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該死”
此刻得知事情經(jīng)過的朱祁鎮(zhèn),不由的心生怒意的說到。
本來,按照原定計劃,兩萬大軍在陽和衛(wèi)布防,再有自己所率領的兩萬大軍一起,必然能將瓦剌人留在長城內(nèi),形成大軍合圍之勢。
可結果卻因為石亨的貪功冒進,讓陽和衛(wèi)原有的布防計劃中缺少兵丁,致使有些地方缺少后備兵源,從而導致,瓦剌人從大軍防區(qū)中沖殺而出。
“可知石亨現(xiàn)在在何處?”
“據(jù)逃回來的兵卒所說,石亨與其子侄石彪不知去向”
“報……陛下樊忠將軍所率三萬馬步騎已經(jīng)達到陽和衛(wèi)”
“立刻傳令樊忠,即可領兵追擊”
“諾”
“郭登,且去派人從陽和衛(wèi)至白登周邊尋找石亨殘部”
“末將尊令”
隨后朱祁鎮(zhèn)便在陽和衛(wèi)等待剩余大軍的集結。
隨著天色漸漸黑去,在后面追擊的明軍也隨著徐亨,張輔,薛綬等幾位將領的率領,先后到達了陽和衛(wèi),此刻陽和衛(wèi)明軍共計八萬大軍。
而在軍帳中,朱祁鎮(zhèn)和諸位將領正在等著前去追擊的樊忠和吳克忠的消息。
就在眾人等候之際,一小將前來稟報:
“報……,陛下前方來報”
“講”
“啟稟陛下,據(jù)前方樊忠將軍來報,我軍在長城缺口處與瓦剌大軍交戰(zhàn),但是因那缺口處不能布置太多兵卒,最終還是讓也先率領幾千殘部突出重圍?!?p> 啪……
朱祁鎮(zhèn)重重啪了下桌案,臉色陰沉的說到“石亨,該死”
“陛下,息怒”
“郭登,可曾找到石亨殘部?”
“已經(jīng)派遣兵卒前去尋找”
“給朕找,就算掘地三尺也要給朕將石亨給找出來”
此刻朱祁鎮(zhèn)心中怒意沖天,自己調(diào)遣十幾萬大軍,設下的局,在最后一刻,卻被石亨這個家伙的貪功冒進讓也先逃走了,若當時石亨不貪功冒進,陽和衛(wèi)兩萬大軍完全可以堅持到自己率兵趕來。
同時朱祁鎮(zhèn)也心中一陣懊惱,沒想到自己當初的一念之仁,造成也先成功逃離,若是早知如此,就不應讓石亨派兵支援。
隨后朱祁鎮(zhèn)便對諸將說到:
“諸位將軍且下下去吧。傳旨讓大同諸將以及守備太監(jiān)等全部給朕到陽和衛(wèi)覲見”
“另外讓吳克忠率騎兵歸來后,前來覲見?!?p> 在場的諸位將領也明白,此刻皇帝心中有怒意,便都躬身領命后一一退去。
于此同時,在距離白登不遠處,一山丘旁,石亨則是和自己的侄子與隨自己逃出來的幾名親兵,正在此處休息。而此刻石亨也在猶豫要不要回去,若是不回去,那自己此生都將隱姓埋名,東躲西藏,直到皇帝忘記自己。
但若是回去,必定會被皇帝責罰,因為他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郭登派來尋找自己兵卒,從中可以說明,郭登并沒有如同自己預想的那般被瓦剌人擊潰,所以自己原本所想的將責任推給郭登已經(jīng)是行不通的。
最終思索良久,石亨還是不甘心,就此隱姓埋名一輩子,況且,回去未必會是死,以以往的慣例,可能也就撤職查辦,隨后便帶著自己一行人前往了陽和衛(wèi)。
然而此刻的石亨又怎么會想到,他小看了皇帝對于此事的怒火,而且皇帝已經(jīng)對他起了殺心,這次不僅僅是一次小小的貪功冒進,而是間接的讓也先從皇帝所設計的大網(wǎng)中逃脫。
夜間,陽和衛(wèi),吳克忠所率騎兵率先回到陽和衛(wèi),隨后便前往了朱祁鎮(zhèn)軍帳中。
“末將吳克忠參見陛下”
“吳將軍免禮”
“吳將軍,現(xiàn)在你所率領三千營騎兵還有多少人”
“稟陛下,目前還有六千余人”
“嗯,如此等樊忠和陳懷所部歸來后,你便與陳懷將軍一起從全軍中選出四千騎馬善射的兵卒?!?p> “包括朕的親衛(wèi)軍”
“趁此刻兀良哈主力在遼東,韃靼主力正在宣府肅州等地,你與陳懷且合并一萬精騎出長城。
“往原北平行都司開平衛(wèi),現(xiàn)兀良哈屬地犁庭掃穴前往遼東,并且并且告訴兀良哈朵顏三衛(wèi)各部落首領朕親率十萬大軍前往開平衛(wèi),要么戰(zhàn),要么降?!?p> “對了,也將張忠,孫衛(wèi)寒,朱玉等勛貴子弟帶上吧,讓他見見血”
“末將領旨”
隨后朱祁鎮(zhèn)便讓吳克忠前去準備。
于此同時,在宣府正剛剛爆發(fā)完一場戰(zhàn)役,這令韃靼首領脫脫不花險些喪命在云州。
因為原本一直與脫脫不花對峙的明軍突然開始向馬營方向展開了進攻,隨后脫脫不花便在獨石留兵數(shù)千人,親自則率領其余兩萬多大軍過馬營前去圍殺前來進攻的陳懋所部。
但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楊洪竟然敢留宣化城空城率領所有兵丁出長城繞行草原,從后方突襲,并且與前方云州堡的明軍前后夾擊自己。
最后脫脫不花僅率領一萬殘兵逃會了回到草原上,此刻的他已經(jīng)明白,必然是大同的明軍大勝,從而導致楊洪敢如此大膽的從自己后方夾擊自己。
此刻的脫脫不花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就應該將宣府突然出現(xiàn)明軍的消息早早告訴也先,此刻自己當初支援也先的那兩萬兵馬估計也兇多吉少了。
至于為何不去宣化城這座空城,原因盡然只是怕那是明軍給自己設下的圈套。然而他想多了,這次突襲也僅僅是楊洪在得到了朱祁鎮(zhèn)的命令后,為了將功補過而做出的決定。
此刻云州,馬營堡,陳懋正于楊洪互相吹捧著。
“此戰(zhàn)多謝楊將軍鼎力相助,才會有如此機會大破兀良哈”
“陳將軍客氣了,本將也是受陛下御令前來與將軍一起圍剿兀良哈”
“哦?陛下那邊傳來旨意了?”
“是的,據(jù)我推測,陛下此刻已經(jīng)大勝瓦剌大軍,開始想大同方向圍剿了”
“原來如此,不過楊將軍還是膽色過人,竟然獨留宣化空城前來支援,今日大勝還是多虧了楊將軍了”
“陳將軍莫要如此說……”
一陣陣吹捧過后,陳懋便開始寫起了軍報,將此戰(zhàn)過程原原本本的寫了上去,并且寫完后讓楊洪一起署名。
隨后,便令人將戰(zhàn)報送至朱祁鎮(zhèn)處,請求下一步旨意。楊洪則率領著自己的兵馬回了宣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