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風(fēng)雨大作,閃電如晝,夜幕落下,影影綽綽的山林閃著白光,連同眼前的世界都顯得不真切,如同蒙上一層薄紗,置身幻境。
屋內(nèi)燭火昏暗,微風(fēng)掠過,竟有絲絲涼意。蕭逸君護住蠟燭,心神難寧,燥氣難擋,便沒了看書的興致?,F(xiàn)今的他比不得富庶子弟,難得閑下來常翻書作樂,偶爾閱覽一句心儀的詩句,如飲甘霖,反復(fù)斟酌,才堪堪懂得其中真意。
少年心性,路無泥濘。
空氣中散布著淡淡的松香氣味,清新淡雅倒是不俗,雖不是名香,但驅(qū)除久無居住的空房霉味已然足夠。聽聞宮廷中所用香料用料繁多,所用之雜令人驚嘆,其中外邦藩屬進貢的更是千金難買,皇族親貴得之都視若珍寶。至于仙人所焚的香,聞之白日飛升,那是想都不敢想。
蕭逸君站起身,在屋內(nèi)踱步,默背前段時間老道人贈送的經(jīng)書,說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心法,是他們一脈的祖輩所著,無有什么大功效,就是平靜心氣還算可行,一直被道觀視為靜心根本。只是后來沒落,此經(jīng)幾經(jīng)輾轉(zhuǎn),雖重回道觀,卻早是人人熟稔的貨色,那段最為艱巨的歲月,都曾主動刊印販賣維持道觀開銷,所以算不得珍貴,不必心里愧疚。
夜色漸深,一陣涼風(fēng)吹拂而過,蕭逸君頓感冷意。左右張望后,發(fā)覺門窗緊閉,他心生警惕。余光瞥見靠近庭院的的窗戶似有異動,他謹慎地靠近,透過窗紙外聽得隱約有潮汐聲涌來,風(fēng)中夾雜著一股清澈的鳴叫,似是某種動物,空靈悠揚,又帶著無盡的悲傷。
他盡力瞇著眼朝窗戶走進,雨聲依舊,可庭院地面竟泛起白霧,由遠及近向廂房蔓延,有如那神仙降臨般的情形,云霧繚繞。不真切間見得霧里群山隱約,其中亭臺樓閣鱗次櫛比,虛空中有那遨游的魚群追逐嬉戲,更有那如山岳般的大魚躍出海面,騰空翻轉(zhuǎn),隨后掠起驚天浪花。
他瞳孔緊縮,嚇得向后癱倒,一不小心掀翻長椅,猛然顛倒在地。只是片刻,屋外異象全都散去,雨聲濤濤,漆黑一片,似乎一切都不曾發(fā)生。不怪他害怕,這情形像極了他看的志怪小說,里面常有書生夜宿寺廟,慘遭惡鬼吞噬精魂的橋段。他嚇得直哆嗦,莫不是從踏進道觀開始自己便身中幻術(shù),此后種種皆是幻象,至于天象異常亦是妖魔留住自己的手段?
一時他為自己的異想天開感到可笑,老道人和言守望不說朝夕相處,卻是他知根知底的長輩,怎會做得了假。他卻不知,世上大有精通幻術(shù)者,是那非龍生的蜃龍,錦雉與蛇正月所生,引天雷將其推入泥土數(shù)十米,盤作蛇樣,兩三百年后見月光而一朝化龍。
蜃龍喜食燕,口鼻呼出的氣息便是海市蜃樓,連仙神都難辨真假。
良久,蕭逸君見四周都沒有異常才靜下心來,盡管覺得詭異,還是暗暗安慰自己是神思倦怠所致。鬼怪一說不是親身所見,終歸是做不得真,便是有,其中多少是那人心作祟。
人心險惡,更甚鬼神。
在燭火的映襯下,墻壁直射的黑影隨著燭火跳躍而開始搖晃。除了屋外雷雨轟鳴,屋內(nèi)倏而沒有聲響,仿佛天地只剩他一人。蕭逸君扶著桌角顫抖著起身,后背已經(jīng)浸濕,枯瘦有力的手臂忍不住發(fā)顫。
在長椅上休息許久,蕭逸君都難從剛才看見的場景中回神。那種近乎真切的逼迫感讓他無所適從,他警惕地四處張望,內(nèi)心升起一個念頭:世間何處有仙?
神仙鬼怪一說向來是被人當做飯后談資,可真正見過神仙手段的到底極少,倒是翻閱雜書古籍常有仙人的身影。
蕭逸君一時神往,想起青雍道人偶然提及,千年前碧游觀鼎盛時,曾有仙師臨世講道,教化眾生,更有好幾代觀主得道飛升,榮享長生。并與他暗暗講道,仙山中就有那宗門教派,指引人煉氣長生,更甚者神通通天,偷天換日者都易如反掌。
不管青雍道人品性如何,他內(nèi)心其實是相信的,不然不會流傳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更不會有那各地縣城供奉的文武兩廟,山岳江河的山水兩神。
少年思緒,有如二月春日,草長鶯飛。
今日無月,唯有瀟瀟風(fēng)雨,蕭逸君只能猜測亥時過半,經(jīng)歷先前一番虛驚,睡意全無。他托著腮,盯著跳躍不定的燭火開始瞎想,看到放在桌上翻看一半的書籍便移不開,不得不說不論三教圣賢所著的書籍確實是極好的,當然,其余諸子百家的學(xué)問也很好,只是三教學(xué)問過于璀璨奪目,以至于緊隨其后的百家碌碌無為??赡切﹤€流派絕非俗物,在萬載時光中某些時期甚至可與儒、佛二家爭鋒,例如墨、法、縱橫三家祖師在千百前就曾跟至圣先師論道高低,更是一頭蓋過儒家。
據(jù)說在近萬年前,有那百家爭鳴,百花盛放的景象,除了佛家和道家,其余各家爭先崛起。佛家是還未創(chuàng)下,至于道家,從數(shù)萬年前便一直高高在上,如若神壇。
那段盛世時光各家所著的書籍,后來大都被奉為各家經(jīng)典,其中所設(shè)內(nèi)容繁雜,有如星辰海洋包羅萬象。同樣一句話,每個人所思不同,所得也不同,匯集起來就有繁星如炬,萬家燈火暖春風(fēng)的景象。
隨著雨勢漸小,四下開始歸入沉寂,山林間瑟瑟清風(fēng)吹落綠葉上的雨水,滴在濕潤的枯枝殘葉上,引得山林沙沙響,傳得極遠。夜間的山林也不冷清,不少夜行動物趁著沒雨的間隙出來覓食,而獵食者也開始伺機而動。
庭院里那株云松枝干盤虬臥龍,細小的綠枝上掛滿露珠,那塊唯有“清凈”二字的朱墻,據(jù)說是古觀登臨天界的先祖所書,悟得可得傳承,可至今無一人能得其中緣法,久而久之便被當成謠傳,無人詢問。
屋內(nèi)的少年早已趴在桌上睡去。
——
雨霖宮
地有九洲,天有九重,連同那傳說中的幽冥地府都有九幽。
在天庭尚未建立的遙遠年代,天只有一重,道門一脈的祖師爺,后來的道祖扶搖直上,生生往上再辟了五重天,與先前原有的一重天合稱六重天,便是如今的下六重。至于上三重,其中由來,三界一直諱莫高深。佛、儒二家加之魔道興許不知,而道家三脈、與那妖、神二族為何也三緘其口,便不得而知了。
天庭建立后,妖族曾執(zhí)掌相當漫長的歲月,是那遠古時期,龍、鳳凰和麒麟三族鼎立。后來人族崛起為天地靈長,妖族衰退,還有那被道家視為禁忌的封神戰(zhàn)役后,妖族便退出天庭,由神族、道門執(zhí)掌。再后來,儒、佛、魔三方共起,妖族重入天庭,便有三家兩族一魔共治的局面。
如今的天庭,依舊是由神族執(zhí)掌,其余各勢力都只能說是輔佐。只是人間百家爭鳴過后,神族從千百年前便有些力不從心,時至今日顯得青黃不接。
晬玄天,第五重天。
那座掌管著天下雨水,幾乎將天下半數(shù)水運握于掌中的雨師府邸便坐落于此,凡間所載的施云布雨的龍之屬都算是其部下,只是兩者地位差別甚大。
龍族掌管九海,雖沒有鼎盛時輝煌,可在以戰(zhàn)力彪悍著稱的妖族中都算是大族,遇到天庭之主都可看心情行禮參拜,可雨師在天庭依舊掛著名職,依禮是要給那位行禮的,就是如今那位日漸衰微,到底是要做樣子予外人看的。
可論及在凡間影響,九海水族是比不得雨師。雨師是天地最古老的神邸之一,在只存于史書里的古老王朝的地位,甚至僅次于那幾尊開天地的遠古正神,每逢祭祀,其形式之浩蕩難以想象。哪怕入職天庭地位有所下降,可在有的地方依舊被視為除創(chuàng)世神外地位最尊崇的那一批古神,便是天庭后來追添的掌控萬水的水君都稍遜一籌。
這座除了一洲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大瀆需經(jīng)蓋過雨師半頭的水君府點頭外,可敕封極多江河的雨霖宮卻炸開了鍋。那道雨師敕令已是極高品秩的降雨令,就在剛才卻短暫失去效力,除了三家兩族一魔那些個記錄在冊的敕令外,如今又多出一道媲美道祖嫡傳的“命令”。
在輔殿負責(zé)閱覽一職的副官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便有仙官直接被拘了去,連同雷、電二君座下仙官都一并被捆去。要不是事后那位不理世事的雨師出面壓著,說天上地下加上九幽地府能人異輩無數(shù),不過是多出一道求雨敕令,何必過于驚訝,否則此刻那座九天凌霄殿的案臺便被三座仙宮壓塌了。
天庭雖不似遠古時期有威望,便是那位坐于九天正殿的天地共主都是被人差點架空,權(quán)柄下移的存在,可實力依舊不容小覷,除了管理著天地各路仙神,例如山神、水神、土地、城隍之屬,亦專司天時氣象,四季輪回。
天時有常,風(fēng)雨有數(shù),如今天下九洲,小到一縣之城,大至一洲之地,多少雨云風(fēng)雷皆記錄在案,是旱是澇,那本《風(fēng)雨圖》也早有定數(shù)。至于人間得道能人的求雨文書,雨霖宮自有法令斟酌,絕非有求必應(yīng)。往上那些個連雨霖宮都不得不捏鼻子認的祈雨令,昔年雨師府也擬了一系列法制,幾寸幾尺皆需事后用功德補上。再往上,圣人三境的祈雨便不能叫祈了,那等同于雨師敕令甚至更高的命令,雨霖宮亦只遵守,半分反抗不得。
絕非那些個仙官孤陋寡聞,每一道敕令頒出一道便是一道,多了可致三界不穩(wěn),雖說圣人之境不輕易意氣用事,可到了他們那般地步,一朝任性起來便是影響深遠的大事,后果絕非一個小小的雨霖宮擔當?shù)闷鸬摹r且多出的那一道足可跟道家嫡系相較,還不隸屬道家三脈,其中種種足以令人深思。
當世道家三脈是道祖八景宮一脈,方山重莊觀一脈,還有皂溪山乾元沖虛觀一脈。方山一脈雖不隸屬八景宮,可以此追溯至萬年前,兩者關(guān)系匪淺,所以后世皆認為兩脈道源皆是相通,源頭是那開辟五天的道祖。而乾元沖虛觀一脈并不歸入道祖乃至座下嫡傳,甚至與道祖一脈傳承甚遠也是眾所周知,至于開山師祖是誰,乾元沖虛觀掌教卻從不提及。
三脈傳承由來已久,除了妖族部分族群和存在于神話的神族可與之相提并論,連那儒、釋二家與魔道都不得不承認底蘊欠缺,如今平白多出一脈,要是消息傳到大羅山,那座素有道祖道場之稱的八景宮怕是得翻了天。
因為至此三脈鼎立之說,土崩瓦解。