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與猴族仙師的茶話會
那族長雖是猴面,面相卻十分和藹。
“尋常孩童似你這般年紀,還未開智,你為何能看出我畫外之意?”
蘇歌心想,那肯定不能告訴你,我在地球已經(jīng)十八了,而且還是學霸??磥淼厍虻慕鹁洌谶@里能起大效用,我可以在這個世界賣弄一下了。
“老仙師,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盼您莫要有執(zhí)念,我們既愿出十倍之物交換,煩請心空一些,放我們離開?”
“我在這個丹秀嶺,已修行數(shù)十年,從未見你這樣,如此有道心的少年,可愿在此與我作伴?我定傾盡全力,助你成為天級修行者?!蹦呛镒遄彘L原來是想留下蘇歌作伴。
“做他的師傅,你不夠格。修為不過天級而已,如此自大,可笑至極?!逼綍r懶得多說一句話的川居然開口了。
蘇歌怕川真跟他打起來,趕緊說道:“多謝仙師抬愛,我如今年紀尚小,又與家人失散,只想尋回父母,陪在父母身邊。還是請仙師示下,如何才愿放我們離開?”
“既然不肯留下,可否多待一兩日?我并非刻意為難,實在是想與小友多些交集?!蹦抢舷蓭熼_始用懇求的招數(shù)。
“那賠付的事情如何說?”蘇歌問。
“只要你肯留兩日,那還談什么賠付,不需要賠付了?!蹦亲彘L老仙師倒是大方,那猴族長老眼里卻是有些失望。
蘇歌一來對他們的生活有些好奇,二來想看看那老猴的其他書畫。他看向川,說到:“要不我們留個兩日?”
“你既想留,那最多兩日。”說完就飛到某個山頭看云去了,一眾猴族修行者也四散開去。只剩張嘉豪、蘇歌,還有那猴族族長。
那猴族族長帶著蘇歌和張嘉豪進入了他的書房,茶水點心已備齊,蘇歌也不客氣,拉著張嘉豪就吃起來。
若是十八歲的自己還需要顧忌一下形象,現(xiàn)在隨便怎么吃都是孩童的天真可愛,倒是沒有形象負擔。
蘇歌吃著環(huán)顧四周,這猴族仙師畫技了得,構圖、畫面、意境和用筆都堪稱大師級別,但所有畫都沒有題跋。
蘇歌看著一幅畫著蘭花的畫,意境悠遠出塵,便想起了《幽蘭操》,隨口念道:“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那猴仙師聽聞,贊不絕口:“妙哉!妙哉!”
蘇歌又看到一幅畫,一老猴坐于石山上看云,有大片留白,意境遼遠。隨口念道:“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接著,他又看到了與詩句相似意境的畫面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p>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 那老猴更加激動了:“真無法把你當作小孩子,在下名號本真,不知道小友如何稱呼?!?p> “我叫蘇柄添,他叫張佳佳,他對畫也十分有研究。張佳佳,你也給老仙師說說你的想法?!碧K歌拿地球的知識裝大佬,裝的十分爽快,突然想起張嘉豪也來自地球,略有些尷尬。
拉著他一起裝,那就不用有心里負擔了。拉一個人下水,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嘗到與你一樣的甜頭。
張嘉豪吃得正歡,被點名了,只能營業(yè)。
他看見一幅畫,近處畫著鄉(xiāng)村人家,籬笆下種著不知名的花,遠處則是遠山斜陽,一幅悠然恣意的意境。便問老猴本真:“敢問仙師此花與此山的名稱?!?p> “此花名喚筠花,此山名曰霞山”
張嘉豪聽后便道:“采筠東籬下,悠然見霞山。”
那老猴本真聽了之后亦開口稱贊,又品評了十幾幅畫之后,茶會才結束。
這次茶會,對那本真老猴來說,品質之高,他此前從未體驗。于是便吩咐猴族眾人好生招待蘇歌三人,并約了三人,第二日游船。川本不愿去,但是要保護二人安全,只能同去。
這丹秀嶺數(shù)百座石山被一江碧水環(huán)繞,景色與地球的桂林山水有幾分相似。
第二日,那老猴本真?zhèn)浜昧酥穹?,竹筏上還有果子、茶飲和點心,將蘇歌和張嘉豪迎上竹筏后,便用靈力催動竹筏,順著碧水暢游山水之間。
蘇歌三人,自進入黑色文明以來,先是險些被賣,后是風餐露宿地趕路。一路上,還看到了許多異獸的尸體,以及不少廝殺的場面。還被追捕著,只能隱形埋名,變裝出行,著實狼狽。
在猴族這兩天可謂是一段小的休憩與度假,身心都十分暢快。
蘇歌見老猴本真對他們十分盡心,像疼愛自己的子孫一般,心想這世界的緣分也是奇妙,他竟能在另外一個世界,與一只老猴有了忘年之交的感覺。黑色文明是個傳奇之地,能在此處成為一地領主的都不是泛泛之輩。
“本真仙師,我們初來這黑色文明,對您以猴族仙師成為領主之事也十分好奇,可否給我們講講您的故事?”蘇歌想多了解一點老猴。
老猴見蘇歌見識不凡,出口妙語,不貪財不好利,反倒關心自己的出身,應該是認可他這個朋友,于是也沒有什么好隱瞞的。
“我本是這丹秀嶺一野猴,后覺醒修煉之力,苦于沒有修煉之法,修為很難精進。幸得有一日,在這碧山秀水之間偶遇一仙師,被那仙師仙風道骨般的出塵氣質所吸引,立誓要拜入其門下。
那仙師不答應收我為徒,我死皮賴臉追隨仙師游歷數(shù)年,只為求得修煉真解。仙師雖未答應收我為徒,但游歷那幾年仙師時常指點一二,我的修為很快得以突破。不到五年我便成為天級修行者,這在我們猴族異獸中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我成為天級修行者之后,那仙師說我與他緣分已盡,之所以愿傳我功法是看我頗具慧根。他賜我名本真,希望我能好好參悟天地間本真大道,說不定有一日,能有更高的突破,便徹底消失了。
后來,為了答謝仙師的指點,我游遍中州大陸,聽說在雪域高原的天幽昆山有個世清書院的大能者,聽人們的描述,與那位仙師極為相似。仙師離別時已說過緣分已盡,我也不便打擾,只是每隔數(shù)年就會去天幽昆山一趟,在仙山腳下感念一下,仙師教誨之恩?!?p> 聽了老猴本真的講述,蘇歌與張嘉豪明白了為何他一只猴,竟有出塵仙師的氣質。
三人在山水間暢游閑談。蘇歌和張嘉豪,時不時吟詩給本真老猴聽。
一老猴,兩少年,一竹筏,竟相歡。
到了午間日頭高照,他們也該回去吃飯了。此時有人傳訊老猴,說星域局遣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