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燕帝無道以來,各地起義軍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其中以農(nóng)民出身的君閔最為強勢。
經(jīng)過二十幾年的征討和競爭,終于由君閔統(tǒng)一天下。
君閔攻入京師,斬殺燕帝,文武百官個個殺盡,名名斬絕,手捧玉璽,登基稱帝,國號寒,年號德正。
德正元年,君閔身穿龍袍,坐在龍椅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些隨他征戰(zhàn)的功臣,代替了原來的官員
”平身!”
“謝陛下!”
這是新帝的第一次早朝,君閔心中也有些激動,自己打了二十幾年,終于坐到了這個位置!
“陛下,臣有奏!”
君閔回過神來,看著那名官員,是徐正,自己早年的跟隨者
“徐愛卿有何事上奏?”
“陛下,我朝新立,天下統(tǒng)一,陛下天威浩蕩。然民間苦怨,實乃暴燕所定之稅,十之稅五,百姓苦不堪言,臣叩請陛下,降低賦稅,以顯陛下圣德!”
君閔聽了,點了點頭,當年自己不就是因為這件事才造反的嗎?不能這樣下去了,必須降稅!
“那徐愛卿覺得降到多少合適?”
“臣提議,降至十五稅一!”
君閔正想點頭,忽然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
“不可!”
此言一出,所有目光全部集中到一名官員身上,君閔也有些不悅,但也沒有發(fā)作,似乎在等著下文
那名官員也發(fā)現(xiàn)了氣氛不對,走了出來,與徐正并立,跪了下去
“陛下恕罪,臣覺得十五稅一,尤重也,天下初定,民間疾苦更甚,臣覺得,只有降至三十稅一,方能彰陛下之仁德!”
那人說完,拜在地上,君閔心中也在計較,前朝國庫確實充實,別說三十稅一,就是五十稅一也沒問題,思考了一下,君閔便同意了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那個官員大喊了一句,百官也附和地喊著
君閔不禁感嘆,難怪世人都想要這個位置,自己都五十多歲了,還能有熱血。
“若是無事,便退朝吧”
“臣等遵旨!”
君閔回到養(yǎng)心殿,休息了一會,又將目光放在了一堆奏折上
唉,原來皇帝也不是這么好當?shù)?p> 君閔開始批折子,無非就是地方的天災,要不就是匪患,批著批著他發(fā)現(xiàn)了重點,他看著折子思索著
“臣禮部尚書徐忠言:陛下天威宏大,一統(tǒng)四海!然陛下已過春秋鼎盛之年,需早立太子,定儲君,以保我朝千秋萬代,永世不衰!臣死罪死罪!”
君閔開始看到時很是憤怒,這個徐忠,不是咒朕死嗎!可是君閔又靜了下來,徐忠是徐正的弟弟,也是自己最早的跟隨者,他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傳諸位皇子!”君閔對門口大喊,喊得頭都有點痛了
不多時,五個中年人進來了,分別是
大皇子君壽,長得像他爹,有點威嚴
二皇子君白,像他娘,有點女氣
三皇子君岐,最是好看,陰陽并存
四皇子君籌,有著一股陰險的氣息
五皇子君秋,滿身肌肉,是個大漢
君閔看著自己的五個兒子,笑了一下,拿出一本折子
“老大!”君壽聽了,立馬上前“爹!”
君閔看著大兒子,心中不禁想到了從前還是農(nóng)民的時候。
回過神來,君閔拿著折子向君壽挑了一下,君壽馬上去拿,“要是你,你會怎么辦?”君閔提問了。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老爺子是想選太子了,五個人中只有二皇子君白對皇位沒有什么興趣,其余四人眼里有光。
“爹,這折子上說,江南水患,百姓受災,那我們賑災不就行了?”君壽天真道。
君閔聽了,笑了,“那要是國庫沒錢呢”
自己這個大兒子什么都好,就是沒有腦子。揮了揮手,讓他下去。
“老二!”
君白上前,看了折子,思索著,但還是搖了搖頭。君閔見狀,也不為難他,自己這個二兒子沒有上進心,安于現(xiàn)狀。
“老三!”
君岐本來還想安慰二哥,但是老爺子又叫他,放棄了安慰,走上前看了折子,思索著什么。
“爹,兒臣聽聞山東總兵肖河貪污腐敗,又常年欺壓百姓,所以...”君岐并沒有把話說完,但是已經(jīng)夠了,君閔也很意外地看著他。
“不錯”君閔口頭獎勵了一下,讓他退下
“老四!”君籌上前,看了折子,“爹,既是水患,何不修堤壩?”
君閔搖搖頭,讓他下去,而小兒子君秋更是什么也不知道
“回去吧!”君閔讓五人回去,自己又思考著...
次日,君閔發(fā)了圣旨,封君岐為太子!遷至東宮!并舉行科舉!
大魏遺臣
新人作者,請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