上偉力。
所有的正氣
“天地正氣,由我號令。”這便是圣人的能力?沈誠心潮澎湃。
“圣人之血,化為碧玉!”李道仙大為愕然,這可是真正的好東西。一個人一生所行,能踐行仁愛忠恕,養(yǎng)出浩然之氣,談何容易。
“儒釋道這三道,貶低武人,貶低其他道門。我最痛恨的便是儒門,現(xiàn)在你們都得死?!钡纳裆知b獰了起來,儒道當權(quán)最久,鎮(zhèn)壓天下邪門的也多是儒門。
偶身一寸寸崩裂,然后變成了一團污泥一樣的東西,附身在了鐵尸身上。
鐵尸的形態(tài)再次大變,面目都被遮掩住,是李道仙的臉長了出來。
鐵尸全身上下也披上了一層木質(zhì)鎧甲,猙獰的木刺到處都是,渾身上下,充滿了木色的紋理,像是一個木人。
“誰敢攔我!”李道仙怒喝一聲,大步跨來,每一錘,都蘊含了激蕩之力。
這鐵尸,本來只是尸氣縱橫。李道仙附身以后,鐵尸身上光影漣漪,那光澤,仿佛要把人的靈魂都吸進去。
“嗖!”“嗖!”韓鐵山連運神力,數(shù)枚弓箭飛了過去,卻又在李道仙半分處寸寸剝離消散。
應(yīng)二揮舞鐵棒,雷光密密麻麻,也暗含了雷之神妙。他不能退,要爭取時間。
砰砰砰!兩道身影撞擊在了一切,純粹是力量交匯,天地崩裂。
殿堂也開始震蕩了起來。
“雷池余孽,果然有一些東西。傳說上古雷池興盛時候,自己筑造雷池,為信徒洗髓洗骨,練就雷霆之身。可惜你的修行,也就到此為止了。”李道仙暗笑一聲,一條手臂竟然伸張了出來,是木之手,力之手。
五指合攏,這條手上尖刺森森。
電光火石間,應(yīng)二就要危在旦夕。
“危險!”石心和沈誠一起出手,沈誠運力在手,向著那條木手臂砸去。
沈誠曾想過退縮,但眼前形勢,應(yīng)二對他有恩。若不能恩怨分明,又有什么意思。想到這里,沈誠念頭通達,伏魔棍法中竟然也帶點仁道的氣息。暗合天心,暗合伏魔之意。
“不自量力?!蹦臼直壑酗w出來絲絲尸氣,直襲沈誠的眉心。
所有的正氣經(jīng)都燃燒了起來,仁愛、弘毅、剛直,那尊圣人虛影越來越真實。
圣人虛影一劍在手,向前走來。看似慢,卻是快。
一柄五面方正的劍,象征著仁愛、道義、禮節(jié)、智慧、誠信。
儒教的起源是禮,儒教不言怪力亂神,秉承天地正氣,因此也是最激烈和自圣的,對于其余宗派并無好感。
即使是佛門,當年也有儒家大圣怒上《佛骨表》,被排斥到九千里之外。
上古儒教圣人揮動手掌,沈誠身上的《正氣卷》竟然開始動了起來。
浩然正氣,當然無敵。
不僅是沈誠,身上還帶著《正氣卷》的異物司士卒身上,都泛動起了微光。
所有經(jīng)文,都開始滌蕩成灰,融入了那道圣人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