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這是她的小心思
一陣忙碌,等蘇意與韓郎中也到了錢莊之后,就看到錢莊側(cè)院的敞廳上,好幾個管事之人正親自驗看銀兩。
帳房先生拿著算盤不停扒拉著。
很快,優(yōu)先兌換出了兩萬兩銀票,全是百兩面額。
韓郎中看了蘇意一眼,沒有讓她出面。
而是接過那撂銀票,數(shù)了三疊出來,分別交與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讓他們每人負責(zé)跑兩家糧行。
一人帶著三十張百兩銀票就是三千兩,按今天的糧價,每人要買到五百石大米。
若大米不夠數(shù),就用其他雜糧湊,總之緊著銀票盡量多買糧,買完就往回春堂送。
若回春堂放不下就往衙門里送。
總之,今天由回春堂出面買下這么多石糧,在應(yīng)城內(nèi)就會掀起一陣風(fēng)聲。
之后再由衙門出面,就能造出一陣聲勢。
城中大戶便不愿意拿出多少錢糧,能在城外搭個粥棚也是不錯的結(jié)果。
將一切都在城外解決,不讓逃荒的人進城,對城中百姓生活就不會造成影響。
糧價一路上漲,城中百姓早就囤了不少糧食,也不怕他們掏空了糧行,之后造成缺糧隱患。
何況,沒有哪家糧行會一次將自家?guī)齑嫒糠懦鰜淼模Z價都在漲了,能放出一半都是好的局面。
剩下的存糧定會繼續(xù)上漲。
這也是他們當(dāng)機立斷,趕緊往六家糧行盡量買到最多糧食的原因。
兩個伙計也跟著去幫忙了,韓老夫人也跟著大孫子一起去買糧。
只有韓郎中還留在錢莊,與蘇意等著后面銀兩兌換。
蘇意抽到的新手錦鯉大禮包里有一萬兩現(xiàn)銀,這個是能兌換爽快值的錢。
不久前臨時增加的抽獎有六萬兩現(xiàn)銀,可以隨時使用不設(shè)時限,卻會累積爽快值。
因此,她最先拿出來的銀子,就是抽獎得到的六萬兩里邊的四萬兩。
最后兩車才是大禮包里設(shè)定了消費時限的那一萬兩。
這是她的小心思。
買糧是分散消費,單筆消費不會高。
之后去衙門買地才是最花錢的大頭。
將那一萬兩集中消費出去。
單筆可能達到幾萬兩的消費里,這一萬兩屬于一次性消費金額,若有爽快值定然會高得多。
為了多賺爽快值,她也是機關(guān)算盡,拼了!
韓家人拿去買糧的銀票只有九千兩,還有一萬一千兩已被韓郎中悄悄交回到她手中。
又是半天之后,剩下的三萬兩銀子也總算陸續(xù)清點完成。
錢莊也很體諒客戶的感受,滿足一千兩就結(jié)算,一邊驗看一邊就將銀票兌換出來了。
同樣是整齊的百兩面額,蘇意將大禮包所屬的那一萬兩單獨存放。
韓郎中與錢莊掌鋪寒暄了兩句,就帶著蘇意匆匆往衙門趕,就連板車和籮筐都暫時扔在錢莊了。
衙門里,李城守也沒耽擱時間,已寫好了幾封書信,還有調(diào)糧手令與路引。
這是兩手安排。
書信寄給應(yīng)州附近幾州城守,希望各州能募集到一些米糧,與應(yīng)州一起廣搭粥棚、救濟難民。
這是私人書信而非朝廷文書,這也是個人私募而非朝廷賑災(zāi)。
這些書信寄出去不期望一定會有好的回應(yīng)。
主要目的是傳達一個應(yīng)州正在廣搭粥棚、官民一心、共同援手救濟難民的消息。
除了傳達這樣的消息,也是在為李城守的功績第一步鋪路。
快馬加鞭、五百里加急,書信幾天時間就能送往各州去。
手令將由衙門捕快加急送往應(yīng)州各縣鎮(zhèn)衙門。
遇到難民必須施粥接濟,就地安置,若有弄假敷衍必嚴懲不怠。
身為一州之首,李城守有治下之權(quán),這手令并不越界,本就是他管轄之權(quán)。
而路引則是給蘇意他們自用的,有了路引至少在應(yīng)州地界所有縣鎮(zhèn)皆可自由通行。
去其他州縣也是身份證明。
那些逃荒人所屬家鄉(xiāng)的衙門并未給他們路引,他們只帶著自家的戶籍文書就逃出了家門。
若在平時有戶籍也能證明身份,可以進城。
但蝗災(zāi)歷時月余,受災(zāi)的州縣越多,逃荒的人也越來越多。
各地皆已知情,秉著自保的心思也不會放他們進城。
受災(zāi)州縣沒給開具路引,也就沒人去想,便真給了路引,在南邊其他州縣又是否好使。
但應(yīng)州不一樣,應(yīng)州并未受災(zāi)。
書信蓋上了私印,交給衙門的郵馬加急送出,純私人往來甚至沒有動用衙門官權(quán)資源。
手令已寫好,蓋上了官印,這個是管轄之權(quán),當(dāng)下就交給衙門下屬,仔細叮囑之后就讓他們趕緊出發(fā)。
路引加蓋官印準備了一百條。
蘇意他們過來的時候,李城守正與蘇勝和葉云寒在說話。
似乎正商量著之后安置的事情,還有一本土地魚鱗冊擱在桌上。
這本土地魚鱗冊上記錄的,并不是整個應(yīng)州地界已有屬主的那些田地,而是還未放出的荒地。
其中包括荒蕪無主的屬地、山地、山頭等,但不包括像楓河嶺那樣的大面積的山脈。
那樣的山脈是不會放出去的。
一直都是當(dāng)?shù)匮瞄T統(tǒng)管的朝廷領(lǐng)地,不會變成私有歸屬。
防止被壞人或是別國之人在此搞小動作,悄悄卡住大夏國喉舌、腹地。
而荒地有的能夠種植、有的方便施建、有的可能毫無價值。
應(yīng)州多山川河流,屬于地產(chǎn)富饒之地。
應(yīng)州百姓平均生活水準不低,沒有十足窮山惡水、缺衣斷糧之地。
蘇意一到,立刻拿出厚厚一大疊銀票。
李城守目光閃過一道復(fù)雜微芒。
他看了韓郎中一眼,沒有多問什么,而是直接攤開桌上那本魚鱗冊。
“整個應(yīng)州今年能放出來的荒地,能種莊稼和糧食的約莫有萬余傾,這個不能全部放與你們,也無必要?!?p> “你們目前主要是起屋、搭棚,圖個安身之地,因而,可以多買那些不太能種的荒地,以安家為主?!?p> “不能種糧的荒地、小山頭,今年能放出來的約莫是兩萬余傾,而這兩種荒地在應(yīng)城外,約占十之一成?!?p> “我可以按不善種的荒地價,給你再搭些能種的荒地,以十之一的比例,就看你們要買多少傾了。”
李城守未按畝來說事。
因為他們雙方現(xiàn)在面臨的是幾州縣的難民,不說幾十萬人,也得是十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